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刘晓波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优良条目落选刘晓波曾获提名优良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2018年9月16日优良条目评选落选
基础条目 刘晓波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军事领导人、革命分子及活跃分子类的基础条目第五级
条目“刘晓波”已被列为人物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之一。请参见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以了解详情。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政治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政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政治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传记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中国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人权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人权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人权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谁知道刘晓波现在的经济来源?

谁知道刘晓波现在的经济来源?—CCFS (留言) 2008年5月2日 (五) 17:14 (UTC)[回复]

主要是稿费。如果有来源可以写入。─ fdcn  talk   — 2008年5月3日 (六) 01:32 (UTC+8) — 2008年5月2日 (五) 17:32 (UTC)[回复]
谢谢 想了解一下 我想经济独立是言论独立的基础 就像我们维基百科 呵呵—CCFS (留言) 2008年5月4日 (日) 09:10 (UTC)[回复]

请添加刘先生获得捷克人权奖的消息

刘晓波获得了2008年的Homo Homini Award。由于页面被保护,无法添加。—Xizhi Zhu (留言) 2009年3月12日 (四) 16:48 (UTC)[回复]

为甚么没有关于刘被控以颠覆罪的资料?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218.250.133.103对话贡献)于2009年6月28日 (日) 09:13加入。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与本讨论页面无关,已由Wcam (留言)于2009年12月25日 (五) 13:11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回复]

校对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与本讨论页面无关,已由Wcam于2010年10月9日 (六) 02:44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

关于 known for (知名于)条目

我之前添加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然后被人修改成丹增嘉措后的第二个,然后整个被人删掉 我想确认下到底能不能说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希望有人解惑。 (在维基百科里丹增嘉措的国籍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Zhailingzy (留言) 2010年10月9日 (六) 13:16 (UTC)[回复]

我觉得,只说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比较好,没有争议。另一方面说,那达赖算是什么呢?即使人生是个杯具,也要做个青花瓷的杯具! (留言) 2010年10月9日 (六) 17:07 (UTC)[回复]
    • 达赖在诺贝尔得奖介绍网站是写出生在西藏,据我所知他是用印度发给他难民身份获奖,不是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所以刘晓波是第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奖人士没错!
    • 李政道和杨振宁都是去美国深造但是拿中华民国的国籍获奖,也是头两位获奖的中国人,另外丁肇中和李远哲都是在台湾念完大学后去美国深造后,以美国籍获奖!Encolpius (留言) 2010年10月9日 (六) 18:44 (UTC)encolpius[回复]
  • (!)意见, 虽然我没有资料能够证实达赖喇嘛尊者开始流亡时是否曾持有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中华民国护照。但流亡开始时点至今,包括获奖时点,达赖喇嘛尊者皆是持 “无国籍旅行证”,而非可能有国籍的“难民旅行证”或“护照”(如达赖喇嘛被认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则应获发难民旅行证即1951公约旅行证,而非无 国籍旅行证即1954公约旅行证)。根据理解,达赖喇嘛尊者可能根本未曾持有中共护照,或中共护照被吊销,而丧失国籍。然而,上述可能有不确切之处,便是 网路有流传流亡藏人所使用的旅行证件封面,为“Certificate of identity”,并非“1954 Convention Travel Document”,惟资料不尽可靠。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9日 (六) 18:56 (UTC)[回复]
  • 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列表#藏族。 由于达赖喇嘛的国籍的争议,在本条目,你既不能肯定地叙述刘晓波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不能肯定地叙述他是“继丹增嘉措后第二 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只能避免叙述这一点,或者引用性地叙述“被一些媒体称为首位获诺贝尔奖的‘中国公民’”,然后再注释一下说明这是 有争议的,就像目前这样写。—t8 2010年10月9日 (六) 22:27 (UTC)[回复]

零八宪章的位置

零八宪章是不是刘晓波被捕的主要原因恐怕很难判断。我打算把零八宪章归入参与中国民主运动一段,把刘晓波被捕单独列为一段。Dalt (留言)

  • 从时间上看,宪章是最大导火索和直接原因。
  • 其妻也认为是主要原因。
  • 一审判决书关于该宪章的指控与辩护也占了不小的篇幅。
  • 刘至少4次被捕,不和零八宪章归为一段,无法说清是哪次被捕。
  • (参考性地)英文、法文本条目也均将08年后的被捕和零八宪章放一起。—t8 2010年10月9日 (六) 23:39 (UTC)[回复]

英文、法文版本都是把零八宪章和被捕并列作为题目,可能这样比较稳妥。至于被捕的原因,没有必要在叙述被捕的一开始就一口咬定是“由于零八宪章”,毕竟这不是唯一的原因。Dalt (留言) 2010年10月10日 (日) 00:31 (UTC)[回复]

