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籟士
葉籟士 | |
---|---|
本名 | 包叔元 |
性別 | 男 |
出生 | 大清江蘇省蘇州府吳縣望亭鎮 | 1911年5月21日
逝世 | 1994年2月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82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語言 | 漢語普通話,世界語 |
知名於 | 漢字改革運動,世界語運動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配偶 | 殷國秀(1942年結婚) |
葉籟士(1911年5月21日—1994年2月2日),本名包叔元,中國江蘇吳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他曾積極參與漢字改革,早年即投身於拉丁化新文字運動,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字改革工作(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的具體組織者,曾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任。他也是中國世界語運動重要的倡導者和領導人。
名字
葉籟士本名包叔元。1930年代,開始用Ĵelezo作為世界語筆名,用葉籟士作為漢語筆名,之後就以筆名行世。這兩個筆名均取自俄語的железо(železo),意為「鐵」。[1]使用過的筆名還有包索原、羅甸華、潘古干、余學文等。
生平
早年
1911年,包叔元出生於江蘇蘇州吳縣。中學時曾輾轉蘇州、上海兩地多所學校就讀,期間受到胡愈之等人寫的文章的影響,對世界語產生興趣,1927年開始通過函授學會了世界語[2]。在上海立達學園讀高中時,受到夏丏尊、豐子愷等教師的影響,決定去日本留學。1929年春,考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留學期間,曾在日本左翼主辦的世界語高級班學習,並參加「左聯」東京支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斷留學,返回國內。[3]
語聯
1931年12月,中國左翼世界語者聯盟(「語聯」)在上海成立,與左聯等同屬中國左翼文化界總同盟(「文總」)。包叔元是語聯的發起者之一,並於1932年2月到上海專職參加語聯工作。由於語聯的左翼性質,無法公開活動,因此1933年成立了上海世界語者協會,作為對外公開的群眾性世界語團體。包叔元也是協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並主編會刊《世界》(La Mondo),是1930年代中國世界語運動最重要的刊物。後來又負責編輯PEK(無產階級世界語通訊)中國分社通訊稿《中國怒吼》(Ĉinio Hurlas)。他也在這個時期開始使用筆名葉籟士。[4][5][6]:74
1931年,瞿秋白、吳玉章等人參與擬訂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在蘇聯通過,用於幫助僑居蘇聯的華人勞工識字。由於當時中蘇並未建交,中國國內對此情況並不了解。1933年10月,在得知拉丁化新文字運動的消息後,葉籟士在《世界》副刊《言語科學》刊登啟事,希望蘇聯世界語者能提供相關資料,後來果然收到熱心人士寄來的方案、原則、課本、字典、讀物、報紙等。1934年,葉籟士在《中華日報》副刊《動向》上發表《大眾語·土語·拉丁化》,正式向國內介紹拉丁化新文字,又成立中文拉丁化研究會,是中國第一個拉丁化新文字團體。他編印的《中國話寫法拉丁化——理論·原則·方案》於1935年出版,是中國第一本系統介紹拉丁化新文字的著作,也是拉丁化新文字運動初期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隨後又補充、修訂,寫成《拉丁化概論》。他又編出《工人用拉丁化課本》和《拉丁化課本》,是中國最早的拉丁化新文字課本。葉籟士還負責編輯《Sin Wenz月刊》和《語文》月刊,分別是中國最早宣傳討論漢字改革相關問題的半公開和公開刊物。[7]:451-453[4][5][8][9]:60,61
抗戰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葉籟士於12月離開上海,經香港、廣州,次年初到達武漢,參加周恩來領導、郭沫若主持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負責用世界語進行國際宣傳。1938年9月,經馮乃超、胡繩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因武漢淪陷,輾轉經長沙、湘潭、衡山、桂林到達重慶。1939年1月,在第三廳創辦世界語對外刊物《中國報導》(Heroldo de Ĉinio)半月刊,發行到63個國家的850個城市,頗具影響力。他還在重慶積極傳播世界語,函授教學,出版書籍。[3][10][6]:75
1941年皖南事變後,葉籟士奉中共上級命令自重慶撤往香港,同香港的新文字學會和世界語學會建立聯繫。隨後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葉籟士被困九龍,經東江縱隊營救轉入廣東陽台山,然後轉至廣西桂林。1943年初,由桂林赴上海,準備去解放區但未能成行,最終在上海一直待到1945年3月。[3]
出版
1945年,葉籟士奉黨組織命令到淮南抗日根據地,加入新四軍,擔任宣教部編輯副主任。1946年初,新四軍軍部北撤山東臨沂,與山東軍區合併為山東野戰軍,葉籟士改在山東新華書店任副經理兼編輯部主任,編輯《新華文摘》。後因山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共同編組為華東野戰軍,山東新華書店改組為華東新華書店。解放軍攻占上海後,葉籟士隨華東新華書店進駐上海,接管中國國民黨的正中書局。華東新華書店後改為新華書店華東總分店。1951年1月,根據出版總署部署,全國新華書店的編輯出版、印刷、發行業務分家。華東總分店編輯部和出版部獨立,成立華東人民出版社,葉籟士為首任社長。[3][10]
1952年12月,葉籟士奉調到北京,任人民出版社第一副社長兼第一副總編輯。當時的社長兼總編輯胡繩另有中共中央宣傳部的工作,很少到社,實際由葉籟士主持日常工作。[10]
文改
1954年1月,葉籟士奉調到中宣部,兼任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並獲增聘為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委員。12月,獲任命為新成立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國務院直屬機關)委員,從此再也沒有離開文字改革崗位。[3][10]
