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運動會
亞洲最大的綜合體育賽事
亞洲運動會(簡稱亞運會、亞運;英語譯名:Asian Games,簡寫為Asiad)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綜合性運動會,同時也是全世界水準最高的地區運動會,代表整個亞洲的體育運動水準。其為國際奧委會承認的地區性大型綜合運動會,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亞奧理事會)主辦,每四年一屆。其前身是遠東運動會和西亞運動會,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原定於1949年2月在印度的新德里舉行,由於主辦國籌備等原因延至1951年舉行,目前共舉辦17屆。
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於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中國北京舉行,會期為16天。這是中國第一次承辦亞運會,也是亞運會第一次在社會主義國家舉辦。本屆比賽參賽的代表團數達36支,除約旦和伊拉克外,其餘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的成員都組團出席,運動員人數達6,122名,參與27個比賽項目和2個表演項目的比賽。中國生疏的比賽項目如皮划艇、卡巴迪、藤球、軟式網球等,受中國和東南亞全部國家的影響,開始出現在亞運會的賽場上,跆拳道、馬術、拳擊等比賽項目被排除在外。台灣在闊別亞運會20年後,第一次以中華台北之名參加了本屆亞運會。澳門、汶萊、巴勒斯坦亦是第一次參加亞運會。大部份比賽項目均在北京舉行,其中有20個新建場館,改建或擴建原有場館13座。並在北京四環路外興建奧林匹克中心和亞運村。帆船則因北京並不靠海,因此移師秦皇島舉行。亞運會開幕前不久,亞奧理事會主席、科威特人謝赫·法赫德親王(Sheikh Fahad Al-Sabah)在抵抗伊拉克入侵的戰鬥中陣亡,為本屆亞運會帶來沉重的氣氛。亞奧理事會總部亦暫時遷往英國,直至美國於1991年進入科威特為止。且在開幕前的1月11日解除了自1989年5月20日10時因六四運動於北京市部分地區實行的戒嚴令。本屆亞運會共打破7項世界紀錄和89項亞洲紀錄,並平1項世界紀錄和7項亞洲紀錄。
藤球(印尼語 : "sepak takraw"; 馬來語 :"sepak raga"; 爪夷文: سيڤق تكراو or سيڤق راڬا; 泰語:ตะกร้อ, 皇家轉寫:takro, 發音:[tā.krɔ̂ː]; 高棉語:"សីដក់" "Sei Dak"; 老撾語: ກະຕໍ້ "ka-taw"; 菲律賓語: "sipa"; 越南語:"cầu mây")起源於西元15世紀的馬來西亞的馬六甲一帶,目前藤球運動比較興盛的國家有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等東南亞國家。藤球是亞洲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1990年北京亞運會正式成為比賽項目。比賽藤球時所使用的球是由藤所編成的黃色空心圓球,故以此為名。它的比賽方式與排球有些類似,所以又被稱為「腳踢的排球」。
李佳薇(英語:Li Jiawei,1981年8月9日—),43歲,生於北京,新加坡乒乓球運動員,右手橫拍快攻打法,曾兩次獲得奧運會女子單打第四名。李佳薇曾與老將井浚泓搭檔雙打,她們的女子雙打世界排名曾居第8位。
Module:Random_portal_component第32行Lua錯誤:attempt to compare number with nil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