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华民国(台湾)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将台湾的英文名称“TAIWAN”加大的中华民国普通晶片护照封面
(2020年9月2日公布,2021年1月11日开放申请)

中华民国(台湾)(英语:Republic of China (Taiwan))是第11任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于2005年后,在总统府外交部行政院新闻局等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上使用的中华民国非法定称谓之一。其中,“中华民国”为法定的正式国号,括弧内的“台湾”作为加注。该英文加注的作法持续沿用至今。

根据总统府公共事务室在修改之初所做的特别说明,外国人常将“中华民国”(英语:Republic of China)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英语: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混淆而造成不便困扰,加注“台湾”是为做合理而明确的区别[1]

2008年马英九政府上台后,各级政府网站上的“台湾”中文加注陆续去除,但仍保留英语的“Taiwan”字样至今[2],对外指中华民国代表台湾。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后,多次在官方场合称中华民国台湾,中英称谓转趋相同。

背景

台湾在西太平洋区域

自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大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中华民国仅实际控制台澎金马等岛屿。1971年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令中华民国失去“中国”(China)的代表权。随着日本、美国、韩国与中华民国断交,转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逐渐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称,而“台湾”逐渐成为中华民国的通称。

2002年5月11日台湾正名运动正式启动,目标为去除全部具有“中华民国代表中国”含义之名称。2003年9月起,中华民国护照封面加注台湾英文“TAIWAN”。[3]

缘由

2005年7月30日,中华民国总统府公共事务室宣布,中华民国总统府网站于“中华民国”国名之后,以括弧加注“台湾”。该单位表示加注之原因,乃是因外界人士易把“中华民国”误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故造成各界困扰和不便;并造成许多国际人士或网友误以为该网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官方网站,而把写给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的信寄到这里。在加注“台湾”的同时,总统府英文网页则也相应地改为“Republic of China (Taiwan)”。[4]

加注情形

2005年7月,中华民国总统府首次在国名“中华民国”后加注“台湾”,也是台湾正名运动的步骤之一。总统府首先使用后,中华民国外交部及当时的新闻局等政府部门跟进,中华民国驻外国大使馆也如此使用。其他机关如中华民国交通部并未在其网站上加注。此外,“中华民国(台湾)”亦于部分官方文件中沿用。[5]

后续

2007年7月,总统府及外交部英文网页及相关文件,则又将国名补充词之用(Taiwan)的括号去除,并扩大台湾的英文字体与颜色;惟中文相关网站或文件未予更动。

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上任中华民国总统之后,总统府及外交部网站中的“中华民国”后加注的“台湾”已经被移除,仅保留英文国名后面的Taiwan字样。[2]

民进党籍政治人物杨长镇曾投书自由时报提议,把中华民国的英文国名“Republic of China”改成“Republic of Chunghwa”,把“China”撤下[6];2016年6月,民进党立委王定宇在立院质询外交部长李大维时,提议将中华民国参加国际组织使用的如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TPKM)等英文名称统一为Chung Hwa Min Kuo(中华民国音译),但结果都不了了之[7]

2017年,蔡英文执政期间,立法院网站将英文名“The Legislative Yua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8]改为“Legislative Yuan,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9],且蔡英文多次提到“中华民国台湾[10][11],并称“中华民国台湾”是现在台湾最大的共识[12]

各方反应

国家 反应立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此举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为与陈水扁同时期发表的“中华民国四阶段演进论”有关,而中国大陆的媒体也解读此举为陈水扁所谓“中华民国四阶段”中“中华民国是台湾”的宣示。如东方网报导“台当局领导人办公室网站于中华民国后面以括弧加注台湾与陈水扁的‘四段论’言行一致”。[13]
 日本 日本东京都于2008年6月6日通告辖下各区市町村开始接受中华民国籍住民在住民票(类似属于住民的户籍誊本)的国籍栏上只填写“台湾”,为日本首开先例的行政区。[14]
 美国 中央通讯社2008年9月9日的报导,美国开始接受申请移民的台湾人在原国籍栏上只填写“台湾”。[15]