1955年1月,葉籟士任文改會秘書長,1959年8月任副主任,1961年任黨組副書記。[3]由於文改會主任吳玉章及副主任胡愈之、韋愨、丁西林都有其他領導職務,因此葉籟士實際主持文改會的日常工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字改革工作(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的具體組織者。他組織籌辦了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組織了各專門委員會制訂《漢字簡化方案》、《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簡化字總表》、《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漢語拼音方案》,執筆起草了《文字必須在一定條件下加以改革》、《關於漢語拼音方案(草案)的報告》、《關於中國文字改革的問題的發言》、《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關於當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漢語拼音方案的報告》等重要報告。[11][12][13][14][15]除統籌組織外,他也是文改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修訂簡化漢字七人小組等專門委員會的成員。[9]:199,284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文字改革工作陷入停滯。葉籟士被打成「走資派」,曾下放寧夏平羅、甘肅涇川五七幹校。1972年3月,葉籟士奉調回北京,組建中國科學院文字改革辦公室。1973年,文改辦劃歸國務院教科組,恢復「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名稱,由葉籟士負責。1980年任文改會副主任,曾主持《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修訂委員會,擔任漢語拼音正詞法委員會主任。[3]
在文改工作之外,葉籟士也關心世界語運動,並擔負世界語對外宣傳的責任。他曾率團參加1956年丹麥哥本哈根第41屆國際世界語大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派人出席國際世界語大會。此後又參加1959年波蘭華沙第44屆、1964年荷蘭海牙第49屆國際世界語大會。1973年率團出席日本龜岡第60屆日本世界語大會,是文化大革命後中國世界語代表團首次出國訪問。他先後擔任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理事、常務理事、副理事長、代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他是1986年中國北京第71屆國際世界語大會的組委會主席,大會期間獲選為國際世界語協會榮譽會員。[3][6]:74
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後,葉籟士於1984年任文改會顧問,1987年離休。他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0]
晚年
1977年,葉籟士因中風造成左側輕度癱瘓,此後身體狀況一直不佳。1994年2月2日,因多種疾病於北京逝世。根據生前遺囑,火化後骨灰撒在天津渤海灣。[3]
相關事蹟
日本世界語者綠川英子在1937年4月離家出走,來到上海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得到語聯的照顧。抗日戰爭爆發後,綠川英子因日本人身份被驅逐出境,在香港陷入困窘。當時在武漢的葉籟士向上級反映此情況後,綠川英子才獲得了入境特別許可,後來在武漢、重慶負責用日語對日軍廣播。[16]
葉籟士是漢字橫排的重要創導者。他早年編輯《語文》月刊時便採用中文橫排本,1952年調任人民出版社第一副社長後積極倡議中文書刊採用橫排。[10]1954年10月,他在《光明日報》副刊《文字改革》雙周刊上連續發表文章,倡議書刊橫排,書寫橫寫。1955年1月1日,《光明日報》實行橫排,是中國第一份左起橫排的全國性大報紙。[9]:191,1951955年12月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規定,中文書籍、雜誌若無特殊原因,一律應該橫排。[17]
《漢語拼音方案》通過後,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勛也要求學習漢語拼音,是葉籟士把他教會的。[11]
1963年初,葉籟士在《光明日報》連載自學讀物《漢語拼音入門》,其中採取了一些較靈活的教學法,如將隔音字母y和w[18]:124當成聲母,zhi、chi、shi等音節不拼、直接讀出音節,iou、uei、uen直接教省略形式iu、ui、un,等等。這些教學法迅速推廣至全國小學拼音教學,沿用至今。[8][19]:5,9,11,19
家庭
妻子殷國秀,江蘇無錫人。曾就讀蘇州女子師範初中部,參加學生運動。1939年4月在重慶進入生活書店工作,5月經蘇女師同學吳全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皖南事變後到香港生活書店,住在吳全衡家中,吳全衡的新婚丈夫是葉籟士在語聯的好友胡繩。香港淪陷後,殷國秀經東江縱隊營救到廣東陽台山,在那裡與葉籟士相識。1942年,兩人一起轉移到桂林,在桂林結婚。[20]殷國秀後來隨葉籟士在山東、上海從事編輯出版[21][22]:104,152[23],最終在人民出版社工作到離休[24]:126[25]。
葉籟士和殷國秀有三個子女:長女葉曦,長子葉曉,次子葉丹。[3]
著作
- 《中國話寫法拉丁化——理論·原則·方案》,中文拉丁化研究會,1935
- 《工人用拉丁化課本》,中文拉丁化研究會,1935
- 《拉丁化課本》,天馬書店,1935
- 《拉丁化概論》,天馬書店,1935
- 《漢語拼音方案問答》,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 《漢語拼音入門》,北京出版社,1964
- 《倪海曙年譜》(載於《倪海曙語文論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 《簡化漢字一夕談》,語文出版社,1995
參考文獻
- ^ 陳原. 叶籁士——中国世界语运动的一块“磁铁”. 世界. 1994, (Z3): 4-5. ISSN 1002-9656. CNKI SJIE1994Z3004.
