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王墓
藏王墓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 |
坐标 | 29°1′4.156″N 91°40′47.168″E / 29.01782111°N 91.67976889°E |
分类 | 古墓葬 |
时代 | 七世纪 |
编号 | 1-174 |
认定时间 | 1961年 |
藏王墓(藏語:བོད་རྗེ་པང་སོ,威利转写:bod rje bang so),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木惹山,为7-9世纪吐蕃赞普的墓葬。[1][2]
简介
藏文史书《贤者喜宴》、《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记》等记载,吐蕃王朝时期共有35代赞普之陵,即上二陵、六善陵、中八德陵、下五赞陵、吉祥作代陵、吉祥五德陵、底层一陵。这些赞普及后妃陵均称藏王墓。[1]
现存最大的一组藏王墓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宗山西南,雅隆河畔,琼结县境内的木惹山上下。此处地面开阔,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山川秀美,很久以前便是古代藏族的发祥地,也是赞普松赞干布的家乡。自吐蕃王朝定都拉萨后,此处又成为吐蕃王朝立业之基地,受到极高重视。松赞干布将其陵墓选址在这里,其后许多吐蕃赞普也都葬在这里。[1]
藏王墓的数量众说不一。位于山坡的几座陵墓已经和丘陵混同。在木惹山,经过隐约估辨,留存至今尚可辨认的藏王陵墓共九个,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每个陵墓的形状都是一座方形的平顶垒石夯土高丘,保存了中原地区早期封土的“方上”形式,和《通典》所载的“其墓正方,垒石为之,状若平头屋”相同。现存的九个陵墓形制大致相同。因长期受风雨侵蚀,有的陵墓已变成圆形平顶,大小也不相同,排列也不规则。[1][2]
藏文史书记载:“君死,赞普之乘马、甲胄、珍玩皆入墓”;“墓内九格,中央置赞普尸,涂以金”;“墓内设有经堂五座,藏各种珍宝”等等。唐朝官员刘元鼎记述:吐蕃赞普死后,不仅葬有随葬品,还用活人殉葬,方法是用两根削尖的木棍刺到殉葬者的左右两肋骨处放血,血尽而亡,然后殉葬。[1]
在九个尚可辨认的藏王陵墓中,根据文献及墓志记载,目前能认定墓主人的只有朗日松赞、贡日贡赞、赤松德赞、松赞干布等知名赞普的坟墓。各个陵封土高台的结构形式大致相同,均用土石夯筑,夯土层厚度10厘米至20厘米之间,也有的间以薄石板,有的还露出木骨的痕迹。根据史书记载,每个藏王陵墓中殉葬有大批文物及金银珠宝。这些藏王陵大都未被盗掘过。[1]
松赞干布陵
根据墓志记载,松赞干布陵位于钦普沟壑口,即如今遥对琼结县城、冲口当中平川之上的大方丘。墓志记载其外形呈四方形,和现状一致。墓志称其内分九格,主室是佛殿,中央立有一仞长的珊瑚长明灯,四角的殿堂储藏珍宝。墓壁用方石砌成,其外筑有厚土墙,墓门朝西,墓外覆以碎石,形成土丘,每边宽百步,高六丈有余。墓志的描述与现状相差不多。传说该陵墓下面有大型地宫,内有松赞干布、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等塑像以及大批镶有金银、珠宝、玛瑙的日用器皿,还有当年所用的盔甲、兵器等。[1]
松赞干布陵顶正中,原来有一座祭祠,内有明楼20多间,东南西北各有一座小殿。祭祠内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墀尊公主、禄东赞大臣、藏文创造者吞米·桑布扎等人的塑像。原有建筑已经残毁。近年来已将祭祠及其内的塑像恢复。[1]
赤德松赞陵
赤德松赞是吐蕃王朝后期的赞普,在位时间为793年至815年,死后归葬琼结县的藏王陵区。根据1984年9月西藏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墓墓碑的清理发掘,证实了该墓为赤德松赞陵。墓碑上的藏文碑文称,赤德松赞“深谋远虑,命令严峻。国势烜赫,遍具福德,盛于往昔”,是“尽人皆知,四方大小诸王亦被臣服”的领袖。[1]
该碑是西藏吐蕃时期碑刻中保存最完整者,艺术价值比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更突出。该碑通高7.18米,由碑盖、碑身、碑座三个部分组成。碑顶是一巨大的莲座宝珠,碑盖平面呈长方形,四注式坡面顶,边缘微上翘,四周边有流云升起图案;碑盖底部的四角浮雕着飞天四个,上身赤裸,衣带飘扬。碑身高5.6米,平面呈长方形,下大上小,收分明显;碑身正面上端刻日、月形象,其下是横排的古藏文59行;碑身两侧浮雕着两条升龙。碑身下为石刻龟座,雕刻精美。如今这块碑已新建碑亭加以保护。[1]
距该碑不远,还有一通与赤德松赞墓碑相似的石碑。碑顶刻有重珠,碑盖下有承柱,也刻着流云、飞天、云龙纹,碑身露出地面3.56米,碑文风化脱落,碑顶及碑身残损甚多。相传,这也是赤德松赞的墓碑。[1]
都松芒布结陵
都松芒布结陵位于木惹山的半山脚下,是一规模巨大的土石高台。《历史明鉴》等藏文史书记载,此处应是都松芒布结的陵墓。地面上除了高大的封土外,陵前还有一对石狮。石狮高1.55米,底座为长方形(长1.2米,宽0.76米)。石狮面朝陵丘坐立,昂首挺胸,鬃毛成列垂在脑后,头顶平整而无鬃毛,是早期石狮的风格。[1]
其他陵墓
除了上述三陵可较为可靠地认定墓主人外,该陵区的其他墓主,根据《西藏王统记》等史书记载,还有芒松芒赞、姜擦拉木、赤德祖赞、赤松德赞、牟茹、牟尼等等。其中牟茹、姜擦拉木因是王子未正式即位,所以封土规模较小。根据有些学者调查,陵墓分为东西两行,自北向南,基本按藏王世系排列。西侧一行是松赞干布、芒松芒赞、都松芒布结、赤松德赞、赤德祖赞;东侧一行是赤德松赞、牟茹、牟尼、姜擦拉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