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 |||
---|---|---|---|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
校訓 | 實事求是 | ||
創辦時間 | 1937年 | ||
學校標識碼 | 4111010002 | ||
學校類型 | 中央部屬高校 | ||
黨委書記 | 張東剛 | ||
校長 | 林尚立 | ||
學生人數 | 24,329名[1] | ||
本科生人數 | 11,074名 | ||
研究生人數 | 10,844名 | ||
校址 | 中關村校區(又稱為海淀校區、本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59號 通州校區(在建):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通州區運河東大街 蘇州校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仁愛路158號 | ||
校區 | 北京:海淀區(本部)通州區(在建)
蘇州:蘇州校區 | ||
總面積 | 998畝 | ||
代表色 | 人大紅 | ||
網站 | www | ||
|
中國人民大學(英語: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人民大學、人大。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2],是「雙一流A類」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共有14個學科入選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3] 2021年中國人民大學的QS世界大學排名為第581名[4]。2022年起正式退出世界大學排名,將不會再對世界大學排名機構提供相關數據和經費。[5]
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大學正式成立於1950年,但學校官方一般將歷史追溯至1937年[2],認定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創辦於延安的陝北公學,後來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及成立於1912年的北平中國大學的文商學院於1949年併入華北大學,朝陽大學於1950年全部併入中國人民大學,燕京大學的部分社會科學於1952年併入,共同構成了中國人民大學的重要組成來源。
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併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正式開學。[2]1954年,在教育部《關於重點高等學校和專家工作範圍的決議》中,與北京大學、北京醫科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5所院校一同被指定為最早一批全國性重點大學。
2017年,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東校區獲得批准,將成為人民大學的主校區,所有院系都將整建制搬入[6][7]。
前期承傳
北平中國大學於1912年由孫中山創立,於1949年由華北大學接管、學生及教授轉入華北大學。中國大學一直是北京的學生運動中心,而共產黨在1930年代即在該校建有支部,在鬥爭中培養了一大批先進和革命志士。1935年「一二·九」運動中,中國大學學生會主席董毓華率領隊伍上街頭遊行,奪過軍警的水龍頭反射。在大陸標準中學課本上「一二·九」運動圖片即是指此事。[8]
陝北公學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大批多青年知識分子從國統區來到延安。為了最快地把他們培養成抗戰人才,1937年7月底,中共中央決定在積極擴大抗日軍政大學的同時創辦陝北公學(簡稱陝公),並委託林伯渠、吳玉章、董必武、徐特立、成仿吾、張雲逸六人籌建陝北公學。
陝北公學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創辦的第一所具有社會教育性質的大學,第一任校長是成仿吾。陝北公學軍事色彩和政治色彩濃厚,但並非一所軍校。陝北公學和抗日軍政大學是抗戰初期延安最具知名度的大學,有一定分工。抗大主要負責訓練軍事幹部,陝北公學主要訓練根據地政權建設和黨的建設幹部,而且學員文化程度較高,多數是從中共控制區外來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
陝北公學以「實施國防教育,培養抗戰人才」為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以「理論聯繫實際,適應抗戰需要」為教學原則,以「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為重點講授、自學為主、集體互助。學制較短,大部分學員三到四個月就可以從學校畢業。陝北公學前後辦學兩年,大約培養了6000多名學生,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後來都加入了中共。毛澤東親自為陝公制定了校訓:「忠誠、團結、緊張、活潑。」他還審定了成仿吾作詞、呂驥作曲的校歌。毛澤東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先後十幾次來校講話、兩次題詞,進行指導。他說:「中國不會亡,因為有陝公。」
華北聯合大學
1939年6月,陝北公學與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延安工人學校和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四校聯合成立了華北聯合大學,學生有1500人,並於當年7月7日在延安正式宣告成立,校長兼黨團書記成仿吾。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39年6月20日作出的《關於抗大陝公等學校遷移到晉東南的決定》,抗大、陝公等以八路軍第五縱隊名義,在羅瑞卿率領下到晉東南靠近八路軍總部和北方局機關辦學。中央決定:抗大總校落戶晉東南,華北聯大則落戶晉察冀軍區總部所在地河北阜平(後應付反掃蕩遷到平山),抗戰結束即遷到張家口。這次東遷的主要原因是延安面臨國共政治軍事摩擦,經濟困難,難以養活大批非生產人員。
1940年,學校向正規化方向發展,各部改為學院,設有社會科學院,下設法政系、財經系;教育學院,下設教育系;文藝學院,下設戲劇系、音樂系、美術系、文學系;工學院,下設機械系、採礦系。除原有的專修科外,增設了本科和預科。後成立法政學院、群眾工作部、中學部。這時全校共4000多人,其中學員3000多人,是華北聯合大學鼎盛時期。中國共產黨直到這時才創辦了真正意義的高等學校,也是中國共產黨在敵後辦起的第一所高等學府。
1941年8月至1943年是晉察冀邊區最困難的年代,由於日軍的「掃蕩」、封鎖使根據地縮小,邊區糧荒嚴重,生源減少。華北聯合大學經過兩次縮編,只保留了教育學院,改由邊區行政委員會領導。在此期間,許多幹部、學員在對敵鬥爭中犧牲。1944年,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對華北聯合大學教育學院的性質、任務、教育方針等問題做了具體規定,即以提高在職幹部水平、文化為主,貫徹學以致用、理論和實際密切聯繫的原則,培養幹部為抗戰和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服務、為群眾服務的技能。
