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 (广州)
| ||||||||||||||||
---|---|---|---|---|---|---|---|---|---|---|---|---|---|---|---|---|
原名 | 惠爱街、大东路、百子路 | |||||||||||||||
命名緣由 | 因其东段根据孙中山《建国方略》意图建筑 | |||||||||||||||
命名日期 | 1926年 | |||||||||||||||
類型 | 城市主干道 | |||||||||||||||
道路長度 | 9.002公里(5.594英里) | |||||||||||||||
地點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廣東省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 | |||||||||||||||
附近主要建築物 | 荔湾湖公园 中山八站 陈家祠 陈家祠站 西门口站 回民飯店 惠愛餐廳 公园前地铁站 中央公园 新大新百貨 番禺學宮 城隍廟 中华广场 广东谘议局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东山口站 梅花村 杨箕站 | |||||||||||||||
起點 | 东起黄埔大道 | |||||||||||||||
終點 | 西至珠江大桥 | |||||||||||||||
建造 | ||||||||||||||||
动工 | 1919年扩建 |
中山路是中國廣東省广州市区的一条主干道,呈东西走向,被称为绿色交通走廊,因地面及地下分别建有无轨电车和地铁基本穿梭于中山路全线行驶。广州历史上曾经有过100多家百年老店,而据文化部门统计在中山四、五、六路沿線,就曾集中過全市70多家老字号店铺。中山三路东山口到中山六路西门口,原為广州城历史最为悠久的东西轴线和商业街区,沿线分布着南越王公署、城隍庙、番禺學宮、基督教堂等古迹及文物保护单位,和骑楼组合成统一的城市文化景观[1] 。
整體
中山路西面起点与珠江大桥连接,东面与黄埔大道连接,全长9,002米。全路分为8段,由东到西依次命名为中山一路至中山八路,在廣州地鐵5號線開通前,除中山八路外,均是地铁走线:
- 中山一路:由广州大道中山一路立交至农林下路;
- 中山二路:由农林下路至东川路;
- 中山三路:由东川路至越秀路;
- 中山四路:由越秀路至北京路;
- 中山五路:由北京路至解放路;
- 中山六路:由解放路至人民路;
- 中山七路:由人民路至荔湾路;
- 中山八路:由荔湾路至珠江大桥止。
历史
中山四、五、六路位于广州旧城墙以内,在明清时期已经是贯通大东门(越秀路口)到正西门(人民路口)之间的一条主要街道,称为“惠爱街”,沿街分布有广州主要的官署衙门,如清代的布政司、巡抚部院、广东都司等。
唐宋時代,到廣州做生意的大食(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不少,常年僑居廣州的蕃商,多達12~20萬人。唐開元二十九年(741),朝廷在廣州城外劃了一塊地方,作為蕃商居住的蕃坊,並設蕃坊司和蕃長進行管理。惠愛街、光塔街都在蕃坊範圍之內。蕃坊最繁盛時期,光塔街至惠愛西街一帶,聚居著“蕃漢萬家”,附近如瑪瑙巷,就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瑪瑙交易市場。
1608年(萬曆三十六年),致美齋醬園於城內城隍廟對面創辦。
1735-1795年(乾隆年間),老字號酒樓福來居,已在惠愛東城隍廟外營業,以酥鯽魚、手撕雞、紅燒魚頭聞名。
1875年(清光緒元年),以經營小食店起家的陳惠如,在惠愛街創辦惠如樓。
1914年(民国3年),澳大利亚华侨蔡兴、蔡昌在惠爱街与双门底(今北京路)十字街口兴建了“城内大新公司”,時稱“大新公司支店”,除經營百貨外,還配置了天臺遊藝場,並設有酒業部、飲冰室、浴室等。(1918年又在西堤建了规模更大的“城外大新公司”)。
1919年(民国8年),惠爱街拓宽改建为近代马路,两侧兴建骑楼,定名为惠爱东、中、西三路(今中山四、五、六路)。1921年(民国10年),向东开辟大东路(今中山三路);1925年(民国14年),筑成百子路(今中山二路)。1926年(民国15年),修筑了东山口至黄埔的中山公路,因该公路按照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实业计划”意图建筑,故而得名。