观点、争议与评价全部是原创研究

这 种引用第一手来源的原创研究在逻辑上较为隐蔽,刘晓波某些观点在某些编制者看来是违反诺贝尔和平奖精神的,而这种判断本身就是编辑者自己的原创。例如编辑 者把伊战态度作为一个标题,这难道是想说明刘是好战分子?如果不是为了这样的目的,为什么单单把他的伊战态度列出来,而不把他对六四的态度也列出来?这种 取其所好的编辑方法本身是违反中立性原则的。有人可能反驳说每个人都有权表达自己偏好的观点,但是本条目是维基百科条目,不是小说,你不可能把刘所有的观 点都列出来。像这样的无厘头内容,如果不能给出强有力的理由,理应删除之。 Philphy (留言) 2010年10月14日 (四) 23:51 (UTC)[回复]

per WP:原创总结WP:生者传记:去除“伊战态度”和“对阿拉法特的评价”,因其未指出谁对刘做出了如是评价。段落移动至下方:

“伊战态度”和“对阿拉法特的评价”段落
=== 伊战态度 ===
在 美伊关系上,刘晓波支持前[[美国总统]]、[[美国共和党|共和党]]的[[乔治·沃克·布什|小布什]]的做法,反对2004年总统候选人、[[美国 民主党|民主党]]的[[约翰·克里]]以及[[法国]]的反战态度。刘晓波认为由于[[伊斯兰]]的[[恐怖主义]]与[[九一一袭击事件]],小布什 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应该的,他认为此次战争是[[中东地区]]的[[反恐战争|反恐]]行动与自由民主的推动。伊战后的大选时,他对伊拉克人“长 期被暴政和战争蹂躏”后重建民主表示赞扬,对死于战争和恐怖袭击的伊拉克人和美国士兵表示“不该忘记”。<ref>{{cite web|author=刘晓波|title= 美国的低调与法国的高调 |date=2003-02-24|url=http://www.observechina.net/info/artshow.asp?ID=21230|accessdate=2010-10-11}}</ref><ref>{{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 =  | title = 伊战与美国大选 | url = http://www.observechina.net/info/artshow.asp?ID=33140 | author = 刘晓波 | date = 2004-10-31 | accessdate = 2010-10-11 }}</ref><ref name="伊拉克人">{{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 =  | title = 伊拉克人--创造历史的勇士 | url = http://www.boxun.com/hero/liuxb/255_1.shtml | author = 刘晓波 | date = 2005-01-30 | accessdate = 2010-10-11 }}</ref>

=== 对阿拉法特的评价 ===
刘晓波称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亚西尔·阿拉法特]]为“老恐怖分子”。他认为阿拉法特的病死给巴以和平带来了希望。<ref name="伊拉克人"/>

而三百年殖民地言论、我没有敌人言论和其他评价,出自有知名度的人士或组织,因而保留。—t8 2010年12月10日 (五) 09:56 (UTC)[回复]

WP:原创总结有明确规定,“仔细地对来源内容进行不改变原意的概括或改述并不构成原创总结”。另外,刘的伊战态度也受到Sautman等人的批评[1]。为什么要删除呢?Dalt (留言) 2011年3月10日 (四) 23:22 (UTC)[回复]

English "I have no enemies" text

Hello, the English article talk about the text "I have no enemies", read in the Nobel Prize Ceremony. Do you have the Chinese version ?. The English version is:

I have no enemies, and no hatred. None of the police who have monitored, arrested and interrogated me, the prosecutors who prosecuted me, or the judges who sentence me, are my enemies. While I’m unable to accept your surveillance, arrest, prosecution or sentencing, I respect your professions and personalities, including Zhang Rongge and Pan Xueqing who act for the prosecution at present. I was aware of your respect and sincerity in your interrogation of me on December 3.
For hatred is corrosive of a person’s wisdom and conscience; the mentality of enmity can poison a nation’s spirit, instigate brutal life and death struggles, destroy a society’s tolerance and humanity, and block a nation’s progress to freedom and democracy. I hope therefore to be able to transcend my personal vicissitudes in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and changes in society, to counter the hostility of the regime with the best of intentions, and defuse hate with love....
I do not feel guilty for following my constitutional right to freedom of expression, for fulfilling m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a Chinese citizen. Even if accused of it, I would have no complaints.

