跳转到内容

太原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原府在山西省的位置(1820年)

太原府唐朝时设置的,在今山西省境内。唐(河东道)、晋(李克用父子)、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北宋金朝,以及均有设置,辖区范围现属于太原市忻州市吕梁市晋中市阳泉市地级市

历史

武周天授元年(690年),以并州为北都。神龙元年(705年),废。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并州改为太原府,辖境相当于今山西省太原市天宝元年(742年),天下改,并州称“北京”,上元二年罢,九月之后,又复为北都[1]。太原府城,与太原县晋阳县两县县城均在晋阳城

五代时,后唐后晋后汉都是从太原府兴起。北宋初年,北宋灭建都太原府的北汉,毁晋阳城,又改太原府为并州,迁治所榆次县。太原县、晋阳县并废为平晋县。后迁并州治所于阳曲县,建太原城。旋即升为太原府。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改为太原路总管府。大德九年(1305年)以地震改太原路为冀宁路明朝初年,改冀宁路为太原府。清朝沿袭。民国初年,全国废府,遂废太原府。

行政区划

唐朝

北宋

  • 崇宁时,户一十五万五千二百六十三,口一百二十四万一千七百六十八。领十县、二:大通监、永利监[3]
  • 阳曲县
  • 太谷县
  • 榆次县
  • 寿阳县
  • 盂县
  • 交城县
  • 文水县
  • 祁县
  • 清源县
  • 平晋县

金朝

  • 户一十六万五千八百六十二。下领十一县、八镇:
  • 阳曲县,府治,下领五镇:阳曲、百井、赤塘关、天门关、陵井驿
  • 太谷县
  • 平晋县,下领二镇:晋宁、晋祠
  • 清源县
  • 徐沟县
  • 榆次县
  • 祁县,下领一镇:团柏
  • 文水县
  • 交城县
  • 盂县
  • 寿阳县

明朝

洪武元年底(1368年)将元朝冀宁路改置为太原府,二年(1369年)太原府属山西行省。府治阳曲县。九年(1376年)撤行省改属山西承宣布政使司。下辖十三、五、州辖县七:

清朝

清朝太原府隶属于冀宁道,为山西巡抚布政使学政(清末提学使)、按察使(清末提法使)、以及清末巡警道劝业道驻地。

清初沿袭明制,下辖五州、二十县,但州不辖县。雍正中期将平定州、忻州、代州、保德州改为直隶州,割出十县隶属此四直隶州,随即将兴县改回太原府辖下。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裁清源县并入徐沟县。下辖一州、十县[4]

地方长官

唐朝太原尹
五代太原尹
北宋太原尹
金朝太原尹

参考文献

  1. ^ 1.0 1.1 新唐书·志第二十九·地理三》
  2.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3. ^ 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
  4. ^ 清史稿》卷六十.志三十五.地理七
  5. ^ 《唐刺史考全编》
  6. ^ 吴廷燮《金方镇年表》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太原府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