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范希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范希朝
出生生年不詳
唐朝
逝世814年
唐朝
职业唐朝將軍

范希朝(?—814年),致君蒲州虞鄉(今山西省運城市虞鄉鎮)人。唐朝將軍[1]元和九年過世[2]

生平

德宗時期

唐朝唐德宗李适為王其間任虞候幫助邠寧節度使韓遊瑰[3]。李适出巡奉天見范希朝戰守有功,累加范希朝為寧州刺史[4]貞元四年(即公元788年)正月,韓遊瑰入朝進見李适,李适將奉天歸入邠寧,但韓游瑰擔心范希朝在鄉間怎有名望,打算找尋范希朝過錯而將其殺害,所以范希朝逃奔鳳翔。李适知道此事後,立刻召范希朝往京師,及安置范希朝在左神策軍[5][6]

同年七月,韓遊瑰受代回朝,左金吾大將軍張獻甫接任途中,邠寧一眾將領擔心張獻甫嚴格,乘機作亂,縱容士兵搶掠及列名上書要求李适將范希朝升遷為節度使,接任韓遊瑰因受代而空置的職位,[7]而得到李适准許,但范希朝認為張獻甫更為適合,李适贊同張獻甫升遷為邠寧節度使而范希朝為副,因此事范希朝得到加嘉。幾日後范希朝亦升遷為振武軍節度使及加檢校禮部尚書[8][9][10]

振武縣位於現今內蒙古,為唐朝時期邊境位置,党項室韋少數民族居在振武之中,他們經常在大白天沖入城內侵擾及搜掠民居,居民心驚膽顫、無日安寧。范希朝在任後將振武地勢逐一考察,又將有危險的地方設置堡柵,更以斥候(即今偵察員,偵探,間諜[11])嚴守,如有少數民族犯案,必殺無赦,令當地居民得享安居。[12]

振武少數民族當時有習俗以送奇駝名馬給新上任長官,就算是清廉官員,亦因不想令其不歡而接受,但范希朝在位期間一直不肯接受。范希朝在位振武十四年,振武一直平安無事。另外范希朝見當地很少樹木,就在其他地方運入柳樹,命令軍人栽種,短時間內令振武樹木成蔭,居民賴著樹木不肯走。[13]

貞元六年四月,范希朝被任為單于大都護及二州節度使。[14]

貞元末年,范希朝不斷上奏要求還朝。以當時節度使位高權重,范希朝竟自己要求還朝實屬少見,所以李适大為喜悅,於是召范希朝任檢校右仆射右金吾大將軍[15]

順宗時期

唐順宗李誦永貞年間(即公元805年),李誦重用當時翰林學士王叔文,更利用王叔文從事德宗以來的弊政改革,貶斥貪官,廢除宮市制度,停止鹽鐵進錢和地方進奉,並試圖收回宦官兵權,將兵權授予韓泰,史稱「永貞革新」。到永貞五月,王叔文自知為內外所憎,所以藉當時老將范希朝德高望重之名,委以左神策京西諸城鎮行營節度使,主管京西、神策軍。但最後因李誦中風,喑啞不能言而改革不成。[16][17][18][19]

憲宗時期

唐憲宗李純在位,元和元年(即公元806年)三月,神策京西行營節度使范希朝複任為右金吾大將軍[20]。到二年四月,再命為檢校右仆射右金吾大將軍檢校司空朔方節度使,用以革除舊有弊端及鎮守邊疆[21][22][23]

