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濟西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濟西之戰
日期前284年
地點
濟水以西
結果 齊軍主力被消滅,國都臨淄失陷、齊湣王被殺,只剩下即墨兩城未被攻克。秦國攻取定陶一帶,設立陶郡。魏國佔領宋國舊地設立大宋郡方與郡兩郡。趙國攻取河東地。楚國攻取淮北地及彭城一帶。魯國也趁機伐齊取薛。其餘齊地由燕國所佔,齊國滅亡,五年後齊國才在田單帶領下復國。
參戰方
燕國
魏國
趙國
韓國
秦國
楚國(名義上救齊)
齊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樂毅
淖齒 
齊湣王 
田觸逃亡
田達 

濟西之戰或稱濟西之役發生於前284年,戰國時代燕國將領樂毅統率燕、五國聯軍及被其策反的軍共同攻打齊國的一場戰爭。

背景

戰國時代中期,齊、秦兩強東西對峙,較弱的燕國與齊國為近鄰。燕王噲於前318年讓位於燕國國相子之,以致太子平與子之因爭奪王位而發生內亂[1]齊宣王於前314年乘機伐燕,在五十天之內攻破燕國,殺燕王噲和子之[2][3]。然而齊軍在燕國大肆燒殺搶掠,燕國民眾紛紛起來反抗,各諸侯國也準備出兵救援燕國,迫使齊​​軍撤退[4]趙武靈王趁燕國內亂,派樂池將燕王噲庶子公子職從韓國送回燕國即位,是為燕昭王[5]。燕昭王即位後,廣招賢士,改革內政,發展生產,積極準備報齊破國之仇。前301年齊宣王死後,兒子齊湣王即位,他命令齊軍南攻宋、楚,西擊三晉,連年征戰,國力日耗[6]。燕昭王想乘機攻打齊國,但從燕國的土地、人口和經濟條件來看,燕國遠不如齊國,單憑燕國本身的力量,不可能戰勝齊國[7]。在此形勢下,燕國將軍樂毅提出爭取與其他諸侯國建交,孤立齊國;並慫恿齊國滅,以加劇它與各國的矛盾,爾後聯合各國,大舉攻打齊國。燕昭王採納了這一計策[8]

為此,燕國表面上臣服於齊國,並派蘇秦入齊國進行離間活動,取得了齊湣王的信任。齊國被燕國表面的屈服所迷惑,放鬆警惕,對燕國不加戒備,甚至連防備燕國的兵力也全部從北面撤回。前288年10月,秦昭王約齊王同時稱帝,結成聯盟。燕國再次派蘇秦至齊進行離間活動,勸說齊湣王撕毀齊、秦盟約,廢除帝號,而後伺機滅宋國。齊湣王果然被打動,於十二月廢除帝號,轉而與各國合縱攻秦,迫使秦國「廢帝請服」[9][10],接著齊湣王出兵滅掉宋國[11]。然而齊滅宋一事,不僅加劇齊同秦、趙的矛盾,也對韓、魏、楚形成嚴重威脅,導致齊國與各國之間的矛盾異常尖銳。燕國利用這種形勢積極活動,終於和各國結成攻齊聯盟。

戰爭過程

前284年,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統率燕、秦、韓、趙、魏五國軍隊攻齊。齊湣王開始時並未料到燕國會聯合諸國攻伐齊國。及至發現燕軍已攻入齊國時,才匆忙任命田觸為將,率領全國軍隊主力渡過濟水,西進拒敵。雙方兵力在濟水西面展開決戰。齊軍由於連年征戰,士氣低落。齊湣王為迫使將士死戰,以挖祖墳、行殺戮相威脅,更使將士離心,鬥志消沉。結果當聯軍進攻時,齊軍一觸即潰,遭到慘敗。田觸逃亡不知下落,副將田達收拾殘兵,退保都城臨淄。齊軍主力被消滅後,樂毅送還秦、韓兩軍,派魏軍南攻宋地,趙軍北取河間(今河北獻縣東),自率燕軍向臨淄實施戰略追擊,繼續聚殲齊國敗退的殘餘勢力[12][13][14]

