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西之战
济西之战 | |||||||
---|---|---|---|---|---|---|---|
| |||||||
参战方 | |||||||
燕国 魏国 赵国 韩国 秦国 楚国(名义上救齐) | 齐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乐毅 淖齿 † |
齐湣王 † 田触逃亡 田达 † |
济西之战或称济西之役发生于前284年,战国时代燕国将领乐毅统率燕、秦、赵、韩、魏五国联军及被其策反的楚军共同攻打齐国的一场战争。
背景
战国时代中期,齐、秦两强东西对峙,较弱的燕国与齐国为近邻。燕王哙于前318年让位于燕国国相子之,以致太子平与子之因争夺王位而发生内乱[1]。齐宣王于前314年乘机伐燕,在五十天之内攻破燕国,杀燕王哙和子之[2][3]。然而齐军在燕国大肆烧杀抢掠,燕国民众纷纷起来反抗,各诸侯国也准备出兵救援燕国,迫使齐军撤退[4]。赵武灵王趁燕国内乱,派乐池将燕王哙庶子公子职从韩国送回燕国即位,是为燕昭王[5]。燕昭王即位后,广招贤士,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极准备报齐破国之仇。前301年齐宣王死后,儿子齐湣王即位,他命令齐军南攻宋、楚,西击三晋,连年征战,国力日耗[6]。燕昭王想乘机攻打齐国,但从燕国的土地、人口和经济条件来看,燕国远不如齐国,单凭燕国本身的力量,不可能战胜齐国[7]。在此形势下,燕国将军乐毅提出争取与其他诸侯国建交,孤立齐国;并怂恿齐国灭宋,以加剧它与各国的矛盾,尔后联合各国,大举攻打齐国。燕昭王采纳了这一计策[8]。
为此,燕国表面上臣服于齐国,并派苏秦入齐国进行离间活动,取得了齐湣王的信任。齐国被燕国表面的屈服所迷惑,放松警惕,对燕国不加戒备,甚至连防备燕国的兵力也全部从北面撤回。前288年10月,秦昭王约齐王同时称帝,结成联盟。燕国再次派苏秦至齐进行离间活动,劝说齐湣王撕毁齐、秦盟约,废除帝号,而后伺机灭宋国。齐湣王果然被打动,于十二月废除帝号,转而与各国合纵攻秦,迫使秦国“废帝请服”[9][10],接着齐湣王出兵灭掉宋国[11]。然而齐灭宋一事,不仅加剧齐同秦、赵的矛盾,也对韩、魏、楚形成严重威胁,导致齐国与各国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燕国利用这种形势积极活动,终于和各国结成攻齐联盟。
战争过程
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率燕、秦、韩、赵、魏五国军队攻齐。齐湣王开始时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伐齐国。及至发现燕军已攻入齐国时,才匆忙任命田触为将,率领全国军队主力渡过济水,西进拒敌。双方兵力在济水西面展开决战。齐军由于连年征战,士气低落。齐湣王为迫使将士死战,以挖祖坟、行杀戮相威胁,更使将士离心,斗志消沉。结果当联军进攻时,齐军一触即溃,遭到惨败。田触逃亡不知下落,副将田达收拾残兵,退保都城临淄。齐军主力被消灭后,乐毅送还秦、韩两军,派魏军南攻宋地,赵军北取河间(今河北献县东),自率燕军向临淄实施战略追击,继续聚歼齐国败退的残余势力[12][13][14]。
此时楚顷襄王为分占齐国土地,派淖齿以救齐之名率军进入齐国;而齐湣王希望藉着楚军力量抵抗燕军,便委任淖齿为国相。其后淖齿在莒地杀了齐湣王,取得淮北地区及分得宝器。[15]
乐毅攻克临淄后采取布施德政、收取民心的政策,同时申明军纪、严禁掳掠,废除残暴法令和苛捐杂税。然后分兵五路以彻底消灭齐军,扩及占领齐国全境[16]。燕军仅在六个月的时间就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今山东省平度东南)两城未被攻克[17][18]。前283年,齐国大臣王孙贾等杀死淖齿,立齐湣王之子田法章为王,是为齐襄王,死守莒城以抗燕军,并号召民众起来抵抗。即墨军民在守将战死之后,共推齐宗室田单为将,坚守抵抗燕军,此攻防战被称为即墨之战。
影响
济西之战标志着燕国短暂的兴盛,是燕国在战国时代最辉煌的战役。齐国近乎亡国,即使其后在即墨之战中复国,但实力已江河日下。
参考文献
- ^ 《史记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将攻子之。诸将谓齐湣王曰:“因而赴之,破燕必矣。”齐王因令人谓燕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 立公,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以为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徇。因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
- ^ 《资治通鉴 卷三 周纪三》:燕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攻子之。齐王令人谓燕太子曰:“寡人闻太子将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虽小〕,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使市被攻子之,不克。市被反攻太子。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人,百姓恫恐。齐王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燕王哙。齐王问孟子曰:“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由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 《战国策 卷二十九 燕策一》: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患难,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断。苏代为齐使于燕,燕王问之曰:“齐宣王何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 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济燕王以厚任子之也。于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遣苏代百金,听其所使。鹿毛寿谓燕王曰:“不如以国让子之。人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由必不受,有让天下之名,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相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举国属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委公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子之,而吏无 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太子用事。”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子之。子之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恫怨,将军市被、太子平谋,将攻子之。储子谓齐宣王:“因而仆之,破燕必矣。”王因令人谓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正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数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乃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已殉,国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燕人恫怨,百姓离意。孟轲谓齐宣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王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为燕昭王。
