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與可(16世紀—17世紀),四川重慶府涪州人[1],明朝政治人物。
張與可是萬曆十年(1582年)壬午科四川鄉試舉人[2],萬曆十七年(1589年)成進士[3],獲授諸暨知縣,但除授未到任就已經請求改任教職[4],二十七年(1599年)陞為戶部員外郎[5],後外任河南按察司副使,捐資鑿平龜龍關,又倡議捐款在沙溪溝建橋,獲知州韓邦哲送贈匾額「永賴」紀念[1]。
萬曆十年(1582年)壬午科四川鄉試榜 | |
---|---|
中式舉人 共70名 | 劉三才 苟自新 - 鍾應麟 - 鄧應祈 - 梁祖齡 李遇春 - 朱炳然 - 董孚毓 - 范醇敬 - 舒九江 王 藎 - 何 偉 - 賈應舉 - 余 胤 - 任應徵 - 曹養正 - 周維新 - 張問明 - 林時喬 - 陳 直 趙家相 - 張延聘 - 劉 遜 - 張應美 - 龔一麐 - 馬繼明 - 袁嘉言 - 岳虞詢 - 殷 才 - 陳堯階 范文彥 - 韓有霈 - 王啓光 - 馬孫謀 - 張崇儒 - 萬汝觀 - 郭繼芳 - 吳惟中 - 吳志學 - 劉繼詩 周大功 - 何起晉 - 李 竹 - 睦 續 - 張與可 - 劉承許 - 潘中庸 - 梅一丸 - 刁 良 - 皮宗詩 楊 顯 - 丘獻可 - 王嘉謨 - 張 鎔 - 文嘉兆 - 童世彥 - 劉 戡 - 牟鳴臯 - 杜日章 - 楊心傳 唐 偉 - 江應龍 - 曹進可 - 馬孫訓 - 楊繼䕫 - 胡惟直 - 黃 韑 - 朱 官 - 楊可陶 - 張應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