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英語) Grande Baía Guangdong-Hong Kong-Macau(葡萄牙語) | |
---|---|
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 |
粵港澳大灣區的衛星圖 | |
粵港澳大灣區範圍 (圖中包括了汕尾市的深汕特別合作區)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行政區 | 廣東省(僅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
中心城市 | 廣州、深圳 香港、澳門 |
涵蓋城市 | 珠海、佛山 東莞、中山 江門、惠州 肇慶 |
面積 | |
• 總計 | 56,000 平方公里(22,000 平方英里) |
人口 | |
• 總計 | 約8,500萬人(2,020年) |
粵港澳大灣區(英語: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葡萄牙語:Grande Baía Guangdong-Hong Kong-Macau[註 1]),簡稱大灣區、GBA(縮寫自:The Greater Bay Area)[1],是由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珠江三角洲和伶仃洋組成的城市群,包括廣東省九個相鄰城市:廣州、深圳兩個一線城市和副省級市與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惠州、肇慶七個地級市,以及香港與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占廣東省土地面積的30%左右,截至2022年人口達8,600萬,國內生產總值超過 13 萬億元人民幣,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最高,經濟實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作為中國最具活力和最重要的地區之一,大灣區是中國財富500強企業最集中的地區,匯聚了中國最具創新力的科技公司,如華為、中興通訊、大疆創新、比亞迪、廣汽集團和騰訊。大灣區在互聯網、生物技術、醫療醫藥等創新領域擁有極多的初創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生態系統。由於這些原因,許多專家認為該地區是新興的亞洲硅谷。
粵港澳大灣區於2015年3月首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屬下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文件「一帶一路」中提出「大灣區」概念,2017年3月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被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中,2019年2月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公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3]。
沿革
- 粵港澳「東深供水工程」(1950年代-)
1950年代,隨着澳門人口增加,淡水供應逐漸緊張,澳門開始與廣東建立聯繫,請求由珠海向澳門供水。[4]
1960年11月15日,香港政府首度與廣東省達成協議,每年香港由深圳水庫購買50億加侖(2,270萬立方米)淡水。
1963年,雙方達成共識,興建東江──深圳供水工程(「東深供水工程」),但計劃受到1963年的天旱延誤,廣東省政府仍讓香港自珠江口取水。
- 粵港競合促使珠三角成為改革開放的先驅(1978年-)
1978年12月18日,北京舉行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中國大陸對外改革開放的起點。
1979年1月,時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勛,提出廣東要充分利用毗鄰港澳的有利條件,引進外資。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深圳、珠海試辦經濟特區,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
自此,不少港資企業,尤其製造業大規模北移至鄰近的珠三角地區如深圳、東莞等城市開廠,而設計、管理、行銷等服務功能仍留在香港,形成「前店後廠」的粵港競合關係,即「香港接單銷售、珠三角加工」。「前店後廠」模式的成功,促使香港經濟轉型,香港工業起趨向式微,而廣東省卻成為全國領先的製造業基地。
1980年,珠三角實際使用外資約1億美元,到1991年已升至超過19億美元,近9成來自香港,令珠三角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先驅,造就「世界工廠」的美譽。
- 粵港澳賀歲電視媒體直播(1979,1989,1991,2009及2012年)
自1979年農曆新年起,香港無綫電視及廣州廣東電視台在廣州及香港兩地先後多次聯合舉辦倒數晚會,1989年在粵港兩地舉辦歡樂今宵港穗雙輝慶團年,在1991年廣港澳三地舉辦省港澳呈祥迎新歲。 1979年及1989年省港兩地在正月初二晚直播羊城賀歲萬家歡.2009及2012粵港兩地再次舉辦除夕倒數節目,並名為粵港同慶接金牛及金龍吐艷迎新歲。
- 粵澳共同管理、共同開發橫琴(1992年-)
1992年3月12日,中共廣東省委批准成立橫琴經濟開發區。
2002年,廣東省與澳達成共識,確定把橫琴島作為珠海、澳兩地合作的重點,全開發橫琴島的旅遊經濟,使該島真正成為珠澳合作的橋頭堡。
2009年8月14日,國務院批准《橫琴總體發展規劃》。
2009年11月25日,橫琴新區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成立。
2009年12月16日,橫琴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2009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視察橫琴明確提出開發橫琴島是中央的重要決策。
2011年7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珠海橫琴實行比「比經濟特區更特殊」的創新政策,成為中國內地獨一無二的「特區中的特區」、「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明確橫琴重點發展旅遊休閑、商務服務、金融服務、文化創意、中醫保健、科教研發和高新技術七大產業。[5]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公佈。《方案》共分六章,規定合作區的戰略定位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以及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最終發展目標為到2035年,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和優越性全面彰顯,合作區經濟實力和科技競爭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高效運轉,琴澳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目標基本實現。
-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確立(1994年)
1994年,廣東省人民政府確立「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位處珠江口,珠江經此流入南中國海,涵蓋9個城市,包括廣州(廣東省會)、深圳、佛山、珠海、江門、中山、東莞、惠州4個區縣及肇慶4個區縣,其發展及主要投資來源得益於鄰近香港、澳門。[6]
- 粵港學術界倡議珠三角地區融合概念(1990年代中)
1997,前三藩市州立大學校長,時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吳家瑋教授前後在校內刊物和第五屆畢業典禮講辭中,倡議仿效美國舊金山灣區,建立「香港灣區」[7][8],以帶動珠江三角洲地區經貿發展。其後粵港兩地不同學者從國家發展策略和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提出不同灣區概念,包括伶仃洋灣區、萬山群島灣區和廣珠澳灣區等。[9][10]
-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成立(1998年)
1998年,《粵港合作聯席會議》成立, 是廣東省人民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高層人員組成。目的是全面加強粵港的多方面合作,改善兩地在貿易、經濟、基建發展、水陸空運輸、道路、海關旅客等事務的協調。
- 《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簽署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提出(2003年)
2003年6月29日,內地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
2003年8月,《粵港合作聯席會議》達成共識,廣東將致力發展成為製造業基地,香港則發展物流、金融和服務業中心。
2003年8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提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又稱「9+2」經濟圈,「泛珠三角」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九個省份,再加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整個地區的面積佔全國面積的五分之一,人口超過全國的三分之一,國內生產總值合計達到52,145億元人民幣 (6,300億美元)。
- 「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提出和《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展開(2004年-2009年)
2004年3月至2013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成立「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1](英語:The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 Business Council),提出「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簡稱「大珠三角」(英語: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簡稱GPRD),目的促使粵港澳在經濟上更緊密合作,由行政長官委任馮國經為首屆主席,委員會成員來自不同界別,包括商會、銀行界、船務及紡織業、會計界、法律界、物流業、科技界、地產界、建築業、環境及教育團體,以及中小型企業和智囊團組織的代表[12][13]。
2004年,香港教育局推行《姊妹學校計劃》,目的增強內地與香港兩地學校了解與溝通,加深認識兩地文化,共同提升教育素質。
2004年,「第一屆大珠三角城鎮群規劃與管理論壇」舉行。[14]
2006年,香港特區政府展開《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是粵港澳三方首次攜手合作進行的策略性區域規劃研究,目的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以前瞻性的視野考慮和分析大珠三角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制訂區域空間協調發展策略;通過協調資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及交通基建的發展,促進區域環境改善,提高人居環境品質,確保大珠三角的可持續發展,及提升大珠三角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2008年12月,時任香港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分別在廣州出席「第二屆大珠三角城鎮群規劃與管理論壇」,與內地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高級官員就優質城市的規劃事宜交換意見;[15]及在「大珠三角區域規劃研討會」上提出透過粵港澳三地的緊密合作,大家共同展望建設一個優勢互補、享有優質生活、以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城市群。[16]
2009年9月21日,時任香港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出席由規劃署舉辦的「大珠三角區域規劃研討會」致辭時提到,城市群已成為國際競爭舞台的新主體,透過粵港澳三地的緊密合作,展望建設一個優勢互補、享有優質生活、以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城市群。[17]
- 《深圳2030城市發展策略》公布和「深圳與香港同城化」提出(2005年)
2005年12月,深圳規劃局公布《深圳2030城市發展策略》,提出深圳與香港合作共同發展、共同建設一個國際都會,加強城際交通聯繫。[18]
- 「港深都會」和「珠三角都會區」提出(2007年-2008年)
2007年8月9日,智經研究中心發表研究報告,提出建構「港深都會」。[19]
2008年10月28日,智經研究中心發表研究報告,提出粵港兩地要把握機遇,順應兩地經濟、社會和民間的發展趨勢,從現在開始的20年加強粵港合作,打造具高度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珠三角都會區」的概念,珠三角都會區可分為東岸、中部、西岸三個都市區,並分別以香港、廣州、澳門為中心城市。[20]
- 《廣佛同城化建設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和《廣佛同城化「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公布(2009年-2017年)
2009年3月19日,廣佛兩市正式簽署《廣佛同城化建設合作框架協議》,提出「廣佛同城化」,兩個城市產業互補性強、空間緊密、文化相通、人員往來密集、提高效率。 2017年9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共同印發《廣佛同城化「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