1945年底,華北聯合大學在張家口復校,成仿吾任校長,周揚任副校長,張如心任教務長。華北文工團、延安魯藝工作團於12月合併到華北聯大,簡稱華大文工團。聯大設立了文藝、法政、教育、外語四個學院。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1946年10月,國軍攻佔張家口,華北聯大等學校被迫提前於9月撤出,先後遷到山西廣靈和河北束鹿,1948年5月又遷到河北正定,8月晉察冀邊區的華北聯大與晉冀魯豫邊區的北方大學合併,改稱華北大學。
華北聯合大學一共存在了9年,畢業生超過一萬兩千人,在敵後根據地最為艱難的1941年到1943年期間,它的辦學規模曾一度有所減小,但抗日戰爭勝利後,它很快恢復活力,並向新型正規大學過渡。解放戰爭時期的聯大學生大多參加了土改和大生產運動。
北方大學
1948年春,中共中央決定將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合併,成立華北大學。當時的北方大學是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邊區人民政府創辦的一所規模較大、學科專業比較齊全的高等學府,時由范文瀾任校長,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大學下設行政學院、財經學院、教育學院、工學院、醫學院、農學院、藝術學院等學院。
北方大學建校兩年多的時間,共培養了各種專業人才1000多人。
華北大學
1948年,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合併成立華北大學,並於1948年8月24日正式掛牌,下設四部兩院。一部為政治訓練班;二部為教育學院;三部為文藝學院;四部為研究部;兩院分別是工學院和農學院。
華北大學成立時,由吳玉章任校長,在校學生15000餘人。1949年4月,華北大學遷入北平。遵照中共中央關於放寬招生條件、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為解放全中國迅速培養大批幹部的指示精神,華北大學重放在辦學方面,大量吸收原北平之其他大學師生(例如北平中國大學),並在河北正定和天津各辦一所分校。
1950年10月,華北大學改名為中國人民大學。從1948年8月到1949年年底,華北大學共為中共培養幹部19194名。
1948到1949年期間,下屬單位陸續脫離華北大學獨立辦學:
農學院與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合併成立北京農業大學(現更名為中國農業大學);
二部外語系同北平外事學校合併為北平外國語學校,後逐步發展成為今天的北京外國語大學。
三部文藝學院離開後分別籌建:中央戲劇學院——華北大學文藝學院,中央美術學院——華北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後更名為浙江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華北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以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青年藝術劇院、中央歌劇院、中國京劇研究院等。
此外,華北大學還抽調部分幹部、教師分赴中原和廣東,籌建中原大學和南方大學。至此,原華北大學成立時之主體除了行政管理部門外,教育部門只餘下一部政治訓練班及二部教育研究室外,其餘全部被剝離。
中國人民大學(文革前時期)
1949年6月至8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劉少奇率代表團赴蘇聯秘密訪問,請蘇聯幫助建立一所大學。經多次協商後,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斯大林決定由蘇聯幫助中國建立一所新型大學,並決定該大學不設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而設在北京,由蘇聯派教授按蘇聯模式辦學。8月7日,毛澤東表示同意。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一次政務會議通過了《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文件指出「該校教育方針,應是教學與實際聯繫、蘇聯經驗與中國情況相結合」。該文件中並具體決定:「大學本科暫設:(一)經濟系,(二)經濟計劃系,(三)財政信用借貸系,(四)貿易系,(五)合作社系,(六)工廠管理系,(七)法律系,(八)外交系,學習期限為二年至四年」。這就是人民大學最早成立的八個本科系,習稱「八大系」。[9]。「八大系」的系主任分別為:經濟系宋濤,經濟計劃系馬紀孔,財政信用借貸系崔希默,貿易系馬乃庶,合作社系張崇山,工廠管理系張琳[10],法律系朱世英,外交系何戊雙。
1950年2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任命吳玉章為中國人民大學第一任校長。國家領導人對於人民大學的建設極為關注;1950年人民大學的經費就佔了高等教育部全部概算的五分之一。劉少奇在1950年的開學典禮上這樣說過:「這個大學是我們新中國辦的第一所新式大學,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學,中國將來的許多大學都要學習我們中國人民大學的經驗,按照中國人民大學的樣子來辦。」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首次確立以中國人民大學為首的六所高等學校(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北京醫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為全國重點大學。
人大最初的校址定於北京鐵獅子胡同段祺瑞執政府所在地,也就是清代的和親王府舊址上,後遷往中關村。鐵獅子胡同1號(現張自忠路1號)現在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所在地。開辦初期,人大以蘇式大學為模式辦學。
1954年,貿易系對外貿易專業併入北京對外貿易專科學校,成立北京對外貿易學院,後發展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1955年外交系獨立,單獨組成外交學院;俄文系獨立,成立北京俄語學院,後合併於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另教育研究室併入北京師範大學。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國人民大學大批幹部和教師遭到批鬥,全部教學、科研工作癱瘓。
1970年10月北京市革命委員會通知中國人民大學停辦。
1973年10月10日,中共北京市委、市革命委員會通知,撤銷大學領導小組和革命委員會,軍宣隊全部撤離。中國人民大學被徹底解散。
中國人民大學(文革後時期)
在郭影秋及其他師生奔走下,人大得到鄧小平支持後在77年復校招生,並提出人大主要培養財貿、經濟管理幹部和馬列主義理論工作者。復校初期在北京師範大學上課,於1978年正式復校後遷回原址。但由於二炮部隊只交回校園之一小部份,因此引起一連串之爭取活動,然最終亦只收回了約三分之一[11]。
由於人大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幹,理工類學科數量少且較為精幹,因此難以與國內擁有全方位學科的幾所主要大學復競爭排名。(交通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榜)[12][13]即使如此,人大仍入選武書連的2012中國19所一流大學的名單中,是唯一的文科大學。[14]
