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寺
白居寺 |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江孜鎮 |
座標 | 28°55′26.152″N 89°35′43.166″E / 28.92393111°N 89.59532389°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薩迦派/夏魯派/格魯派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白居寺 | |
地址 |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明 |
編號 | 4-160 |
認定時間 | 1996年 |
地圖 | |
白居寺,藏語稱「班廓曲德」(藏語:དཔལ་ཆོས་དགོན།,威利轉寫:dpal 'khor chos sde),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江孜鎮,是一座藏傳佛教薩迦派、夏魯派、格魯派共存的寺院。[1]
歷史
白居寺位於日喀則市江孜縣境內,地處江孜縣駐地江孜鎮西北方向的宗山腳下,南、北、東三面環山,寺院四面臨水。[2]
白居寺,藏語稱「班廓曲德」,意為「吉祥輪勝樂大寺」,通常簡稱「吉祥輪寺」,漢文「白居寺」即此藏語簡稱的音譯。白居寺創建於15世紀中葉的前半期(1418年至1436年)。因為歷史悠久,精美的建築保留完整,宗教價值特別,寺院塔內保存有完好且數量很多的精美壁畫及造像,故於1998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白居寺由寺院、吉祥多門塔、扎倉、圍牆組成,為明代建築。江靈敏度法王繞丹貢桑帕和一世班禪克珠傑共同主持興建了該寺。克珠傑(1386年-1438年)早年隨薩迦派仁達哇等高僧學習佛法,很快成為精通五明的佛學大師。1413年,繞丹貢桑帕(1389年-1442年)為在江孜地區弘傳佛教,乃邀請克珠傑到江孜主持教務,並且將江孜莊園與上部城堡兩地闢為建寺用地,於1418年藏曆6月2日動工興建,1425年藏曆2月14日竣工。該寺為三層平頂藏式建築,平面為壇城模型,由大殿、法王殿、護法神殿、金剛界殿、羅漢殿、道果殿、無量宮殿、轉經迴廊等建築組成。[2]
1904年木龍年戰爭中,英軍攻佔江孜宗山後,又攻佔白居寺。據路透社特派員亨利·紐曼報導,英軍在江孜市場中購買江孜地毯,白居寺的喇嘛也將寺中佛像、幢幡拿來賣給英軍。[3]中國大陸稱佔領白居寺的英軍,搶劫了該寺大量文物、藏經等等,並且將佛堂改為食堂,在轉經筒上釘釘子改為食品輸送帶。經過戰鬥,英軍佔領了整個江孜。[4]
1957年3月2日,十四世達賴和十世班禪分別在江孜白居寺和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參加慶賀藏曆新年典禮。[5]1959年藏區騷亂之前,白居寺有僧人1500餘名,由格魯派僧人主持寺院管理,白居寺的寺院總堪布由色拉寺藏巴康村派遣。[1]1977年,中國政府撥出專款全面維修白居寺。[6]修復部分於1979年12月開放。[7]
21世紀初,政府批准的白居寺僧人編制80名,其中格魯派編制40名、薩迦派編制20名、夏魯派編制20名;實有僧人76人,其中歸屬格魯派者43人、歸屬薩迦派者21人、歸屬夏魯派者12人。[1]
宗教活動
白居寺格魯派、薩迦派、夏魯派除在大經堂舉辦集體大型法會外,還在各自宗派的扎倉舉辦各種宗教儀式。21世紀初,大經堂及各個扎倉舉辦的宗教儀式主要包括:[1]
- 大經堂內的宗教儀式
- 日常宗教儀式:
- 全寺大型宗教儀式:
- 藏曆1月8日至15日,舉行祈願大法會。
- 藏曆5月8日至15日,舉行藥師佛大法會。
