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墨西拿鹽度危機
本條目有內容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頁面「Messinian salinity crisis」(原作者列於其歷史記錄頁)。 |
無獨立關注度 ๖lนē Şkฯ ງrēēຖ ຟคtēr 2021年11月5日 (五) 01:40 (UTC)
- 墨西拿鹽度危機是通用名稱。--🎋竹之初生(留言)中華民國110年 2021年11月5日 (五) 04:33 (UTC)
- 喜馬拉雅是一個地區,喜馬拉雅期是一個地質時代。前者是地理學名詞,後者是地質學名詞。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是指該區的造山運動,喜馬拉雅期造山,就指同時代所有的造山運動。請參考--陳建民(留言) 2021年11月13日 (六) 07:33 (UTC)
- 沒有墨西拿期鹽度危機這一譯名,只有墨西拿鹽度危機。--🎋竹之初生(留言)中華民國110年 2021年11月18日 (四) 08:03 (UTC)
- 喜馬拉雅是一個地區,喜馬拉雅期是一個地質時代。前者是地理學名詞,後者是地質學名詞。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是指該區的造山運動,喜馬拉雅期造山,就指同時代所有的造山運動。請參考--陳建民(留言) 2021年11月13日 (六) 07:33 (UTC)
- 贊成。墨西拿期鹽度危機是指在墨西拿期地質時代,全球海水面臨的鹽度危機。而墨西拿鹽度危機是指在墨西拿城市,所面臨的缺鹽危機。墨西拿鹽度危機是一個錯誤的條目。不是一個地質詞語。不可魚目混珠,時空錯亂。墨西拿期是一個地質時代而墨西拿是一個城市名稱。--陳建民(留言) 2021年11月13日 (六) 07:20 (UTC)
- 根據陳建民對這二個名稱的看法來推測,他提的贊成是指「贊成二個條目合併,最後條目的名稱為墨西拿期鹽度危機」--Wolfch (留言) 2021年11月18日 (四) 06:17 (UTC)
- 若如此合併 就成以訛傳訛。錯誤永續中維。
- 爲何不一勞永逸,現在就改,何需等待後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 請參考--陳建民(留言) 2021年11月18日 (四) 07:46 (UTC)
- 在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1/11/05#墨西拿期鹽度危機也有相關討論,我的意見已經在存廢討論中提出,就不在此處重提一次了。--Wolfch (留言) 2021年11月18日 (四) 07:59 (UTC)
- 墨西拿期鹽度危機已刪除,可以不用考慮合併了--Wolfch (留言) 2021年11月19日 (五) 13:32 (UTC)
此條目中有些內容是源自User:陳建民所寫的墨西拿期鹽度危機的起因
此條目中有些內容是來自User:陳建民所寫的墨西拿期鹽度危機的起因(該條目後來合併到墨西拿期鹽度危機)--Wolfch (留言) 2021年11月18日 (四) 04:17 (UTC)
「Google 學術搜尋」的 "墨西拿鹽度危機" 搜尋證據
剛才查了一下,「Google 學術搜尋」以 "墨西拿鹽度危機" 搜尋的5項結果略述如下:
- 〈典型小陸塊海相成鉀機理——以西西里微陸塊鉀鹽礦床為例〉,《礦床地質》,2016年第6期,王九一、劉成林、沈立建([1]):「墨西拿鹽度危機」一詞兩度寫在摘要裏,不論作者們是從哪裏學到這個中文譯名,既然寫在摘要裏,理應視同作者們的「學術研究用語」,而非「中文翻譯錯誤」。
- 〈黃土高原新近紀風成沉積物源研究及氣候指示意義〉,謝文斌([2]):「墨西拿鹽度危機」寫在摘要裏,因此也是作者的「學術研究用語」,而非「中文翻譯錯誤」。該文另見於[3],看起來是西北大學第四紀地質學專業碩士論文。
- 〈基於鋯石U-Pb 年齡的黃土高原紅黏土沉積序列物源示蹤〉,《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 Environment》,2018,謝文斌、弓虎軍:原為英文,Google 系統自動翻譯成中文。
- 〈西西里熱浪〉,《化石》,鄧濤,2019年第4期(PDF):「墨西拿鹽度危機」一詞兩度出現在文章裏面,因此也是作者的「學術研究用語」,而非「中文翻譯錯誤」。
- 〈南海北部晚新生代氧同位素地層學〉,《中國科學(D輯)》,第31卷第10期,趙泉鴻、翦知湣、王吉良、成鑫榮、黃寶琦、徐建、周震、房殿勇、汪品先,2010年10月(PDF):「墨西拿(Messinian)鹽度危機」寫在本文裏(第803頁),因此也是作者們的「學術研究用語」,而非「中文翻譯錯誤」。
5篇文章當中有4篇原即使用中文,因此「墨西拿鹽度危機」的確是作者們的「學術研究用語」,而非「中文翻譯錯誤」。唯一使用英文的文章,「Google 學術搜尋」所顯示的「墨西拿鹽度危機」一詞顯然是 Google 系統自動翻譯成中文。眾所皆知:Google 翻譯係使用「深度學習」引擎,其譯詞可視為中文環境使用次數最多者。
再於「Google 學術搜尋」以 "墨西拿期鹽度危機" 搜尋結果,「沒有任何文章符合」。
綜合以上,「墨西拿鹽度危機」明顯為「學術研究用語」,而非「中文翻譯錯誤」。--Kolyma(留言) 2021年11月25日 (四) 07:13 (UTC)
- 後來查到標題與第3個搜尋結果實質相同(只差一個空格)的〈基於鋯石U-Pb年齡的黃土高原紅黏土沉積序列物源示蹤〉也發表中文版於《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18,40(01)([4]),「墨西拿鹽度危機」寫在摘要裏,因此也是作者們的「學術研究用語」,而非「中文翻譯錯誤」。其中共同作者謝文斌與前述第2個搜尋結果的作者應為同一人。--Kolyma(留言) 2021年11月26日 (五) 00:47 (UTC)
就像人們大多知道「鉛筆」的筆芯是石墨而非「鉛」一樣,參與過該等條目編輯與討論的維基用戶們,相信都知道「墨西拿鹽度危機」講的就是地質時代「墨西拿期」,而非地點。「慣用語」向來如此,執著於字面並無多大意義。個別用戶若有意推動「正名」,請到相關學術期刊多多發表論文,「扭轉」學術界的習慣並造成風氣,屆時要寫入維基便可水到渠成。--Kolyma(留言) 2021年11月25日 (四) 07:2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