2012年3月,人大與北京通州區簽署協議,計劃在通州潞城鎮建設通州校區(東校區),與海淀校區(西校區)一起構成人大雙主校區,以期解決人大校園面積較小的問題。根據媒體報道,通州校區面積達2000畝,為海淀校區近兩倍,但學校正式新聞報道則未提及具體面積。通州校區將成為人民大學的主校區,所有院系都將整建制搬入[6][7]。
另外,人大在蘇州亦建有校區,在深圳於2002年設立了深圳研究院,而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項目開辦包括一個比較法學碩士及中國法學碩士的課程,及與香港理工大學開辦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此外,也與法國里昂商學院合辦歐洲式的MBA課程。
2017年,中國人民大學迎來建校80周年校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典禮,並宣讀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的賀信。人大校慶並獲得各界校友捐贈逾10億人民幣。
2022年,中國人民大學宣佈退出西方主導的世界大學排名,消息人士透露指中國人民大學等大學退出的原因為「創新性發展中華文化傳統,創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維護中國教育主權和文化主權……反映了中國大學、中國教育、中國文化的自主性和勇氣」,維護中國「教育主權」和「文化主權」。[15][16]
2023年,中國人民大學在深圳研究院基礎上成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要開展智庫建設、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國際交流等工作。[17]。2024年,5月,成立了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7月與深圳大學合作成立了深圳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院校關係
由於院系調整因素,人民大學的院系有出有進,合併入的院系中也有自己的淵源。
商學院:第一套班底來自由孫中山、宋教仁及黃興以興中會名義在1912年成立之北平中國大學,該校號稱「北中大,南黃埔,一文一武」;與廣州中山大學及南京大學同為民國時代由孫中山所創立之學校齊名,中大自創校以來一直都是北京的學生運動中心,而李大釗及李達、吳承仕、楊秀峰等多位紅色教授亦曾在該校任教,中國大學於1949年3月停辦,文、商學院師生們併入華北大學或北京師範大學,併入華北大學的部份最後成為人民大學的一部份。
信息學院:是中國數據庫領域的一面旗幟。前身為經濟信息管理系,成立於1994年,由信息學院組建了數學學院和高瓴人工智能學院。
社會科學學科:第一套班底來自起源於1870年的燕京大學,自北方大學被分解後,人大成立時已基本上沒有任何教育資源,燕京大學的社會學系的加入,正好是人大成為中國大學中社會學科領先的原因之一。
法學院:1950年中國政法大學併入,前身是成立於1912年的朝陽大學,其法律系科曾經是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兩所法律院系之一,校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海運倉(今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和北新倉中醫研究院等機構所在地)。創辦人是汪有齡,董事長為居正(覺生)。朝陽大學的法科當時非常出名,有「南東吳、北朝陽」,「無朝(陽)不成院(法院)」的說法。抗日戰爭其間,朝陽大學先後遷往湖北省沙市、四川省成都和重慶。1945年後,返遷北平。1949年,華北人民政府接管朝陽大學,在原址上成立了中國政法大學(與現在的中國政法大學沒有傳承關係),校長謝覺哉。1950年2月,中國政法大學與華北大學、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合併成立了中國人民大學。朝陽大學的校址校舍、教師、學生、圖書等都歸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
另山西大學於1953年撤銷建制,法學院改為財經學院,後併入人大。另外,1952年輔仁大學的哲學、經濟等4系部分師生分併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4校。
新聞學院:成立於1955年,1958年又將以燕京大學新聞係為基礎組建的北京大學新聞專業併入人大。自此,匯聚人大、燕大、北大三校力量的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正式開始其輝煌歷程。燕京大學是20世紀初由四所美英基督教在華分會於北京開辦的著名教會大學,燕京大學新聞系成立於1928年。1952年,中國大陸實行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拆分,文科、理科等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新聞系及一些社會學科最終併入中國人民大學。
人大第一分校人大第二分校:按北京市政府要求成立於1978年,於85年代被併入北京聯合大學。
國學院:成立於2005年,主要教授漢學,並以考究中國古文化及練習書法等形式開展教學。院長為楊慧林,學制為六年,本碩連讀,畢業授予碩士學位。
學校管理層
前身時期[18]
陝北公學時期(1937-1939)
職務 | 姓名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黨委書記 | 成仿吾 | 1937.08-1938.03
1939.01-1939.07 |
|
黨委書記 | 羅邁(李維漢) | 1938.03-1938.05
1938.07-1939.01(中共陝北公學分校) |
職務 | 姓名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校長 | 成仿吾 | 1937.08-1939.07 | |
副校長 | 羅邁(李維漢) | 1938.03-1939.01
1938.06-1939.01(兼陝北公學分校校長) |
另有宋璉、季凱、申力生、李君樵、宋侃夫等人曾先後擔任中共陝北公學總支部委員會(中共陝北公學委員會)書記。
華北聯合大學(1939-1948)
職務 | 姓名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黨委書記 | 成仿吾 | 1939.07-1942.11 |
職務 | 姓名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黨委書記 | 狄子才 | 1945.09-1945.12 |
張雲瑩曾擔任中共華北聯合大學總支部委員會副書記。
職務 | 姓名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黨委書記 | 申力生 | 1939.10-1940.05 | |
代理黨委書記 | 成仿吾 | 1940.05-1941.06 | |
黨委書記 | 成仿吾 | 1941.07-1942.07 | |
黨委書記 | 呂文芳 | 1942.07-1942.11 | |
黨委書記 | 成仿吾 | 1945.12-1948.08 |
劉程雲曾擔任中共華北聯合大學委員會副書記。
職務 | 姓名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校長 | 成仿吾 | 1939.10-1942.11 | |
校務主任 | 狄子才 | 1945.09-1945.12 | |
校長 | 成仿吾 | 1945.11-1948.08 |
周揚曾擔任華北聯合大學副校長。
北方大學(1947-1948)