此時楚頃襄王為分佔齊國土地,派淖齒以救齊之名率軍進入齊國;而齊湣王希望藉着楚軍力量抵抗燕軍,便委任淖齒為國相。其後淖齒在地殺了齊湣王,取得淮北地區及分得寶器。[15]

樂毅攻克臨淄後採取布施德政、收取民心的政策,同時申明軍紀、嚴禁擄掠,廢除殘暴法令和苛捐雜稅。然後分兵五路以徹底消滅齊軍,擴及佔領齊國全境[16]。燕軍僅在六個月的時間就攻取了齊國七十餘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今山東省平度東南)兩城未被攻克[17][18]。前283年,齊國大臣王孫賈等殺死淖齒,立齊湣王之子田法章為王,是為齊襄王,死守莒城以抗燕軍,並號召民眾起來抵抗。即墨軍民在守將戰死之後,共推齊宗室田單為將,堅守抵抗燕軍,此攻防戰被稱為即墨之戰

影響

濟西之戰標誌着燕國短暫的興盛,是燕國在戰國時代最輝煌的戰役。齊國近乎亡國,即使其後在即墨之戰中復國,但實力已江河日下。

參考文獻

  1. ^ 史記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三年,國大亂,百姓恫恐。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謀,將攻子之。諸將謂齊湣王曰:「因而赴之,破燕必矣。」齊王因令人謂燕太子平曰:「寡人聞太子之義,將廢私而 立公,飭君臣之義,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國小,不足以為先後。雖然,則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黨聚眾,將軍市被圍公宮,攻子之,不克。將軍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將軍市被死,以徇。因搆難數月,死者數萬,眾人恫恐,百姓離志。孟軻謂齊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時,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將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眾以伐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燕君噲死,齊大勝。
  2. ^ 資治通鑑 卷三 周紀三》:燕子之為王三年,國內大亂。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謀攻子之。齊王令人謂燕太子曰:「寡人聞太子將飭君臣之義,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國〔雖小〕,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黨聚眾,使市被攻子之,不克。市被反攻太子。構難數月,死者數萬人,百姓恫恐。齊王令章子將五都之兵,因北地之眾以伐燕。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閉。齊人取子之,醢之,遂殺燕王噲。齊王問孟子曰:「或謂寡人勿取燕,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由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3. ^ 戰國策 卷二十九 燕策一》:燕王噲既立,蘇秦死於齊。蘇秦之在燕也,與其相子之為患難,而蘇代與子之交。及蘇秦死,而齊宣王復用蘇代。燕噲三年,與楚、三晉攻秦,不勝而還。子之相燕,貴重主斷。蘇代為齊使於燕,燕王問之曰:「齊宣王何如?」對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對曰:「 不信其臣。」蘇代欲以濟燕王以厚任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遣蘇代百金,聽其所使。鹿毛壽謂燕王曰:「不如以國讓子之。人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於許由,由必不受,有讓天下之名,實不失天下。今王以國讓相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與堯同行也。」燕王因舉國屬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授益而以啟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支黨委公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啟自取之。今王言屬國子之,而吏無 非太子人者,是名屬子之,而太子用事。」