- 《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公布(2009年)
2009年10月28日,香港發展局及規劃署聯同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和澳門運輸工務司,在澳門舉行《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成果聯合發布會及交流會,邀請粵港澳及珠三角九市規劃部門代表出席,圍繞「粵港澳合作中區域與城市規劃的協調與管理」展開交流;亦邀請多名專家和學者就「全球視野和國家戰略下的大珠三角協調發展」作主題演講。[21]
2010年1月26日,時任香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出席「世界級珠三角都會-現況與前瞻」高峰會暨第二屆「珠江論壇」,提出珠三角都會區的整合和發展還處於初步階段。 [22]
-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公布(2009年)
2009年1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強調推進粵港澳更緊密合作,提出推進粵港澳合作打造亞太地區最具活力的城市群,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以及改善區內的交通運輸體系。並提出支持珠三角地區與港澳在城市規劃及跨界交通基建等方面進行對接,並鼓勵在協商一致的前提下,與港澳共同編制區域合作規劃。
2009年2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廣東省三方政府舉行共同推進實施《綱要》聯絡協調會議,三方確定城市規劃及基礎設施為三地重點合作領域。時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打造「大珠三角城市群」概念,把「灣區」概念的發展作為重要一環。
- 「廣佛肇經濟圈」提出和《廣佛肇經濟圈建設合作架構協定》簽署(2009年)
2009年3月,在珠三角(肇慶)現場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廣佛肇經濟圈」的概念,以廣佛同城帶動肇慶,打造「廣佛肇經濟圈」。 2009年6月,廣佛肇三市正式簽署《廣佛肇經濟圈建設合作架構協定》,並及時協商確定2009年度重點工作計畫及重點工作項目。
- 《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和《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公眾諮詢(2010年-2014年)
201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粵港合作框架協議》,提出「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制定《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以落實跨界「灣區」的合作。
2011年1月29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規劃舉辦《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公眾諮詢論壇。 [23]
2014年1月24日,香港規劃署展開為期三個月的《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研究第二階段公眾參與。 [24]
- 《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年)》公布和《珠江三角洲城鄉規劃一體化規劃(2009—2020年)》公布(2005年,2010年)
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年)》,明確區域空間發展策略、總體佈局、城鎮中心體系,對「廣佛肇」、「深莞惠」、「江中珠」三大都市圈以及珠三角的生態、交通、產業、市政設施等城鎮發展支撐體系提出規劃指引。
2010年7月3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珠江三角洲城鄉規劃一體化規劃(2009—2020年)》[25]。
- 《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公佈和「同城化」提出(2011年)
2011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布《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公眾諮詢文件,稱要「逐步使粵港、粵澳臨近地區的交通條件接近同城化水平」。 [26]
- 《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簽署(2011年)
2011年3月6日,廣東省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兩地政府於在北京簽署《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其目的在於持續推進兩地的合作交流,並全面推展兩地在經濟、社會、民生、文化 及基建等領域上合作[27]。
- 《廣東海洋經濟地圖》公佈(2011年-2012年)
2011年8月,國務院批復《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是廣東省繼《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之後的一個國家戰略。
2012年5月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全國首部海洋經濟地圖《廣東海洋經濟地圖》,系統性落實國務院的部署,首次明確提出廣東海洋經濟的發展將劃定「六灣區一半島」,打破行政界線,以灣區為單位進行發展,輻射內陸經濟。灣區將串聯灣區周邊城市,形成灣區經濟發展新格局。
- 「灣區經濟」提出(2013年-2014年)
2013年9月6日,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規劃公示,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是發展灣區經濟重要的一環。規劃秉持「深圳灣雲城市」這一核心理念,打造基於智慧城市和立體城市,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高度合一的未來城市典範,完型深圳灣,構建世界級濱海城市天際線。 [28]
2013年12月26日,中共深圳市委五屆十八次全會,市長許勤在市長許勤首次提出發展「灣區經濟」,表示前海開發開放是「灣區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
2014年,「灣區經濟」首次被納入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圳將依託毗鄰香港、背靠珠三角、地處亞太主航道優勢,重點打造前海灣、深圳灣、大鵬灣、大亞灣等灣區產業集群。
- 《廣東與香港澳門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簽署(2014年)
2014年12月18日,在CEPA簽訂11次補充協議後,商務部與香港、澳門分別簽署《廣東與香港澳門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稱為CEPA《廣東協議》,於2015年3月1日實施。 [29]
- 「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提出(2015年)
2015年9月29日,「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國務院批覆,目標是把珠三角建設成為中國開放創新先行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協同創新示範區,創新創業生態區,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創新創業中心。[30]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階段(2015年-2019年)
[31] 2015年3月,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 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一帶一路」文件),首次提出「要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台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2016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圍繞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提出八項重點任務:一是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發展,構建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龍頭,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輻射東南亞、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並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
廣東省人民政府在工作報告中指出「開展珠三角城市升級行動,聯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2016年尾,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加快城市群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提及,2017年擬啓動珠三角灣區城市群等規劃編制。
2017年3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中國大陸與港澳地區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提升至國家戰略體系層面,與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等同;也是繼《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後,中國大陸再度向香港及澳門提出的經濟合作計劃;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延伸。[32]
2017年4月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制定和印發《2017年國家級新區體制機制創新工作要點》,其中包括廣州南沙新區的工作重點為深化探索粵港澳合作。[33]2017年4月19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兼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率領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要官員的考察團前往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進行實地考察,期間會見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兼省長馬興瑞等廣東省領導,重申重視李克強總理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34]
2017年7月1日,在訪港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見證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當中提到合作重點包括: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打造國際創科中心、構建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和培育國際合作等,並建立完善協調機制和擴大公眾參與,協議自簽訂日起有效期五年。[35]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香港將按「十三五規劃」,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金融、航運和貿易服務;而大灣區亦將有助香港經濟多元發展,特別是在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方面。[36]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重申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
2018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2018提出「一二三四,一個國家、兩種體制、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指出「一國兩制」,涉及中港澳三個不同的關稅區,三種不同的法律體系及三種不同的貨幣,以及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個核心城市,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特點,同時也是最大的難點和痛點所在。[37]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2019年)
2019年1月,在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昨日舉行的專場記者會上,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葛長偉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分三階段,第一階段是2020年將完成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設施;第二階段是到2022年基本完成三地市場規則對接;第三階段到2035年,全面建成國際一流灣區。 [38]
