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茶
香港茶意指在香港境内种植以及制作的茶叶。在香港开埠前,茶业曾经是香港历史上是一项主要产业。香港茶业起源的历史可追溯至宋朝,并在明清两朝时达到高峰,在多个香港山峰均有茶树的种植,生产出被誉为“香港四大名茶”的优质茶叶。香港具规模的种茶和制茶活动在清末起曾一度消失,只馀下分散的主要供自用的种茶地点;1950年代英国大律师贝纳祺在大屿山建立昂坪茶园,以商业规模营运并将出产茶叶销售至外国;而到21世纪嘉道理农场亦尝试复兴商业种植及手工制茶,有限度地对外销售茶叶和茶品。[1]
历史
早年产茶
香港产茶的起源可追溯至两宋时期。北宋末年因中原战乱令大量人口南迁,部份选择落户香港地区,并开垦土地以耕种稻米、蔬菜、果树和茶树等维生。到南宋末年,在元兵南侵中原下,宋帝昰等人从临安(即现今杭州市)南逃至闽粤一带,部份散兵和眷顾留居香港,而杭州茶业作为当地著名产业,在香港的种茶活动因这些南迁遗民得以发展。[2]
最早明确记录了香港境内茶叶的种植、出产和味道描述的文献载于清初康熙十七年(1678年)屈大均编写的《广东新语》中:
“ | 新安杯渡山绝壁,有类蒙山茶者,烹之作幽兰茉莉气,水濯十馀次,甘芳愈胜。或经一宿再濯,气味不减。饮者无不惊异。山势高,云露滋润,得太清之精英多故也。 | ” |
——《广东新语》卷十四〈食语〉 |
当中的“杯渡山”为现今的屯门青山,显示明朝至清朝初期香港境内已有茶树种植和制茶的活动。[3]
在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编成的《新安县志》内记载了当时新安县[注 1]内的茶叶情况,例如大帽山、马鞍山和吉澳海的西南边开发了一定规模的梯田,以作商业种茶。[1]而在嘉庆廿四年(1820年)版的《新安县志》中指出了当时区内主要有四个地方种植了茶树:杯渡山蒙山茶、凤凰山凤凰茶、担竿山担竿茶和竹仔林清明茶;以及描述了各地制成的茶叶的味道及特色:
“ | 茶产邑中者甚夥,其出于杯渡山绝壁上者,有类蒙山茶。烹之作幽兰茉莉气。缘山势高,得雾露以滋润之故,味益甘芳,但不易得耳。若凤凰山之凤凰茶,担竿山之担竿茶,消食退热;以及竹仔林之清明茶,亦邑中之最著者也。 | ” |
——《新安县志》卷三〈物产〉 |
当中的“蒙山茶”指产自四川蒙顶山的蒙山茶,自唐朝起已成朝廷贡品;而在此以蒙山茶比对杯渡山(青山)出产的茶叶,表达茶叶质素之高。[1]另外于卷四〈山水略〉中亦有提及凤凰山及大帽山之产茶,如:“凤凰山,在大奚山帐内,双峰插霄,形如凤阁,与杯渡山对峙。中有神茶一株,能消食退暑,但不可多得。”以及“大帽山,在城东五十里,形如大帽,由梧桐山迤逦南旋西折。高二百丈,为五都之镇。上有石塔,多产茶。”,表示凤凰山生产的茶叶有如“神茶”,以及大帽山茶叶产量之多。[4][5]
1859年,来华传教士高怀义牧师(Rev. Rudolph Krone)所编写的《新安县志略》(A Notice of the San On District)中记述了新安县的茶树种植和饮用的状况:“茶树在多处地方种植,通常称为‘山茶’,所制茶叶有颇强涩味,但为当地居民,特别是长者所喜,他们认为这种茶能帮助消化,消除热气,很多人只饮这种土产茶叶。”。[注 2][3][6]
英属时期至现在
1898年英国,正式租借新界,时任辅政司骆克撰写的《骆克报告书》记录了大帽山脉北坡1,500英尺(460米)上种植了茶树。1906年的香港行政报告中记录了大老山和水牛山上的机落均有种茶活动,亦曾经颇为兴盛,但在英国租借新界前已衰落。而在之后的行政报告已无再提及香港境内的种茶资料。[3]根据沙田理民官及历史学家夏思义(Patrick H. Hase)研究,荃湾老围村居民一直会到大帽山山顶采茶,亦记载了一位男子自1906年起每年的农历三月均会每星期到山上采集约十斤“云雾茶”。另外历史学家科大卫研究,记载了大帽山下的川龙村早年以种茶为生,但相信在1920年代后茶园已荒废。[1]
二次世界大战后1940年代尾,英国人大律师贝纳祺(Brook Bernacchi)获理民府批出了在大屿山木鱼山的一幅面积约42公顷的地皮,参照他在战时逗留过的缅甸的茶树种植场建立了“昂坪茶园”,成为了当时香港唯一商业产茶之茶园。[3][7][8]茶园规模达20万棵茶树,出产自家茶叶品牌“莲花唛云雾茶”(Lotus Brand Tea),年产量约1800公斤[2]。昂坪茶园在60至80年代为热门旅游地点,吸引了游客到茶园光顾餐厅和购买茶叶,另茶叶更远销至美国和印度。[1][9]茶园后来因贝纳祺在1996年逝世、昂坪开始发展以及生产成本问题下而开始衰落。[10]
在1957至1958年间期,夏思义记录了在清水湾一带的下洋村、大埔仔、西贡南围和北港凹都有种植不多于100棵茶树以及茶叶生产。另外,在大屿山山厦村的村民亦会到大东山山脚采茶。而在80年代,沙田茂草岩的客家村落仍有以传统方法种植和制作成发酵“山茶”。茶树一年可采摘四次,以清明节前后采集的品质为最佳作自用,其馀的则会送到大埔墟等墟市寄卖。[1][11]
位于大帽山北坡的嘉道理农场于2004年起在农场内山腰约海拔400米高处开始种植茶树,建立了内有两个面积少于半公顷的茶园,为现今在香港境内唯一仍有产茶之茶园。茶园内有2000多棵茶树,种植了名花、黄枝香、金萱三个品种,并聘请了曾在大帽山种植绿茶的客家茶农,使用人手炒茶方式制成有机绿茶。茶园每年有10次收成,每年总产量约有20至30公斤,约出产500包茶叶。[12][13]
香港四大名茶
“香港四大名茶”指的是在清朝嘉庆年版《新安县志》内所记载的四种香港境内出产之著名茶叶,早于明朝已开始种植。[14]
- 凤凰山凤凰茶:产于大屿山最高之凤凰山,为香港出产茶叶之中品质较佳的一种,凤凰茶以嫩芽制作,叶呈圆珠形状。[1]