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子之。子之三年,燕國大亂,百姓恫怨,將軍市被、太子平謀,將攻子之。儲子謂齊宣王:「因而仆之,破燕必矣。」王因令人謂太子平曰:「寡人聞太子之義,將廢私而立公,飭君臣之義,正父子之位,寡人之國小,不足先後。雖然,則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數黨聚眾,將軍市被圍公宮,攻子之,不克;將軍市被及百姓乃反攻太子平。將軍市被死已殉,國構難數月,死者數萬眾,燕人恫怨,百姓離意。孟軻謂齊宣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時,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將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眾以伐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燕王噲死。齊大勝燕,子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為燕昭王。
  4. ^ 資治通鑑 卷三 周紀三》:諸侯將謀救燕。齊王謂孟子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徯我後,後來其蘇。』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繫纍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齊王不聽。而燕人叛。
  5. ^ 史記 卷四十三 趙世家》:燕相子之為君,君反為臣。十一年,王召公子職於韓,立以為燕王,使樂池送之。
  6. ^ 史記 卷八十 樂毅列傳》:當是時,齊湣王彊,南敗楚相唐眛於重丘,西摧三晉於觀津,遂與三晉擊秦,助趙滅中山,破宋,廣地千餘裏。與秦昭王爭重為帝,已而複歸之。諸侯皆欲背秦而服於齊。湣王自矜,百姓弗堪。
  7. ^ 資治通鑑 卷三 周紀三》:昭王於破燕之後〔即位〕,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馬者,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馬且買之,況生者乎?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為隗改築宮而師事之。於是士爭趣燕。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昭王以樂毅為亞卿,任以國政。
  8. ^ 史記 卷八十 樂毅列傳》:於是燕昭王問伐齊之事。樂毅對曰:「齊,霸國之餘業也,地大人眾,未易獨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與趙及楚、魏。」
  9. ^ 資治通鑑 卷四 周紀四》:冬,十月,秦王稱西帝,遣使立齊王為東帝,欲約與共伐趙。蘇代自燕來,齊王曰:「秦使魏冉致帝,子以為何如?」對曰:「願王受之而勿稱也。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後也。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且伐趙孰與伐桀宋利?今王不如釋帝以收天下之望,發兵以伐桀宋,宋舉則楚、趙、梁、衛皆懼矣。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所謂以卑為尊也。」齊王從之,稱帝二日而復歸之。十二月,呂禮自齊入秦,秦王亦去帝復稱王。
  10. ^ 史記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三十六年,王為東帝,秦昭王為西帝。蘇代自燕來,入齊,見於章華東門。齊王曰:「嘻,善,子來!秦使魏厓致帝,子以為何如?」對曰:「王之問臣也卒,而患之所從來微,原王受之而勿備稱也。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後也。且讓爭帝名,無傷也。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且天下立 兩帝,王以天下為尊齊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釋帝,天下愛齊乎?愛秦乎?」王曰:「愛齊而憎秦。」曰:「兩帝立約伐趙,孰與伐桀宋之利?」 王曰:「伐桀宋利。」對曰:「夫約鈞,然與秦為帝而天下獨尊秦而輕齊,釋帝則天下愛齊而憎秦,伐趙不如伐桀宋之利,故原王明釋帝以收天下,倍約賓秦,無爭重,而王以其間舉宋。夫有宋,衛之陽地危;有濟西,趙之阿東國危;有淮北,楚之東國危;有陶、平陸,梁門不開。釋帝而貸之以伐桀宋之事,國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聽,此湯武之舉也。敬秦以為名,而後使天下憎之,此所謂以卑為尊者也。原王孰慮之。」於是齊去帝複為王,秦亦去帝位。
