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杨洁篪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本条目必须遵守维基百科生者传记方针。缺乏来源或来源不可靠的负面内容必须立即移除,尤其是可能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的内容。在移除这些资料时不受到回退不过三原则的规范。 如果您是本条目的主角,请参见关于您本人的条目及自传。如发现条目主角编辑条目时,请参见处理条目主角所作的编辑。 |
本条目与高风险主题在世人物传记相关,故适用高风险主题流程及相关规范。持续或严重抵触维基百科五大支柱或方针指引的编者可被管理员封锁或实施编辑限制。用户在编辑本页面前应先参阅高风险主题相关规范。 |
错误更正:
在“升任国务委员”一栏中:2014年10月20日,杨洁篪在华盛顿会见了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苏珊·赖斯,而不是康多莉扎·赖斯
就2021年的内容添加是否涉嫌诽谤及非中立性内容。
请@Walter Grassrooot@DavidHuai1999两位阁下前来讨论。哈,虽然可能我们知道每次来条目讨论页就和去一次伏魔殿差不多,但这縂要比我们三个互相提报对方到3rr还是WP:AIV强得多(虽然我个人希望不会发生,但我仍保留这一选项)当然,如果不想前来讨论就在那个地方再见呗。此外,我稍后会提报至页面保护申请。而各位新进讨论用户可参考疑似编辑争议之历史界面。
首先请@Walter Grassrooot阁下解释何为WP:NOTINFO,因为我似乎没有找到相关的指引。关于中立性的不当比重及所谓诽谤的问题,个人认为在该条目是不存在的。
- WP:UNDUE开头便提到:中立性要求条目应该公平地表达所有以可靠来源发表的重要观点,并应与每个观点的显著性成比例。此来源在多个媒体、报社均有出版,属对人物/事件评价之可靠来源。至于在文段语调、内容上则适用WP:BALANCE的;“中立比重的观点,是与它们的显著程度成比例的。然而,当著名来源的观点相互矛盾,且在相关的比例上平分秋色时,中立观点方针的目的,便是让竞争观点以平衡的方式出现在同一页面中。亦即是:根据来源的著名程度来描述反对的观点,并以同样平衡的方式来优先采用那些在表现事实方面一直最为成功的来源。”及WP:IMPARTIAL的;“维基百科描述争议,维基百科不参与争议。要对争议进行中立的描述,就应始终以公正的语调来表现观点,否则即便表现了所有相关观点,条目看上去也只会是一篇支持者的评论文。”
- 至于诽谤的指控请恕本人将其称之为:“两位阁下为阐释自身观点所罗列之口袋罪”,因根据该指引:“...维基百科方针是,删除任何已经确认属诽谤的内容或材料。”然当事人杨洁篪并没有对余茂春提出相关的法律诉讼,也没有被任何法院判定属诽谤性质,从客观上,属两位阁下的个人观点。退万步言,“...中囯共产党(官员)讲了十几分钟不守规矩、很不礼貌,外交官员没有外交官的姿态”在客观上究竟算诽谤还是对人物的评价?如果能被允许,包括习近平的争议或描述其他人物相关争议的子条目皆可被所谓“诽谤”及“违反WP:UNDUE”之类无有效理据的个人观点予以删除,然而因WP:CENSOR这种行为在维基百科不被接受。
- 因此,(不包括WP:NOTINFO)以上两条撤废例证皆不成立,故还原之。维基百科最忠诚的反对者(留言) 2021年3月21日 (日) 12:13 (UTC)
- 维基百科不是不经筛选的信息收集处,有来源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写入。你基于政治立场和个人喜好,将极少数琐碎偏激观点强加至条目,显然违反WP:UNDUE、WP:BLP,对人物构成WP:诽谤,拉低了条目质量。--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3月21日 (日) 12:28 (UTC)
- 那劳烦阁下解释对于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A8%E6%B4%81%E7%AF%AA&diff=prev&oldid=64844340 的回退操作 是以怎样地不“基于政治立场和个人喜好”为标准来衡量一个来源是或不是不经筛选的信息的? Wuzhengkai(留言) 2021年3月23日 (二) 04:36 (UTC)
- 照你这一写法,以后会议条目岂不是都要把每个与会代表说话几分钟统统写入?维基百科不是不经筛选的信息收集处,不是过度统计清单。--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3月23日 (二) 04:47 (UTC)
