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致美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廣州市致美齋醬園有限公司
公司類型國有企業
成立1608年,廣州
創辦人劉守庵
總部 中國廣州市白雲區三元里大道808號
標語口號有家·有致美齋
產業調味品
母公司廣州嶺南商旅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網站https://www.jammychai.cn/

致美齋(英語:JAMMY CHAI),是廣州的調味品生產商,也是廣州歷史最悠久的食品品牌,始創於明朝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被評定為「中華老字號」。「致美齋廣式調味品製作技藝」先後被認定為廣州市及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

致美齋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朝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前身為品芳齋[1],是經營「油器」(即油炸鬼等)和白粥之類的小食店,清朝乾隆年間,八旗子弟漢軍正白旗的劉守庵在廣州學府街(現文德路)開設「致美齋醬園」[2]。文德路的鋪地,原屬劉家世交好友、高第街金家所有。劉守庵出面向金家借用此地辦醬園,工場設在寓所光塔街(現光塔路)。至清朝末年,劉家醬園已初具規模,擁有文德路前店鋪後工場及光塔街工場、小市街(現解放南路)分棧等場店。清嘉慶年間,廣州致美齋與北京六必居、上海冠生園、長沙九如居合稱為「中國四大醬園」。其黑漆金字牌匾,由清代順德籍書法家蘇若瑚所題。

中華民國建政後,民國4年(1915年),第九代傳人劉養年接替其兄劉子登掌管致美齋醬園。劉養年結束了在黃沙的私人棚鋪業務,集中財力、物力、人力用以拓展醬園生意。時值文德路一帶修路,劉養年亦趁機擴建工場,重修鋪面[3],因其經營得法,特色產品如天頂頭抽、小磨麻油、添丁甜醋等風靡一時。1929年,小市街分棧遷至惠愛西路(現中山六路)。

抗戰期間,爲逃避戰火,致美齋遷出廣州。1946年廣州光復,致美齋重新遷回文德路繼續營業[4]。但是業主金氏後人要求收回文德路物業,擬用2萬元與劉家「打官司」。當時致美齋提出以惠愛西的分棧與金家對換,這場官司才算了結,致美齋醬園產權才正式歸劉家所有。

直至20世紀50年代初,在文德路口的致美齋老鋪仍然維持「前店後廠」的作坊式經營,員工僅十餘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的1956年,當局對私營企業進行「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進行公私合營,調味品管理體制被「調整」,致美齋由廣州市食品雜貨公司負責管理,致美齋的工場分別併入按區設立的東、北區加工廠。1958年,廣州市政府將致美齋等市內數十家私營作坊式醬料生產工場整合為廣州市越秀區醬料加工廠,廠房建於三元里沙涌北,後改名為廣州調味食品四廠。1972年,在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臨別時,在48小時內研製出全國第一瓶白醬油[5]。1983年,重組為「廣州市致美齋食品廠」,在全國率先引進日本蒸煮設備,實現機械化生產。1992年底,由主管部門廣州市副食品公司和香港維榮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廣州致美齋食品有限公司」。2005年,整體併入嶺南集團(現嶺南商旅集團)。

而致美齋老鋪則改為門市部,仍在文德路原址經營,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一度改名為永為民,1972年復名「致美齋」。2002年,文德路的祖鋪騎樓建築因城市發展需要被拆除重建[6],但由於項目產權變動問題,老鋪回遷進度一拖再拖[7]。2011年9月28日,致美齋老鋪正式回遷原址復業[8],分為兩層,一樓銷售中高檔調味品,二樓閣樓為醬文化展[9]

2022年6月23日,投資20億元的致美齋陽西生產基地項目在陽江市陽西縣動工建設[10]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