- 藏曆6月15日至7月30日,全白居寺僧眾坐夏安居,其間舉行度母供養(Sgrol Mavi Mchod Pa)、道次第甘露心(Lam Rim Bdlld Rstis Rnying Po)等宗教儀式。
- 藏曆9月22日,舉行降佛法事儀軌。
- 藏曆11月25日,舉行朵嘛(gtor ma)儀軌,主要將該寺舊年的朵嘛供品全都更換成新年的新朵嘛供品。
- 各個扎倉內的宗教儀式
建築
白居寺的主要建築有:[2]
- 措欽大殿:高三層。[2]
- 措欽大殿底層:底層主要為大經堂,有48根柱,立柱上懸掛有許多古老的絲織唐卡。殿內北面左牆有一尊高8米的釋迦牟尼銅像,據傳是以1.4萬公斤黃銅鑄造;北為覺康正殿,供奉三世佛銅像。其兩側另有東、西淨土殿,殿內的塑像風格不同,融合藏傳佛教薩迦派、格魯派、噶舉派藝術風格。
- 措欽大殿二層:二層主要為拉基大殿,白居寺最高級別的「拉基會議」便在此召開。該殿周圍有數座佛殿,其中北面的羅漢殿內有苦行山懸崖,上麵塑有小廟、飛禽、走獸和十八羅漢塑像。
- 措欽大殿三層:三層主要為夏耶拉康,殿內有壇城壁畫、有六菱圓形的蓮花藻井。寺內藏有許多佛像、唐卡、壁畫、法器、佛經等文物,包括用金粉書寫的大藏經,每部有111卷;用明清時期中國內地生產的緙絲、刺繡、織錦等絲織縫製的藏戲服裝,約有100件。[2]
- 吉祥多門塔:又稱「十萬見聞解脫大塔」,簡稱「白塔」,又稱「白居塔」。該塔始建於1414年,用十年時間完工,消耗工日百餘萬。該塔高9層,高42.4米,由塔幢、覆盆、塔腹、塔基等部分組成。全塔上小下大,開有108個門,辟有佛殿76間,門楣飾有精美的飛龍、象、獅的浮雕,殿內藏有各種佛像,總計有十萬多尊佛像及近千幅壁畫,故此塔又稱「十萬佛塔」。該塔與白居寺為13至15世紀後藏地區寺塔輝映的典範。[2]據傳說,該塔是依照覺囊寺的通卓欽摩大佛塔建造的。[8]
- 塔座:佔地面積2200平方米,四面八角形,五層。塔內底層有佛殿20個:法輪殿、摩利支天殿、金剛手殿、清淨殿、回遮殿、淨土殿、葉衣佛母殿、馬頭明王殿、不動明王殿、星曜佛母殿、燃燈佛殿、增祿佛母殿、持梃護法殿、大力明王殿、幢頂臂嚴佛母殿、兜率宮殿、多聞天殿、八大觧脫殿、護法神殿、尊勝佛母殿;塔內五層有佛殿4個:北無量宮殿、西無量宮殿、南無量宮殿、東無量宮殿。五層以下的殿內的壁畫及泥塑以金剛護法為主,但也有度母像;五層供奉祖師泥塑像。
- 塔瓶:五層塔座上面為圓形塔瓶。塔瓶中部設有一層小佛殿,四面門楣上繪製3米長的濕婆神的慧眼。這第六層佛殿內中央供奉三世佛,兩側為弟子塑像。
- 塔頂:是錐形十三天,用銅皮包裹。[2]
- 扎倉、佛殿等建築:以措欽大殿及吉祥多門塔為中心,分佈着許多扎倉及佛殿等建築:古巴扎倉、琴各洛扎倉、洛布干扎倉、德瓦金扎倉、賽貢扎倉、四剛王馬扎倉、仁定扎倉、頓各洛扎倉、拉剛扎倉、傑布久扎倉、翁卡扎倉、西乃扎倉、列珠扎倉、長米切扎倉、康薩扎倉、拉烏扎倉、下琴巴扎倉等17個扎倉,馬林、榮康、甘登、凱居、巴久等佛殿,以及僧居、扎廈等建築,總平面呈現橢圓形。扎倉中的洛布干扎倉、長米切扎倉、拉剛扎倉建築年代最早,仁定扎倉、西乃扎倉、四剛王馬扎倉、琴各洛扎倉的建築規模最大。17座扎倉分別隸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夏魯派、薩迦派,其中屬格魯派最多,有扎倉7個。[2][1]另一種統計稱,白居寺原有16座扎倉,其中格魯派擁有8個扎倉,薩迦派擁有4個扎倉,夏魯派擁有4個扎倉;16個扎倉中又有4大扎倉,其中格魯派擁有2大扎倉,薩迦派和夏魯派分別擁有1大扎倉。21世紀初,扎倉僅剩下3個扎倉,即格魯派、薩迦派、夏魯派分別擁有1個扎倉。[1]白居寺各教派共處一寺,這種情況在西藏其他寺院較為罕見。[2][1]
壁畫
白居寺壁畫題材有顯宗、密宗、歷史人物三類。[2]
- 顯宗壁畫:可分為經變故事、佛傳故事、佛本生故事三類,主要在大殿一層經堂、迴廊,吉祥多門塔四層各殿及一層淨土殿、兜率宮殿等殿內。