  11. ^ 資治通鑑 卷四 周紀四》:宋有雀生湣於城之陬。史占之,曰:「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喜,起兵滅滕;伐薛;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與齊、魏為敵國,乃愈自信其霸。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斬社稷而焚滅之,以示威服鬼神。為長夜之飲於室中,室中人呼萬歲,則堂上之人應之,堂下之人又應之,門外之人又應之,以至於國中,無敢不呼萬歲者。天下之人謂之「桀宋」。齊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於溫。
  12. ^ 呂氏春秋 卷十五 慎大覽 權勳》:昌國君將五國之兵以攻齊。齊使觸子將,以迎天下之兵於濟上。齊王欲戰,使人赴觸子,恥而訾之曰:「不戰,必剗若類,掘若壟。」觸子苦之,欲齊軍之敗。於是以天下兵戰,戰合,擊金而卻之,卒北,天下兵乘之,觸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聞其聲。達子又帥其餘卒,以軍於秦周,無以賞,使人請金於齊王。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於美唐甚多。此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13. ^ 資治通鑑 卷四 周紀四》:燕王悉起兵,以樂毅為上將軍。秦尉斯離帥師與三晉之師會之。趙王以相國印授樂毅,樂毅並將秦、魏、韓、趙之兵以伐齊。齊湣王悉國中之眾以拒之,戰於濟西,齊師大敗。樂毅還秦、韓之師,分魏師以略宋地,部趙師以收河間,身率燕師,長驅逐北。劇辛曰:「齊大而燕小,賴諸侯之助以破其軍,宜及時攻取其邊城以自益,此長久之利也。今過而不攻,以深入為名,無損於齊,無益於燕,而結深怨,後必悔之。」樂毅曰:「齊王伐功矜能,謀不逮下,廢黜賢良,信任諂諛,政令戾虐,百姓怨懟。今軍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禍亂內作,則齊可圖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過恤下而撫其民,則難慮也。」
  14. ^ 史記 卷八十 樂毅列傳》: 於是使樂毅約趙惠文王,別使連楚、魏,令趙嚪說秦以伐齊之利。諸侯害齊湣王之驕暴,皆爭合從與燕伐齊。樂毅還報,燕昭王悉起兵,使樂毅為上將軍,趙惠文王以相國印授樂毅。樂毅於是並護趙、楚、韓、魏、燕之兵以伐齊,破之濟西。諸侯兵罷歸,而燕軍樂毅獨追,至於臨菑。齊湣王之敗濟西,亡走,保於莒。樂毅獨留徇齊,齊皆城守。樂毅攻入臨菑,盡取齊寶財物祭器輸之燕。燕昭王大說,親至濟上勞軍,行賞饗士,封樂毅於昌國,號為昌國君。於是燕昭王收齊鹵獲以歸,而使樂毅複以兵平齊城之不下者。
  15. ^ 史記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四十年,燕、秦、楚、三晉合謀,各出銳師以伐,敗我濟西(一)。王解而卻。燕將樂毅遂入臨淄,盡取齊之寶藏器。湣王出亡,之衛。衛君辟宮舍之,稱臣而共具。湣王不遜,衛人侵之。湣王去,走鄒、魯,有驕色,鄒、魯君弗內,遂走莒。楚使淖齒(二)將兵救齊,因相齊湣王。淖齒遂殺湣王而與燕共分齊之侵地鹵器(三)。
    附註(一)集解徐廣曰:「案其餘諸傳無楚伐齊事*。年表云楚取淮北。」(二)索隱淖音女教反。(三)正義鹵掠齊寶器也。
    *燕召公世家稱「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樂毅列傳則指「護趙、楚、韓、魏、燕之兵以伐齊,破之濟西」缺少秦,而秦本紀提及「(秦)尉斯離與三晉、燕伐齊,破之濟西」,至於《資治通鑑》整合為「樂毅並將秦、魏、韓、趙之兵以伐齊」,而楚將淖齒弒齊湣王。
  16. ^ 資治通鑑 卷四 周紀四》:遂進軍深入。齊人果大亂失度,湣王出走。樂毅入臨淄,取寶物、祭器,輸之於燕。燕王親至濟上勞軍,行賞饗士,封樂毅為昌國君,遂使留徇齊城之未下者。
  17. ^ 史記 卷八十 樂毅列傳》:樂毅留徇齊五歲,下齊七十餘城,皆為郡縣以屬燕,唯獨莒、即墨未服。
  18. ^ 《史記》樂毅列傳指唯莒、即墨未下,燕世家云聊、莒、即墨未下;對此《戰國策》燕策註有鮑本指出後者是把田單勝騎劫後攻燕軍聊城一度不下之事混淆所致,並以齊策佐證。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