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来语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馬來語
马来语
Bahasa Melayu
بهاس ملايو
母语国家和地区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泰国南部、菲律賓南部、印尼某些區域、科科斯(基林)群島加拿大一部分
区域東南亞
母语使用人数
2-3千萬
語系
文字拉丁字母(所有地區通用)
爪夷文(現時僅限文莱,馬來西亞承認其書寫的使用,新加坡和印尼歷史上通用)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语
 新加坡馬來語
 汶萊
 印度尼西亞印尼语
管理机构马来西亚 国家语文出版局
汶萊 教育和文化部
马来西亚 马印汶语言理事会
印度尼西亚 印尼-马来西亚语言委员会
語言代碼
ISO 639-1ms
ISO 639-2may (B)
msa (T)
ISO 639-3分別為:
msa – 馬來語(一般)
zlm – 馬來語(其他未识别的个别方言)
zsm – 標準馬來語
pmy – Papuan Malay
btj – Bacanese Malay
bve – Berau Malay
bvu – Bukit Malay
coa – Cocos Islands Malay
jax – Jambi Malay
meo – Kedah Malay
mqg – Kota Bangun Kutai Malay
xmm – Manado Malay
max – North Moluccan Malay
mfa – Pattani Malay
msi – Sabah Malay
vkt – Tenggarong Kutai Malay

馬來語,在語言分類上屬於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主要使用于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文莱的部分地區等,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汶莱4国具有国语或官方語言地位。

在1945年以前,印尼蘇門達臘以外的很多地方也使用馬來語。但是在印尼獨立以後,該國所使用的馬來語被稱為印尼語,並以之為國語

在馬來西亞,大概有1,300萬人是以馬來語為母語,約佔全國人口的55%。此外,在馬來西亞還有1,000萬人是以馬來語作為他們的第二語言。至於在其他國家,印尼的蘇門達臘也有1,000萬的馬來語使用人口,泰國有100萬,新加坡則有40萬人左右[1]

名稱

根據大馬、印尼、汶萊共同達成的默契,馬來語是以廖内語(Bahasa Riau) 蘇門達臘廖内省的口音當作標準腔的。這是因為長久以來,现属印尼的廖内省一直被視為馬來語的誕生地。

在馬來西亞,馬來語被稱為「Bahasa Melayu(馬來語言)」或「Bahasa Malaysia(馬來西亞語言)」。「馬來西亞語言」是馬來西亞政府在1967年的「國語法案(National Language Act)」中被使用的語彙。一直到1990年以前,「馬來西亞語言」比較常被用來指涉馬來語。但是在1990年以後,不論是官方人士或者是學院裡面的學者,卻都逐漸傾向於用「馬來語言」 --- 這是馬來語版的「馬來西亞聯邦憲法」中所使用的語彙 --- 來指涉馬來語。

印尼在宣佈獨立以後,也使用某種形式的馬來語當作其官方語言,但是卻將其稱之為「Bahasa Indonesia(印尼語言)」。至於在汶萊和新加坡,他們所使用的馬來語則是被簡單稱為「Malay(馬來語)」或者是「Bahasa Melayu(馬來語言)」。

基本上,所謂「馬來語言」和「印尼語言」的區別,是基於政治上的原因,而非語言學上的考慮。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互相溝通的,雖然有不少語彙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很多馬來方言彼此之間反而無法完全互相溝通。比如說,對很多馬來人而言,他們就很難理解吉蘭丹語(Kelantanese)的發音。此外,印尼的爪哇馬來語(Javanese Malay),則擁有很多特有的詞彙,即使熟悉馬來語的馬來人也無法完全理解這些詞彙的意思。

另外,根據閩南語讀音,馬來人以及馬來語(Melayu)也有譯作“巫來由”的[2],例如「巫統」就是「巫來由民族統一機構」的簡稱。

「馬來語」和「印尼語」的差別

馬來語和印尼語之間的差別,可以類比為英式英語British English)和美式英語American English)之間的差別。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彼此溝通的,只是在書寫系統拼音語彙上有一些差異。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是印尼語從爪哇語荷蘭語借用了不少詞彙。比如說,馬來語的「郵局」是「pejabat pos」,但是印尼語的「郵局」則是「kantor pos」,這是借用荷蘭語中的「辦公室」(kantoor)而產生的詞彙。

文字

在馬來人皈依伊斯蘭教前,曾用多種文字來書寫馬來語,最早使用的文字借自爪哇語,馬來語存世的最早記錄格度干武吉碑的石刻,就是用帕拉瓦文,一種借自爪哇語的文字寫成。另外,馬來語曾使用的文字包括仁崇字母卡维文拉讓文英语Rejang script

在20世紀以前,由於多數的馬來人都信奉伊斯蘭教,所以他們是使用一種叫做「爪夷文」的改良式阿拉伯字母書寫系統來進行書寫的,現時只有汶萊仍然廣泛使用。在西方殖民者到來後,另外一種叫做「Rumi」的羅馬字母書寫系統,則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爪夷文」原本的地位。馬來西亞和印尼在書寫系統上的差別,其實正反映了當時統治兩地的不同殖民政府──英國殖民政府和荷屬東印度公司——在書寫系統上的差別。