西突厥有一部落名為沙陀,居於北庭金滿州,英勇擅戰,冠絕各少數民族,但在貞元年間,吐蕃贊普(即吐蕃國王)攻陷北庭,將沙陀人遷徙於甘州,每有戰事均以沙陀作先頭部隊。元和三年五月,回鶻攻吐蕃並取得涼州,吐蕃認為沙陀比不上回鶻,打算遷徙至河外。沙陀亦因此畏懼,沙陀首領朱邪赤心與其子商討打算將整個部落三萬人循著烏德犍山(又稱郁督軍山,即今外蒙古三音諾顏境內杭愛山以北)向東行投靠唐。三天之後,因已驚動吐蕃贊普,吐蕃追兵趕至,吐蕃追兵與沙陀展開戰幔從洮水戰至石門關,大戰數百回合後士眾大半已死,剩下大約近萬人進入靈州後降於唐。靈鹽節度使范希朝知道此事後迎接,將其整個部落歸納及安置在鹽州,為安撫他們,幫助他們廣展畜牧。李純下詔設置陰山府及任朱邪赤心之父朱邪執宜兵馬使。其後朱邪盡忠之弟朱邪葛勒阿波(又名曷勒河波)亦率領近七百人來投范希朝,朱邪葛勒阿波被李純下詔命為陰山府都督。之後靈州、鹽州每有征討,沙陀每次都被委派,每次都凱旋而歸,令靈州、鹽州日益強大。[24][25][26][27]

到元和四年,李純曾准許范希朝奏請將六百人衣糧給沙陀用以防止太原被秋兵來犯[28]。同年六月,范希朝在朝議時認為沙陀在靈武太接近吐蕃而且部落眾多,擔心沙陀反覆,所以李純將范希朝升遷為太原令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范希朝從沙陀揀選一千二百人,號稱沙陀軍,並歸入自己軍隊之中,剩餘的安置在湘川。朱邪執宜負責保衛神武川之新城黃花堆[29][30][31][32]

元和五年四月,范希朝與張茂昭木刀溝大破回紇首領承宗[33][34][35]

但後來范希朝年紀老邁及出師鎮州無功而被除去左龍武統軍職務,以太子太保之名退休。元和九年十一月去世,被功勛為太子太師[36][37]