Yug (talk) 2010年12月12日 (日) 06:08 (UTC)[回复]

@YugLet me apologize for replying such late first. I have to say a very sad news, we do not have such long version in here -- in zhwiki. However, here is a short paragrap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Wish it may help you . : ) --だ*ぜ留言2017年8月12日 (六) 07:23 (UTC)[回复]

该部分内容过于冗长

刘晓波获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之后,新华网刊登两篇来自挪威的相关报道。10月12日报导指称,挪威科技大学教授阿努尔夫·科尔斯塔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严厉批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把今年的和平奖授予刘晓波,说道“这是大错特错”、“诺委会这么做居心不良”,其目的是想在中国推行西方价值观和政治制度[1]。新华网奥斯陆10月16日报导,从事特种船舶航运的挪威斯考根公司总裁莫里斯·斯考根12日在挪威具有影响力的义大利晚邮报发表文章说,从经济发展和中国成为全球伙伴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才应该得到诺贝尔和平奖[2]

法新社在之后报导,科尔斯塔教授得知新华网的报道后,立刻在挪威首都发表声明指出:“这纯粹是造谣,是中国媒体的戈培尔式新闻操作。”他说,有人企图假借挪威人的名义损害挪威诺贝尔奖的名声,其卑鄙目的永远不会得逞。科尔斯塔教授表示,完全赞成诺委会把今年的和平奖授予中国民运人士刘晓波,同时祝愿中国人民早日获得自由[3]

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德国之声10月17日对 科尔斯塔进行了电话采访。科尔斯塔表示,自己确实接受过中国记者的采访,他也看了新华网的相关英语报道,其中引述的他的观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此外,他 并没有发表声明指责新华社造谣,对此他一无所知。科尔斯塔还强调,自己在接受挪威以及外国媒体的采访时,曾经多次表达过对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的不满。科尔 斯塔对德国之声表示,他认为按照诺贝尔和平奖的设立原则,该奖项应该授予为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做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而不是在一国之内争取人权的异议人士。 按照此标准,颁奖给刘晓波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记者随后向科尔斯塔提问,是否赞同中国政府的说法,即“刘晓波身为“罪犯”,因此不应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 科尔斯塔表示自己对此“毫无了解”[3]

首先,科尔斯塔是否有足够的知名度,是否适合将其评论添加进入条目?还有,以上内容都是有关科尔斯塔所作出评论的内容,这部分不但内容冗长而且观点相互矛盾,应在精炼之后再添加回条目之中。—Aronlee90留言2012年3月26日 (一) 15:24 (UTC)[回复]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与本讨论页面无关,已由Chmarkine于2013年9月3日 (二) 02:52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

发现一个详细列举刘晓波言论的帖子

若有人想要修订条目不妨参考下:【本会会员必读】认清刘晓波的真面目之一-- 2014年11月6日 (四) 02:12 (UTC)[回复]

连接损毁,另外提醒你,论坛或是路边小站的混杂资料,是不能当作适合的参考文献来源。--36.225.99.82留言2016年3月10日 (四) 17:58 (UTC)[回复]

是的嘛,真真正正的可靠来源还要看我博讯网跟美国之音。就不说现在了,2016年就有几个拥簇刘子孙的英文博客,那当然都是可靠来源,“连接损毁”就不行了,马上就打成“论坛或是路边小站的混杂资料”。LGXL留言2020年8月5日 (三) 01:03 (UTC)[回复]

关于政治观点

政治观点应该完整地列出某一段较长时间里面人物的言论,标注一下发表言论的时间。否则难以知道这些是不是编者故意让我们知道的条目。Tiki pufferfish留言2016年12月14日 (三) 12:41 (UTC)[回复]

让我们为刘先生默哀

在刘晓波先生逝世的数天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做出了不少动作。姑且不论其受到的褒贬,在我们理性中立地修订本条目时,也该有自己的想法,思考中国政府面对当今人权思潮的问题。 TongcyDai留言2017年7月16日 (日) 05:55 (UTC)[回复]

默哀。--No1lovesu留言2017年7月16日 (日) 07:35 (UTC)[回复]
点个蜡烛-- 晴空·和岩 留言板 2017年7月16日 (日) 08:14 (UTC)[回复]

请不要在讨论页讨论离题的内容 讨论页仅用于帮助编写改进条目,而非对条目主题评论、留心得,与条目无关的话题请在用户讨论页讨论。参见:WP:讨论页指导Keeddy留言2017年7月16日 (日) 11:29 (UTC)[回复]

“三百年殖民地”论到底是什么学术理论,放在首段后又在后面单立一段详细讲解?在下读后觉得如果这是个理论,讲的是‘三百年殖民地恐怕还不够’吧? 成龙先生说的“中国人是需要管的”,也是理论吗?是不是应该也在首段介绍下? Evawen留言2017年7月18日 (二) 02:21 (UTC)[回复]

三百年殖民地是刘晓波先生流传颇广的言论,很多人都因为这句话知道了刘晓波,有其重要性。像后面的什么教育的评价这些,反而影响较小。而且,这一部分讲的是观点和著述,并不是什么学术理论。学术理论应该是他所从事研究的学术相关的东西。Keeddy留言2017年7月19日 (三) 01:59 (UTC)[回复]