- ^ 《资治通鉴 卷三 周纪三》:诸侯将谋救燕。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齐王不听。而燕人叛。
- ^ 《史记 卷四十三 赵世家》:燕相子之为君,君反为臣。十一年,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
- ^ 《史记 卷八十 乐毅列传》:当是时,齐湣王彊,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
- ^ 《资治通鉴 卷三 周纪三》: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马者,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之,况生者乎?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于是士争趣燕。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昭王以乐毅为亚卿,任以国政。
- ^ 《史记 卷八十 乐毅列传》: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
- ^ 《资治通鉴 卷四 周纪四》:冬,十月,秦王称西帝,遣使立齐王为东帝,欲约与共伐赵。苏代自燕来,齐王曰:“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对曰:“愿王受之而勿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伐赵孰与伐桀宋利?今王不如释帝以收天下之望,发兵以伐桀宋,宋举则楚、赵、梁、卫皆惧矣。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所谓以卑为尊也。”齐王从之,称帝二日而复归之。十二月,吕礼自齐入秦,秦王亦去帝复称王。
- ^ 《史记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齐王曰:“嘻,善,子来!秦使魏厓致帝,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来微,原王受之而勿备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且让争帝名,无伤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天下立 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 王曰:“伐桀宋利。”对曰:“夫约钧,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原王明释帝以收天下,倍约宾秦,无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卫之阳地危;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有淮北,楚之东国危;有陶、平陆,梁门不开。释帝而贷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原王孰虑之。”于是齐去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
- ^ 《资治通鉴 卷四 周纪四》:宋有雀生湣于城之陬。史占之,曰:“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喜,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与齐、魏为敌国,乃愈自信其霸。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以示威服鬼神。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天下之人谓之“桀宋”。齐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于温。
- ^ 《吕氏春秋 卷十五 慎大览 权勋》:昌国君将五国之兵以攻齐。齐使触子将,以迎天下之兵于济上。齐王欲战,使人赴触子,耻而訾之曰:“不战,必刬若类,掘若垄。”触子苦之,欲齐军之败。于是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兵乘之,触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闻其声。达子又帅其余卒,以军于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于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 ^ 《资治通鉴 卷四 周纪四》: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
- ^ 《史记 卷八十 乐毅列传》: 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嚪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 ^ 《史记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四十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败我济西(一)。王解而却。燕将乐毅遂入临淄,尽取齐之宝藏器。湣王出亡,之卫。卫君辟宫舍之,称臣而共具。湣王不逊,卫人侵之。湣王去,走邹、鲁,有骄色,邹、鲁君弗内,遂走莒。楚使淖齿(二)将兵救齐,因相齐湣王。淖齿遂杀湣王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卤器(三)。
附注(一)集解徐广曰:“案其余诸传无楚伐齐事*。年表云楚取淮北。”(二)索隐淖音女教反。(三)正义卤掠齐宝器也。
*燕召公世家称“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乐毅列传则指“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缺少秦,而秦本纪提及“(秦)尉斯离与三晋、燕伐齐,破之济西”,至于《资治通鉴》整合为“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而楚将淖齿弑齐湣王。 - ^ 《资治通鉴 卷四 周纪四》: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乐毅入临淄,取宝物、祭器,输之于燕。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
- ^ 《史记 卷八十 乐毅列传》: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
- ^ 《史记》乐毅列传指唯莒、即墨未下,燕世家云聊、莒、即墨未下;对此《战国策》燕策注有鲍本指出后者是把田单胜骑劫后攻燕军聊城一度不下之事混淆所致,并以齐策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