- 杯渡山蒙山茶:产于屯门青山(杯渡山为青山古称),《广东新语》和《新安县志》以产于四川的朝廷贡品蒙山茶比对此处的茶叶,以表达茶叶之优。在光绪五年(1879年)编成的《广州府志》卷十六〈舆地略〉命名杯渡山产的茶叶为“新安茶”,显示茶叶在县内的代表性。[5]
- 担竿茶:产于青衣担竿山,山峰现已被铲平,茶田现已无迹可寻。[14]
- 清明茶:产于大榄竹仔林。[14]
相关条目
注释
- ^ 当时香港全境属新安县范围内。
- ^ 《A Notice of the San On District》英语原文:“Tea is also cultivated in several places, and is generally called "Shan-cha" 山茶, - mountain tea. It has rather a strong astringent taste, but is much liked by the natives, and particularly by those who are of advanced age, who consider that it promotes digestion and cools the system. Many drink only this indigenous tea.”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林雪虹. 香江茶事 : 追溯百年香港茶文化. 香港: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22: 20–23. ISBN 9789888760602 (中文(香港)).
- ^ 2.0 2.1 陈文怀. 港台茶事. 杭州市: 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7: 58–61. ISBN 7805364575 (中文(简体)).
- ^ 3.0 3.1 3.2 3.3 饶玖才. 十九及二十世紀的香港漁農業傳承與轉變 下冊, 農業. 香港: 郊野公园之友会、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2017: 112–117. ISBN 9789882196117 (中文(香港)).
- ^ 刘智鹏; 刘蜀永. 方志中的古代香港 : 《新安縣志》香港史料選.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20: 30–31. ISBN 9789620446399 (中文(香港)).
- ^ 5.0 5.1 蔡兆浚. 古代香港的茶. 香港地方志中⼼. 2021-04-08 [2024-03-26]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Krone, Rudolph. A Notice of the Sanon District. 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1967, 7: 104-137. ISSN 0085-5774. JSTOR 23890115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Dewolf, Christopher. Green Tea and Politics: The Surprising History of Hong Kong's Abandoned Tea Plantation. Zolima City Magazine. 2019-01-15 [2024-03-28]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那些年:大嶼山絕種好人. 苹果日报. 2013-05-28 [2024-03-21]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由昂坪茶園看新界轉變. 信报. 2018-11-08 [2024-03-22] (中文(香港)).
- ^ 自己香港自己撐. 东方日报. 2015-04-23 [2022-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ase, Patrick H.; Hayes, James W.; Iu, K.C. TRADITIONAL TEA GROWING IN THE NEW TERRITORIES (PDF). 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1984, (24): 264–281. ISSN 1991-7295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本土農業】種兩千棵茶苗人手採茶炒茶 大帽山下的雲霧綠茶. 苹果日报. 2018-05-08 [2024-03-22]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人物】大學畢業葉子林 大帽山復耕茶園. 优雅生活. 信报. 2019-07-19 [2024-03-22]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4.0 14.1 14.2 张茅. 香港隨筆 香港名茶再生. 大公报. 2019-08-11 [2024-03-28] (中文(香港)).
这是一篇与香港文化、康乐或香港体育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