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奧朗則布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奧朗則布
蒙兀兒帝國皇帝
統治1658年7月31日-1707年3月3日(48年215天)
加冕1658年7月31日於德里紅堡
前任沙賈汗
繼任巴哈杜爾·沙一世
出生1618年11月3日
蒙兀兒帝國多哈德
逝世1707年3月3日(1707歲—03—03)(88歲)
蒙兀兒帝國艾哈邁德訥格爾
安葬
配偶Dilras Banu Begum英語Dilras Banu Begum
Nawab Bai英語Nawab Bai
Aurangabadi Mahal英語Aurangabadi Mahal
子嗣Zeb-un-Nissa英語Zeb-un-Nissa
Muhammad Sultan英語Muhammad Sultan (Mughal prince)
Zeenat-un-Nissa英語Zeenat-un-Nissa
巴哈杜爾·沙一世
Badr-un-Nissa Begum英語Badr-un-Nissa Begum
Zubdat-un-Nissa英語Zubdat-un-Nissa
Muhammad Azam Shah英語Muhammad Azam Shah
Muhammad Akbar英語Muhammad Akbar (Mughal prince)
Mehr-un-Nissa英語Mehr-un-Nissa
Muhammad Kam Bakhsh英語Muhammad Kam Bakhsh
王朝帖木兒王朝
父親沙賈汗
母親姬蔓·芭奴
宗教信仰伊斯蘭教

奧朗則布波斯語اورنگ‌زیب‎,1618年11月3日—1707年3月3日[1]),又稱阿拉姆吉爾,是統治印度次大陸蒙兀兒帝國第六任皇帝,其父為建造著名泰姬瑪哈陵沙賈漢

奧朗則布是沙賈汗的第三子,[2]兒時才華穎露,曾被讚譽為「帝位之榮綴」。1657年,沙賈汗臥病不起,諸子相爭,奧朗則布力勝群雄奪得寶座,在1658年正式登位。沙賈汗被軟禁阿格拉直至在1666年去世。

生平

奧朗則布是蒙兀兒王朝最重要但也最具爭議的皇帝。他是一位虔誠及熱心的穆斯林,放棄了蒙兀兒帝國初期尤其是阿克巴時代的宗教寬容政策,加強伊斯蘭教的宗教地位,企圖使印度完全伊斯蘭化。1675年,奧朗則布處死不肯改信伊斯蘭教的錫克教第九代祖師得格·巴哈都爾[3]1679年,奧朗則布恢復對非穆斯林徵收吉茲亞稅[2]他將印度教徒逐出政府,並大舉拆毀印度教廟宇與神像。這些政策導致帝國境內的非穆斯林與政府的矛盾突然尖銳起來,並很快演變成武裝鬥爭。堅持自己信仰的錫克人拉其普特人成為蒙兀兒帝國公開的敵人;奧朗則布雖然多次打敗他們,卻無法徹底消滅其反抗力量。最危險的國內敵人是新興的馬拉地人國家,它後來發展出可與蒙兀兒帝國匹敵的軍事能力。

另一方面,由於奧朗則布力圖消滅他的政治對手,蒙兀兒帝國的疆域在他在位時擴張到最大限度。他長期駐留在德干指揮對該地區各穆斯林小國的征服,這些國家是16世紀初德干的伊斯蘭教強國巴曼尼王朝分裂後形成的。其結果是奧朗則布取得了勝利,將德干地區併入帝國版圖,成為印度的最高統治者。除了次大陸極南端和馬拉地帝國與東北部阿豪姆王國以外,奧朗則布幾乎統一了整個印度[4]

雖然國家以波斯語和印度語為主,但奧朗則布鼓勵突厥語文學的發展,並在他統治期間編纂了突厥語(察合台語)詞典。奧朗則布多次向布哈拉汗國派遣大使,並從國庫中撥款修復其祖先帖木兒的陵墓。

奧朗則布去世後的蒙兀兒帝國稱為「後期蒙兀兒」;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皇帝大都昏庸無能,而馬拉地人愈戰愈強,使其馬拉塔帝國有將蒙兀兒取而代之的趨勢。但最終決定印度命運的因素是歐洲列強,尤其是大英帝國

參考文獻

  1. ^ Aurangzeb (Mughal emperor).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3-01-24 [2014-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6). 
  2. ^ 2.0 2.1 General Knowledge Digest 2010,第2.218頁ISBN 9780070699397
  3. ^ The Sikhs of the Punjab,第72頁ISBN 9780521637640
  4. ^ Jim Masselos 主編 <帝國記憶> P271

外部連結

奧朗則布
出生於:1618年11月3日逝世於:1707年3月3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者:
沙賈汗
蒙兀兒帝國皇帝
1659年-1707年
繼任者:
巴哈都爾·沙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