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

坐标39°53′59″N 116°43′07″E / 39.89963°N 116.71869°E / 39.89963; 116.7186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中共北京市委

39°53′59″N 116°43′07″E / 39.89963°N 116.71869°E / 39.89963; 116.71869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
格言口号
为人民服务
第十三届
2022年6月—2027年

主要领导
书记尹力中央政治局委员、副国级)
副书记
1
殷勇
常委
11
尹力(市委书记)
殷勇(市委副书记、市长)
游钧(组织部部长)
陈健(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主任)
夏林茂(常务副市长)
杨晋柏(统战部部长)
靳伟(副市长)
孙军民(女)(政法委书记、宣传部部长)
赵磊(秘书长)
于英杰(教育工委书记)
朱军(北京卫戍区政委)
秘书长赵磊
机构概况
机构类型省级行政区委员会
行政级别正省级
授权法源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常设机构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联络方式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实际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潞源街道运河东大街56-7号
影像资料
北京市委大楼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简称中共北京市委,是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的领导机关。

中共北京市委由中国共产党北京市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和中国共产党北京市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北京市的工作,定期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1]。自1987年时任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起,历任北京市委书记均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现任北京市委书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尹力兼任。

沿革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设立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1922年7月,更名为中共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1923年7月,调整为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兼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1925年10月,改为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

1927年7月,中共北京市委员会成立。1927年11月,改为中共北京临时市委员会。1928年2月,复设中共北京市委员会。1928年6月,北京市更名为北平市,改设中共北平市委员会。1930年8月,更名为中共北平行动委员会。1930年9月,旋即复称中共北平市委员会。1931年9月,设置中共北平城区委员会。1931年11月,再次复设中共北平市委员会。1934年5月,更名为中共北平临时市委员会。1934年11月,调整为中共北平市工作委员会。1935年11月,调整为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1935年12月,复名为中共北平市委员会。

七七事变后,中共北平市委书记黄敬,委员李常青刘杰刘慎之葛琛。1937年10月撤销,改为平津唐点线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共北平城市工作委员会(城委)。书记张/1938年春娄平/1938年12月周彬。1942年以后,城内不设党组织。

1938年王定南化名“大刘”,任中共北平特委书记。1942年6月日本特高课日本宪兵逮捕王定南,中共北平地方组织撤销。1941年成立的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城市工作委员会、1944年9月改称城市工作部直接领导北平党务工作,刘仁、刘慎之主管日常工作。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复设中共北平市委员会至1946年9月,书记刘仁,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武光,宣传部长周小舟,军事部长甘春雷,设学委(佘涤清)、工委(常明/张鸿舜)、铁路委(叶克明)、平民委(赵凡)、文委(张文松)、警察委(屈绍健)等独立系统。此后由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华北局城工部领导城内党的工作。

1948年底,平津战役期间,中国共产党开始接管北平市的准备工作。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组建北平的党、政、军领导机构。12月13日,中央军委任命聂荣臻平津区卫戍司令,薄一波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任命彭真为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叶剑英为中共北平市委第一副书记,叶剑英同时兼任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及北平市市长。17日,中共北平市委在保定市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北平市军管会的组织机构、人选、几项具体任务、入城工作人员纪律等问题。当晚,北平市委人员从保定启程,于18日凌晨抵达涿县。24日,叶剑英作报告,宣告接管北平郊区的工作已经开始,并为日后接管北平城区准备[2]:4-5

1949年1月下旬,北平和平解放。9月27日,北平市改称北京市,北平市委由此改称北京市委。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因党领导一切,北京市委一直是北京市地方行政的领导机构。1967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撤销,设立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同时设中共北京市革委会核心小组。

1971年3月,恢复设立中共北京市委员会。1984年8月,北京市委不再设置第一书记,改设书记、副书记[3]

2022年6月27日,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幕。[4]

职责

根据《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主要实行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承担下列职能[5]

  1. 对本地区重大问题作出决策。
  2. 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组织的主张成为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或者其他政令。
  3. 加强对本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
  4.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免和管理干部,向地方国家机关、政协组织、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等推荐重要干部。
  5. 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等依法依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
  6. 加强对本地区群团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
  7. 动员、组织所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目标任务。

机构设置

根据《北京市机构改革方案》,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设置工作机关13个,工作机关管理的机关(副厅局级)4个。中共北京市委设置下列机构:

职能部门

(市委组织部挂市公务员局牌子。市委宣传部挂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市电影局牌子。)

办事机构

(市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委办公厅。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挂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牌子。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归口市委组织部管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委办公厅。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设在市教育委员会。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设在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派出机关

(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与市民政局合署办公。)