職務 | 姓名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分黨委書記 | 范文瀾 | 1947.05-1948.08 | |
校長 | 范文瀾 | 1946.01-1948.08(1946年4月到職) |
曾毅曾擔任北方大學分黨委副書記。
華北大學(1948-1949)
職務 | 姓名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黨委書記 | 錢俊瑞 | 1948.07-1948.12 | |
代理黨委書記 | 成仿吾 | 1948.12-1949.12 |
馬誠齋曾擔任中共華北大學委員會副書記。
職務 | 姓名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校長 | 吳玉章 | 1948.08-1949.12 |
范文瀾、成仿吾擔任華北大學副校長。
中國人民大學時期[19]
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一次政務會議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議,通過《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
1950年2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任命吳玉章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胡錫奎、成仿吾為副校長。
1950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國人民大學黨組,胡錫奎任黨組書記。
歷任黨委(組)書記
職務 | 姓名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黨組書記 | 胡錫奎 | 1950.11—1956.10 | 同時存在黨組和黨委 |
黨委書記 | 閻子元 | 1950.02—1951.12 | |
黨委書記 | 胡錫奎 | 1951.12—1952.11 | |
黨委書記 | 崔耀先 | 1952.11—1956.10 | |
黨委書記 | 胡錫奎 | 1956.10—1963.04 | 1956年整合為中共中國人民大學黨委 |
黨委書記 | 郭影秋 | 1963.04—1969.09 | |
1966年末學校癱瘓;1970年10月解散停辦;1978年7月恢復辦學 | |||
黨委書記 | 成仿吾 | 1978.07—1983.06 | 當時設黨委第二書記 |
黨委第二書記 | 郭影秋 | 1978.07—1983.06 | |
黨委書記 | 張騰霄 | 1983.06—1985.09 | |
黨組書記 | 袁寶華 | 1985.09—1988.05 | 因學校建設需要再次設黨組 |
黨委代理書記 | 李煥昌 | 1985.09—1987.10 | |
黨委書記 | 李文海 | 1987.10—1994.06 | |
黨委書記 | 馬紹孟 | 1994.06—2001.02 | |
黨委書記 | 程天權 | 2001.02—2013.04 | |
黨委書記 | 靳諾 | 2013.04—2021.11 | |
黨委書記 | 張東剛[20] | 2021.11— |
歷任校長
任別 | 姓名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1 | 吳玉章 | 1950.02-1966.12 | |
1966年末學校癱瘓;1970年10月解散停辦;1978年7月恢復辦學 | |||
2 | 成仿吾 | 1978.07-1983.06 | |
成仿吾 | 1983.06-1984.05 | 名譽校長 | |
郭影秋 | 1983.06-1985.10 | 名譽校長 | |
3 | 袁寶華 | 1983.06-1991.11 | |
4 | 黃達 | 1991.11-1994.06 | |
5 | 李文海 | 1994.06-2000.09 | |
6 | 紀寶成 | 2000.09-2011.11 | |
7 | 陳雨露 | 2011.11-2015.10 | 至2012.08兼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 |
8 | 劉偉 | 2015.11-2022.08 | |
9 | 林尚立 | 2022.08- |
組織機構
校部機關、群團組織、校區管委會
黨政辦公室、機關黨委、政策研究室 | 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書院建設與管理中心 | 實驗室管理與教學條件保障處 |
黨委組織部、黨校、黨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 科學研究處 | 繼續教育處 |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 理工學科建設處 | 離退休工作處、離退休黨委 |
黨委統戰部 | 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 校友工作辦公室 |
學校紀檢監察機構工作部門 | 人事處(學術委員會秘書處辦公室) | 國內合作辦公室 |
黨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 招生就業處(創業學院) | 國醫學院籌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
黨委教師工作部 |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港澳台辦公室(國際組織學院) | 寧夏國際學院籌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
黨委學生工作部(處)、黨委人民武裝部 | 財務處 | 校工會 |
黨委研究生工作部 | 審計處 | 校團委 |
黨委保衛部(處) | 資產管理部(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 | 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基金會 |
研究生院 | 綜合保障部 | 蘇州校區管理委員會 |
發展規劃處、學科規劃與建設辦公室 | 新校區建設辦公室[21] |
學院系所
學部設置
馬克思主義學部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中共黨史黨建學院 | 紀檢監察學院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 |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高精尖創新中心 |
|
人文學部 | ||
外國語學院 | 哲學院 | 國學院 |
歷史學院 | 文學院 | 藝術學院 |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 ||
經濟學部 | ||
勞動人事學院 | 財政金融學院 | 經濟學院 |
環境學院 | 應用經濟學院 | 統計學院 |
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 ||
法政學部 | ||
法學院 | 新聞學院 | 國際關係學院 |
社會與人口學院 | ||
管理學部 | ||
商學院 | 公共管理學院 | 信息資源管理學院 |
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 教育學院 | 心理學系 |
理工學部 | ||
環境學院 | 信息學院 | 統計學院 |
化學系 | 物理學系 | 統計與大數據研究院 |
數學學院 | 高瓴人工智能學院 | |
公共教學委員會 | ||