“三百年殖民地”不是什么学术理论,是刘晓波曾经的一句话而已,类似于年轻的韩寒不过脑子地怼他的节目主持人一样。后来刘还为此反思过,但再后来又再次认同过。“三百年殖民地”的意味不在于实实在在地要让中国被殖民,而是通过对比指出中国人口之多而传统思想积害又深,要想真正洗去这些糟粕,那是要经历三百年的殖民才可以——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我曾经在十年前第一次读到时觉得很新颖,但有些博眼球的感觉,并不认同,认为他在胡乱说气话;后来过了两年认为自己应该反对,但是近两年来尤其现在却真的真的超级认同这一观点,连这种比喻都完全认同。虽然不敢说之后还会不会有什么认知上的变化,但起码说明了这句话以及其观点并非可以在一开始就轻易下结论评判的。Chu Tse-tien留言2017年7月18日 (二) 20:38 (UTC)[回复]

20世纪的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根源恰恰是中国做了三百零一年的殖民地,1644--1945, 其中1840--1949也被中国官方定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而1644年开始的所谓的清朝又何尝不是外族入侵,民族歧视,压迫的殖民地中国呢? 刘先生的回答欠妥,但对于主持人的提问,若非三百年或更久西方化,中国怎么可能摆脱三百年 满/日/洋 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的糟粕? Evawen留言2017年7月19日 (三) 19:37 (UTC)[回复]

针对该议题的相关回退

请展开讨论并取得共识,过度回退伤和气,是没有必要的。Kou Dou 2017年7月20日 (四) 14:44 (UTC)[回复]

日本语维基百科的刘晓波条目编辑中存在的日本人编辑者的偏向性问题

  1. 顽固否认刘晓波是迄今唯一的从获奖到辞世始终未能获得任何人身自由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2. 对刘晓波被捕前个人自由常年遭到北京当局的损害的事实公然提出质疑。
  3. 通过宣称六四天安门事件中,刘晓波曾经说服试图武装反抗的学生放下武器(没有提供原始出处),试图颠覆六四民主化诉求的和平性质(这句是8月11日订正版,请参见编辑记录)。废科举留言2017年8月10日 (四) 10:24 (UTC)[回复]

--废科举留言2017年8月19日 (六) 03:49 (UTC)===日本人编辑者的倾向性的细节=== 注*鉴于直接访问日语相关页面可能对部分中文维基用户不便,甚至可能产生不希望发生的影响,以下记述在汉译之外还会附加日语原文,以期不便阅览用户だ*ぜ善意提供的日语页面链接的用户也能得到足够的信息。[回复]

① 日本人编辑者坚持的观点是刘晓波的遭遇和卡尔·冯·奥西茨基先生相比,甚至和昂山素季女士相比都没有特别的地方。

日语维基最初的记述是:刘晓波是继奥西茨基、昂山素季(不是监禁在监狱而是在宅软禁)之后狱中获奖的第三人(投狱中の人物に平和赏が赠られたのは、1935年に受赏したカール・フォン・オシエツキー、1991年に受赏したアウンサンスーチー(ただし、监狱ではなく自宅软禁)以来、3人目である)。

2017年7月31日,刘晓波去世两周后,用户废科举对这段记述加以内容扩充: 刘晓波是继奥西茨基之后狱中获奖的第二人(昂山素季遭遇的不是监狱而是在宅软禁)。但是,诺贝尔奖历史上,从获奖到辞世始终没有获得自由的只有刘晓波(投狱中の人物に平和赏が赠られたのは、1935年に受赏したカール・フォン・オシエツキー以来の2人目である(1991年に受赏したアウンサンスーチーが被ったのは监狱ではなく自宅软禁)。ただし、ノーベル赏历史上では、受赏から辞世までずっと解放されなかった受赏者は刘暁波だけである)。因为刘晓波已经去世,而且【投狱】和【自宅软禁】两词含义在任何语种里都是不一致的。

8月5日,一个正在就其他内容进行争议(后述)的日本人编辑者撤销了用户废科举的上述内容扩充,恢复了原状。经过三个回合的争夺,8月5日当天,日本人编辑者修改了内容:此前狱中获奖的还有奥西茨基(投狱中の人物に平和赏が赠られた例としては、1935年に受赏したカール・フォン・オシエツキーの例がある)。并附加了出处,转译自英文原报道的BBC日语报道[2](有同样的BBC中文网报道《刘晓波:中国无法抹走的人物》)。

这期间,日本人编辑者要求封禁用户废科举。又经过一个回合的撤销,日本人编辑者再次要求封禁用户废科举22分钟后,再次修改了自己的编辑内容:继奥西茨基之后的狱中获奖、且在未能获得自由的状态下死去的第二位和平奖得主(投狱中にノーベル赏平和赏を赠られ、解放されないまま死去したのは、1935年に受赏したカール・フォン・オシエツキーに次いで2人目である),把出处调整为朝日新闻的日语报道,同时对刘晓波词条的其他部分做出了新的改动(后述)。至此,日本人编辑者终于认可需要把去世信息添加进去。仅此就可以把昂山素季屏蔽出去了。