另见

参考文献

  1. ^ BBC 中文网. 論壇:台總統府網頁加注"台灣". BBC 中文网. 2005年8月29日 [2007年3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6月12日) (中文(繁体)). 台总统府公共事务室陈文宗上周六(7月30日)表示,外界人士易把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误认为对岸的中国,造成困扰和不便。公共事务室指出,为了明确区别,决定自周六起于中文繁体、简体的总统府网站中,在“中华民国”之后,以括弧加注“台湾”。 
  2. ^ 2.0 2.1 李明贤. 總統府網站 又見「中華民國」. 联合报. 台北: 联合新闻网. 2008年5月21日 [200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7) (中文(台湾)). 520新政府上路,包括总统府与外交部网站昨天悄悄将国名从“中华民国(台湾)”恢复成为正式国号“中华民国”,但是英文版本仍在ROC后保留TAIWAN字样。  参数|newspaper=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news}}|website=) (帮助)
  3. ^ 陈幼臻╱台北报导. 護照九月起加註Taiwan. 苹果日报. 2003年6月13日 [2017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7月31日) (中文(台湾)). 外交部长简又新昨天表示,基于便民考量,决定九月一日发行加注“Taiwan”字样的新版护照,现行护照在有效期限内仍可使用。新版护照在封面的国徽下方加注“Taiwan”字样,其馀设计都不变。 
  4. ^ 南方快報. [200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3). 
  5. ^ 標註中華民國(台灣)的網站. [2019-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4). 
  6. ^ ROC = Republic of Chunghwa. 自由评论网.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7. ^ 王定宇提國名用Chung Hwa Min Kuo?李大維:哈哈哈. 民报. 2016-06-02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8. ^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web.archive.org. 2016-11-30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2. 
  9. ^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web.archive.org. 2017-03-21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2. 
  10. ^ 韓國瑜批借殼上市 蔡英文:中華民國台灣主權獨立. 世界新闻网. 2019-11-20. [失效链接]
  11. ^ 蔡英文國慶致詞:中華民國台灣不分藍綠. 自由电子报. 2019-10-11 [2019-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1). 
  12. ^ 韓質疑賴清德「台獨立場」蔡英文:中華民國台灣是最大共識 - 政治. 新头壳 Newtalk. 2019-11-18 [2019-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13. ^ 亦菲. 陈水扁"四段论"就是"台独"注脚. 东方新闻. 2005年8月5日 [2007年3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中文(中国大陆)). 台当局负责人陈水扁近来频频曝光放言。最引人注目的是8月2日又抛出的“中华民国四阶段演进论”(简称“四段论”),并声称,“四段论”就在于厘清“中华民国”与台湾的关系。针对陈水扁此论,国台办发言人于8月4日指出,这是台当局负责人再度抛出的“台独”分裂言论,挑起两岸对立,制造新的紧张。(见新华社2005年8月4日电) 
  14. ^ MSN产経ニュース. 住民票に「台湾」、都容認 公文書で全国初. MSN产経ニュース. 2008年6月7日 [2008年10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6月9日) (日语). 东京都が住民基本台帐(住民票)の転出入地记载について、“台湾”表记を认める通知を都内の全区市町村に出したことが6日、分かった。国が管辖している公文书で“台湾”表记は认められておらず、都も国の方针に従ってこれまで“中国”表记するよう区市町村に通知していた。都道府県が公文书で“台湾”表记を认めるのは初めてで、全国の自治体に影响を与えるのは必至だ。 
  15. ^ ライブドアニュース. 移民申請、「元の国籍」は「台湾」でOK―米国. ライブドアニュース. 2008年9月11日 [2008年10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日语). 2008年9月9日、台湾“中央社”の报道によると、台湾出身者が米国で移民申请をする际、“元の国籍”を“台湾”と记入することが初めて认められた。これまでは、“中华人民共和国”や“台湾、中国”と书くことが义务付けられていたという。环球时报が伝えた。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