外國語學院 |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 藝術學院 |
信息學院 | 數學學院 | 體育部 |
繼續教育學院 | 蘇州校區[22] |
教學單位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律師學院) | 數學學院 |
紀檢監察學院 | 新聞學院 | 數學科學研究院 |
中共黨史黨建學院 | 國際關係學院 | 體育部 |
外國語學院 | 社會與人口學院 | 深圳研究院、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深圳)、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 |
哲學院 | 商學院 | 國際學院(蘇州研究院) |
國學院 | 公共管理學院 | 中法學院(遠見書院) |
歷史學院 | 信息資源管理學院 | 絲路學院 |
文學院 | 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 智慧治理學院 |
藝術學院 | 教育學院 | 繼續教育學院 |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 心理學系 | 交叉科學研究院 |
勞動人事學院 | 信息學院 | 明德書院 |
財政金融學院 | 高瓴人工智能學院 | 明理書院 |
經濟學院 | 統計學院 | 崇實書院 |
環境學院 | 統計與大數據研究院 | 求是書院 |
應用經濟學院 | 理學院(化學系、物理學系) | 新民書院[23] |
智庫、研究機構、實驗室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 | 國家金融研究院 | |||
國家高端智庫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 中國人民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 | 和平與發展研究院 | |||
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 | 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 | 中華法治文明高等研究院 |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文化品牌評測技術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 | 全球民意調查中心 | |||
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文化和旅遊行業智庫建設試點單位 | 中國現代化社會研究院 | |||
量子態構築與測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文化產業研究院 | 區域國別研究院 |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 | 世界一流企業研究院 | |||
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 | 首都高端智庫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 國土規劃與國家治理研究院 | |||
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 |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 健康大數據研究院 | |||
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 | 人文北京研究基地 | 國家治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創新平台 | |||
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 | 馬克思主義研究基地 | 國劇研究中心 | |||
清史研究所 | 北京社會建設研究基地 | 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 | |||
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 北京市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 中國人民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 | |||
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 | 中國人民大學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 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 | |||
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 |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研究基地 | 國家統計局—中國人民大學數據開發中心 | |||
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國家治理與輿論生態研究院 | |||
應用統計科學研究中心 | 光電功能材料與微納器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心 | |||
歐洲問題研究中心 | 大數據管理與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中國人民大學協同創新中心 | |||
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 | 中國外文局—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傳播大數據智能實驗室 |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道路協同創新中心 |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 中國科協—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 | 社會轉型與社會管理協同創新中心 | |||
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 | 重陽金融研究院 | 新型城鎮化協同創新中心 | |||
中國人民大學人權研究中心 | 中國式現代化與文明新形態研究院 | 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 | |||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 | 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 | 中國人民大學重點實驗室 | |||
數字政府與國家治理實驗室 | 健康中國研究院 | 數據科學方法與國家治理應用重點實驗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 | 中子散射重點實驗室 | |||
數據庫與商務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數字人文研究院 | 先進光轉換材料與生物光子學重點實驗室 | |||