參考文獻

  1. ^ 《舊唐書‧列傳第101‧范希朝傳》:「范希朝,字致君,河中虞鄉人。」
  2. ^ 《舊唐書‧列傳第101‧范希朝傳》:「元和九年卒。」
  3. ^ 《舊唐書‧列傳第101‧范希朝傳》:「建中年,為邠寧虞候,戎政修舉,事節度使韓遊瑰。」
  4. ^ 《舊唐書‧列傳第101‧范希朝傳》:「及德宗幸奉天,希朝戰守有功,累加兼中丞,為寧州刺史。」
  5. ^ 《舊唐書‧列傳第101‧范希朝傳》:「遊瑰入覲,自奉天歸邠州,以希朝素整肅有聲,畏其逼己,求其過,將殺之。希朝懼,奔鳳翔。德宗聞之,趣召至京師,置於左神策軍中。」
  6. ^ 《資治通鑑‧第233卷》:「韓游瑰之入朝也,軍中以為必不返,餞送甚薄。游環見上,盛陳築豐義城可以制吐蕃;上悅,遣還鎮。軍中憂懼者眾,游環忌都虞候虞鄉范希朝有功名,得眾心,求其罪,將殺之。希朝奔鳳翔,上召之,置於左神策軍。」
  7. ^ 《旧唐书·范希朝传》《册府元龟》作“韩游瑰殁”,误。韩游瑰在贞元十三年才去世。
  8. ^ 《舊唐書‧列傳第101‧范希朝傳》:「遊瑰歿,邠州諸將列名上請希朝為節度,德宗許之。希朝讓於張獻甫,曰:「臣始逼而來,終代其任,非所以防凱覦安反側也。」詔嘉之,以獻甫統邠寧。數日,除希朝振武節度使,就加檢校禮部尚書。」
  9. ^ 《舊唐書‧本紀第十三‧德宗‧下》:「秋七月庚戌,以左金吾將軍張獻甫為邠甯節度使;陳許防禦兵馬使韓全義檢校工部尚書,充長武城及諸軍行營節度使。癸醜,邠甯軍因韓遊瑰受代,憚張獻甫之嚴,乘其無帥,縱兵大掠,仍脅監軍楊明義奏請範希朝為帥。都虞候楊朝晟斬其亂首二百余人,方定。朝命仍以希朝副獻甫。」
  10. ^ 《資治通鑑‧第233卷》:「七月,庚戌,加渾瑊邠寧副元帥,以左金吾將軍張獻甫為邠寧節度使,陳許兵馬使韓全義為長武城行營節度使。獻甫未至,壬子夜,游瑰不告於眾,輕騎歸朝。戍卒裴滿等憚獻甫之嚴,乘無帥之際,癸丑,帥其徒作亂,曰:「張公不出本軍,我必拒之。」因剽掠城市,圍監軍楊明義所居,使奏請范希朝為節度使。都虞侯楊朝晟避亂出城,聞之,復入,曰:「所請甚契我心,我來賀也!」亂卒稍安。朝晟潛與諸將謀,晨勒兵,如亂卒謂曰:「所請不行,張公已至邠州,汝曹作亂當死,不可盡殺,宜自推列唱帥者。」遂斬二百餘人,帥眾迎獻甫。上聞軍眾欲得范希朝,將授之。希朝辭曰:「臣畏游瑰之禍而來,今往代之,非所以防窺覦,安反仄也。」。」
  11. ^ 維基詞典:斥候. [2013-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4). 
  12. ^ 《舊唐書‧列傳第101‧范希朝傳》:「振武有黨項、室韋,交居川阜,淩犯為盜,日入慝作,謂之「刮城門」。居人懼駭,鮮有寧日。希朝周知要害,置堡柵,斥候嚴密,人遂獲安。異蕃雖鼠竊狗盜,必殺無赦,戎虜甚憚之,曰:「有張光晟,苦我久矣,今聞是乃更姓名而來。」其見畏如此。」
  13. ^ 《舊唐書‧列傳第101‧范希朝傳》:「蕃落之俗,有長帥至,必效奇駝名馬,雖廉者猶曰當從俗,以致其歡,希朝一無所受。積十四年,皆保塞而不為橫。單於城中舊少樹,希朝於他處市柳子,命軍人種之,俄遂成林,居人賴之。」
  14. ^ 《舊唐書‧本紀第十三‧德宗‧下》:「以甯州刺史范希朝為單于大都護、麟勝節度使。」
  15. ^ 《舊唐書‧列傳第101‧范希朝傳》:「貞元末,累表請修朝覲。時節將不以他故自述職者,惟希朝一人,德宗大悅。既至,拜檢校右仆射,兼右金吾大將軍。」
  16. ^ 《舊唐書‧列傳第101‧范希朝傳》:「順宗時,王叔文黨用事,將授韓泰以兵柄;利希朝老疾易制,乃命為左神策、京西諸城鎮行營節度使,鎮奉天,而以泰為副,欲因代之,叔文敗而罷。」
  17. ^ 《舊唐書‧本紀第十四‧順宗‧憲宗‧上》:「五月己巳,以右金吾衛大將軍范希朝為右神策統軍,充左右神策、京西諸城鎮行營兵馬節度使。」
  18. ^ 《資治通鑑‧第236卷》:「五月,辛未,以右金吾大將軍范希朝為左、右神策京西諸城鎮行營節度使。甲戌,以度支郎中韓泰為其行軍司馬。王叔文自知為內外所憎疾,欲奪取宦官兵權以自固,籍希朝老將,使主其名,而實以泰專其事。人情不測其所為,益疑懼。」
