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獻臺
吳獻台 | |
---|---|
大明順天府府尹 | |
籍貫 | 福建興化府莆田縣 |
字號 | 字啟袞 |
出生 | 嘉靖二十七年戊申十月初七日 |
逝世 | 崇禎元年戊辰 |
配偶 | 林氏 |
出身 | |
|
吳獻臺(1548年—1628年),字啓袞,號霞城,晚年更署素心居士,福建莆田縣黃石鎮(今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萬曆四年丙子科福建鄉試第十四名,萬曆八年(1580年)庚辰科會試第二十二名,登三甲第十三名進士[1][2]。戶部觀政,本年授紹興府推官,丁憂歸鄉。十三年復除濟南府推官,充本省鄉試同考官,十六年仍充本省鄉試同考。十七年升吏部主事,十八年升考功司員外郎,十九年出為浙江按察司副使,二十二年升本省布政使司右參政,二十五年升本省按察使,二十六年十一月升本省右布政使,任內有惠政。二十八年七月轉山西左布政使,二十九年五月調補江西左布政使,三十四年二月擢順天府府尹,三十五年正月考察調簡[3],致仕歸里,卒年八十一[4]。
家族
曾祖吳彰善;祖父吳正誼;父吳三畏,曾任府同知。母程氏[5]。
著作
有《綠蘿軒存稿》。
參考文獻
- ^ (明)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 ^ 《萬曆八年庚辰科進士履歷便覽》
- ^ 畢自嚴《順天府尹霞城吳公墓志銘》:大京兆吳霞城先生,餘生平受知第一恩師也。余自髫齡,遭家不造,外侮繁興,先封公亟望成立。自辛巳冬即出應童子試,而屢齟齬於郡邑,愈下惟發憤。至丙戌春,年十八歲矣,再值里選,惴惴懼不得當。維時濟南太守為約齋李公,雲間名家也。先生以名進士為郡司理,雅相契重,推為文壇牛耳。府試品題多出先生手。已取余第三,尚未發案,外無從知,恐不獲雋,復赴告考,又屬先生為政。時濟下三十屬赴告考者可數千人,獨拔余為首,大加擊節,而以先兄歲貢諱自慎者次之。不俟放榜,輒召謁見,稱賞不置。又立試數題,皆許可。余自分落魄已久,一朝得此知遇,真生平殊遘。繼入督學屠公道試,余與先兄同列府庠,得時領先生明誨。又辱守道薛公物色,招余兄弟衙齋誦讀。每謁先生,輒命題課藝,耳提面命,所為勖其勤而警其惰者,不啻慈父之於愛子也。越二載,戊子,余叨薦鄉試,出惺宇張公房,而感恩懷知在三之誼,視房師有加焉。己丑,余應春闈下第,先生入為銓部郎,余走濟下,送別郊外。先生在銓衡甚有令譽,而以抗直不阿,遂從外轉。比余壬辰成進士,謁選得雲間司理,則先生旬宣兩浙久矣。吳越密邇,遣使通贄,大相慰藉。戊戌秋,余以司理歷俸六年,轉刑曹郎,入浙四明辭鹽直指袁公道經武林,則先生方為廉憲,政范清肅,芳聞籍甚。衙齋小坐,握手道故,並與諸世兄晤對,亟以道義名節相期許,藹然骨肉也。甲辰,先生以江左右方伯入覲,余時待罪冬官,得再睹丰采,佩服教指,五內洒然。事竣,抗章乞骸,部覆勉留,而先生高臥家園,竟不復抵任矣。無何,即家起大京兆,懇辭不赴。此其難進易退,出處大節,豈不超然遠出塵寰之上哉!嗣余薄游中外,強半家食,馳驅南北,多居塞上,益與先生音問杳然。乙丑春,余待罪津門,忽從邸報見八閩舉薦地方人才疏,知杖履無恙,亟顓力往訊。力旋,得手書數紙,顏筋柳骨,依然濟下品題鉛槧墨妙也,益令人勃勃神往矣。未幾,叨轉留憲,歲杪歷任。丙寅,再轉留計,值璫熖益熾,即掛冠亟歸。丁卯夏,維揚周君覲光儼然蒞草堂焉,實先生肺腑親也。方先生寄書時,謂余在留都耳,不知已歸也。盤桓數日,報牘南還,自是鱗鴻絕矣。戊辰夏,余叨起計部,碌碌戎馬錢穀之間,迄無寧晷。