并且,日本人编辑者不再删除用户废科举的前述内容扩充,而是把自己的编辑内容添加到下一个章节(补充:昨天(8月16日),在日语维基南京事件条目上发生争议且要求永久封禁用户废科举的另一位日本人编辑者在对话中提示,这个对用户废科举的内容扩充的保留意见源自后来决定封禁一周用户废科举的日语维基管理员)。所以,日本人编辑者的最终编辑在形式上算是内容扩充,而且,形式上看内容也没有错误。但是,从实质上审视的话就是另一码事了。首先,由于用户废科举的编辑内容的存在,日本人编辑者的编辑并没有提供任何新的信息,只是部分重复了用户废科举的编辑提供的信息。而日本人编辑者刻意回避了部分信息的事实,昭示了日本人编辑者的内容实质上是以偏概全的错误编辑。

资料显示,卡尔·冯·奥西茨基先生病逝于柏林的一处监狱医院[3]。而且,英文奥西茨基词条对奥西茨基先生在这座医院的生活状态的记述上使用了可以译为监禁的custody一词。所以,日本人编辑者所说的“狱中获奖、且在未能获得自由的状态下死去”没有错误。但是,这只是记述了奥西茨基先生在获奖和辞世两个时间点上的自由状态,不是对从获奖到辞世整个过程的自由状态的完整记述。中间过程被日本人编辑者刻意回避了,为了抹杀刘晓波遭遇的特殊性。

那么,获奖至病逝之间,到底有哪些被记录下来了的史实被日本人编辑者回避了呢?

第一个被回避的史实是释放

日语维基百科卡尔·冯·奥西茨基词条中明确记述了奥西茨基先生在去世前两年的“1936年柏林奥林匹克前,因病从集中营被释放,领取了前一年的和平奖”(1936年のベルリンオリンピックの前に、病気を理由として强制収容所から釈放、前年に受赏が决定していたノーベル平和赏を改めて受赏した)。中文维基百科卡尔·冯·奥西茨基词条的记述比日语维基更详尽,提供了释放的日期“1936年11月7日”,但是和日语维基在时间上有冲突,因为柏林奥运会在8月就结束了(日语维基应该是把被转入医院的日期作为了释放日期)。

英语维基同词条也有记述可以佐证奥西茨基先生从1936年5月的某个时间开始不再是被关押在监狱的囚犯,而是转入一家柏林的医院Westend hospital,处于盖世太保的监视之下(under Gestapo surveillance),此后又被转入另一家医院Nordend hospital,仍处于警察的监禁之下(still in police custody),且病逝于此(英语维基参照章节: Carl von Ossietzky#Death)。

另有英文资料显示纳粹宣传部长宣布奥西茨基先生可以去奥斯陆领奖(The German Propaganda Ministry declared that Carl could go to Norway to accept the prize, but secret police documents later indicated that the government refused Carl a passport[4])。虽然,最终纳粹当局拒绝向奥西茨基先生发放护照,但是,即使今天,在押犯人也是被限制出境的,何况80年前的纳粹德国。这些说明,奥西茨基先生的监禁在成文法上的确已经结束。

第二个被回避的史实是领奖

用户废科举不清楚第一家医院是否也是监狱医院,而且释放也可能只是形式上的。但是中文维基奥西茨基词条记述了“1936年11月7日,奥西茨基被官方释放,并送往西区的一家医院,当月23日,诺贝尔委员会来到奥西茨基的住处给他授奖”。纳粹当局允许诺委会直接给奥西茨基先生颁奖。刘晓波的遭遇又如何呢?日本人接触刘晓波的遭遇的报道可能比使用中文的人更有难度,但是,日语维基诺贝尔和平奖词条有争议的获奖章节有如下对比记述:被所在国拒绝离境领奖的政治犯萨哈洛夫、瓦文萨、昂山素季都是由家属代理领奖,奥西茨基委托律师领奖,律师只领取了奖金并且私吞了。刘晓波家属也没能领奖,因为妻子也不被允许离境(サハロフとワレサ(1983年)の场合は妻、アウンサンスーチーの场合は、夫と息子が(ミャンマー国外在住で)代理出席したが、オシエツキーの场合は代理出席した弁护士が赏金のみを受け取り横领した。刘の场合は家族の代理出席も出来なかった(妻の出国を政府当局が认めなかったため))。

纳粹当局不仅承认奥西茨基先生的领奖权利(允许委托德国律师前往奥斯陆代理领奖也是对领奖权利的承认),还承认奥西茨基先生对奖金的所有权。

依据前述英文资料,奥西茨基先生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出庭对私吞了大部分奖金的律师的庭审。律师被纳粹德国的法庭判处两年重劳役(Carl Ossietzky’s last public appearance was at a short court hearing where his lawyer was sentenced to two years at hard labor for embezzling most of Ossietzky’s prize money)。同时,这一记述证明奥西茨基先生有从医院外出的记录。