在印尼語中,英文字「moon」中的母音,是遵循荷蘭語的習慣而寫成「oe」。在日本佔領印尼的時候,這個母音又被日本殖民政府改為「u」(因此,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卡諾的名字,也從Soekarno被改為Sukarno)。同樣,在1972年以前,英語「chin」中的子音,雖然在馬來語中是用「ch」來表示,但是在印尼語中,則遵循荷蘭語的習慣而書寫成「tj」。所以,「孫子」在馬來語中的寫法是「chuchu」,但是在印尼語中的寫法卻是「tjoetjoe」。

這種情況一直到了1972年才有所改變。由於印尼「Ejaan Yang Disempurnakan(精確拼音;Perfected Spelling)」的公佈,馬來語和印尼語中書寫系統的這些差異才有了縮小的跡象。比如說,在這之後,馬來語的「ch」和印尼語的「tj」,都一律改成「c」,因此「孫子」就變成了「cucu」。此外,印尼語也不再使用「dj」,而是使用馬來語中已經採用的「j」,因此,雅加達的拼法,就從「Djakarta」變成了「Jakarta」。原本在印尼語中被保留來發半母音的「j」(即英語「young」的第一個發音),也由馬來語中的「y」所取代。

雖然馬來語和印尼語在書寫系統上已經幾乎獲得了統一,然而由於某些歷史上的原因,這兩種語言的某些詞彙還是有差異。比如說,「」在馬來語寫作「wang」,但是在印尼語則寫作「uang」。

音系

马来语一共有26个辅音。共有16个浊辅音,10个清辅音。

马来语辅音表
塞音 擦音 塞擦音 鼻音 边音 颤音 近音(半元音)
双唇 p[p] b[b] m[m] w[w]
唇齿 f[f] v[v]
舌尖 s[s] z/x[z]
舌叶 t[t] d[d] n[n] l[l] r[r] y[j]
舌面 sy[ʃ] c[tʃ] j[dʒ] ny[ɲ]
舌根 k/q[k/ʔ/q] g[ɡ/ɢ] kh[x] gh[ɣ] ng[ŋ]
喉音 h[h]

詞彙

馬來語中的福建話借詞

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一帶的馬來人或印尼人與華福建人雜居,所以日用馬來語都摻雜了許多福建話詞彙:如kuih(福建話“粿”;意為“糕點”),cukong(主公,指資本家),kicap(福建話“豉汁”,指醬油),gue(福建話的“我”,雅加達方言指“我”),tionghoa(中華,指華人事物),除此之外中国除了广泛称为China外,也能称为TiongKok(福建話發音),头家也被称为tauke或taukeh(老板)等。

從馬來語中借入英語的漢語詞彙

由於葡萄牙人在東南亞的第一個據點是馬六甲,所以許多漢語詞彙也透過馬來文詞彙進入葡萄牙語,继而進入英語,如中國度量衡單位:

中文重量度量衡英文名列表
漢語名 馬來語名 英文名 相對重量 公制重量
kandūri candareen 1/1600 斤 ~0.378g
mas mace 1/160 斤 ~3.78 g.
tahil tael 1/16 斤 ~37.8 g.
kati catty 1 斤 ~604.8 g.
pikul pikul 100 斤 ~60.48 kg.

中文裏的馬來語借詞

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和印尼一帶的華人因常與馬來人接觸,故其日用中文英文都摻雜了許多馬來詞彙。例如:

此外,由於歐洲人東南亞的首個據點為馬六甲,所以許多歐陸詞彙也透過馬來文進入中文。例如:

巴刹马来语

巴刹馬來語馬來語Bahasa Pasar)是流通於馬來西亞集貿市場(即所謂巴剎)的通用语(lingua franca),主要由馬來語構成,並混有少許漢語方言英語淡米爾語成分,偶有音变或省略。这是一种非正式口语,一般出现在日常会话或私人日记、简讯等场合,正式场合如演讲、学校作业考试、新闻报道、政府公文几乎不用。

例:

标准马来语:Di manakah kamu menemui mereka?(你在哪裡看見他們?)

巴刹马来语:Kat ne kau jumpa diorang?

參見

腳註

  1. ^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2005;博文翻譯有限公司nd
  2. ^ 新加坡文史達人 - 英治與日治時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参考文献

  • 博文翻譯有限公司,nd,馬來西亞語簡介[online]。np:博文翻譯有限公司。[引用於2005年2月8日]。全球資訊網網址:[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2005. Malay: A Language of Malaysia (Peninsular) [online]. Dallas, Tex.: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cited 8 February 2005].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Malay_language.

相關書目

  • Chee, Tham S. 1990.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Malay Language: Social Change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 森林裡的陌生人英语Stranger in the Forest
  • 梁治廷編,1965,馬來語相對詞小詞典。新加坡:上海書局。
  • 劉明編譯,1968,實用馬來語會話。新加坡:星洲世界書局。
  • 武富正一,1946,馬來語大辭典,縮刷版。東京都:旺文社。
  • 楊貴誼、陳妙華編,1988,馬來語大詞典,修訂版。吉隆坡:The World Book Co. Sdn. Bhd。
  • 張耀星編著,1979,馬來語會話。香港:中外出版社。
  • 左秀靈主編,1992,馬來語:脫口說。台北:建宏。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