- 阁下在犯 滑坡谬误,对于一般会议而言列出与会代表的具体讲话时间确实无必要。但在这次会议尤其是本维基条目的页面中,明确列明了中方指责美方发言超时这一事件(在我编辑之前并无中方指责这一前提),在此情况下,列出与会者实际发言时间是对这一事件的必要补充。 Wuzhengkai(留言) 2021年3月23日 (二) 04:56 (UTC)
- 我回退你的编辑只是因为你加入“发言XX分钟”放在人物传记条目过于琐碎,况且“美方严重超时”这句话后来也已经移除。如需提及会议时长,在会议条目简要提及更为合适。--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3月23日 (二) 05:07 (UTC)
- 阁下在犯 滑坡谬误,对于一般会议而言列出与会代表的具体讲话时间确实无必要。但在这次会议尤其是本维基条目的页面中,明确列明了中方指责美方发言超时这一事件(在我编辑之前并无中方指责这一前提),在此情况下,列出与会者实际发言时间是对这一事件的必要补充。 Wuzhengkai(留言) 2021年3月23日 (二) 04:56 (UTC)
- 照你这一写法,以后会议条目岂不是都要把每个与会代表说话几分钟统统写入?维基百科不是不经筛选的信息收集处,不是过度统计清单。--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3月23日 (二) 04:47 (UTC)
- 那劳烦阁下解释对于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A8%E6%B4%81%E7%AF%AA&diff=prev&oldid=64844340 的回退操作 是以怎样地不“基于政治立场和个人喜好”为标准来衡量一个来源是或不是不经筛选的信息的? Wuzhengkai(留言) 2021年3月23日 (二) 04:36 (UTC)
- @DavidHuai1999首先,个人敬请阁下使用谦让句(就像我现在做的:D)以让这段讨论显得有价值且文明。其次,指控我本人“基于政治立场和个人喜好,将极少数琐碎偏激观点强加至条目”首先可能涉嫌违反WP:FAITH,若阁下不欲就事论事、持续诉诸人身,我则有权将阁下因涉嫌违反WP:CIV提至管理员布告版。
- 我是依照综上所述wp:BALANCE和WP:IMPARTIAL所添加之内容,关于个人的评价并不违反“...维基百科方针是,删除任何已经确认属诽谤的内容或材料。”故请阁下提供杨洁篪提告余茂春的资料,否则纯粹属上述之“个人观点”。然对该事件的评价是否是“极少数琐碎偏激观点”经我本人查实,在谷歌搜寻“杨洁篪 余茂春”等关键字有三万七千两百笔,若以英文“Miles Yu Yang Jiechi”等关键字查询则是七万两千笔,而若查询“杨洁篪超时发言”等中文关键字甚至有三十七万笔,显然对于该事件人物超时发言的评价(包括负面)并非阁下所谓的“极少数琐碎偏激观点”.我认为,若是不添加此类观点反而是涉嫌违反WP:UNDUE及选择性清空可靠来源页面之嫌。另请@Walter Grassrooot停止在未讨论之前提下清空该页面。维基百科最忠诚的反对者(留言) 2021年3月21日 (日) 13:14 (UTC)
- 如果是列举中美双方与会代表的观点,我没有意见,因为都是事件主要参与者,各自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重要性。如果加入不相关人士的极少数非重要的偏颇观点,于条目内容、质量、比重而言,有诸多不合理之处。--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3月21日 (日) 13:27 (UTC)
- @DavidHuai1999对此保有(?)异议意见,对该事件的负面评价同样代表了部分人士对此(超时发言)事件的态度及评论,尤其余茂春为上届美国国务院中国政策规划首席顾问,本人认为其的发言及评论对于公众而言并非所谓的“极少数非重要的偏颇观点”,反而有相当的影响力。此外,若是有用户要撰写习近平吃包子事件相关的“影响”和“负面观点”,还须得保证评论者同习在同样的时间吃过同样的包子才得以收录来源?我认为或可依照WP:POVV在内的指引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正,而非整段句子使之删去。维基百科最忠诚的反对者(留言) 2021年3月21日 (日) 14:15 (UTC)
- 余茂春现在的身份已经不是美国政府的顾问,也不是此次会谈的主要人员或相关人员,他的观点只能视为评论人士的个人观点,论重要性、权威性,远远不抵美方代表。--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3月21日 (日) 14:32 (UTC)
- @DavidHuai1999(所以是否保证评论者必须在同一个地点同习吃同一个包子,才能收录相应的评论呢?其他的评论是否论及重要性、权威性,远远不抵在当时吃过包子之人?开个玩笑哈.)
