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融 (東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融
馬融 (東漢)
國家中國
時代東漢
主君漢安帝劉祜 北鄉侯劉懿 漢順帝劉保 漢質帝劉纘 漢桓帝劉志
職官舍人 校書郎中 廄長史 郡功曹 議郎 從事中郎 武都太守 南郡太守 → 議郎
出生79年
漢朝右扶風茂陵
逝世166年
親屬
父親馬嚴
馬倫馬芝
馬融坦臥吹簫圖(唐陸曜六逸圖卷局部)

馬融(79年—166年),季長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經學家。曾宦校書郎、郎中、議郎、武都太守以及南郡太守。伏波將軍馬援的侄孫,將作大匠馬嚴之子。

生平

起初,京兆摯恂隱居在南山,教授儒家學術。馬融便跟隨他學習,摯恂因驚詫於馬融的才學,便把女兒嫁給了他。[1]

永初二年(108年),大將軍鄧騭聽聞馬融的名聲,便召他來當舍人,馬融並未答覆,而且搬去涼州武都漢陽一帶居住。當時正值西羌賊虜蜂擁而起,導致糧價猛漲,路邊隨處可見餓死的人。馬融因飢餓難耐,又不想早早死去,便去接受了鄧騭之聘。[1]

永初四年(110年),馬融任命校書郎中,到東觀去校理宮禁秘書。這時鄧太后執掌朝政,鄧騭兄弟輔佐朝政。朝廷廢除了狩獵之禮,廢除講習戰陣之法,賊寇趁着這時肆無忌憚。馬融認為文武之道,沒有一樣可以廢棄,便於元初四年(117年)獻上《廣成頌》作為諷刺。[1][2]

頌文呈上以後,得罪鄧太后,以至於馬融一直待在東觀,十年沒有得到升遷。隨後馬融借着長兄之子去世自我彈劾,回到家中。鄧太后認為馬融對朝廷的授職感到屈辱,於是下令他不許再做官。[1]

鄧太后去世後,漢安帝親自管理朝政,並且召回馬融,讓他在講堂講論經義。後來派他去河間王那裏擔任廄長史。當時安帝東巡岱宗,馬融呈上《東巡頌》,安帝對此感到十分驚異,便任命他為郎中。到了北鄉侯當皇帝時,馬融稱病辭去郎中的職務,並擔任郡功曹[1]

陽嘉二年(133年),漢順帝下詔書推舉敦厚樸素的人。城門校尉岑起舉薦馬融。順帝便徵召馬融到公車,回答順帝所設的試題,被授予議郎。大將軍梁商舉薦他擔任從事中郎,後改任武都太守。當時正值西羌叛亂,征西將軍馬賢同護羌校尉胡疇受命征討西羌,卻長時間滯留不前。[1]

馬融知馬賢定會失敗,便上書要求效力,說馬賢處處滯留,錯過時機,同時他還擔心馬賢中聲東擊西之計,又怕出現將領、士兵潰敗叛變的情況。如果能將關東的五千士卒編入他的麾下,他將身先士卒,一月之內必敗羌人。但朝廷並未採納。他又上書說:「彗星參宿畢宿出現,預示着并州附近將會有戰爭。西方的和北方的恐怕將會起兵,最好多加防備。」不久,隴西的羌人反叛,烏桓入侵上郡,和馬融說的基本一樣。[1]

馬融後為從事中郎,在建和元年(147年),替大將軍梁冀寫章誣陷前太尉李固致死[3][4]。或說馬融作此章是因為與李固的經學觀點不同,外戚與士人的身份對立和自身的媚權求貴[5][6]。也有說此事是在永嘉元年(145年),被李固免官者誣奏李固之時[7],且李固之死與馬融無關[8]

經過三次升遷,桓帝在位時馬融擔任南郡太守。在此之前,馬融做了違背梁冀意願的事情,梁冀便上告馬融在南郡貪污。馬融便被免去官職,剃髮流放至朔方。流放期間,馬融曾自殺未遂,後被赦免回京,再次被任為議郎。不久之後,他便再次因病辭去職務。[1]

延熹九年,馬融在家中去世。[1]

