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号
% | |
---|---|
百分号 | |
百分号(percent sign,%)又称百分比记号[1],是表达百分比的符号,加在数值的后面,表达百分之一。
根据其英文发音,百分比在东南亚华人中常被称为巴仙;在台语中则根据日文“日语:パーセント,罗马化:Pāsento”发音,华语音似趴线豆、趴线或趴[注 1],部分报章杂志网站俗写为趴[2][3][4]。
历史
per cento
有人主张百分号来自于义大利文的“per cento”(每一百),以下是 D.E. Smith 的考证。
古时本无百分比专用的符号,而是将义大利文的“per cento”以“per 100”“p 100”“p cento”等形式书写[5]。
1425年左右,出现了在“PC”之后加上一个小圈,代表“cento”最后一个字母“o”的写法[6]。
1650年左右,“Cº”的部分再次变形,出现像是“%”站立的符号[7],接著“P”的部分渐渐开始不写[8]。
大约在1925年左右,开始出现使用斜线的形式(),是现今最普遍的形式[9]。
除以上见解外,也有其他不同的主张。
排版
空格
数字与 % 符号的中间是否带有空格,有各种不同的习惯。
- 英语圈中的争论:
- 主张不应有空格者
-
-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14]
- 在捷克文中,当数字是名词时要加空格,当数字是形容词时不加空格(例: a 50% increase)[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于2011年7月29日发布,11月开始实施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中注明,正规出版物中,将数字用于加减乘除等运算的时候,百分数应当以罗马数字记法显示,如“去年营业额增长百分之五”应当写作“去年营业额增长5%”,等等。表示数值区间的时候,应当保留两端的百分号,如应当写“此事件有5%~10%的可能性发生”,而不是“此事件有5~10%的可能性发生”[16]。
在自然语言中的用途
百分比
表示百分比。
- 营业税 5%
- 20% OFF
- 浓度 5.5% 的食盐水
商业用负号
Template:符号 就像大写数字一样,为了防止数值遭到窜改,在商业上有将百分号代替负号使用的情形。
然而商业用负号通常不写作圈而以点表示为主(如“˙/.”或“./.”),所以在 Unicode ,有另外定义一个商业用负号字码 U+2052 以便区别,但目前许多字型尚未支援该符号。
电脑上的用途
由于百分号有收录在ASCII码,很容易在各国环境中输入,所以在程式语言以及许多壳层都借用百分号在其他用途上。
求馀数运算子
许多类C语言的程式语言都将百分号用在求馀数的运算子(模除)。例如:
int a = 25 % 7;
这是将 25 除以 7 后的馀数 4 指派给变数 a 的意思。在 C 语言只能处理整数型别,而在 Java 也可以运算浮点数。
语法设定
在C语言的格式化字串输入函式(printf 等)中,代表格式指定的指示符。例如 %d 表示整数、%c 表示输出 1 个字元等。很多其他程式语言也承袭这个方法。
环境变数
在 MS-DOS 与 Microsoft Windows 等环境中,标准的 命令提示字元 中,作为表示环境变数的符号。
echo %PATH%
这里“%PATH%”表示传回环境变数 PATH 的值。
杂凑
URL编码
其他电脑中的用途
- 在 MS-DOS 批次档中,表示命令列引数。
- 在 crontab 中,行内的 % 表示命令结束的意思,% 之后的部分视为标准输入的输入内容。
- 在 MATLAB 等软体中,从 % 到行尾的部分视为注解。
- 在 SQL 语言中,作为万用字元,表示“长度在0以上的任意字串”。
百分号的数据处理
符号 | Unicode | Big5 | 字元实体引用 | 名称 |
---|---|---|---|---|
% | U+0025 |
% % |
百分比符号 | |
٪ | U+066A |
٪ ٪ |
百分比符号(阿拉伯文字) | |
⁒ | U+2052 |
⁒ ⁒ |
商业用负号 | |
% | U+FF05 |
A248 | % % |
全形百分比符号 |
注释
- ^ 台湾因日治历史,部份词汇发音可追溯自日语。
参考文献
- ^ percent sign - 百分比記號. terms.naer.edu.tw.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 ^ 公務員月退金 擬隨物價指數調漲. 苦劳网. [2021-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 ^ 通膨兩趴 部長為何要下台(杜震華). 苹果日报. 2012-04-30 [2021-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 ^ 存档副本. [2021-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 ^ Smith 1898,pg. 437
- ^ Smith 1898,pp. 439-440
- ^ Smith 1898,pg. 441
- ^ Smith 1898,pg. 440
- ^ Smith 1925,Vol. 2, pg.250 in Dover reprint of 1958, ISBN 0-486-20430-8
- ^ 10.0 10.1 星田直彦‘単位171の新知识 読んでわかる単位のしくみ’讲谈社ブルーバックス 2005年
- ^ SI brochure.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2006 [2009-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5).
- ^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PDF).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2006 [2007-08-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3-13).
- ^ Quantities and units – Part 0: General principl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1999-12-22 [2007-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29).
- ^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2007-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5).
- ^ Jazyková poradna ÚJČ AV ČR: FAQ. Ústav pro jazyk český Akademie věd ČR. 2002 [2009-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1).
- ^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PDF). 复旦大学教务处网站. 2011.[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