直属事业单位

(市委党校挂北京行政学院牌子。市委党史研究室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

工作机关管理的机关

(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挂市国家保密局牌子。市委机要局挂市国家密码管理局牌子。)

工作机关管理的事业单位

(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挂市领导人才考核评价服务中心牌子。)

历任领导

初期(1948年12月-1955年6月)
  • 书记:彭真
  • 第二书记:刘仁(1955年1月-6月)
  • 第一副书记:叶剑英(1948年12月-1949年8月)
  • 第二副书记:李葆华(1948年12月-1951年8月)
  • 副书记:刘仁(1951年3月-1955年1月)、陈鹏(1955年3月- 6月)[6]
第一届市委(1955年6月-1956年8月)
第二届市委(1956年8月-1962年5月)
  • 第一书记:彭真
  • 第二书记:刘仁
  • 书记处书记:张友渔(-1958年12月)、郑天翔、陈鹏、范儒生、万里(1958年3月-)、邓拓(1958年9月-)、陈克寒(1958年9月-)
第三届市委(1962年5月-1966年5月)
  • 第一书记:彭真
  • 第二书记:刘仁
  • 书记处书记:郑天翔、万里、陈鹏(-1963年6月)、邓拓、陈克寒、冯基平(-1964年7月)、赵凡(1964年10月-)、贾庭三(1964年10月)
第三届市委(1966年5月-1967年4月)
第四届市委(1971年3月-1976年10月)
第四届市委(1976年10月-1982年11月)
  • 第一书记:吴德(-1978年10月)、林乎加(1978年10月-1981年1月)、段君毅(1981年1月-)
  • 第二书记:倪志福(1977年7月-1980年2月)、焦若愚(1981年1月-)
  • 第三书记:丁国钰(1977年7月-1978年5月)、贾庭三(1978年5月-)
  • 书 记:杨俊生(-1979年11月)、吴忠(-1977年9月)、黄作珍(-1978年12月)、刘绍文(-1979年11月)、丁国钰(-1977年7月)、倪志福(-1977年7月)、杨寿山(1977年7月-1978年5月)、王磊(1977年7月-12月,1978年5月-1979年3月)、郑天翔(1977年7月-1978年5月)、叶林(1978年5月-)、赵鹏飞(1978年5月-)、毛联珏(1978年5月-1980年8月)、李立功(1978年5月-1981年5月)、王宪(1978年5月-)、王纯(1979年3月)、陈鹏(1979年3月-)、刘导生(1981年3月)、冯基平(1981年4月)、陈希同(1981年7月-)
第五届市委(1982年10月-1984年8月)
  • 第一书记:段君毅(-1984年5月)
  • 书 记:焦若愚(-1983年3月)、陈希同、赵鹏飞
第五届市委(1984年8月-1987年12月)
第六届市委(1987年12月-1992年12月)
  • 书 记:李锡铭
  • 副书记:陈希同、徐惟诚(-1989年10月)、李其炎汪家镠(1988年9月-)、王光(1989年10月-)
第七届市委(1992年12月-1997年12月
第八届市委(1997年12月-2002年5月)
  • 书 记:尉健行(-1998年8月)、贾庆林(1998年8月-)
  • 副书记:刘淇(1999年3月-)、贾庆林(-1998年8月)、张福森(1998年8月-)、李志坚、于均波金人庆(-1999年3月)、龙新民(2000年8月-)、强卫(2001年3月-)
第九届市委(2002年5月-2007年5月)
  • 书 记:贾庆林(-2002年11月)、刘淇(2002年11月-)
  • 副书记:刘淇(-2002年11月)、于均波、龙新民(-2005年12月)、强卫(-2007年3月)、杜德印阳安江(-2006年1月)、王岐山(2003年4月-)、王安顺(2007年3月-)
第十届市委(2007年5月-2012年6月)
第十一届市委(2012年7月-2017年6月)
第十二届市委(2017年6月-2022年6月)
第十三届市委(2022年6月-)

参见

北京市各区党委

参考文献

  1. ^ 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地方组织. [2016-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6). 
  2. ^ 范硕. 《新中国首任北平市长叶剑英》. 党史天地 (湖北省武汉市: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1999, (1999年01期): 4–8. ISSN 1004-8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简体中文). 
  3. ^ 党中央批准北京市委新领导班子 李锡铭代表新市委表示决心开创首都工作新局面. 人民日报. 1984-08-14: 2. 新的北京市委常委会由十五人组成,李锡铭、陈希同为书记,贾春旺、金鉴、徐惟诚为副书记 
  4. ^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27日开幕. [2022-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7). 
  5. ^ 中共中央. 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 地方编
  7. ^ 北京新一届市委常委简历(书记蔡奇 副书记陈吉宁、景俊海). 中国经济网. 2017-06-23 [2017-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