- 然因余茂春其的经历和从政经验对于公众之间也有相对的影响力及权威,因你甚至在谷歌搜寻杨洁篪超时发言关于对此的负面评价近乎都有余茂春之观点。若阁下仍认为涉及不当比重,也可添加相应之正面观点或回应,而非清空有可查证内容之页面。维基百科最忠诚的反对者(留言) 2021年3月22日 (一) 15:45 (UTC)
- 强行加入带有游说性质的极少数非重要偏激观点,对条目内容、质量、比重没有任何建设性,违反维基百科不是宣传工具、维基百科不是不经筛选的信息收集处以及生者传记方针提到的“极少数人的观点在条目中没有容身之处”。--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3月22日 (一) 18:52 (UTC)
- 余茂春现在的身份已经不是美国政府的顾问,也不是此次会谈的主要人员或相关人员,他的观点只能视为评论人士的个人观点,论重要性、权威性,远远不抵美方代表。--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3月21日 (日) 14:32 (UTC)
- 您反复在文章中加入某些非重要地位且角度偏激的内容,显然违反了WP:POV。--Yining Chen(留言|签名) 2021年3月23日 (二) 15:12 (UTC)
- 就如我我在3RR举报页面所说的:若加入余茂春观点,那为何不加入“但美方在先致开场白时严重超时,并对中方内外政策无理攻击指责,挑起争端。这不是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礼仪。中方对此作出了严正回应。关于你提的其他问题,中方在有关消息稿中也明确表达了中方的立场。是由于美方不遵守事先有关发言时间的约定,是美方挑衅在先,挑起争端在先,所以双方从一开始在开场白的时候就充满了火药味和戏剧色彩,这不是中方的初衷。”“现场的美方工作人员在要求记者离开时,当时只是要求中方记者离开。但是在中国代表团的据理力争之下,现场所有中文媒体得以全程见证了大约1个半小时的开场致辞。”“在开场白结束后,一名美国高级官员表示,中国“违反”了双方约定的协议,即双方领导人分别进行2分钟的开场发言。中国官员在之后的记者会上回应称,美方在先致开场白时严重超时,并对中国内外政策无理攻击指责,挑起争端。这不是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礼仪,中方对此做出了严正回应”?甚至为何不加入微博上学者、时事评论员乃至有点声量大V、明星的观点?这些内容1.并不完全为中美官方之类的回应,报道还有记者对杨的评论。2.这些内容也有来源即可查证,并且符合自行出版物与可疑来源作为其本身内容来源。但是请想一下:1.这么多内容有必要添加到其个人页面中吗?他人的观点为何不一起放在2021年3月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此条目?毕竟脱离事件情景讲分析,那是必定出现偏差的。一味添加评价性内容,只会使条目冗长并且难免出现误导性。2.按照让事实自己说话来讲,没必要旁人过度解读,更何况作为美国保守主义智库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的余茂春他必定是带有偏见及捍卫美国利益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讲他是一个叛国者,从美利坚合众国来讲他是一个投诚者。3.“可供查证的要求,只是为确保编辑者撰写的内容,真实存在于可靠来源,而非编辑者的臆造,但这并不意味可查证来源的内容具有绝对的正确性。”、“遇到以下情况时,编者需警惕并特别检查作出断言的来源:1.收录某人看似不相称、令人困惑、具争议性或与其先前观点截然不同的声明;2.与相关团体的主流观点矛盾,或与主流推定显著不同的断言。特别是在科学、医学、历史、政治的领域以及生者传记中。如果该观点的支持者认为有人企图使用阴谋使他们消声,这一点将特别适用。在维基百科中,特别的断言需要高质量的来源。如果这样的来源并不存在,就不应包含这样的内容。还应注意紧随其他方针,譬如生者传记方针以及维基百科:中立的观点中关于不合理的比重规定。”、“有关在世人物的无来源或少来源的争议内容都应立即移除而无需等待讨论的结果,无论该内容是负面、正面或是未必正确的”、“当其鼓吹者为了打击另一方而宣称另外一方背后有着“阴谋论”时要尤其的小心。”这些方针或共识均表明阁下所添加内容宜在具体事件而非杨洁篪的个人“生者传记”。--MINQI(留言) 2021年3月23日 (二) 09:25 (UTC)
- ( ✓ )同意以上MINQI的观点。这件事情才刚过去而已,其实不急于将现在各方评价(尤其是极具争议的)写入“生者传记”中,暂时保留事实描述的部分即可。-- Marcus Hsu ✉ 2021年3月24日 (三) 01:0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