金融計算與數字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 | 量子物態基礎學科研究中心[24] | |||
新一代智能搜索與推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中華文明研究院 | ||||
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 | 當代中國哲學發展研究中心 | ||||
歐盟研究中心 | 中國就業與民生研究院 |
教學科研支持單位
圖書館 | 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台 | 物業管理中心 | |
信息技術中心 | 檔案館 | 學宿保障中心 | |
綜合服務中心 | 校史館 | 書報資料中心 | |
美育中心 | 博物館 | 人大資產經營管理公司 (人大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評價研究中心 | 校醫院 | 北京人大文化科技園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 |
期刊管理中心 | 餐飲服務中心 | 人大數媒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 | |
國家經濟學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 | 校園建設中心 | 東方興業網絡教育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 |
採購與招標管理中心 | 服務保障中心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5] |
附屬單位
教師及學生
目前學校有專任教師約2千人,其中教授約五百人,副教授約六百人。
人大引入校長推薦計劃及照顧三代以內無大學生的優待工農子弟的政策,以使收生多元化。[26]
文化傳統
校歌
中國人民大學校歌歷經多個版本,分別是1937年創作於延安的《陝北公學校歌》,1937年晉察冀邊區《華北聯大校歌》,1948年創作於河北正定的《華北大學校歌》,由吳玉章作詞的《中國人民大學校歌》,成仿吾作詞的《中國人民大學校歌》以及由紀寶成作詞的《中國人民大學之歌》[27]。
由紀寶成作詞的《中國人民大學之歌》在2007年被確定為校歌,取代了自1980年已被採用的由成仿吾作詞的《中國人民大學校歌》。[28]詞作者、時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稱校歌以鼓勵學習及莫忘歷史為主幹,以取代老校歌那些「努力學習毛澤東思想、改正非無產階級錯誤」的口號式校歌。[29]
2017年,《陝北公學校歌》被確定為中國人民大學代校歌[30]。
校徽
中國人民大學之校徽以三個人字為主題。以體現有關之人文精神,亦用以取代以前以延安之星為主體之充滿政治色彩之校徽。人大校徽意義是:「人民的大學」、「以人為本的精神」、「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辦學特色」,三個人字並列又隱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人成眾,其心並行」等寓意。[31][32]該校徽於2003年正式使用,以取代舊的延安之星校徽。
爭議
資料洩露
2023年7月1日,中國人民大學被曝該校的一碩士畢業生在校期間盜取全校學生照片,而且將其製作成「顏值排行榜」。7月3日,該碩士畢業生被刑事拘留。[33]
王貴元事件
2024年7月21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博士生王迪公開在新浪微博上實名舉報其導師王貴元之性騷擾及強制猥褻行為。[34]
同月22日,中國人民大學確定王迪舉報屬實,決定開除王貴元黨籍,撤銷教授職稱,取消研究生指導教師資格,撤銷其中國人民大學教師崗位任職資格解除聘用關係,報請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撤銷其教師資格,並將問題線索依法反映給有關機關[35]。22日晚10時許,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微博「平安北京海淀」通報,已就此事介入調查[36]。
社會關係
目前大學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重點、繼續教育為輔助的全方位、多層次格局,主要以「主幹的文科、精幹的理工科」體系為綱。設有本科專業63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8個,碩士學科148個及博士學位100個,包括博士一級學科授權點14個,博士後流動站15個。共擁有8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33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均居全國第一;有2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1個交叉重點學科,4個二級重點學科。另擁有5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和1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3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名列全國高校第一。在連續九屆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評選中,大學獲選22篇,佔全國的1/7而位居第一。
大學先後與香港城市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密歇根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一橋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等54個國家和地區的211所大學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引進、翻譯、出版了大量教科書和學術著作,開展了一系列交流合作項目,主辦或承辦了一系列國際學術會議。
排名聲譽
大學排名 | |
---|---|
中國人民大學 | |
全球排名 | |
《泰晤士》世界排名[37] | 601–800名(2022) |
《QS》世界排名[38] | 621–630名(2025) |
《US NEWS》世界排名[39] | 451名(2024-2025) |
《ARWU》世界排名[40] | 301-400名(2024) |
中國人民大學自2022年起退出世界大學排名。
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根據浙江工商大學學術評價與科技統計研究院研製的《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發展報告2024》評價排名,中國人民大學位列全國第1名。
學科排名
