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Johnson.Xia/蕪裕鐵路輪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蕪裕鐵路輪渡位於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鏡湖區,兩頭連接二壩站老蕪湖西站(後改道至新蕪湖西站),曾擔負着連接淮南鐵路寧銅鐵路皖贛鐵路的任務。2000年9月30日,在蕪湖長江大橋啟用後,輪渡停用。

歷史

據當地居民的回憶,這個輪渡主要擺渡貨車[1]。還有居民回憶,最初的輪渡碼頭很簡易,運力也不大,到80年代擴建後,運力大大提升,最多時一艘輪渡可拉載27節車廂。[2]旅客則在裕溪口站下車,乘船至江對岸的蕪湖市區[3]

1958年8月5日,原鐵道部命令籌建蕪裕火車輪渡,將武昌輪渡段撤遷到蕪湖,全體人員和渡運配套設備同時搬遷,成為後來的蕪湖輪渡段。蕪湖輪渡段配有兩艘內燃渡輪,每艘渡輪可裝載10—12輛貨車。[4]兩座碼頭分別在原新蕪區和原裕溪口區建成。輪渡所在禿磯山石油公司附近。「北京號」從武漢調來。[5]北岸位於鳩江區二壩鎮(曾屬於無為縣和原裕溪口區,裕溪口區是市轄區),接淮南線,南岸位於禿磯山地段(曾屬於原新蕪區),左接二米廠,右鄰石油庫碼頭,接寧銅鐵路皖贛鐵路[6]

隨着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運量急劇上升,蕪裕輪渡的簡易棧橋碼頭已不能適應。經鐵道部批准,在原有老輪渡上游,新建了新型的活動式棧橋碼頭,於1985年8月建成投產。簡易輪渡停用拆除。[7]:660

1990年,蕪裕線火車渡輪獲上海市優秀產品二等獎。[8]:179-180

本輪渡停用後,大部分職工轉移到了江陰鐵路輪渡[9]

考古和紀念

2021年11月8日,蕪湖鐵路輪渡被列入蕪湖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10]

2022年6月底至7月初,作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近代鐵路投資中外檔案資料整理、研究與數據庫建設》的一環,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鐵路遺產社會實踐團隊前往蕪湖市調研。活動中,團隊查詢了蕪裕輪渡相關文檔20餘份,還參觀了輪渡遺址。參觀時,團隊在長江南岸輪渡新村附近找尋到1985年的輪渡遺址,長江兩岸較為完整的火車棧橋,以及被植被淹沒的軌道和拆卸下來的鋼架。[1]

船隻

1988年5月,在上海鐵路局專門組織的招標會上,中華造船廠中標承制蕪湖到裕溪口兩艘火車渡船建造合同。1989年7月完成初步設計和生產設計。主管設計師譚志平,主管建造師羅樹榮,主管檢驗師王景華。

首制船於1988年12月29日開工,1989年10月31日下水,1990年4月30日完工交船。命名為「北京」號。1989年3月31日,「蕪湖」號渡船開工,12月28日下水,1990年6月25日完工交船。

該渡船主機氣電遙控系統是從德國進口原件,國內組裝。縱傾、橫傾平衡水泵及其顯示系統,都是試驗項目。經職工奮力攻關,順利實現技了術要求。在駕駛室就可對全船主、輔機艙設備運轉進行遙控和監視。渡船主要尺度與性能:總長134.6米,垂線間長127米,型寬17.2米,型深6.5米,吃水3.75米,滿載排水是6086噸,載重量2400噸,航速10.8節,艉主機採用8L20/27柴油機2台,功率1600千瓦;艏主機6L20/27柴油機1台,功率600千瓦。

渡船平面甲板上鋪三股軌道,可同時渡運60噸位的高棚車廂27節或15節旅客列車。

北京」號和「蕪湖」號建成後,《人民日報》、《解放日報》等新聞媒體都相繼報道,稱蕪裕輪渡船是「我國最大的現代化的火車渡輪」。「載重量、性能、操作技術都超過了我國現有的火車渡輪」。[8]:179-180

數據

來源:[11]

60年代

年份 年航渡數

(渡)

平均每日航渡數

(渡)

年渡車數

(輛)

平均每日渡車數

(輛)

平均每渡渡車數

(輛)

1959 8204 22 73333 201 8.9
1960 16755 46 149716 401 8.9
1961 14278 39 120623 330 8.4
1962 6573 18 47588 130 7.2
1963 4231 11.5 33907 93 8
1964 4340 12 32524 89 7.5
1965 6564 18 51177 140 7.8
1966 11358 31 111719 306 9.8
1967 6438 17.5 67037 184 10.4
1968 7961 21.8 80045 219 10
1969 8084 22 73131 200 9

70年代

年份 年航渡數

(渡)

平均每日航渡數

(渡)

年渡車數

(輛)

平均每日渡車數

(輛)

平均每渡渡車數

(輛)

1970 6322 18.7 66649 183 10.5
1971 6670 18.3 69735 191 10.4
1972 6280 17.2 67456 185 10.7
1973 5476 15 60810 167 11.1
1974 3122 8.6 30696 84 98
1975 6638 18.2 58656 161 8.8
1976 6721 18.4 54020 148 8
1977 6494 17.8 53869 148 8.3
1978 7708 21 69632 191 9
1979 7144 19.6 64560 177 9

80年代

年份 年航渡數

(渡)

