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碧雲寺
23°19′31″N 120°28′51″E / 23.325237°N 120.480828°E
火山碧雲寺 |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臺灣臺南市白河區仙草里火山路1號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主神 | 觀音菩薩、玉皇上帝 |
建立時間 | 大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 |
地圖 | |
關子嶺碧雲寺 | |
---|---|
位置 | 臺灣臺南市白河區仙草里 |
建成時間 | 清朝嘉慶十三年(1808年) |
官方名稱 | 關子嶺碧雲寺 |
類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寺廟 |
詳細登錄資料 |
火山碧雲寺,原名火山廟,源於火山大仙寺,亦稱白河碧雲寺、關子嶺碧雲寺,簡稱碧雲寺,俗稱新巖,佛教臨濟宗佛寺,位於台灣台南市白河區關子嶺,是台灣直轄市定古蹟,與俗稱舊巖的大仙寺合稱為南瀛八大景之關嶺雲巖,距大仙寺約五公里、水火同源約一公里。與東山碧軒寺關係密切。
台灣歌謠作曲家吳晉淮所作《關仔嶺之戀》唯一提到的景點,正是指此寺。
歷史
碧雲寺開山祖師釋應祥法師,在康熙四十年(1701年),由泉州開元寺奉請一尊觀音佛祖(正二媽)聖像渡海來台,從竹仔港(今高雄永安區)登陸,輾轉於大仙寺落腳,為鶴齡禪師之徒,後成為大仙寺第三代主持。過了數年,應祥法師於鄰近的玉枕山腰處覓得「半壁吊燈穴」的寶地結廬而居,並將正二媽迎移其間。
後有安溪、土庫、番社(今東山區)儒生林啟邦等8人,隱居大岩石頂(今九股仔菜園處學地)研讀闈墨,嘉慶十一年(1806年)林啟邦等8人應試登科,返梓後率先捐款,鳩工興建寺宇,取名碧雲寺,一則紀述此地滿山蒼翠,似帶穿雲;一則祈佑仕子青雲直上,登步碧霄,時嘉慶十三年(1808年),是為碧雲寺正式立寺之始。
道光十二年(1832年)張丙之役,碧雲寺慘遭焚燬,神像一度避難番社,於理事後應有重建之舉,惜史文缺載。嗣後乙未戰爭,時當地居民,義不帝日,有林添丁、黃玉麟等人,號召同志,據碧雲寺抗日,惜寡不敵眾,不僅戰敗四散,寺宇也被焚毀而荒蕪。
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斗六地震與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梅山地震,寺廟又遭浩劫,大半倒塌殘破。適大仙寺與碧雲寺頻生廟產之爭,糾紛不停,遂由白河庄長林占春出面調解,昭和六年(1931年)分寺拆產,各自獨立,另由番社庄長陳按察等人管理。
東山迎佛祖
正二媽何時被請到東山說法眾說紛紜。
說法一,應祥禪師奉觀音佛祖指示(1706),將正二媽迎請至東山,並建草茅安奉,隨後便自行回碧雲寺繼續修行之路。
說法二,(1844)碧雲寺因兵燹而遭毀,東山先民遵從佛祖的指示,迎請正二媽至東山搭建便房安奉。
不變的是正二媽永祀於東山碧軒寺,視火山碧雲寺為「祖家」,每年農曆十二月廿三日恭迎正二媽上碧雲寺過年,正月十日回駕,即有名的東山迎佛祖,為台南縣重要無形文化資產。
供奉神佛
碧雲寺
正殿:
偏殿:
大雄寶殿:
清虛宮(天公廟)
正殿:
太歲殿:
地藏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