教育部學位中心公佈的最新一次(2012年)一級科目排名上,人大9個一級人文社會學科排名第一,僅次於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計有「法學、政治學、新聞傳播學、社會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統計學」[41]。商科排名亦名列前茅。[42][43]人大並入選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同時有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統計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等十四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人大理工學科,包括信息學院,近年來發展迅速,在數據庫,信息檢索和人工智能領域影響力與日俱增。
合作院校
國內外合作
中國人民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美國賓州大學、美國西北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康乃爾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美國加州大學、美國紐約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女王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英國劍橋大學、英國倫敦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挪威奧斯陸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沙特阿拉伯穆罕默德·本·法赫德親王大學、澳大利亞雪梨大學、荷蘭鹿特丹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西班牙巴塞隆拿自治大學、比利時法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盧森堡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芬蘭赫爾辛基大學、芬蘭拉普蘭大學、芬蘭坦佩雷大學、芬蘭圖爾庫大學、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瑞士日內瓦大學、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哥斯達黎加大學、台灣大學、台灣政治大學、台灣彰化師範大學、台灣天主教輔仁大學、韓國首爾大學、韓國梨花女子大學、韓國江南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日本名古屋大學等世界頂尖大學有學術合作或交換學生的協定,外國留學生人數達1468人,在全國高校中位居前茅。
人大與現位於台北市的國立政治大學的性質及歷史背景相仿,而且皆是以發展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大學,並各自曾為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國民黨黨校,兩校也培養出不少政治家及行政總裁,現兩校合作關係密切。[44][45][46][47]
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延河聯盟)
2019年3月16日,為傳承紅色基因,繼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立德樹人和創辦新型高等教育的理念,共同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的能力和水平,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延安大學等9所誕生於延安的高校自願組成聯合組織,發起成立了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延河聯盟)。[48][49]
2019年11月30日,延河聯盟高校發表宣言,表示將牢記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牢記黨的教育方針,牢記人才培養第一要務,致力於面向時代、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合作育人、合作創新、合作發展。聯盟成立以來,秉持「延安根、延河魂」的共同精神原點,積極探索院校合作機制,積極推動校際資源共享、學分互認、教師互聘、學生互派、課程互選,建立科教融合、相互促進的協同創新機制,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育人之路。[50]
校園環境
中關村校區
中關村校區(又稱為海淀校區、本部):中國人民大學地處中國北京中關村大街59號,與北京理工大學為鄰。校園面積不龐大,建築密度大,並因歷史問題,原南部校址一部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機關家屬區。
現在校園從東至西呈長方形,東區和西區以及西北區主要為學生宿舍樓群,中區和南區為教學區。
教學樓
中國人民大學教學樓多為1980年代或更早時期的仿蘇建築,以灰色調為主,最具代表性的是求是樓。1990年代後期至今修建的公共教學一樓和學院樓群為紅色(「人大紅」)調的現代化建築。
- 求是樓
- 科研樓
- 公共教學一樓
- 公共教學二樓
- 公共教學三樓
- 公共教學四樓
- 人文樓
- 理工樓
- 賢進樓
- 理工配樓
- 信息樓
- 明德主樓
- 明德商學樓
- 明德法學樓
- 明德新聞樓
- 明德國際樓
- 如論講堂
- 游泳館
- 世紀館
- 學知樓
- 立德樓
通州校區
通州校區 | |
---|---|
The New Campus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in Tongzhou | |
類型 | 分校區 |
地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通州區運河東大街 |
座標 | 39°54′20″N 116°44′31″E / 39.9055°N 116.7419°E |
郵政編碼 | 100044 |
建立日期 | 在建(預計2024年) |
隸屬 | 中國人民大學 |
學生數 | 預計21800人 |
總面積 | 110公頃(約1652畝) |
建築面積 | 105萬平方米 |
網站 | www.ruc.edu.cn |
通州校區(在建):北京市通州區運河東大街(臨近北京地鐵6號線潞城站)。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項目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重大項目。總用地規模110公頃,建築規模105萬平方米,學生規模達21800人。[51]
蘇州校區
蘇州校區 | |
---|---|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Suzhou Campus) | |
類型 | 分校區 |
地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仁愛路158號 |
郵政編碼 | 215000 |
建立日期 | 2012年9月4日 |
隸屬 | 中國人民大學 |
包含學院 | 國際學院、中法學院、絲路學院、智慧治理學院 |
網站 | http://sc.ruc.edu.cn/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又稱為人大蘇州校區):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仁愛路158號
校友
參考文獻
- ^ 存档副本. [2012-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3).