方擬覓便往候興居,而副郎林君一柱者,為先生同里內戚,以庚午春持世兄太學君祖學、文學君祖越、祖擢訃書見貽,始知先生於戊辰孟冬已作古人。痛哉!先生生平和而能介,風軌遒整,倏然不滓,轍跡所至,咸切庚桑畏壘之戴,而菁莪作人,棫樸造士,恬退止足,枕石漱流,雅有古先賢之風焉。乃先生所自狀者,一切韜晦不言,惟取林下隱居數事,以明無憾,而卒皈依於西方之教,則其素位而行,恥為誇詡,與世之大言不慚、好自標榜者異也。諸世兄以墓石見托,先之束帛。余即不文,而不忍負先生大德,則縷述其當年知遇之奇,與所目擊出處之大者,漫為削稿,以自附於門牆思慕之義。按狀:先生諱獻台,字啟袞,別號霞城,晚而更署素心居士,表厥志也。裔出唐屯田員外郎祭公之後,十數傳而諱富者,為先生八代祖。富子洪,洪子熊,並有隱德。至熊子希賢,官翰林侍讀學士,封熊如其官。希賢子彰善,彰善子正誼,累贈江西左方伯,配林氏,累贈夫人,為先生大父母。正誼子三,畏,廣信郡丞,累贈江西參政、江西左方伯,配程氏,累贈夫人,為先生二尊人。兩代貤恩,悉以先生貴。而郡丞公先起家台州寧海學博,程夫人生先生署中。括蒼山川奇勝,赤城石壁如霞,故贈公取以命先生名號,蓋當日期望之意,業甚遠且大。而先生果以萬曆丙子領鄉薦,庚辰捷南宮。初授紹興司李,復除濟南,升吏部,歷四司主事、考功員外郎,例遷台州憲副,即先生發祥地也。旋晉大參,仍分守寧紹台,尋轉按察使右方伯,先後仕浙最久,亦異矣。嗣改江右左轄,值入覲乞休不遂,徑解組回籍。及升順天府尹,始得請致仕。從此山靜日長,或讀釋道諸書,或吟長慶、法藏二集,或臨衛生帖,或散步蘭渚大堤,徜徉於雲煙水月之下,凡二十五年,然後騎箕從九仙遊。距生嘉靖戊申之歲,得壽八十有一。先生自以為備造物清福,洵不虛矣。子五,孫三,曾孫四。此先生自狀世系行藏、子孫崖略,而余復按之若此。至所樹德若功,既不自表異,即余前所論次,亦何能悉底里?顧余迴環狀中語,更有一言欲質先生於九京者。計先生懸車之日,政禮可以為卿之年,而視京兆若敝蹝,急流勇退,得失之心澹矣。捐館舍在大耋,而手營玄丘於念載之前,臨革自為行狀,若彭澤豫作誄詞,全無恐怖,生死之心亦澹矣。在世了了,來世亦應了了。乃遺語送終無薦牲食,惟延高僧誦內典,以愜素心,將為來世法緣,是果於西來意何居?余得而窺之矣。曹溪有言:「常自見己過,即與道相當。」古人聖賢仙佛只在日用人倫上修持,故先生居官到處有聲,而狀乃自歉悠悠祿食無功朝常,無裨氓庶,林下比逍遙遊,而狀稱不愧此心者,獨在建修先人祠墓,冀釋怨恫,此即是真懺悔、真行業。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戒牲延誦之囑,猶羊鹿牛權設云爾。余本不知禪,第恐人疑先生落二乘,故僭拈此一段與先生相質,先生以為然否?先生藏骨之山,厥名泰林,負兌趾震中穴先生,左林夫人,右側室周氏,輞川堪繪,盤谷可歌,先生所自卜也。先生傳神之照,厥質純素,欲晦彌揚,上不負國,下不負親,遠不負祖宗,非愚非智,簡簡惺惺,所自寫也。先生之作備矣,無容贅矣。無已,則繹焉而系以銘。銘曰:大道無岐,至德時遷。既壯乃行,未老歸田。繇孔印釋,得魚忘筌。惟忠惟孝,亦儒亦禪。彼紛奴主,曷窺行圓。壺公之側,先生幽阡。幕天席地,襟巘帶泉。三立不朽,霞光長縣。有報斯獲,餘慶用駢。謂余阿好,盍視遺編。
-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萬曆八年庚辰科登科錄》
- 《莆田縣志》
官銜 | ||
---|---|---|
前任: 許弘綱 |
明朝順天府府尹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上任 |
繼任: 曲遷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