2019年2月18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2019年2月2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舉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宣講會,在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舉行,三地政府各自邀請嘉賓出席,包括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馬興瑞、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和國家發改委高層。[39]
- 《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公布
2019年6月6日,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布《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附件──澳門特別行政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定位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 《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公布
2019年7月,廣東省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為廣東省省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
- 《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布
2019年8月18日,中央中共、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深圳要在2025年前,在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並在2035年成為全國典範,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在世界領先,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提升港澳居民待遇、開放並吸引境外人才、改革並提升金融服務等。
- 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方案開展可行性研究
2019年10月13日,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曉軍稍早表示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
- 珠澳第四供水通道
2019年10月17日,珠澳第四供水通道開通,每年供水能力增至2億立方米。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進入澳門路氹城。該項目依據《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工程於2016年4月25日動工。
- 「十四五」規劃
2019年11月25日,計劃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加強粵港澳產學研協同發展,完善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粵澳橫琴科技創新極點「兩廊兩點」架構體系,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便利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加快城際鐵路建設,統籌港口和機場功能布局,優化航運和航空資源配置。深化通關模式改革,促進人員、貨物、車輛便捷高效流動。擴大內地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範圍,深入推進重點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創業,打造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40]。
- 《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印發
2020年8月4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同意在粵港澳大灣區有序實施一批城際鐵路項目。粵港澳大灣區將規劃建設13個城際鐵路和5個樞紐工程項目,總里程約775公里。
- 《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頒布
202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其中內容包括建議推進創業板改革及試點註冊制,並重提以試點形式讓創新企業在內地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CDR)上市。
- 《廣州穗港智造合作區建設實施方案》
2021年3月,《廣州穗港智造合作區建設實施方案》提出,提升穗港產業協同創新水平,推動製造業智能化發展,強化高端資源要素集聚能力,培育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開放發展新優勢,加快推動廣州穗港智造合作區建設,範圍包括廣州開發區西區、雲埔工業區及相鄰的城市社區,北至廣園東路—開源大道、南至珠江、西至廣州繞城高速、東至黃埔區界,總面積56.39平方公里。[41]
- 《規劃建設香港濱河新城 打造全球最高自由開放度的經濟增長極》
《紫荊》雜誌刊登題為《規劃建設香港濱河新城 打造全球最高自由開放度的經濟增長極》的研究員文章,提出連接深圳的北區沿深圳河一帶邊境地區靠近深圳,交通便捷,可發展成「特區中的特區」 。指該「濱河新城」可分為四大區域,一是可發展高端製造與現代商貿綜合區,二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配套區,三是智能物流與國際水上運動休閒區,四是自然和鄉村保育區。 [42]
-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出版典禮暨《粵港澳大灣區志》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
2021年12月6日,香港地方志中心舉辦《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出版典禮暨《粵港澳大灣區志》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
- 《「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
2023年11月22日,廣東省印發實施《「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同日廣東省政府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表示「數字灣區」建設的總目標是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全球數字化水平最高的灣區[43]。
-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2023年12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25日發布消息,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44]。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於2019年2月21日由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共11章,包括規劃背景、總體要求、空間布局、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提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發展的核心引擎。
目標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發展藍圖一項重大戰略部署,目標為「到2022年,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大灣區內市場實現高水平互聯互通」。計劃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運輸、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 的地位,加強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以及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 風險管理中心的角色。支持香港推動高端高增值的金融、商貿、物流和專業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創新科技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打造亞太區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中心。[45]
定位
定位有五個:「一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四是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五是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其核心部分在於發揮各城市優勢,進一步深化粵港澳三地合作,促成區域內的深度,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並將大灣區建設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各城市定位
香港
香港特區政府推進大灣區建設的重點工作包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便利香港優勢產業落戶大灣區,以及通過政策創新突破和便利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學習、就業和生活的措施,在「一國兩制」原則下,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46] 己發佈的《綱要》為香港及深圳的分工作出清晰定位,香港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並需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而深圳的目標則是成為具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兩個城市具備明顯的互補作用。[47]
相關發展計劃
自香港回歸初期,落馬洲河套地區被納入香港範圍後,深圳政府邀請香港特區政府在該地一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2018年中展開工程,2021年前向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公司,提供首幅可供發展的土地。
2018年10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願景」發展計劃,同月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上,再強調計劃配合大灣區發展。[48]
廣州
廣州在大灣區規劃中,被定為要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而重中之重是區域發展核心引擎,欲求訂立廣州深圳合作,以服務於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需要[49][50]。
澳門
澳門發展定位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據2019年12月計劃,將引導澳門經濟重心從博彩業轉移至國際金融中心,並加速推動建立葡語系國家跨境人民幣清算中心,還有使其成為舉辦國際會議的中心,作為香港的後備方案[51][52]。
深圳
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53]。
江門
2019年2月,《綱要》提出建設大廣海灣經濟區。2024年3月,修訂後的十四五規劃將大廣海灣經濟區提升至國家戰略級。
宣傳和推廣
組織
2017年10月,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並委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主任」一職,協助行政長官參與中央領導小組的工作,落實督導委員會訂下的工作目標和計劃,包括協調中央部委、廣東省人民政府、澳門特區政府和各政策局,並與商會、專業團體和相關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繫,聽取有關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此外,辦公室會進行宣傳和推廣,加深市民和業界對大灣區建設的了解。 [54]
海外活動
2019年4月5日,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率團訪問韓國,成員包括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大疆總裁羅振華、TCLCEO李東生, 中興和騰訊的副總經理等多人。雙方在首爾市政府舉行「廣東省與首爾市經濟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在雙方互贈禮物時,廣東省為朴市長特別準備的一幅畫像出現差錯,不過朴市長欣然笑納[55][56]。
2019年4月9日,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和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澳門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代表三地政府,在日本東京帝國飯店聯合主辦「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57],向全球投資者特別是日本工商界推介粵港澳大灣區。日本經濟產業省副大臣關芳弘、日本復興廳副大臣橘慶一郎、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理事長佐佐木伸彥均有出席[58]。馬興瑞後與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會面,河表示希望進一步加強日粵關係,馬則表示希望加強兩方的產業合作[59]。
決策組織