- 密宗壁畫:可分為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四類,主要據《成就法海》、《吉祥勝》、《金剛頂經》、《文殊室利根本儀軌經》、《不空羂索儀軌》、《蓮花網鬘》、《金剛藏莊嚴經》等密宗四部經典及儀軌繪製。主要分佈在大殿一層東、西法王殿、金剛界殿、三層無量宮殿,以及吉祥多門塔一至五層的佛殿內。密宗壁畫是白居寺壁畫的主要題材,均為壇城和諸佛菩薩畫像。其中,三層無量宮殿的壇城壁畫主要有:身語意時輪大壇城、吉祥密集阿閦佛大壇城、卓式吉祥淨摩敵大壇城、阿閦佛部吉祥密集文殊金剛大壇城、熱氏閻魔敵大壇城、如來部吉祥紅色閻魔敵十三尊大壇城、身部忿怒閻魔敵六面文殊大壇城、吉祥空行海大壇城、路夷波式吉祥勝樂大壇城、五空行大壇城、比瓦巴式呼金剛大壇城、幻化勝樂諸佛加行大壇城、大日如來部四位續所述大壇城、金剛界壇城。吉祥多門塔底層至塔幢的各殿內繪製諸佛菩薩畫像27529身:一層繪2423身,二層繪1542身,三層繪3400身,四層繪1278身,五層繪18886身,橫斗繪321身,十三法輪繪677身,塔幢繪127身。
- 歷史人物壁畫:主要有印度、西藏各派傳承及高僧、譯師、法王等人物。主要分佈在大殿二層道果殿,以及吉祥多門塔四層各佛殿。其中,道果殿的壁畫主要據《佛本生經》、《彌勒上生經》、《大悲蓮花經》、《華嚴經》等佛經繪製,內容是88位大成就者與八思巴、忽必烈會面的場景。[2]
根據白居寺壁畫的題記,寺塔壁畫主要是由後藏拉孜縣、康馬縣、拉薩尼木縣的藝術家們創作。以拉孜畫家為首的「拉堆畫風」簡樸稚拙、自由奔放,以康馬縣乃寧畫家為首的「乃寧畫風」與拉薩「尼木畫風」融合,充滿生機,成為14到15世紀藏傳佛教藝術趨於成熟時期的代表作。 [2]
-
1938年的白居寺
-
1993年的白居寺
-
1938年白居寺展佛
-
白居寺殿內的塔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尕藏加. 藏传佛教寺院宗教文化的功能及特性. 中國宗教學術網. 2009-12-29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8).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白居寺. 中國西藏網. [2013-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Edmund Candler, special correspondent for The Daily Mail. Chapter IX Gyantse (by Henry Newman). The unveiling of Lhasa. London: Edward Arnold. 1905年1月. ISBN 9789881909084 (英語). 中譯本《拉薩真面目》
- ^ (二) 英国第二次侵藏战争. 中國網. [2013-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 分别在江孜和日喀则欢度藏历新年. 人民日報. 1957年3月5日: 第4版 [2024年8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年8月18日).
- ^ 克珠群佩,西藏和平解放后的西藏寺庙维修. 中國西藏網. 2012-02-03 [2013-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7) –透過中國民族宗教網.
- ^ 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大辭典: 西北地區卷,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460頁
- ^ 觉囊寺. 中國西藏網. 2005-07-05 [2013-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