  19. ^ 《通鑑紀事本末‧第三十四卷》:「五月辛未,以右金吾大將軍范希朝為左右神策、京西諸城鎮行營節度使。甲戌,以度支郎中韓泰為其行軍司馬。王叔文自知為內外所憎疾,欲奪取宦官兵權以自固,藉希朝老將,使主其名,而實以泰專其事。人情不測其所為,益疑懼。」
  20. ^ 《資治通鑑‧第237卷》:「三月,丙寅,以神策京西行營節度使范希朝為右金吾大將軍。」
  21. ^ 《資治通鑑‧第237卷》:「夏,四月,甲子,以右金吾大將軍范希朝為朔方、靈、鹽節度使,以右神策、鹽州、定遠兵隸焉,以革舊弊,任邊將也。」
  22. ^ 《舊唐書‧列傳第101‧范希朝傳》:「憲宗即位,復以檢校仆射為右金吾,出拜檢校司空,充朔方靈鹽節度使。」
  23. ^ 《舊唐書‧本紀第十四‧順宗‧憲宗‧上》:「夏四月甲子,禁鉛錫錢。以右金吾衛大將軍范希朝為檢校司空、靈州長史、朔方靈鹽節度使。」
  24. ^ 《舊唐書‧列傳第101‧范希朝傳》:「突厥別部有沙陀者,北方推其勇勁,希朝誘致之,自甘州舉族來歸,眾且萬人。」
  25. ^ 《舊唐書‧本紀第十四‧順宗‧憲宗‧上》:「沙陀、突厥七百人攜其親屬歸振武節度伎范希朝,乃授其大首領曷勒河波陰山府都督。」
  26. ^ 《資治通鑑‧第237卷》:「沙陀勁勇冠諸胡,吐蕃置之甘州,每戰,以為前鋒。回鶻攻吐蕃,取涼州。吐蕃疑沙陀貳於回鶻,欲遷之河外。沙陀懼,酋長朱邪盡忠與其子執宜謀復自歸於唐,遂帥部落三萬,循烏德犍山而東。行三日,吐蕃追兵大至,自洮水轉戰至石門,凡數百合。盡忠死,士眾死者大半。執宜帥其餘眾猶近萬人,騎三千,詣靈州降。靈鹽節度使范希朝聞之,自帥眾迎於塞上,置之鹽州,為市牛羊,廣其畜牧,善撫之。詔置陰山府,以執宜為兵馬使。未幾,盡忠弟葛勒阿波又帥眾七百詣希朝降,詔以為陰山府都督。自是,靈鹽每有征討,用之所向皆捷,靈鹽軍益強。」
  27. ^ 《新五代史‧卷四‧唐本纪第四》:「莊宗光聖神閔孝皇帝,其先本號朱邪,蓋出於西突厥,至其後世,別自號曰沙陀,而朱邪為姓。唐德宗時,有朱邪盡忠者,居於北庭之金滿州。貞元中,吐蕃贊普攻陷北庭,徙盡忠于甘州而役屬之。其後贊普為回鶻所敗,盡忠與其子執宜東走。贊普怒,追之,及于石門關。盡忠戰死,執宜獨走歸唐,居之鹽州,以隸河西節度使范希朝。」
  28. ^ 《資治通鑑‧第237卷》:「辛未,靈鹽節度使范希朝奏以太原防秋兵六百人衣糧給沙陀,許之。」
  29. ^ 《舊唐書‧列傳第101‧范希朝傳》:「其後以之討賊,所至有功,遷河東節度使。」
  30. ^ 《舊唐書‧本紀第十四‧順宗‧憲宗‧上》:「以靈鹽節度使范希朝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
  31. ^ 《資治通鑑‧第237卷》:「六月,以靈鹽節度使范希朝為河東節度使。朝議以沙陀在靈武,迫近吐蕃,慮其反覆,又部落眾多,恐長谷價,乃命悉從希朝詣河東。希朝選其驍騎千二百,號沙陀軍,置使以領之,而處其餘眾於定襄川。於是朱邪執宜始保神武川之黃花堆。」
  32. ^ 《新五代史‧卷四‧唐本纪第四》:「希朝徙鎮太原,執宜從之,居之定襄神武川之新城。其部落萬騎,皆驍勇善騎射,號“沙陀軍”。」
  33. ^ 《舊唐書‧本紀第十四‧順宗‧憲宗‧上》:「河東范希朝奏破賊於木刀溝。」
  34. ^ 《資治通鑑‧第238卷》:「丁亥,范希朝、張茂昭大破承宗之眾於木刀溝。」
  35. ^ 《通鑑紀事本末‧第三十四卷》:「丁亥,范希朝、張茂昭大破承宗之眾於木刀溝。」
  36. ^ 《舊唐書‧列傳第101‧范希朝傳》:「率師討鎮州無功。既耄且疾,事不理,除左龍武統軍,以太子太保致仕。元和九年卒,贈太子太師。」
  37. ^ 《舊唐書‧本紀第十五‧憲宗‧下》:「丁酉,太子太傅范希朝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