另外,在第一家医院住院期间,奥西茨基先生还有机会行使公民不合作(civil disobedience)的权利。参见英文维基Carl von Ossietzky#1935 Nobel Peace Prize及前述英文资料。具体的不合作行为是拒绝了戈林施加的要求拒绝领奖的恫吓,在医院里对外发表了接受和平奖的备忘录。(待续)废科举留言2017年8月12日 (六) 15:07 (UTC)[回复]

续: 因为保留了用户废科举的编辑内容,关于刘晓波于其他和平奖得主对比记述部分的争议告一段落。围绕日本人编辑者新提出的改动部分又进行了两轮争执,条目被全保护(9月6日止),用户废科举的编辑内容被关在了外边。

②对刘晓波在宪章发表之后个人自由屡遭北京当局限制公然提出质疑

(以后は外国要人访中や人民代表大会会期中は自由を失い、电话・インターネットによる交信が遮断された[要出典])。 日本语维基中的这段的确没有提供出处,即使提供了出处也不是不可以追问不明确的部分。但是,日本人编制者同时取消了用户废科举对“广场四君子”一说的事实追问(征询原始出处(考案者を求める)),并添加了出处----朝日新闻网上词库的刘晓波词条(ブリタニカ国际大百科事典 小项目事典の解说 刘暁波 りゅうぎょうはLiu Xiaobo)。词条内容包括多个来自其他词库和词典的独立段落构成(争议期间之前面的两个段落,以后有所增加)。各部分都没有提供进一步的出处。其中一处的确使用了“四君子”((株)朝日新闻出版発行“知恵蔵”大迫秀树  フリー编集者 / 2010年)一说。这被日本人编辑者采信了。但是,不仅另有一处明确记述了刘晓波的个人自由在六四天安门事件之后的20年间不断遭受北京当局的压制(その活动は比较的穏健だったが,以后 20年にわたって中国当局による监视が行なわれ,活动も制限された。ブリタニカ国际大百科事典 小项目事典),更多的部分都记述了长期的自由压制。宪章发表之后,这类压制必然升级应该是具备一般常识者的共识吧。但是,日本人编辑者没有采信这部分内容,偏向性一览无余。(待续)废科举留言2017年8月18日 (五) 11:00 (UTC)[回复]

③污蔑六四天安门事件中,有学生试图武装反抗

该日本人编辑者依据与前述所谓四君子说同样的来源,向条目添加了军队清场前,刘晓波说服学生放弃武器的说法(人民解放军の広场への突入を知ると、学生に武器を放弃させる一方、周舵・侯徳健・高新とともに军との交渉にあたり、“四君子”(4人の指导的知识人)として注目される。(株)朝日新闻出版発行“知恵蔵”大迫秀树  フリー编集者 / 2010年)。

日本语维基的六四天安门事件条目中的相关记述:在6月3日至4日凌晨之间,民众袭击了军车,抢夺了一部分武器弹药。依据在现场的所谓四君子之一的高新的证言,当时广场上有铁棒,火焰瓶,步枪和机枪各一支,民众并非非暴力和不抵抗,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好了和军队交战的准备(高新作《卑微和辉煌 一个“六四”受难者的狱中笔记》325页 台北 联经出版 1991)(この际に、人民军のトラックは事前に民众に袭撃されており、武器や弾薬の一部が夺われていた。现场に居た四君子の一人である高新の证言によると、当时の天安门広场には、铁パイプ、火炎瓶、ライフル1丁、机関铳1丁があり、民众は非武装・无抵抗ではなく人民军と戦闘を行う准备がある程度は整っていた>高新‘卑微与辉煌 一个“六四”受难者的狱中札记’p.325(台北 91年 联経出版事业公司))。

中文维基的六四事件条目的相关记述:之后在承受极大压力的情况下学生领袖曾经一度放弃非暴力手段并且准备展开报复行动<"天安门事件的最后一幕 2">http://blog.boxun.com/hero/64/27_2.shtml |title= 天安门事件的最后一幕/吴仁华 |author= 吴仁华 |date= |publisher= 独立中文笔会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其中柴玲便曾一度使用扩音器呼吁学生准备对抗“无耻的政府”<name = "天安门事件的最后一幕 2"/>。但最后她和李录同意继续维持和平手段的做法,并且没收学生所持有的棍棒、石块和玻璃瓶等可能被视为武器的物品< name = "天安门事件的最后一幕 2"/>。