2018年國務院成立中央決策組織「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用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小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韓正任組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和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任副組長,國家發改委擔任統籌執行角色。小組成員除港澳兩行政長官,還包括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港澳兩中聯辦主任及其他相關部委主要負責人。[60]
2022年中共二十大之後,中共中央決定將該領導小組併入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來統管。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發展改革委[61]。
香港
2018年10月,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她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由她出任主席,成員包括所有司局長,統籌香港參與推進大灣區建設事宜。督委會就擬訂策略性目標、政策措施、具體工作計劃等提供指導和意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在記者會上闡述三項重點——打造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便利醫療、教育等優勢產業落戶大灣區;通過政策創新和突破,加強香港與大灣區內城市的人員、貨物、資金和信息流通。 [62]
澳門
2018年11月,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宣布設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委員會,由其出任主席,成員包括各司長、海關關長、行政長官及各司長辦公室之代表、政府發言人、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局長及局方代表。委員會負責統籌澳門特別行政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短、中、長期的總體設計和工作部署,並推動展開相關研究,以制定有關政策;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及監督其落實,並就擬開展的活動訂定方針及發出指引。委員會運作所需的行政、技術、後勤及財政支援由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提供。 [63]
2021年5月,上述委員會併入融入國家發展工作委員會,並繼續由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支援該新設的委員會。[64]
經濟
粵港澳大灣區
大灣區的經濟總量佔去廣東全省的85個百份比以上,是繼美國紐約都會區、美國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都市圈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65][66],2017年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在世界國家排行中名列11位,成為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根據廣東省及香港和澳門特區政府提供的最新數據,2022年大灣區的總人口已經超過8 600萬,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重要的出口樞紐,出口額占全國的 37%。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世界十大集裝箱港口中的三個,以及五個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澳門國際機場和珠海金灣機場)。[67]
人口
GBA 總人口約為 8,617 萬人(占中國總人口的 5%), 預計到 2030 年,人口將達到 1 億。[68]
城市 | 城鎮人口[69] | 市轄區人口[69] | 管轄人口[69] | 普查日期 |
---|---|---|---|---|
廣州 | 10,641,408 | 14,904,400 | 14,904,400 | 2020-11-01 |
深圳 | 12,356,820 | 12,356,820 | 12,356,820 | 2020-11-01 |
東莞 | 8,396,820 | 8,396,820 | 8,396,820 | 2019-11-01 |
香港 | 7,515,489 | 7,515,489 | 7,515,489 | 2020-06-30 |
佛山 | 9,498,863 | 9,498,863 | 9,498,863 | 2020-11-01 |
中山 | 2,913,974 | 3,121,275 | 3,121,275 | 2020-11-01 |
惠州 | 1,807,858 | 2,344,634 | 4,598,402 | 2010-11-01 |
江門 | 1,480,023 | 1,822,614 | 4,450,703 | 2010-11-01 |
珠海 | 1,369,538 | 1,759,000 | 1,759,000 | 2020-11-01 |
肇慶 | 784,642 | 1,397,152 | 3,916,467 | 2010-11-01 |
澳門 | 652,032 | 652,032 | 652,032 | 2020-08-12[70] |
總計 | 53,000,422 | 58,500,496 | 65,901,668 |
經濟
特別行政區/市 | 位次 (生產總值) |
生產總值 (百萬本幣:人民幣) |
生產總值 (百萬美元) |
占全省 生產總值比重(%) |
位次 (人均) |
人均 (本幣:人民幣) |
人均 (美元) |
與全省 人均相比(%) |
2015 年末 人口 |
面積 (平方千米) |
---|---|---|---|---|---|---|---|---|---|---|
全區 | 1,340,452 | 20,255 | 66,180,400 | 56,043 | ||||||
香港 | 1 | 2,313,200 | 296,564 | 2 | 316,635 | 40,594 | 7,306,000 | 1,106 | ||
廣州 | 2 | 1,810,041 | 290,611 | 24.86 | 4 | 134,066 | 21,525 | 200 | 13,501,100 | 7,434 |
深圳 | 3 | 1,750,299 | 281,019 | 24.04 | 3 | 162,382 | 26,071 | 242 | 10,778,900 | 1,997 |
佛山 | 4 | 800,392 | 128,507 | 10.99 | 6 | 107,716 | 17,294 | 160 | 7,430,600 | 3,798 |
東莞 | 5 | 627,506 | 100,749 | 8.62 | 8 | 75,213 | 12,076 | 112 | 8,343,100 | 2,465 |
澳門 | 6 | 353,230 | 44,154 | 1 | 551,000 | 68,875 | 643,000 | 31 | ||
惠州 | 7 | 314,003 | 50,415 | 4.31 | 9 | 66,433 | 10,666 | 99 | 4,726,600 | 11,346 |
中山 | 8 | 301,003 | 48,327 | 4.13 | 7 | 93,782 | 15,057 | 140 | 3,209,600 | 1,783 |
江門 | 9 | 224,002 | 35,965 | 3.08 | 10 | 49,563 | 7,958 | 74 | 4,591,500 | 9,505 |
珠海 | 10 | 202,498 | 32,512 | 2.78 | 5 | 125,448 | 20,141 | 187 | 1,614,200 | 1,732 |
肇慶 | 11 | 197,001 | 31,629 | 2.71 | 11 | 48,813 | 7,837 | 73 | 4,035,800 | 14,891 |
世界各都會區
都會區 | 位次 (生產總值) |
生產總值 (百萬美元) |
位次 (人均) |
人均 (美元) |
2017 年末 人口 |
面積 (平方公里) |
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人口) |
數據年份 |
---|---|---|---|---|---|---|---|---|
關東地方 | 1,941,282 | 44,946 | 43,191,444 | 32,423 | 1,326 | 2010 | ||
紐約-北新澤西都會區 | 1,830,000 | 77,138 | 23,723,696 | 30,000 | 688 | 2017 | ||
粵港澳大灣區 | 1,340,452 | 20,255 | 66,180,400 | 56,000 | 1,182 | 2017 | ||
大洛杉磯地區 | 1,219,906 | 65,309 | 18,679,763 | 87,490 | 212 | 2017 | ||
倫敦通勤帶 | 851,310 | 58,991 | 14,431,080 | 8,382 | 1,680 | 2017 | ||
法蘭西島大區 | 801,000 | 66,000 | 11,978,363 | 12,012 | 997 | 2013 | ||
韓國首都圈 | 770,000 | 30,000 | 23,616,000 | 11,704 | 2,017 | 2010 | ||
舊金山灣區 | 758,500 | 80,011 | 9,480,000 | 17,384 | 545 | 2017 | ||
京阪神都會區 | 660,420 | 34,144 | 19,341,976 | 11,701 | 1,484 | 2010 | ||
芝加哥特-內珀維爾-密西根城都會區 | 651,220 | 68,747 | 9,472,676 | 28,120 | 509 | 2017 |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東自貿區)於2014年12月獲得國務院批准,並於2015年4月開始運作。該區面積為116.2平方公里,由廣州南沙新區(60平方公里)、深圳前海及蛇口片區(28.2平方公里)和珠海橫琴新區(28平方公里)三個區域組成。
廣東自貿區是中央政府指定的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的先行者和試點地區,成為了促進三地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地區。它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試驗新政策、探索新發展模式、更好地將經濟與國際慣例和港澳地區相結合的地區。
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該規劃由廣東省政府於2017年12月發布,旨在建設一個長約180公里的區域,北起廣佛交界處,經廣州市區、東莞市松山湖、深圳市區,南至深圳市大鵬新區,成為GBA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核心區域。目標是全方位支持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支持。其目標是到2050年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主要科學中心和世界創新領導者。
大灣區的工業傳統
GBA 是原型設計和快速工程的核心平台,其原型設計的成本和時間都是全球最低的。GBA 的工業傳統長期紮根於廣州,並在深圳實現了現代化。
GBA 的這些工業傳統是其未來發展的基礎。目前,GBA 的 GDP 主要來自傳統產業,並以久經考驗的商業模式為基礎。其範圍從木材和塑料加工到新型紡織品和材料,再到最先進的電子元件製造。在該地區多年製造業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在珠海和佛山打造先進裝備製造業集群,在深圳和東莞打造高端製造業集群的目標。
專家們認為,GBA 的工業傳統使其成為未來的關鍵地點。由於 GBA 是建立在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現代工業基礎設施基礎上的,因此其未來在高科技和數字化發展方面的重要性將與日俱增。據一位專家稱,到 2022 年,GBA 地區將出現地鐵線路、高速線路、5G 互聯網以及智能和自主系統。
粵港高大灣區的創新及科技發展中心
政府循八大方向加強創科發展,包括:增加研發資源、匯聚科技人才、提供創投資金、提供科研基建、檢視現行法例和法規、開放政府數據、改變採購制度和加強科普教育,至今投放的資源超過一千億元。[71]
為了加強科技合作、建立國際化創新平台,政府採取以下措施[72]:
鼓勵粵港澳企業和科研機構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目標是向香港科研機構開放在粵科研設施及儀器,並支持有關機構參與國家科技計劃。
支持科研基礎建設及產業技術創新, 包括建設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支持香港五所研發中心、香港科學園、數碼港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
培育產業技術創新平台、製造業創新中心。
促進科技人才及資源流通,便利科研合作
允許符合條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申請內地科技項目,並按規定在兩地使用有關資金。
優化管理科研合作項目所需的醫療數據和生物樣本跨境使用。
容許香港在粵設立的研發機構享有與內地研發機構同等待遇。
研究出入境等便利措施,鼓勵科技和學術人才交流。
在技術創新和高科技產業方面,廣州已成為新能源汽車(NEV)行業的關鍵玩家,預計到2024年,廣州的產量將超過30萬輛。小鵬汽車和廣汽集團等大公司正在擴大研發力度,推動電池效率和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
深圳繼續在技術創新方面領先,致力於成為人工智能 (AI)、生物技術、大數據和5G技術的全球中心。該市增加了對研發的投資,特別是專注於半導體生產,旨在減少中國對進口芯片的依賴。
大灣區正在向碳中和邁進,重點發展太陽能和海上風電場等可再生能源。珠海和佛山正在擴展綠色技術和可持續製造業的產業集群。