文學

馬融年少好學,精通經學。他編輯註釋了《周易》、《尚書》、《毛詩》、《論語》、《孝經》等,並著有《三傳異同說》。除注經書外,他還註釋了《老子》、《淮南子》、《離騷》、《列女傳》等書籍。他有千餘學生,比如著名的學者鄭玄盧植,就是他的門生。但是,鄭玄只在畢業時見過馬融一面。馬融頗好美色、音樂,講學時,前列為男學生,後列美女、歌妓,中間用絳色絲帳相隔,馬融「常坐高堂,施絳紗帳」,人稱「絳帳教授」。柳亞子《四月十六夜徐老特立羔訪奉呈一首》:「馬融絳帳多英傑,屈子離騷未寂寞。」

馬融的著作大致均佚。馬國翰的《玉函山房輯佚書》和黃奭的《漢學堂叢書》裏面有所摘錄。另外,張溥輯撰有《馬季長集》。

家庭

評價

范曄後漢書》中這樣評價道[1]

同為經學家的趙岐也曾這樣評價他:「馬季長雖有名當世,而不持士節,三輔高士未曾以衣裾襒其門也。」[10]

顏之推:「然而自古文人,多陷輕薄:。。。;馬季長佞媚獲誚;。。。」(《顏氏家訓》)

參考資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范曄. 《後漢書·馬融傳》. 
  2. ^ 今本范書言「元初二年」,有誤,「二」應為「四」之壞字,當為元初四年。觀其內文應是元初四年十月上《廣成頌》。理據︰一、其文言鄧太后由安帝即位年以來「戒懼災異,躬自菲薄,荒棄禁苑,廢弛樂懸,勤憂潛思,十有餘年」若以元初二年計僅八年,何言十有餘年?二、其文言「今年五月以來,雨露時澍,祥應將至。方涉冬節......」而據安帝本紀元初二年五月,京師旱;三年夏四月,京師旱。唯有元初四年,「六月,戊辰,三郡雨雹。」、七月「京師及郡國十雨水。」方可言「雨露時澍」 三、馬融上書起因」是時鄧太后臨朝,隲兄弟輔政。而俗儒世士,以為文德可興,武功宜廢,遂寢搜狩之禮,息戰陳之法,故猾賊從橫,乘此無備。融乃感激,以為文武之道,聖賢不墜,五才之用,無或可廢。」;而上書結果」頌奏,忤鄧氏」。又觀其文批評:」方今大漢收功於道德之林,致獲於仁義之淵,忽搜狩之禮,闕槃虞之佃。闇昧不覩日月之光,聾昏不聞雷霆之震,於今十二年,為日久矣。」鄧氏專政於漢和帝死後,漢和帝死於元興元年農曆十二月廿二日,其實鄧氏專政與延平元年(106年)開始無異,如果是元初二年(115),那麼」於今十二年」便涉及漢和帝事,就不只是」忤鄧氏」、」針對鄧氏」那麼簡單,而漢朝對於涉及先帝事,如果是批評的都容易被扣上誹謗先帝、對先帝大不敬的罪名,如夏侯勝據事實指出漢武帝弊政被漢宣帝囚禁了兩年,梁鴻作《五噫歌》諷刺漢明帝興建宮殿不恤民力被漢章帝追捕,以《廣成頌》目的是批評鄧氏,事後又真的得罪了鄧氏,那麼沒理由不安他的罪,何必等到」馬融侄子一事」才發作,由此可見,此書非寫於元初二年,而是元初四年(117年)由106年起計一年,到117年冬正好合了文中那句」於今十二年」,針對的由始至終都是鄧氏,鄧氏拿不到話柄處罰他,直到後來拿」馬融侄子一事」才藉機處罰。 綜合以上原因,馬融應是元初四年十月上《廣成頌》。
  3. ^ s:後漢書/卷64:及冀誣奏太尉李固,佑聞而請見,與冀爭之,不聽。時扶風馬融在坐,為冀章草,佑因謂融曰:「李公之罪,成於卿手。李公即誅,卿何面目見天下之人乎?」
  4. ^ s:後漢紀/卷22:從事中郎馬融主為冀作章表
  5. ^ 萬青. 马融飞章诬李固及其原因. 紅河學院學報. 2004, 2 (4): 31–35. 
  6. ^ 王葉遲. 马融学行考辨. 文學教育. 2014, (8): 138–139. 
  7. ^ 李賢注:據〈吳佑傳〉,此章馬融之詞。
  8. ^ 吳從祥. 马融虚诬李固考辨. 咸陽師範學院學報. 2015, 30 (3): 13–16. 
  9. ^ 《三輔決錄》:「融子強又授吏白向錢六十萬」
  10. ^ 趙岐. 《三辅决录》.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後漢書·卷60上》,出自范曄後漢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東觀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