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專題討論:歷史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專題依照頁面評級標準無需評級。
本維基專題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歷史專題 (獲評專題級不適用重要度
本維基專題屬於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專題級專題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維基專題無需評級。

評級問題

關於甲級歷史條目與乙級歷史條目的評級條件,我們要儘快開始討論。可否為評級條件在各方面定下一些比較客觀標準?好像內容全面程度,篇幅平衡程度,行文流暢程度,精確度,圖片等等。我們能否草擬一些評分準則?—小為 2007年10月5日 (五) 01:39 (UTC)[回覆]

同意,但不要太詳細了。我建議:先分幾個條目進去,再按照這幾個條目當作樣板,類比其他的條目。-下一次登錄 2007年10月5日 (五) 03:47 (UTC)[回覆]
乙級條目標準定為篇幅超過初級條目,但觀點有爭議、未證實、或不中立的條目。如何?甲級的標準還不確定,要多看看英語的評審。-下一次登錄 2007年10月5日 (五) 08:41 (UTC)[回覆]
可是,條目應該要有參考來源作內容證實;而內容中立也是基本要求。乙級條目可以是有一定篇幅(譬如超過3000bytes),但結構不平衡,用詞不專業。—小為 2007年10月6日 (六) 02:19 (UTC)[回覆]
我覺得不能完美主義,不是所有條目都是特色條目。內容有未證實來源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更何況這一個規則也不是維基誕生第一天就有的,是後來才確立的,因此維基里存在不少「歷史遺留問題」條目,我們不能因為「未查證」而把他們都刪除掉。但這些情況的存在確實影響了條目的質量,因此不能成為優良條目。但是僅僅根據條目的篇幅來評定等級是非常機械和不完善的,不能因為一個條目長,就說這個條目質量高,一個條目短,就認為它一定差。高質量的條目是中立、查證、內容範圍、結構、行文等多方面的綜合評定,絕對不是僅僅一個篇幅所能夠反映的。我個人覺得現在的特色條目和優良條目有一點流於形式,過於看重篇幅了,我倒覺得超過30K的條目統統不能成為特色條目,因為可能沒有讀者有耐心讀完它。-下一次登錄 2007年10月7日 (日) 11:37 (UTC)[回覆]

歷史專題開通,歷史主題首頁新規則運行

我建立了歷史專題,仿照英語維基百科的做法準備將歷史相關的條目進行評審,分為「特、甲、良、乙、初、小」六個級別,對應英語的FA、A、GA、B、Start、Stub級別,敬請各位關注和參與。方法是將{{歷史專題}}放入條目討論頁,並對「class」參數賦值(「特、甲、良、乙、初、小」中的一個,這六個字都沒有繁簡問題),如{{历史专题|class=特}}。評審完畢後在專題頁進行統計,以給出維基百科歷史相關內容的全貌。

另外,Portal:歷史主題首頁也在試運行新規則,輔助歷史專題展示不同質量級別的條目,敬請關注,謝謝!-下一次登錄 2007年10月5日 (五) 01:10 (UTC)[回覆]

恭喜歷史專題率先嘗試條目分級制。早幾個月前我曾提出條目分級制的建議,並本來打算在香港條目首先試行,但因大部份人認為中文維基現時不需要精細的條目分級,我便將之擱下來了。現在有專題能夠嘗試,可以看看成效如何,以便未來推廣到其他專題。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10月5日 (五) 13:05 (UTC)[回覆]
現在的做法與您提出的條目分級制的建議有所不同,我設想先評審,後定標準。三個標準是有的:特、良、初,另外兩個沒有,先根據各人自己的判斷評審,避免評審自己參與編輯的條目。等甲和乙級有了一定數量的條目後再進行統計和歸納,制訂標準。即使不制訂標準,大家也會按照已有的這些條目的水平進行新條目的評審。條目質量評審實際上是對條目進行統計,是大有益處的。-下一次登錄 2007年10月5日 (五) 20:23 (UTC)[回覆]
歷史方面的條目可能是中文維基特色條目和優良條目裏面最多的了,歷史專題的良好運作將推動更多優良條目的湧現。—木木 2007年10月5日 (五) 21:33 (UTC)[回覆]
其實我當時的建議雖然有列出標準,但並非絕對客觀,還是主要靠各人自己判斷去到哪個標準,而且主要目的也同樣是對條目進行統計。類似做法英文維基已實行已久,因此理論上是絕對可行。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10月6日 (六) 09:48 (UTC)[回覆]
有日文相關的條目也加入了,這個主題也包含日本歷史相關的條目嗎?→ 囉唆的阿佳 2007年10月6日 (六) 09:58 (UTC)[回覆]
或者應該順便問問,各地的地區史包括在內嗎?如果是的話,我也可以協助香港歷史旗下條目的評級。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10月6日 (六) 12:40 (UTC)[回覆]
「歷史」當然包括日本歷史和香港歷史,儘管參加,歡迎歡迎。如果效果好,我們再開展條目重要性評估。-下一次登錄 2007年10月6日 (六) 19:42 (UTC)[回覆]
另外還有一個提議:評審過程維基化,即一個從個人提議,到相互溝通,到達成共識的過程。任何人都可以對任何歷史相關條目進行評估或者修改先前的評估,如果有爭議,則進行溝通和討論,以便在條目質量上達成Wikipedia:共識。-下一次登錄 2007年10月6日 (六) 19:47 (UTC)[回覆]