大灣區的醫療保健產業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生物醫藥產業重點發展區域,近年來發展迅速。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集聚優勢明顯,上下游產業鏈完整,尤其在中藥和化學藥的研發、生產和流通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據商務部統計,2017年廣東中成藥銷售總額達40億美元,占全國中成藥銷售總額的11.16%,居全國首位。粵港澳大灣區也是化藥生產和研發基地之一。廣州白雲山製藥、李維宗藥業集團、聯創互聯、光明未來等龍頭企業紛紛落戶,產品暢銷全國。[73]
GBA 發展國際創新與科技("I&T")中心
政府正從八大領域加大力度發展創新科技,包括:增加研發資源;匯聚科技人才;提供投資資金;提供科研基礎設施;審查現行法律法規;開放政府數據;加強採購安排;以及加強科普教育。迄今為止,政府已投入超過 1 000 億美元。
在8月5日揭曉的2024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粵港澳大灣區共有22家企業上榜,其中廣東17家,香港5家。
城市協作計劃
- 東深供水工程
- 深圳河治理工程
- 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 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
- 穗港智造特別合作區
- 珠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 澳門大學新校區
- 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 中新廣州知識城
- 珠海西部生態新區
- 佛山粵港澳合作高端服務示範區
- 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
- 東莞濱海灣新區
- 中山翠亨新區
- 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
- 棠下鎮
- 肇慶新區
- 珠澳第四供水通道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
交通基建
根據前廣東省長朱小丹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大灣區將擁有世上最大的港口區、機場群、城市群,可形成全球最大的運輸和物流中心,亦會發展航運、跨境基礎設施、以及以港澳為主的金融及專業服務。[74]
一小時生活圈
2009年,智經研究中心在「珠三角都會」研究提出構建「一小時生活圈」,目的是令兩地居民生活更為便利、通達、快捷。[75]
2018年7月,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已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20-2030年)》編制工作,未來大灣區將建成「一小時城軌交通圈」。[76]
2018年9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表示,大橋有利於香港和澳門、珠海、中山、江門等地共謀發展,未來往來珠海與香港機場的行車時間將由4小時減至45分鐘。她又指,香港一年內要開通三個重大跨境基建,包括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及連接香港和深圳的蓮塘口岸/香園圍管制站,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的理想佈局逐步形成,為大灣區建設提供良好基礎。 [77]2020年11月,珠西綜合交通樞紐中心逐步形成[78]。
廣深港高速鐵路(高鐵)香港段連接國家高速鐵路網絡,大幅縮短往來香港與深圳、廣州,以至珠三角地區其他城市的時間,鞏固香港作為區域交通樞紐的地位。2023年首半年,高鐵香港段平均每日乘客量超過4萬人次,單日最高更超過九萬人次。[79]
2024年,一些基礎設施項目的完工將進一步改善大灣區的互聯互通。深中通道(深圳-中山大橋)預計通車,大幅縮短珠江三角洲的旅行時間。
一地兩檢
跨海大橋
快速通道和高速公路
跨境鐵路和城際鐵路
港鐵紅磡站/城際直通車- 香港西九龍站/廣深港高速鐵路(高鐵香港段)
- 珠西綜合交通樞紐
- 廣珠城際鐵路
- 廈深高鐵
- 廣惠城際鐵路
- 穗深城際鐵路
- 廣深動車組列車
- 深湛高速鐵路(江湛段)
- 廣珠鐵路
- 江門北站/南沙港鐵路
- 廣佛地鐵
機場群
大灣區內分布有5個民用機場,1個軍民合用機場,2個軍用機場和3個通航機場。民航空域分屬廣州飛行情報區和香港飛行情報區[80][81]。
興建中工程
規劃中工程
-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
- 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
- 珠三角樞紐機場
- 獅子洋通道
- 港深機場鐵路
- 深圳經港珠澳大橋至珠海、澳門段
- 深珠城際
- 深南中城際及江門延長線
- 深江鐵路延長線
- 中南虎城際
- 廣海灣鐵路(規劃用名)/ 深江鐵路延長線:設計中-見2024年十四五規劃
- 昆深高鐵(規劃):設計中
- 贛深高鐵南沙支線
- 深汕高鐵至廈深鐵路聯絡線
- 深汕高鐵至廣汕高鐵聯絡線
- 深圳北至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聯絡線
區內各發展範疇
語言文字
教育部在2021年6月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披露《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1)》。該《報告》是在國家語委主導下由下屬的國家語言服務與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研究中心,連同廣州大學的團隊作成,歸結了區域內語言生活狀況的面貌,同時是以之為基礎提出語言文字環境建設和語言服務建議 [82]。
報告有分別對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語言狀況以及相關規劃作考察,當中著重調研:
- 廣州推進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特色工作,
- 香港兩文三語的實施現狀和問題以及對策等。
報告針對該發展區在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有具體建議,粵港澳三地需進一步做好語言政策的規劃,加強語言與國家認同,挖掘語言資源紅利,做好語言能力和語言服務建設,以更好服務該規劃發展區域的建設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 [83][84]。
公共政務
2019年5月30日起,香港、澳門實現與佛山市南海區的政務服務通辦,港澳居民可通過當地鋪設的自助服務終端系統辦理南海區相關的政務服務事項。至此,南海區實現粵港澳大灣區政務服務的「灣區通辦」[85]。廣東省還正式提出在未來 3 年,會推出信用評分制度涵蓋香港、澳門,希望藉此共享大灣區內的信用信息,對區內企業實施信用激勵和失信懲戒。亦計劃推動內地與港澳的信息互通、加強警務合作交流,應對傳統與非傳統的安全威脅[86]。
2023年11月21日,廣東省政府印發《「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提出至2025年基本完成「數字灣區」建設任務。根據方案,推動粵港澳三地居民統一身份認證、電子簽名互認,實現企業和居民高頻事項「跨境通辦」;探索建設「港澳數據特區」,實施「南數北上、北數南下」計劃;探索推行數據跨境流通「白名單」制度;加快推動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港澳居民居住證在大灣區業務辦理方面,享有與內地居民身份證同等便利;加快推動「高精尖缺」人才便利跨境通關,推動港澳居民與內地居民出入境通關查驗系統聯通融合,推動香港出入境自助e-道服務。大力推進大灣區城際客運公交化營運,不斷提升港珠澳大橋「一站式」自助查驗水準,加快實現三地「一碼通關」、大灣區「一碼暢行」。同時「灣事通」將在支付寶、微信同步上線。[87]
證件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於2018年9月開始正式實施。合資格的港澳台人士可申領港澳台居民居住證,持證者將與內地居民享有多項權利、基本公共服務、便利,涵蓋就業、教育、醫療、旅遊、金融等日常生活範疇,滿足持證者在內地的工作、學習、生活、出行等需要。[88]
青年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推出多項協助青年在大灣區發展的計劃:
- 建立「大灣區青年網」網站[89],為青年人提供大灣區創業和就業資訊。
- 推出「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及「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青年交流和實習項目,讓香港青年了解中國大陸不同省市的職場文化和就業前景,建立人際網絡,擴闊視野和規劃未來。[90]
- 由駐港大型中資企業、香港企業等多家企業聯合發起「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用於支持香港發展成國際科創中心,協助香港優勢產業與廣東及澳門等地企業和機構共同參與大灣區建設;發展基金亦聯合各界青年領袖發起「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用於支持香港青年發展,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93]
- 行政長官於《2020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以支持青年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和發展事業,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學/大專院校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當中約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94]
交通
2019年3月,智慧公共交通聯合創新研究院在廣州揭牌成立,由廣州交研所、中科院軟件所、廣州聯通、廣州移動、廣州電信、騰訊公司、中山大學等16家機構單位等組建,圍繞大灣區規劃部署建設創新平台、創新課題和人才基地,並開展大灣區交通「一卡通」等重大項目建設[95]。 廣州公交集團嶺南通公司副總經理徐鋒在3月21日公司黨建活動中表示,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羊城通/嶺南通也會考慮通過技術實現區內嶺南通(羊城通)互認,設想用最優的方案,讓區內居民無需換卡就可出行[96]。香港特別行政區使用八達通,澳門特別行政區使用澳門通及聚易用。區內擁有巴士的士、高速公路、普鐵電車、城際動車組、高鐵動車組及地鐵輕軌等。區內首條磁懸浮列車組正在規劃當中。
2023年1月及7月,「澳車北上」及「港車北上」政策正式實施,香港及澳門私家車可以通過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分別由澳門或香港往來廣東省。
旅遊
2018年11月,香港旅遊發展局在日本東京舉辦Greater Bay Area Showcase展覽,與廣東省及澳門共同宣傳吸引旅客。[97]
安老
香港警察員佐級協會主席林志偉2019年10月在予會員的信函中指,協會會聯同政府華員會,向雅居樂集團商討在肇慶東站建立「肇慶香港城」,為香港的退休警員及公務員提供「生活養老選擇」,預計第一期項目設施會於2020年底落成[98]。
教育
基礎教育
- 2001年7月,深圳市羅湖區港人子弟學校創立。
- 2018年10月,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正與廣東省教育廳研究在大灣區辦香港課程學校。[99]
- 2019年11月,據指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及香港警察家屬通訊中心派員,多月走訪廣東省不同的學校,及與各級政府官員的磋商後,取得可供警察會員子女在大灣區九個城市轉學的安排。預計2020年春季或秋季警察會員都可透過協會辦理申請表,可就讀年級由幼稚園至中學[98]。
- 2020年7月,深圳市龍華區、培僑書院、信義集團簽約,籌建香港培僑書院深圳龍華信義學校[100],該學校於2021年9月正式開學。
- 2021年9月,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創立。
- 2022年9月,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正式開學並舉行揭牌儀式[101]; 東莞市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創立。
- 2023年9月,佛山市暨大港澳子弟學校開學;深圳市前海哈羅港人子弟學校開學;深圳市普林雲海港人子弟學校開學;廣州市中黃港澳僑子弟學校將開學;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和深圳香港培僑書院深圳龍華信義學校獲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接納為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與考學校」[102][103]。
- 2024年3月,佛山市中黃星瑜港澳子弟學校成立。
高等教育
張渝提交的《關於加快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議》中提到,粵港澳大灣區應建設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採取央地共建等模式加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佈局建設力度,聚焦信息、能源、生命、材料科學、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等重點領域,推動形成空間分佈上集聚、研究方向上關聯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 多間大學高校開展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支持粵港澳大灣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建設,充分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作用,積極打造「粵港澳一小時學術圈」。[104]
- 2005年,香港浸會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在珠海市以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建立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是中國第一所由中國內地和香港高等教育界聯合創辦的大學,並獲得教育部特批及廣東省教育廳支持,該校學生畢業後會獲頒浸大畢業證書。
