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國際單位制詞頭
國際單位制詞頭曾於
|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轉載
數位名稱自古有之 中國時報 論壇 910827
曼迪/台北市(公務員) 拜讀「納米早有,不應另譯奈米」及「科學名詞,莫各說各話」兩文後,筆者提出另類訊息供作研究討論。筆者認為數的名稱還是用老祖宗所定為好,免得譯來譯去,爭論不休。
筆者於八十六年間在「清流」月刊上讀到「數字漫談」文章,是留美物理學博士吳蜀魏先生所作,因為有興趣,所以記憶深刻,吳文說我國古代制定有「命數法」,就整數名稱而言,由小到大依次為一、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極、恆河沙、阿僧祇、那由他、不可思議、無量大數,萬以下「十進位」,萬以後則為「萬進位」,如萬萬為億,萬億為兆、萬京為垓;小數點以下為「十退位」,名稱依次為分、釐、毫、絲、忽、微、纖、沙、塵、埃、渺、莫、模糊、逡巡、須臾、瞬息、彈指、剎那、六德、空虛、清靜。如以阿拉伯數字表示,整數萬是十的四次方、億是十的八次方、兆是十的十二次方、京是十的十六次方,最後「無量大數」是十的六十八次方;小數點以下分是十的負一次方,絲是十的負四次方,沙是十的負八次方,最後「清靜」是十的負二十一次方;例如「微米」就是十的負六次方米,「次微米」實際就是「纖米」,也就等於十的負七次方米。自己有的東西何必拿人家的譯來譯去,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財產不是很好用嗎? Copyright 2002 China Times Inc. 出自http://www.nchu.edu.tw/~material/nano/newsbook1.htm
人家國際上通用千進制,中國用萬進制,根本不同,用古語只會搞得兩邊都不討好。既改變了古語的意義,又自絕於世界學術界。中國之科學本就落後,抱着老祖宗的這些東西根本無法進步。其實根本就不用翻譯,直接講M,G,T就好了,去買電腦的時候,都是說1T,512M,沒人講一太,五百一十二百萬。翻譯反而徒增麻煩。Dreamer in Utopia (留言) 2010年11月6日 (六) 09:47 (UTC)
中國和台灣的官方語言是中文,日常用語中英混雜是可以,官方語言混雜的話︰
South China Sea是中國的,Japan是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的,world是China的
你可以接受嗎?--妘星(留言) 2016年8月22日 (一) 08:00 (UTC)
其下數者,十十變之。若言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京也。
中數者,萬萬變之。若言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也。
上數者,數窮則變。若言萬萬曰億,億億曰兆、兆兆曰京也。
不用大數就是沒定義用中數還是上數?
維基文庫
還有翻譯分意譯和音譯,奈米是音譯結果 --妘星(留言) 2016年8月22日 (一) 08:00 (UTC)
== 新單位 ==
我提議:xona=1E27, quinta=1E30, sexta=1E36, septa=1E42, octa=1E48, novema=1E54
你提議沒用。我愛果殼,我愛維基百科,我就是萌得不能再萌。 2017年1月27日 (五) 13:40 (UTC)
1km3 = 1,000,000,000 m3?
“ | 對於面積和體積單位前面有詞頭,並不是指緊跟的後面的單位的倍(分)數,而卻作為整體來倍(分)處理,如「1km3」實際等於「1,000,000,000m3」,翻倍嚴重誇張,計算造成麻煩。 | ” |
這什麼情況,我知道國際單位的問題之一就是詞頭本身有乘方,後面的單位名稱也帶乘方 —— 各自作為整體,導致有時計算十分煩惱。但「1km3」實際等於「1,000,000,000m3」是什麼情況?疑似筆誤,或者遭到Wikipedia:破壞?— Bieraaa 於 世界統一時間 (UTC) 2016年5月24日03時37分 留言
1km3
= 1km x 1km x 1km
=1000m x 1000m x 1000m
=1,000,000,000m3
這符合一般數學表達(即單位的乘除)
EG:速度=距離/時間
=>每小時100公里(時速100公里)= 100km(距離)/1h(時間) = 100km/h
=>100米用10秒跑完,速度為100m/10s = 10m/s
妘星(留言) 2016年8月22日 (一) 07:39 (UTC)
前置詞
在科學領域,臺灣的中文翻譯通常把「prefix」翻譯為「前置詞」。--肥羊翻譯機~留言⁄ 2022年6月30日 (四) 12:4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