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13师团 (日本陆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13师团 (日本陆军)
创设 1905年(明治38年)4月1日
国籍 大日本帝国
所属 大日本帝国陆军
规模 师团
兵种 步兵
人员
所在地 高田-桦太-朝鲜-西伯利亚
仙台-中支-南支
编成地 高田/仙台
通称号
补充担任 第十三师管(高田)
仙台师管区
最终上级部队 支那派遣军
最终位置 湖南省 长沙
主要战历 库页岛之战日俄战争
西伯利亚出兵
中日-太平洋战争

第13师团大日本帝国陆军的一个甲种师团,在1905年时成立,1925年解编;在1937年因中日战争再度组建。该师团所属山田梅二少将的第103旅团违反国际战争法参加了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简介

1937年7月中日战争日趋白热化后,日本常备部队数量不足,所以日本本土开始征召后备军人重组部队;第13师团是由管理仙台一代的第二师管区筹组,1937年9月10日重编。后来列入淞沪会战后期增援部队开赴中国战场,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据信也参与了南京大屠杀

在南京一役后,第13师团编入了华中派遣军作战序列中,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役,虽然上层隶属单位更迭数次,但第13师团一直都在中国大陆战场作战。而甲级师团的2旅4编制则在1942年12月改组;步兵第58联队日语歩兵第58連隊移交给攻击缅甸的第31师,后来该部队仍持续在华中一带与国民革命军交战,并在豫湘桂会战中占领了桂林、柳州、全县等地。

1945年夏季,因大陆战事趋于不利,该师团首先自广西一带撤退回华中沿海地区;并与第3师团一同列入中国派遣军直属部队。在撤退到长沙时,日军投降,部队在同地缴械。

根据日本战后出版的部队史《若松联队回想录》,第13师团下辖之步兵第65联队在华作战8年期间,可确认之战死人数为3,765人,可确认之病死、意外丧生、自杀身亡人数为917人,合计该联队在抗战期间可确认之死亡人数为4,682人[1][2],然该联队在华作战8年期间接收补充人员共53次、至少14,709名(其中第41次补充所接收补充人员人数不详,然人数肯定极为可观),1945年4月29日都安作战结束后,另自独立混成第88旅团转入军官15名、下士官兵540名补充因阵亡与伤重致残造成的大量缺额,考虑可恢复的伤兵应不在补充范围内,故该联队实际死亡人数肯定远大于4,682人[3]

建制

1937年重建

第13师团

1945年8月投降时编制

第13师团

  • 歩兵第65联队(会津若松市):服部卓四郎
  • 歩兵第104联队(仙台):野口义男。
  • 歩兵第116联队(新发田市):岩下荣一。
  • 野炮兵第19联队:石浜勲上校。
  • 工兵第13联队:石川省三上校。
  • 辎重兵第13联队:田原亲雄上校。
  • 第13师团通信队:大薗广志上校。
  • 第13师团兵器勤务队:中西新作上校。
  • 第13师团卫生队:桥本匡中校。
  • 第13师团第1野战医院:藤井清士军医少校。
  • 第13师团第2野战医院:中山恵夫军医少校。
  • 第13师团第4野战医院:山田畅雄军医少校。
  • 第13师团病马厂:増田健治兽医上尉。

部队历任主官

师长(中将职)

  • 荻洲立兵:1937年(昭和12年)9月10日 - 1939年(昭和14年)8月1日
  • 田中静壹:1939年(昭和14年)8月1日 - 1940年(昭和15年)9月28日
  • 内山英太郎:1940年(昭和15年)9月28日 - 1942年(昭和17年)8月17日
  • 赤鹿理:1942年(昭和17年)8月17日 - 1945年(昭和20年)1月20日
  • 吉田峯太郎:1945年(昭和20年)1月20日 - 1945年8月日本投降

参谋长 佃勇三郎大佐

轶事

  • 1910年12月至1911年10月,蒋介石(蒋志清)从振武学校毕业后,以“士官候补生”身分进入第13师团野炮兵第19联队入伍实习。

相关项目

注脚

  1. ^ 换个角度看抗战八年起起伏伏. 凤凰网. 2019-03-17 [2019-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2. ^ 星半三郎编,《若松联队回想录》,1977年,会津若松市,p191。
  3. ^ 星半三郎编,《若松联队回想录》,1977年,会津若松市,p165-p191。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