- 2011年3月,香港大學在深圳設立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和香港大學深圳研究院。[105]
- 2011年7月,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大學簽署合作協議,以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合作籌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2013年11月5日,澳門大學位於珠海市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啓用,校區根據法例被納入為澳門氹仔區域。
- 2016年11月,粵港澳高校聯盟正式創盟,由香港中文大學聯同中山大學及澳門大學發起,以連結三地大學、培養人才及推動地區發展為目標,合作範圍包括科研、學生交流、協同創新及智庫建設等。現時聯盟成員共28所院校,包括廣東省12所、香港地區9所,以及澳門7所。
- 2017年12月,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產教聯盟在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成立,聯盟包含粵港澳大灣區的職業院校、行業企業、教育機構等在內的上百家成員單位,推動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106]
- 2018年6月,香港科技大學與南方科技大學於深圳簽署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籌備成立南科大-港科大深港微電子學院[107]。
- 2018年2月,香港城市大學與惠州市人民政府在簽署合作備忘錄,擬在惠州擬建設占地面積約1000畝的城大校園項目,並籌劃合辦動物醫療檢驗中心及食物安全實驗室[108]。城大在2019年6月表示,得悉相關土地不適合規劃作教育用途,而惠州市政府亦因財政考慮原因未能落實之前所做的承諾,因此不會進一步探討[109]。
- 2018年3月,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在全國兩會傳媒訪問中建議,粵港澳合建一間「灣區聯合大學」,促進大灣區高等院校間的交流和合作,推動協同發展。[110]
- 2018年7月,香港理工大學與深圳大學於深圳共同建設「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結合兩校的資源,以及連結海內外知名大學及企業,為創科人才的培育、科技創新以及高科技創業孵化方面搭建良好平台。[111]
- 2018年7月,香港大學與廣東藥科大學宣佈,在中山市成立廣藥大 - 港大創新平台,以及設立香港大學生物醫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分支。[112]
- 2018年12月,香港科技大學與廣州市人民政府和廣州大學簽署協議,合作籌建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位於廣州市南沙區慶盛現代高端服務區,鄰近高鐵慶盛站,佔地1.13平方公里。[113]
- 2018年12月13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在香港發布首個對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狀況進行全面系統研究的《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報告》。當中提及,目前大灣區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較低,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面臨挑戰。報告建議,粵港澳三方可加強合作,例如共建灣區大學。[114]
- 2019年2月,嶺南大學將於3月正式與華南理工大學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治理研究中心[115]。香港理工大學與大灣區內8間大學、學院及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護理研究及知識轉移聯盟」,加強大灣區城巿的護理研究和知識轉移合作,以支持國家發展大灣區策略。[116]中文大學(深圳)提議成立醫學院和醫院,目標是將大灣區醫療培訓及服務至國際水平。[117]
- 2019年5月27日,澳門科技大學與珠海市人民政府在澳門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將在珠海橫琴新區共同建設「澳門科技大學珠海研究院(總部)」、「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分部)」和「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部)」,統稱「澳科大產學研基地」[118]。
- 2019年9月,香港理工大學與佛山市政府簽訂合作備忘錄,籌建香港理工大學(佛山);佛山市教育局於22年5月表示雙方存在分歧,暫無建設計劃。
- 2020年3月,香港城市大學計劃在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設校區[119],籌建香港城市大學(東莞)[120]。
- 2020年4月,肇慶市政府、香港都會大學及肇慶學院簽訂協議[121],籌建香港都會大學(肇慶)。
- 2020年11月,澳門科技大學與珠海市人民政府簽訂《珠海市人民政府與澳門科技大學合作辦學協議》,籌建澳門科技大學珠海校區。
- 2021年9月,香港大學與深圳市政府簽署合作辦學備忘錄,於南山區石壁龍片區合作共建綜合研究型大學—香港大學(深圳)[124]。
- 2022年11月,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深圳校區落戶深圳福田區廣電金融中心,將開設碩士、博士及高管教育課程;12月,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與香港城市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將在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共建香港城市大學物質科學研究院(福田)。
- 2023年3月,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與香港職業訓練局合作共建的粵港澳大灣區特色職業教育園區開園,園區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留仙洞總部基地的創智雲城。
創新科技
- 2015年4月,深港微電子協同創新聯盟由深圳和香港兩地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發起成立。
- 2017年1月,香港及深圳兩地官員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明確雙方共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包括香港園區0.87平方公里(參見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深圳園區3.02平方公里(涉及皇崗口岸片區和福田保稅區)。
- 2018年7月,粵港澳超算子聯盟成立, 超算子聯盟將匯集粵港澳超算應用機構和人才,推動三地超算應用的交流和合作研究,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125]
- 2018年11月,香港城市大學發表《2018年大灣區科研創新綜合分析及展望報告》,該項研究報告分析過去五年,大灣區11個城市的科研創新表現,指香港科技人才約50萬人,排行第三,香港創新科研發展落後於廣州和深圳的分別240萬和130萬人。而在基礎科研的論文產出方面,香港在高倍引論文排名第一 (3319篇),論文引用方面上亦是第一位(84萬次);在科技人才上,香港屈居於廣州及深圳之後排第3,當中廣州科技人才數目更是香港的5倍。至於在專利發明,香港只有1,080項,在11城市中排最尾。城大資訊系統學系教授馬建表示,香港在基礎科研上流於學術層面,如要保持領先,技術創新方面變得不可或缺;相反鄰近地區無論在科技人才、資金投入,發明專利上已遠勝香港[126][127]。
- 2021年2月20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在廣州召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兩週年廣州推進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工作情況發佈會,發佈《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案》。[128]
文化體藝交流
《羊城賀歲萬家歡》是1979年1月29日(農曆己未年年初二)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電視)與廣東電視台共同舉辦的大型賀歲節目[129],是香港電視媒體首次在中國大陸現場直播大型賀歲節目,開創香港傳媒與中國大陸合作的先河。
其後在1989,2009及2012年香港聯同廣州舉辦同類型的賀年除夕晚會,2009年更是香港回歸12年後首次。 另外1991年廣州,香港及澳門各電視台並直播省港澳呈祥迎新歲。
2018年,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足球冠軍聯賽由《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文化傳播委員會與廣東民間足球促進會聯合舉辦。比賽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參賽隊伍分別來自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的民間足球精英,再加上特邀"足球之鄉"梅州共12隊。
2019年3月23日,香港賽馬會首次在廣州從化馬場舉辦五場示範賽事,是該馬場建立而來首次有賽事舉行。賽事設獎金,但不接受投注也未有直播。林鄭月娥在活動致辭指,馬場落成和持續運行,是香港特區與內地發揮各自優勢和共同努力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個成功例子[130] [131][132]。
2019年3月28日,「2019廣東電影年會」在佛山召開,有涉及粵港澳影視產業發展討論。而佛山正在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影視合作試驗區」構想。會上廣東省電影行業協會、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澳門電影協會,共同簽署粵港澳大灣區電影行業合作框架協議[133][134]。
2019年6月25日,粵港澳大灣區廣電聯盟在廣州成立,由廣東廣播電視台黨委書記擔任理事長,整個聯盟旨在加強粵港澳21間傳媒機構的協同合作,迎合官方宣傳需要[135]。
2021年8月21日,國務院同意廣東、香港和澳門聯合主辦在2025年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136],經費主要由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自籌,中央財政給予一次性定額補助。
2022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與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合作,粵港澳大灣區將承辦中國廣播影視大獎第33屆電視劇飛天獎與第27屆電視文藝星光獎頒獎典禮。於2022年11月2日在廣州大劇院舉辦。
爭議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21年9月29日) |
技術工場
在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有機會演變為新冷戰的情勢下,香港政治學者方志恆認為,香港對北京非常重要,譬如港府引以為傲的「AI創科優勢」[137],中國當局希望將香港轉型為「紅色中國前哨」,在掏空香港自治同時,讓香港繼續為北京「充分利用」,比如輸入西方科技。[138]香港的科學園、數碼港等就有不少的科技公司為中國維穩的科技需要,有協助發展中國大陸的天眼、識別、AI系統,乃至構建信用評級。中國的「天眼」人臉辨認技術就有香港的商湯科技的協助[137]。
管控強化
自2014年雨傘運動起,到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爆發,香港政治危機不斷,再加上2020年《港版國安法》生效,部分人士認為中央政府不斷干涉香港內部政治,已致「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失敗。在此背景下,有分析指中央政府會對香港逐步同化,將一國兩制平穩過渡到一國一制,會加快大陸移民來香港,改變香港人口結構。當局也會鼓勵香港院校的畢業生到大灣區去工作。這些都會使香港和大陸政治上融合,因為經濟上雙方已經融合[139]。而部分香港網友鑒於粵港澳大灣區香港「被規劃」,並對比其他大灣區的形成條件[註 2],不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前景。[140]
2023年11月,在廣東省宣布推行粵港澳居民統一身份認證制度後,中國獨立政治學者陳道銀表示,新方案提到三地的「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相當於把港澳與廣東省的治安人口流動統一管理,目的在於維穩,因此港澳人所有資料可能會被「送中」。陳道銀對此擔憂「香港需要防止再發生第二次反送中運動的機會」。但是,中國內地當局不會在完成銜接後,取消港澳的身份證和護照,實際上港人已被管理在大灣區的系統下,普通市民也會成為監管的對象。日本香港民主連盟發言人葉錦龍表示,該制度使「一兩國制」邊界進一步糢糊化。而流亡海外的香港民主派立法會前議員許智峯表示,認為這是「慢慢清洗和除去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感」[141]。
其他
而由於涉及海洋生態的破壞,2018年起中國政府嚴格管控大灣區內的大型填海計劃,如惠州環大亞灣新區、珠海橫琴南部、中山市翠亨新區、東莞長安新區、深圳小鏟島碼頭及倉儲配套工程,以減少海洋生態所造成的破壞。[142]
此外,廣州地方上亦有反對廣東省主導擬建「深中通道」和「伶仃洋大橋」,認為一旦落成,會阻礙大型貨輪進出廣州港及南沙港的航路。[143][144]
註釋
參考文獻
- ^ 国新办公布61个重大国家战略常用关键词英文译法-新华网. 新華網. 2020-06-23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粵港澳大灣區」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統戰部網站. 2017-03-07 [2019-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5).