請問

  1. 這歷史專題,全部搬到「無名小站」部落格的最省事方法是什麼?
  2. 搬過去同時,每條目除了註明來自中文維基外,需要列出最近五位編輯者嗎?
  3. 製作光碟需要很費力嗎?

幾個問題,尚祈回答。--winertai 2007年10月20日 (六) 03:12 (UTC)[回覆]

一篇對中文維基百科歷史類條目參考文獻研究的論文

一篇對中文維基百科歷史類條目參考文獻研究的論文: 維基百科歷史類文獻的參考文獻分析,指出中文維基百科歷史類條目參考文獻過多依賴缺乏嚴格同行評議的網絡媒體--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2月17日 (五) 09:34 (UTC)[回覆]

想知道到底哪50篇文章被抽到了。—Snorri (留言) 2010年12月17日 (五) 10:42 (UTC)[回覆]
同意Snorri。好奇怪,作者的意見我是同意的,但其推論方法我卻不敢苟同。一者我對量化研究有保留(先別說抽樣只有五十篇,不同主題的長短引用都不一樣,就算在期刊亦然,更何況期刊引用方法自有風格。有些來源在維基是要下注的,但期刊已經視為常識,也不強求要下注);兼且學術期刊的性質與維基不同(單是刊登與審核已經是兩個世界,作者自己也清楚,但維基也確實有理由做得更好),這樣的比較好像很牽強;更何況內容與參考引用次數並無必然關係,不論直接比較還是百字引用比較,其實都不適當;引用網頁內容不等於必定比書籍期刊差(雖然在維基的應用,不少情況確是如此)。

至於維基參考未及專業、編輯難以接觸商業數據庫資料等,簡直道出心底話了。非常有趣的文章,我總覺得作者是先立論然後再找證據支持 囧rz……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17日 (五) 12:35 (UTC)[回覆]

維基編輯有很多是在校大學生,相對來說更好接觸到商業數據庫資料的吧。--快龍此致編安 2010年12月17日 (五) 12:43 (UTC)[回覆]
向編輯部寫了信要作者的聯繫方式,但是快一星期了,也沒回應...--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2月22日 (三) 02:29 (UTC)[回覆]
http://www.infotech.ac.cn/CN/abstract/abstract696.shtml -Gilgalad 2010年12月22日 (三) 02:40 (UTC)[回覆]
謝謝!已經向論文作者發了郵件,希望能夠得到答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2月27日 (一) 12:33 (UTC)[回覆]
關注事件,認為應該聽取不同人士的意見。 AlexHe34 (留言) 2010年12月27日 (一) 14:19 (UTC)[回覆]

2012年4月7日,Template:中國歷史事件系列模板被提刪,其中Template:中華民國歷史事件Template: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事件是分開提刪(12)的;2012年4月14日,Template:中華民國歷史事件Template: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事件被刪除,其餘的Template:中國歷史事件系列模板就被進一步討論,然後提刪被撤回。在前面所述的再次討論當中,對Template:中國歷史事件系列模板(包括被刪的中華人民和國和中華民國的模板)的提刪原因是一樣的。既然提刪理由是一樣的,那Template:中華民國歷史事件Template: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事件應該和其他Template:中國歷史事件系列模板一樣獲得保留。請問要如要推翻這種不當操作?順提一提,眾多維基人貢獻的內容被提刪,提刪者還說「乏人問津」,是對貢獻者很不尊重的行為;對同系列模板中的成員有差別對待,提刪及刪除者是否有濫用職權之嫌?Ivantalk留言2012年5月28日 (一) 07:30 (UTC)[回覆]

想確認大家認為以下地區的歷史是否有需要獨立條目

最近看到以下的地區歷史條目

其中的蘭嶼鄉歷史是由蘭嶼#歷史拆分出來的條目, 內容和蘭嶼#歷史類似, 蘭嶼本身長度 27,920位元組, 也還不到需要拆分條目的程度,龜山島歷史綠島鄉歷史也有類似的情形