首先,日本语版中没有提及学生,而是指民众如何如何。当时广场上还有民众组织(工人自治联合会等)。而中文版提到了学生但是没有提到枪支。另外,广场上不可能有弹药。开始屠杀之前,镇压军实施了枪弹分离措施,枪支由个人携带,弹药集中保管,开始镇压时才配给给个人。所以,镇压开始前民众没有机会接触到弹药,镇压开始后连接触枪支的机会都没有了。两支枪是如何进入广场的,以及持有者及持有的目的都不明。没有弹药的枪支算不算武器大概有争议,但是,棍棒、石块和玻璃瓶(燃烧瓶)时至八十年代末已经不属于武器范畴了。日本法律禁止拥有,制造和使用燃烧瓶,但是不把燃烧瓶列入爆炸物。日本媒体也报道过反捕鲸的国际组织使用过燃烧瓶。欧美的街头示威现场,不仅棍棒和石块被经常使用,燃烧瓶也屡见不鲜。没有任何示威被认定为武装叛乱。因为这些不属于武器。但是,日本人编辑者又选择性地采信了相关出处。

其他争议部分:

7月21日开始参与日本语维基刘晓波条目的编辑。到7月23日之间,编辑争议限于对名字是否使用敬称和全称等用词问题上。最终,用户废科举放弃使用敬称,日本人编辑者接受了使用全称。但是,围绕“逝去”和“死去”的争议一直持续到最后。期间发生了另一件严重的编辑争议。在作出前述内容扩充之后,用户废科举把人物章节划分为三个小节,添加了小标题:成长期,人权活动期和惨烈的结局(生い立ち、人権活动期、壮绝な最期),并对首段内容做了统一编辑,把参加了人权活动和民主化运动(人権活动や民主化运动に参加し、度々投狱された。)置换成参加了包括民主化运动在内的广泛的人权活动(民主化运动を始め広范な人権活动に参加し、度々投狱された。)。这些编辑同样引起了日本人编辑者的极大愤怒。争议长达两周以上。日本人编辑者特别对惨烈的结局这个小标题表示了强烈不满。其引用日本语维基的禁止使用比较性文字的规则(大言壮语禁止规则),认为惨烈一词是对刘晓波的不实美化,有贬低其他人物的效果。但是,相关日本语维基规则禁止的是比较性文字,例如伟大、卓越等,“壮绝”没有比较作用,是日本语网站中描述癌症病痛上被广泛使用,而且日本语维基中也有使用的先例。被提醒后的日本人编辑者持续对这些稍加检索即可掌握的信息置之不理。

该日本人编辑者前后三次举报,要求封禁用户废科举。从最初,其带有的强权性格就很明显。以下是该日本人编辑者的第一次留言就是警告:不许搞扰乱性编辑,希望从事有“意义”的编辑(ご投稿は意味のある文章でお愿いします。 こんにちは。ご投稿は意味のある文章でお愿いします。あなたが刘暁波でなさったような投稿は荒らし投稿とみなされます。もしテスト投稿がしたければ、テスト専用ページWikipedia:サンドボックスの使用をおすすめします。このほか便利な机能をいろいろ绍介するガイドブックもご参照ください。あなたのウィキペディア・ライフが充実したものでありますように。--花蝶风月雪月花警部(会话) 2017年7月28日 (金) 09:53 (UTC) 简直是莫名其妙。如果承认价值观因人而异的化,所谓意义又何来统一标准,除非是暴君独裁或自称各类神的代理人,一般人是不会要求他人把意义统一到自己手里。

在三次投诉之后再次警告,并威胁封禁: 荒らし行为はやめてください。 荒らし行为はやめてください。あなたがこれ以上、刘暁波でなさったような投稿を続けると、ウィキペディアの编集ができなくなる投稿ブロックの対象となります。ご注意ください。--花蝶风月雪月花警部(会话) 2017年8月6日 (日) 06:12 (UTC))

最终,用户废科举于2017年8月18日被日本语维基永久封禁。不清楚曾经有过多少永久封禁的先例,但是主要原因还在于日本语维基的南京大屠杀(南京事件)的编辑争议是清楚的。

==================================================--废科举留言2017年8月19日 (六) 03:49 (UTC)[回复]

@废科举日文版那边的争议请在日文版那边解决。--Lanwi1(留言) 2017年8月10日 (四) 12:59 (UTC)[回复]

“偏向性问题”之答复

@废科举毫无冒犯之意,但对于你/你的日文水平与理解能力表示一定程度怀疑。
其一,“顽固否认刘晓波是迄今唯一的从获奖到辞世始终未能获得任何人身自由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而言,其讨论页中所表示并非‘顽固否认’,而是表示‘被软禁中’的刘晓波与 ‘获奖’ 这一行动同出现表示有矛盾;本人已在日本语讨论页中反驳了其观点。
其二,“对刘晓波被捕前个人自由常年遭到北京当局的损害的事实公然提出质疑。”日本语讨论页中亦只是对其他/她人用词表示质疑而已。

“厳密には投狱ではなく、自宅软禁にあたる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来源于 jawiki[1]

翻译:严格来说不是被投狱,而不应该是于自家被软禁吗?