- ^ Chan, Fung.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Enhancing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the CEPA implement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20, 18 (1): 171–191. doi:10.1353/chn.2020.0011.
- ^ 十八 澳門水務史. [2019-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 ^ 橫琴新區歡迎您 — IPIM. www.ipim.gov.mo.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中文(繁體)).
- ^ 世界各國對中國投資之決定因素–北京、上海、廣東之比較 第三章:外商直接投資中國的現況分析 (PDF). [2019-06-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11-17).
- ^ 《校長報告:為香港科技大學定位》,香港科技大學通訊(一九九七年秋季刊),頁3,1997年,「到時,這個區域將活似世界上很多臨海的大都市,例如美國舊金山灣區。我把它叫做"香港灣區"。」
- ^ 《紥根香港灣區 走在國際前端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第五屆學位頒授典禮校長吳家瑋教授之講詞,香港科技大學通訊(一九九七年冬季刊),1997年,「香港和廣州將會聯手發展珠江三角洲。大體來說,香港的"後園子"包括了三角洲的南半部。請各位閉上眼睛畫一個三角形,把深圳、南沙、和珠海放在三角形的頂點,這個等邊三角形包圍了珠江口。珠江口的海岸上還有些別的市鎮 - 寶安、東莞、和中山;這些市鎮將會被大橋和高速公路連成一環。政治上來說,它們與香港特區間有一層間隔,維護著"一國兩制";其他一切方面,珠江海岸與香港特區卻必將打成一片,組合成為一個大都會。我稱之為"香港灣區"。」
- ^ 大灣區-灣區之父-吳家瑋-港人有過路心態-不為下一代設想.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3).
- ^ 張博輝:我們為什麼需要一個灣區?. [202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7).
- ^ 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 [2019-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馮國經博士出任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主席. [2019-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大珠江三角洲概覽 (PDF). [2019-05-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19).
- ^ 發展局局長在廣州出席規劃與發展論壇. [2019-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發展局局長在大珠三角城鎮群規劃與管理論壇開幕致辭全文. [2019-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5).
- ^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中)今日(十二月十三日)和廣東省副省長林木聲(右五)及其他嘉賓,在廣州出席「第二屆大珠三角城鎮群規劃與管理論壇」.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發展局局長出席大珠三角區域規劃研討會開幕致辭. [2019-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4).
- ^ 立法會問題第六條 (PDF). [2019-06-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04).
- ^ 建構港深都會研究報告.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加速粵港經濟整合、打造世界級珠三角都會區.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成果公布. www.info.gov.hk.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政務司司長出席「世界級珠三角都會-現況與前瞻」高峰會暨第二屆「珠江論壇」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www.info.gov.hk.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公眾諮詢論壇在港舉行. www.info.gov.hk.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3).
- ^ 「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研究」第二階段公眾參與展開. www.info.gov.hk.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印發《珠江三角洲城鄉規劃一體化規劃(2009-2020年)》的通知.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0-07-30 [2019-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3).
- ^ 【大灣區】《綱要》避談融合只談合作 港深同城化成不可迴避議題. [202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 ^ 粵澳合作
- ^ 粵三大經濟圈 提升海洋經濟競爭力.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3).
- ^ 財政司司長出席CEPA關於內地在廣東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簽署儀式致辭全文.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何謂珠三角?. [202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0).
- ^ 資料便覽 粵港澳大灣區概況 (PDF). 立法會秘書處 資料研究組. [2018-05-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19).
- ^ 李克強:今年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推債券通. 星島日報. 2017-04-11 [2017-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4).
- ^ 發改委公佈18國家級新區改革重點. 文匯報. 2017-04-08 [2017-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李克強提規劃大灣區 689即去. 蘋果日報 (香港). 2017-04-12 [2017-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0).
-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東省人民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 (PDF). 2017-07-01 [2018-12-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18).
- ^ 粵港澳合作推動大灣區發展.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7-07-01 [2017-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 ^ 一二三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優勢與難點在博鼇引熱議. 新浪網. 2018-04-09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5).
- ^ 廣東發改委:2035年建成粵港澳大灣區.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大灣區規劃綱要傳周一公布 強化香港創科成焦點. [202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5).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維基文庫 (中文).
- ^ 穗港深度合作!廣州開發區打造穗港合作新高地. [2021-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紫荊雜誌刊文 倡鄰接深圳邊境建濱河新城 發展「特區中的特區」. [202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0).
-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粵辦函〔2023〕297號). [2024-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2).
- ^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對外發布. [2024-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1).
-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 [2023-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31).
- ^ 積極推進大灣區建設.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8-10-29 [2018-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7).
- ^ 深圳GDP首度超越香港 龍頭之爭塵埃落定?. [202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30).
- ^ 行政長官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致辭全文.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2018-10-23 [2018-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3).
- ^ 張碩輔:舉全市之力紮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9-03-31 廣州市人民政府
- ^ 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舉全市之力紮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9-03-28 南方日報
- ^ 預備取代香港 習近平將宣布澳門發展為金融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9-12-12 中時電子報
- ^ 路透:習近平下周宣布扶植澳門成金融中心 以防香港局勢惡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9-12-12 852郵報
- ^ 新华网. [2019-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8).
- ^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在立法會工商事務委員會會議就《施政報告》內有關內地合作與台灣事務政策措施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演講詞 (3744). www.cmab.gov.hk. [2018-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廣東省長訪韓 贈首爾市長肖像鬧烏龍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FA 2019-04-05
- ^ 中国広東省、ソウル市長に京畿道知事の肖像画をプレゼント. 中央日報日本語版. 2019-04-05 [2019-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日語).
- ^ 広東・香港・澳門大湾区シンポジウムのご案内(広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区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区政府). 日本商工會議所. 2019年3月22日 [2019年4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3月19日) (日語).