想問問看, 大家覺得此情形的地方歷史是否有需要成為獨立條目?--Wolfch (留言) 2021年1月15日 (五) 13:57 (UTC)[回覆]

先不說適不適合成為獨立條目,這些「XX縣歷史」其實幾乎只是「XX縣行政區劃史」吧?!行政區劃是歷史很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是歷史的全部。-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1月15日 (五) 16:24 (UTC)[回覆]
(&)建議分類討論,有拆分必要的就獨立,長度不值得拆分的就沒有。--Lantx有事請講 2021年1月16日 (六) 00:35 (UTC)[回覆]
這些條目一起列出討論, 是因為這些歷史條目的內容, 和對應地區的「歷史」段落相當類似。只有花蓮縣歷史南投縣歷史琉球嶼歷史和對應地區的「歷史」段落差異較大。
看了一下, 龜山島綠島鄉蘭嶼琉球嶼南投縣臺東縣的長度不到40k位元組(依照Wikipedia:條目長度來看,是「長度不是拆分的理由」), 花蓮縣宜蘭縣雲林縣的長度在40k至60k位元組之間(依照Wikipedia:條目長度來看,是「視情況而考慮拆分」), 屏東縣的長度為66k位元組(依照Wikipedia:條目長度來看,是「可能需要拆分」)
--Wolfch (留言) 2021年1月16日 (六) 03:11 (UTC)[回覆]
小離題一下:邏輯上蘭嶼不等於蘭嶼鄉,就好像沖繩島不等於沖繩縣一樣。因此我不甚明白龜山島歷史蘭嶼鄉歷史的創建者User:Newbamboo君為什麼一個用地理名詞命名,一個用行政區劃名稱命名。-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1月17日 (日) 00:04 (UTC)[回覆]
創立「蘭嶼鄉歷史」、「綠島鄉歷史」、「小琉球歷史」、「龜山島歷史」確實是我操之過急,如果諸君反對拆分,我也沒有異議。但我認爲其他縣的歷史條目應予以保留。--Newbamboo(留言)2021年1月17日 (日) 04:00 (UTC)[回覆]
我認為條目某段落內容若要獨立成為條目, 至少, 原條目要有相當長度, 而且, 獨立出來的條目需要和條目該段落有相當差異(可以在獨立條目後再增加內容,或是精簡原條目的段落),因此,我會贊成花蓮縣歷史獨立成為條目(花蓮縣條目40K~60K,其「歷史」段落和花蓮縣歷史差異較大), 其他的歷史條目則不贊成。--Wolfch (留言) 2021年1月18日 (一) 15:40 (UTC)[回覆]

像是小琉球歷史像是剪貼濫建,內容與拉美島事件重疊,且分類還寫成桃園。其他「XX縣歷史」也只是從原條目「XX縣行政區劃史」的剪貼,看不出創立條目者真有心寫好?—Outlookxp留言2021年1月18日 (一) 15:44 (UTC)[回覆]

我在想各縣歷史的條目可能是因為template:臺灣歷史 (依行政區劃分)模版而來的--Wolfch (留言) 2021年1月19日 (二) 06:38 (UTC)[回覆]

所以就是為消紅而消紅?為了使這個模板全部都是藍鏈而濫建條目?-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1月21日 (四) 10:54 (UTC)[回覆]
已經將各縣歷史進行擴充,歡迎審閲。--Newbamboo(留言)2021年1月22日 (五) 02:06 (UTC)[回覆]
@Newbamboo:是否可以簡單說明一下擴充的內容?另外, 上述有一些針對您之前建立歷史條目的意見, 也請參考。--Wolfch (留言) 2021年1月22日 (五) 02:17 (UTC)[回覆]
關於所在地原住民歷史的內容和清治時期的移民開墾。以上諸君的批評我已瞭解,深表慚愧,我支持將「蘭嶼鄉歷史」、「綠島鄉歷史」、「小琉球歷史」、「龜山島歷史」併入原條目,其他縣的歷史我會繼續擴充。另外原屏東縣條目的歷史部分過長,我認爲需要拆分。--Newbamboo(留言)2021年1月22日 (五) 09:57 (UTC)[回覆]
@Newbamboo克勞棣OutlookxpLantx:上述四個歷史條目已重定向到對應地區的歷史段落,也請大家針對其他歷史條目提供意見, 謝謝--Wolfch (留言) 2021年1月25日 (一) 09:34 (UTC)[回覆]
目前擴充結果:臺東縣歷史(14,517位元組)、花蓮縣歷史(17,665位元組)、屏東縣歷史(18,420位元組)、雲林縣歷史(11,003位元組)、南投縣歷史(18,363位元組)、宜蘭縣歷史(12,623位元組)--Newbamboo(留言) 2021年1月27日(三)10:54(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