1921年,西園酒家在惠愛西路開業,是一座園林式酒家,號稱廣州四大園林酒家(其餘三個:文園、南園、謨觴)之一。西園有一道齋菜鼎湖上素,據說為了與六榕寺附近一家齋菜館競爭,他們暗中用雞和豬肉熬制上湯烹調,達致味道鮮美,引到不少食家。
1926年明星戲院(後改名為明星映畫院、新星電影院)在惠愛中路開業。
1929年,當局接收惠愛東城隍廟一帶,開始改造為國貨市場。1931年,國貨市場正式開張,分為“國貨陳列室”、“國貨商標展覽”和“國貨推銷場”三個部分。原來的城隍神像則送往中山大學博物館和越秀山市立博物館收藏。
1931年(民国20年)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拟建设西南铁桥(今珠江大桥位置处)以便交通粤西,并规划从正西门以西开辟马路直通铁桥。长庚路(今人民路)至光复北路一段叫石岗街,再往西是聚龙东路(光复北路至康王直街,今康王北路)、恩龙大街(至陈家祠门口)、陈家祠马路(陈家祠门口起至今中山八路荔湾南约)和荔湾南约马路(荔湾南约起至南岸车站,今中山八路),其中长庚路至荔湾路今属中山七路,原陈家祠马路一段和荔湾南约马路今属中山八路。
1932年新華影畫院(1957年改建為廣州第一家身歷聲寬銀幕電影院)在惠愛中路開業。
1933年因市政经费紧缺停建,其后抗日战争爆发,广州沦陷,该段新路直至抗战胜利都未有彻底治理,因路面破烂不堪,被市民戏称为“烂马路”。1940年代后期,原中山公路西段(东山口至杨箕)易名为中山一路,百子路、大东路、惠爱东、中、西三路和正西门以西的新路则分别被命名中山二、三、四、五、六、七路。
1950年代,中山七路西门口至陈家祠高基段几经改造及开辟扩展,后再向西拓宽至三圣社(今荔湾路南段一带);1960年代,为配合珠江大桥通车,拓宽中山八路,直抵珠江大桥东广场。
骑楼街
1920年代始,惠爱路(今中山四、五、六路)一带商业繁华地段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特色的骑楼街风貌。1990年代初,因中山路沿线建造地铁一号线,中山四、五、六路的骑楼街被大幅清拆(中山六路只有少部分没被清拆)。当中被拆除的老字号包括:艳芳照相馆、惠如楼、致美斋(唯一回遷,鋪面大幅縮水)、大学鞋店、新陶芳大酒家、沧洲腊味店、妙奇香、一乐也理发店、华北饭店、菜根香、北园、东江饭店、利南楼、新华戏院、新星戏院、鹤鸣鞋店、孔旺记、雞林(食檔)、精益眼鏡店、永華家俱商場、劉富興飯店、亨得利鐘錶等。
与之交汇道路
道路顺序由西往东排列,粗体字为主干道。
- 双桥路、南岸路、黄沙大道
- 周门路、泮塘路
- 荔湾路
- 康王中路、康王北路
- 光复北路
- 人民中路、人民北路
- 光孝路、纸行路
- 海珠路
- 六榕路、朝天路
- 将军东路
- 解放中路、解放北路
- 连新路
- 广州起义路
- 吉祥路
- 教育路
- 广大路
- 新民路
- 北京路
- 文德路
- 仓边路
- 德政路
- 越秀北路、越秀中路
- 东濠涌高架路
- 陵园西路
- 较场西路
- 较场东路
- 东川路
- 执信南路
- 农林下路、东华北路、署前路
- 农林上路
- 农林东路
- 达道路
- 福今路
- 共和路
- 梅东路
- 梅花路
- 中山一立交:东风东路、广州大道中、黄埔大道西
公共交通
均在鄰近中山路位置設有出口。
邻近建筑(由西向东)
- 荔湾湖公园
- 广佛汽车站、中山八路公交总站、中山八站
- 荔湾区人民政府
- 陈家祠
- 陈家祠站
- 广州卷烟二厂
- 西门口站
- 中六電腦城
- 公园前站、人民公园
- 北京路步行街
- 广州图书馆、农讲所、农讲所站
- 中华广场
- 英雄广场
- 烈士陵园站
-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一院)
-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原东山区人民医院)、东山口站
- 广州市铁路文化宫
- 东园新村
- 中國鐵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广州市育才中学
- 梅花村
- 杨箕站
-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
- 杨箕村
参考文献
- ^ 倪文岩.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 華南理工大學.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