- ^ 葉籟士. 我是怎样学起世界语来的. 叶籁士文集. 北京: 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1995: 49-53 [1983]. ISBN 7-5052-0246-4.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叶籁士同志年谱. 叶籁士文集. 北京: 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1995: 363-388. ISBN 7-5052-0246-4.
- ^ 4.0 4.1 葉籟士. 回忆语联——三十年代的世界语和新文字运动. 叶籁士文集. 北京: 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1995: 73-95 [1982]. ISBN 7-5052-0246-4.
- ^ 5.0 5.1 葉籟士. 关于《La Mondo》的回忆. 叶籁士文集. 北京: 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1995: 96-107 [1981]. ISBN 7-5052-0246-4.
- ^ 6.0 6.1 6.2 侯志平(主編). 世界语在中国一百年. 北京: 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1999. ISBN 7-5052-0441-6.
- ^ 蘇培成. 从切音字到汉语拼音方案. 林燾 (編). 中国语音学史. 北京: 語文出版社. 2010: 414-496. ISBN 9787802411272.
- ^ 8.0 8.1 凌遠征. 语文建设史上的六个第一——叶籁士同志逝世周年纪念. 語言文字報 (北京). 1995-02-05.
- ^ 9.0 9.1 9.2 費錦昌 (編). 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 1892-1995. 北京: 語文出版社. 1997. ISBN 7-80126-083-X.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陳允豪; 張惠卿. 赤心奉献语与文——追思叶籁士同志. 人物. 1995, 90 (2): 17-37.
- ^ 11.0 11.1 高景成. 缅怀叶籁士同志. 語文建設. 1994, (05): 47. ISSN 1001-8476. doi:10.16412/j.cnki.1001-8476.1994.05.022. CNKI YWJS405.025.
- ^ 王宗伯. 忆叶籁士同志. 語文建設. 1994, (05): 48. ISSN 1001-8476. doi:10.16412/j.cnki.1001-8476.1994.05.023. CNKI YWJS405.026.
- ^ 周有光. 悼念叶籁士同志. 叶籁士文集. 北京: 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1995: 399-400 [1994]. ISBN 7-5052-0246-4.
- ^ 許長安. “文字改革将同汉字长期共存”——叶籁士先生指导我研究文字改革. 叶籁士文集. 北京: 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1995: 477-480. ISBN 7-5052-0246-4.
- ^ 費錦昌. 忆叶老晚年二三事. 叶籁士文集. 北京: 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1995: 481-484. ISBN 7-5052-0246-4.
- ^ 葉籟士. 绿川英子 其人其事. 龔佩康 (編). 绿色的五月:纪念绿川英子.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81: 96-107. CSBN 3002·226. NLC 000304859.
- ^ 王仿子. 书与杂志从直排到横排的变革. 出版史料. 2004, (02): 65-68. ISSN 1672-2299. CNKI CBSL200402026.
- ^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組.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解读. 北京: 語文出版社. 2013. ISBN 978-7-80241-590-4.
- ^ 葉籟士. 汉语拼音入门.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64. CSBN T9071·9 請檢查
|csbn=
或|unified=
的值 (幫助). NLC 001199723. - ^ 殷國秀. 我与文化界人士的一段难忘经历. 出版史料. 2011, (04): 15-17. ISSN 1672-2299. CNKI CBSL201104007.
- ^ 宋原放. 战时的山东新华书店. 出版史料 第4辑. 上海: 學林出版社. 1985: 72-76.
- ^ 王益. 战争年代的山东新华书店.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0. ISBN 7-209-00736-9.
- ^ 林燁卿. 初期编辑生活的回顾. 編輯之友. 1991, (02): 54-57. ISSN 1003-6687. doi:10.13786/j.cnki.cn14-1066/g2.1991.02.019. CNKI BJZY199102018.
- ^ 曾彥修. 平生六记. 北京: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4. ISBN 978-7-80768-046-8.
- ^ 徐永祿; 辛浚. 钟情于教育钟爱于学生的好园丁. 教育與職業. 2006, (25): 36-39. ISSN 1004-3985. CNKI JYYZ200625009. NSSD 22770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