- ^ 馬興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9-04-10 星島環球網
- ^ 馬興瑞・広東省長による河野外務大臣表敬 外务省 平成31年4月9日
-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將開首次會議 韓正任組長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8-08-14 21世紀經濟報道(廣州)
- ^ 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亮相:合并原系列重大区域战略领导小组. [2023-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6).
- ^ 成立督委會 推進大灣區建設.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8-10-11 [2018-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設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委員會.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印務局. 2018-11-12 [2020-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3).
- ^ 設立融入國家發展工作委員會.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印務局. 2021-05-04 [2024-12-04].
- ^ 城市资讯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全面爆发. 綜合南方日報、央視《輝煌中國》. 搜狐財經. 2018-01-15 [2018-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8).
- ^ 大数据告诉你:世界第四大湾区在珠三角. 南方日報. 2017-03-04 [2017-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0).
-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概要. [2024-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31).
- ^ Total population of China's Greater Bay Area from 2012 to 2022. [2024-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0).
- ^ 69.0 69.1 69.2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編.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资料.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int. 2012. ISBN 978-7-5037-6659-6.
- ^ cycles, This text provides general information Statista assumes no liability for the information given being complete or correct Due to varying update; Text, Statistics Can Display More up-to-Date Data Than Referenced in the. Topic: Macao. Statista.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英語).
- ^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2023-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8).
- ^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支持科技创新实施办法(试行). [2023-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9).
- ^ Merck -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Innovation Ecosystem White Pape
- ^ 隨着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落成,大灣區內的交通聯繫將進一步改善,為推進大灣區建設定下良好的基建基礎,往來不同城市的時間可大為縮短。 什麼是「粵港澳大灣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一小時生活圈」加速粵港磨合. [2019-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廣東省傳啟動大灣區鐵路建設規劃編製工作.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 ^ 林鄭:「一小時生活圈」逐步成形. [2019-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正式开通. [202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1).
- ^ 基础建设. [202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3).
- ^ 浅谈粤港澳大湾区空域规划思路及解决方案. 民航新型智庫. 2022-01-07 [2024-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9).
- ^ 趙嶷飛; 肖瞳瞳; 萬俊強. 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体制演化 (PDF).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2020.
- ^ 教育部:《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首次推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21-06-02 [2021-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3).
- ^ 《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1)》發布. 文匯報. 2021-06-02 [2021-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1).
- ^ 《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 紅星新聞. 2021-06-02 [2021-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2).
- ^ 佛山南海率先启动粤港澳大湾区政务服务“湾区通办”. 人民網-廣東頻道. 2019-05-30 [2019-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5).
- ^ 廣東省擬建大灣區信用評分制度 香港澳門都要參與 三地互通資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wirehk
- ^ 广东推动粤港澳统一身份认证,实现“跨境通办”. 星島環球網. [2023-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3) (中文(中國大陸)).
- ^ 港澳台居民可憑居住證在內地使用住房公積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8年08月16日 新京報
- ^ 大灣區青年網. [2019-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政務司司長出席尋找家鄉的商機----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千人考察團暨大灣區青年聯盟成立啟動禮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2018-05-22 [2018-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7).
- ^ 青年發展基金接受申請.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2016-07-06 [2018-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4).
- ^ 3億基金「過河」 兩地青同創業.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2018-06-11 [2018-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4).
- ^ 大灣區共同家園基金啟動 助港青參與灣區建設. [2019-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2021-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智慧公共交通創新研究院廣州成立 推大灣區「一卡通」建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9-03-15 大公網 方俊明
- ^ 羊城通計劃在粵港澳大灣區實現「一卡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9年3月22日 信息時報
- ^ 沒有永遠敵人 粵港澳合作搶海外旅客.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2018-11-05 [2018-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4).
- ^ 98.0 98.1 員佐級協會成功爭取 助警員子女到大灣區升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立場新聞 2019-11-06
- ^ 教局研大灣區辦港課程學校. [2019-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深港教育合作新创举!又一所高标准国际化学校落户龙华!. [2020-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揭牌 首批500余名新生入读. [2022-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6).
- ^ 明年文憑試有兩所港人子弟學校獲接納為「與考學校」. 香港電台. 2023-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0).
- ^ 兩間內地學校獲准設立文憑試考場 考卷放保密箱專人運往內地. [202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8).
- ^ 粵港澳大灣區5高校入圍世界大學. 新浪網. 2018-01-24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5).
- ^ 科技大學分校──大灣區教育發展共通共融. [202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 ^ 粤港澳大湾区职教产教联盟成立. [2020-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5).
- ^ 科大與南科大攜手成立深港微電子學院. [2019-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5).
- ^ 城大與惠州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 落實城大惠州項目. [2019-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1).
- ^ 城大惠州設分校觸礁-大灣區另選合適校址, [202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2)
- ^ 【全國兩會】深大校長建議 粵港澳合建灣區聯合大學. [202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
- ^ 理大與深大共建「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 [2019-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9).
- ^ 港大與廣藥大在中山市共建創新平台推動在大灣區生物醫藥產學研合作發展新模式. [2019-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科大與廣州市人民政府及廣州大學簽署合作協議籌建港科大(廣州). [2019-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7).
- ^ 報告稱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人口比例較低 建議共設灣區大學. [2019-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7).
- ^ 嶺大將與華南理工成立大灣區社會治理研究中心 校方指無政治禁區.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 ^ 理大與大灣區8間大學及醫院結盟 促進護理研究合作.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 ^ 中大擬進駐灣區建醫學院.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3).
- ^ 澳门科技大学与珠海签署合作协议推进大湾区科技创新. [2019-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城大分校落戶東莞 55公頃土地通過審批. [2020-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0).
- ^ 城大分校落戶東莞 55公頃土地通過審批. [2021-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0).
- ^ 我校签署香港都會大学(肇庆)合作办学项目备忘录. [2020-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東莞籌建大灣區大學. [2021-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1).
- ^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與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 [2021-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 ^ 港大深圳分校|校方與深圳簽合作備忘錄 南山區建綜合研究型大學.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6).
- ^ 香港中文大學學術交流處(國內事務). 段崇智校長出席粵港澳高校聯盟年會暨校長論壇. cuhk.edu.hk. [2018-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7).
- ^ 城大報告:香港科研創新落後於廣深. 文匯報. 2018-11-21 [2018-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4).
- ^ 城大報告:香港科研創新表現落後大灣區.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 ^ 廣東規劃推進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合作區. [2023-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1).
- ^ 《羊城賀歲萬家歡》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2010-8-12
- ^ 【未跑先有意外】從化首場示範賽!蔡明紹高伯新攜手創造歷史. [2019-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3).
- ^ 林鄭月娥:從化馬場是大灣區建設合作的成功例子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9-03-23 搜狐
- ^ 行政長官訪問廣州從化(附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香港政府新聞處
- ^ 佛山:南方影視中心發力建設產業集聚園區和八大功能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9年03月29日 佛山日報
- ^ 佛山影視製作企業兩年增6倍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9年03月29日 羊城晚報
- ^ 首創大灣區專業媒體聯盟 開啟三地媒體合作新篇章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廣互聯 2019-06-25
- ^ 国办: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 [2021-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6).
- ^ 137.0 137.1 社會信用評分 :人類自我馴化計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立場新聞 2019-07-13
- ^ 香港、天安門、美中關係以及香港的未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OA 2019-06-14
- ^ 專家:香港可能將進入穩定期 北京加速「大陸人」同化港人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OA 2019-06-19
- ^ 潘小濤. 大灣區是為2047做準備 (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蘋果日報. 2019-02-22 [2019-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1) (中文(香港)).
- ^ 广东省推粤港澳居民统一身份认证 港澳融入中国式社会治理. Radio Free Asia. [2023-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2) (中文(中國大陸)).
- ^ 周日話題:國家叫停——大灣區5填海項目. 明報. 2018-10-14 [2018-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5).
- ^ 槓桿遊戲. 深中通道引发激烈博弈,大湾区诸城诉求如何平衡?. 搜狐. [2019-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林小昭. 广东官方:深中通道净高世界之最 充分考虑广州港需求. 第一財經. 2019-06-10 [2019-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外部連結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 粵港澳大灣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香港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 粵港澳大灣區概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香港立法會秘書處,資訊服務部,資料研究組,2018年2月23日
- 香港特區政府駐粵辦(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的資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 粵港澳大灣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 粵港澳大灣區法律資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澳門特區政府法務局
- 【透視大灣區.專頁】高鐵結合港珠澳橋 香港融入仍隱憂處處? | 香港0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大灣區 - 港人講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