该人表示不应该使用“被监禁”,而应使用“被软禁”。
其三,“宣称六四天安门事件中,刘晓波曾经说服试图武装反抗的学生放下武器。”

人民解放军天安门広场に突入する寸前、4人は学生たちに武器を舍てるよう说得する一方、军と交渉し、“四君子(4人の指导的知识人)”と呼ばれた”[2]

“得以于6月4日清晨与包围天安门广场的戒严部队谈判后,说服数以千计的学生安全撤离,避免了更大的流血惨案,世称“天安门广场四君子”。”撷取于中文维基页面,因其意相近

貌似断章取义了吧? ——だ*ぜ留言2017年8月10日 (四) 14:42 (UTC)[回复]

参考资料

  1. ^ ノート:劉暁波. Wikipedia. 2017-08-10 (日语). 
  2. ^ 劉暁波. Wikipedia. 2017-08-06 (日语). 
だ*ぜ:有自信无论如何都不是损失。察纳诤言会更有力量。废科举留言2017年8月10日 (四) 16:43 (UTC)[回复]
@废科举 如欲用成语,应为“察纳箴言”或“察纳雅言”;如“察纳诤言”并非错别字,那也并非应对我而言之,而应对己铭心。

察纳者·明察秋毫·审慎接纳者也·诤言者·逆耳之言也·察纳诤言·汝焉得其意而铭其心 ——だ*ぜ留言2017年8月11日 (五) 13:07 (UTC)[回复]

だ*ぜ:所以说察纳诤言是需要自信的。多谢用户だ*ぜ对下面讨论的可视化编辑。另外,细节部分完成之前不便在此过多回复,见谅。废科举留言2017年8月12日 (六) 08:28 (UTC)[回复]

Lanwi1在日本语维基百科要求永久封禁用户废科举

昨天,用户Lanwi1在这里给用户废科举写下了“日文版那边的争议请在日文版那边解决。”的留言7分钟后,同一用户在日语维基百科封禁申请页面要求永久封禁用户废科举

把该用户的行为记述于此,不仅从中可见用户Lanwi1对日文刘晓波编辑争议的价值判断,更可以增加便于全面把握日本人编辑者偏向性的信息。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废科举对话贡献)于2017年8月11日 (五) 05:41 (UTC)加入。[回复]

废科举,我要求日文维基百科永久封禁您不代表我对编辑争议的立场。您和日文维基人发生冲突时应该对话而不是一味固执地打编辑战。日文维基人为什么要求封禁您是因为您不冷静,不知道遵守行动规则比坚持立场更重要。--Lanwi1(留言) 2017年8月11日 (五) 13:58 (UTC)[回复]

用户Lanwi1:还好所有编辑争议都有记录可查。首先,没有比尊重事实、不传播虚假信息更重要的维基行为规则。
这是用户Lanwi1所推崇的秉持“遵守行动规则比坚持立场更重要”的日本人编辑者死活要添加的内容:

至今还在日语维基刘晓波词条中招摇于市。等到永久封禁用户废科举得逞后,就可以取代用户废科举编辑的内容:

其次,拒绝对话的恰恰是用户Lanwi1信任的积极“对话而不是一味固执地打编辑战”的日本人编辑者。 看一眼最后的对话内容就一目了然了:

日语南京大屠杀词条编辑争议刚开始,结果会在中文南京大屠杀讨论。敬请继续参与。-- 废科举留言2017年8月11日 (五) 19:13 (UTC)[回复]

对刘晓波最好的纪念和告慰-----协调推动产生新的和平奖得主

参照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外交纠纷
刘晓波的惨烈病故以及刘霞的监禁状态向世界揭示出来的残酷现实为其他的被提名者提供了竞争条件。 可以说挪威人上当了。试图化解刘晓波病情暴露后必然出现的国际关系上的困难局面,掩盖消息的北京玩弄了挪威政府当局,最终致使挪威外交乃至挪威王国在世界面前蒙受了耻辱。需要向挪威政府外交部、工贸渔业部等等政府机构和议会、朝野政党、王室及新闻界发函,讲明情况。下月,9月11日,挪威大选日英语Norwegian parliamentary election, 2017。--废科举留言2017年8月21日 (一) 09:02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刘晓波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7月30日 (一) 11:03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刘晓波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9月1日 (六) 00:00 (UTC)[回复]

优良条目评选

刘晓波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职业人物,提名人:Lewoniewski留言2018年9月16日 (日) 16:07 (UTC)[回复]
投票期:2018年9月16日 (日) 16:07 (UTC) 至 2018年9月23日 (日) 16:07 (UTC)
下次可提名时间:2018年10月23日 (二) 16:08 (UTC)起

不合要求:非自动确认用户--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8年9月17日 (一) 00:36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