平均每日航渡數

(渡)

年渡車數

(輛)

平均每日渡車數

(輛)

平均每渡渡車數

(輛)

1980 6856 18.8 63012 173 9.2
1981 6060 16.6 55510 152 9.2
1982 6827 18.7 71928 197 10.5
1983 6827 18.7 65067 178 9.5
1984 6747 18.5 67734 186 10
1985 6013 16.5 78813 216 13.1
1986 6188 17 132202 362 21.4
1987 6839 18.7 147841 405 21.6
1988 6355 17.4 148543 407 23.4
1989 6267 17.2 156025 428 24.9

90年代

年份 年航渡數

(渡)

平均每日航渡數

(渡)

年渡車數

(輛)

平均每日渡車數

(輛)

平均每渡渡車數

(輛)

1990 6954 19 177669 487 25.5
1991 7894 21.6 194022 532 24.6
1992 9934 27.2 220583 604 22.2
1993 11852 32.5 265381 727 22.4
1994 12986 35.6 316234 866 24.4
1995 12482 34.2 312116 855 25

草稿

聯結長江南岸的蕪湖及長江北岸裕溪口的蕪裕輪渡,是國內唯一尚在使用的火車輪渡,該輪渡扼華東鐵路南北第二通道的重要咽喉,由上海鐵勘所採用廢棄的原武漢火車輪渡的全部設備進行搬遷設計。由於當時運輸的通過能力要求不大,因此設計成簡易輪渡,1958年建成。為適應該處長江水位高差較大的特點,設計成南北岸各3座能適應高、中、低不同水位的棧橋碼頭。使用時,可根據長江水位變化,選用其中1座,使棧橋線路與渡輪線路連接。

隨着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運量急劇上升,蕪裕輪渡的簡易棧橋碼頭已不能適應。經鐵道部批准,在原有老輪渡上游,新建了新型的活動式棧橋碼頭,於1985年8月建成投產。簡易輪渡停用拆除。活動式棧橋碼頭,由鐵四院設計,上海鐵勘院進行完善,補充了能吸收大量動能的輪渡靠船墩架等設施。活動式棧橋的規模採用6孔橋樑和活動跳板梁,配有各自獨立的傳動機械組成的升降設備。在橋面上設有三開道岔1組,臨江的第·孔梁為喇叭型橋樑,以配合大型渡輪上的三線股道。渡輪靠、離棧橋碼頭時,為使渡輪甲板面和棧橋橋面的線路對接準確穩定,吸收渡輪靠碼頭時撞擊的動能和避免直接碰撞棧橋,在兩岸棧橋前方的江面上,各設置了3座固定式靠船墩架和1艘浮動式靠墩船組成的靠船設施,以穩定船位,並有兩艘帶纜船供渡輪靠、離碼頭時的帶纜作業。

新輪渡棧橋建成後,除配備了由寧浦輪渡轉移的3艘舊渡輪外,上海中華造船廠又新建了「北京號」、「蕪湖號」兩艘新渡輪,實施了5船渡運,每艘渡輪的甲板上均鋪有3股道。新建的渡輪可載貨車27輛或編組15輛的客車一次渡運過江,因此大大提高了華東南北第二通道的運輸能力。[7]:660

參考

[6][12][13][11][14][15]:153-154

[16][17]

  1. ^ 1.0 1.1 【青春“三下乡”】历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芜湖市周边调研铁路遗产. 安徽師範大學. 2022-07-24. 
  2. ^ 安徽芜湖:逐梦创新路 激活一江水. 蕪湖市人民政府. 2019-09-17. 
  3. ^ 濡须之畔有趟“快班车”. 安徽工人日報 (中工網). 2018-12-25 [2020-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 大武汉的火车曾在长江里劈浪前进.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 2021-07-16. 
  5. ^ 李幼謙. 芜湖地理志. 華文創意寫作中心. 2015-09-29 (中文). 
  6. ^ 6.0 6.1 第五章 交通 邮电 第一节 对外交通. 芜湖市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3. ISBN 9787800504860. 
  7. ^ 7.0 7.1 第四篇市政、交通工程设计. 上海勘察设计志.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8-06. ISBN 7-80618-462-7. 
  8. ^ 8.0 8.1 第二编船舶建造. 上海船舶工业志.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9-12. ISBN 7-80618-690-5. 
  9. ^ 长江火车轮渡最后坚守者. 新華社. 2017-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2). 
  10. ^ 关于芜湖市区第二批历史建筑的公示. 蕪湖市人民政府. 2021-11-08. 
  11. ^ 11.0 11.1 第四篇 铁路运输. 上海铁路局志. 中國鐵道出版社. : 459, 460. ISBN 7-113-05380-7. 
  12. ^ 调研第二日(上):探寻轮渡遗迹.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2022-06-26. 
  13. ^ 调研第二日(下):芜湖轮渡的前世今生.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2022-06-27. 
  14. ^ 第二节 铁路. 芜湖市志:1986~2002. 方志出版社. 2009-10: 296, 297 [2018-08-21]. ISBN 978-7-80238-604-4. 
  15. ^ 中鐵大橋局. 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志. 
  16. ^ 方向明. 加强裕溪口站施工过渡期能力——芜裕轮渡日均再多渡100辆车. 鐵道運輸與經濟. 1991, (3). 
  17. ^ 胡富華. 裕芜轮北线开发利用的研究. 上海鐵道科技. 2004: 9-11,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