- ^ 2.0 2.1 2.2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简介.. [2020-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 ^ 学校介绍. www.ruc.edu.cn. [2024-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1).
- ^ 存档副本. [2020-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 ^ 中国人民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名?记者求证:属实-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cn. [2024-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4).
- ^ 6.0 6.1 董鑫. 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规划获批复 选址通州. 科學網 (北京市). 北京青年報. 2017-01-24 [2017-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3) (中文).
- ^ 7.0 7.1 雷嘉 解麗.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新校园今年将在北京市通州区开建.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2021-03-01 [2021-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8).
- ^ 中国人民大学由孙中山创建. [2012-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 ^ 何東昌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教育文獻1949-1975》(海口:海南出版 社,1998),頁25;3
- ^ 成仿吾夫人。
- ^ 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 [2012-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26).
- ^ 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榜. [2012-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6).
- ^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指标与权重. [2012-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2).
- ^ 2012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9所). [2012-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1).
- ^ 人民大學退出世界大學排名 知情者:反映中國大學教育自主和勇氣. am730. 2022-05-09 [2022-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 ^ 陳進安. 大學國際化|拒絕追逐「洋指標」 然後呢?. 香港01. 2022-05-18 [202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8) (中文(香港)).
- ^ 姜曉丹.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成立. 人民日報. 2023-10-17 (中文(簡體)).
- ^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时期领导..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4).
- ^ 中国人民大学.历任领导..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 ^ 张东刚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靳诺不再担任. 中國經濟網. [2021-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4).
- ^ 组织机构. www.ruc.edu.cn. [2024-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1).
- ^ 马克思主义学部. www.ruc.edu.cn. [2024-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4).
- ^ 组织机构. www.ruc.edu.cn. [2024-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1).
- ^ 组织机构. www.ruc.edu.cn. [2024-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1).
- ^ 组织机构. www.ruc.edu.cn. [2024-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1).
- ^ 三代无大学生”争议背后的真问题. [2020-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 ^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寻根陕北公学旧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1).
- ^ 校歌. [2012-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5).
- ^ 音乐中的人大——纪宝成校长谈《中国人民大学之歌》. [2012-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20).
- ^ 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十一届“一二•九”合唱音乐节唱响明德堂..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1).
- ^ 人大标识. [2012-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7).
- ^ 中国人民大学校徽含义. [2012-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5).
- ^ 北京警方刚刚通报: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马某某(男,25岁),刑拘!. 每經網. 2023-07-03 [2023-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3) (中文).
- ^ 中国人民大学调查女博士举报导师性骚扰,涉事教师已65岁为汉语言学科带头人. 揚子晚報. 2024-07-22 [2024-07-25].
- ^ 岳懷讓. 人民大学通报:教师王贵元猥亵女生情况属实,开除党籍、撤销教授职称. 澎湃新聞. 2024-07-22 [2024-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22).
- ^ 北京警方通报:已依法介入调查!. 環球時報. 2024-07-23 [202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25) –透過澎湃新聞.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5.
-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 ^ 中國人民大學7個一級學科排名第一人文社科領域位居榜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2010年度MBA排行榜”. [2012-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8).
- ^ 中国人民大学我省排名100以内建议报考. [2012-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8).
- ^ 鄭惠文. 中國人民大學學術交換報告. 國立政治大學兩岸學術交流網. 臺北市. 2010 [2016-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中文).
- ^ 陳胤祖. 中國人民大學學術交換報告. 國立政治大學兩岸學術交流網. 臺北市. 2012 [2016-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中文).
- ^ 中國人民大學港澳臺辦公室. 台湾政治大学代表团访问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 中國人民大學. 2015年4月30日 [2016年2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17日) (中文).
兩校在辦學性質、發展歷程與學科設置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在多個領域開展了廣泛交流,合作關係十分密切。
- ^ 國際合作事務處.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來訪 共建人文社科合作新機制. 臺北市: 國立政治大學. 2018-06-14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0) (中文).
- ^ 【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弘扬延安精神 奋力谱写新时代红色育人新篇章——写在“延河联盟”红色育人基地揭牌仪式暨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延安大学. www.yau.edu.cn. [2022-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1).
- ^ 新华社分享页. 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 [2022-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8).
- ^ 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 yhlm.yanhekt.cn. [2022-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8).
- ^ 北京多所高校新校区来了!最快9月投入使用.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4).
外部連結
- 人大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人大國學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天地人大BBS由學校支持的官方BBS,特定時段開放校外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