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阴郡,中国古代的郡。
三国魏景初二年(238年)置,治所在汝阴县(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境)。属豫州。后废。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复置。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颍河流域以西和河南省新蔡、淮滨等县地。东晋咸康二年(336年)废,后又复置。隋朝开皇初年,废汝阴郡。大业及唐朝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颍州为汝阴郡,下辖汝阴县(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今安徽省颍上县颍河乡十二里店孜)、下蔡县(今安徽省凤台县)、沈丘县(今安徽省临泉县)。
- 唐朝汝阴郡太守
国主
西晋汝阴国
晋朝汝阴国(265年—277年,277年—286年)
|
传位 |
称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代 |
汝阴王 |
司马骏 |
13年 |
265年—277年 |
晋宣帝第七子
|
徙封扶风
|
第1代 |
汝阴哀王 |
司马谟 |
10年 |
277年—286年 |
晋武帝子
|
国绝
|
南朝宋汝阴国(447年—452年)
汝阴国(447年-452年)/武昌国(452年-455年)丨食邑2000户
|
代数 |
世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始封 |
汝阴郡王 |
|
刘浑 |
447年-452年 |
宋文帝第十子
|
武昌郡王 |
|
452年-455年
|
谋反,国除
|
南朝齐梁汝阴国
汝阴国(479年-557年)丨全食一郡
|
代数 |
世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始封 |
汝阴郡王 |
|
刘准 |
479年 |
宋顺皇帝
|
2 |
|
汝阴郡王 |
|
刘胤 |
479年-515年 |
|
3 |
|
汝阴郡王 |
|
刘端 |
?-522年 |
|
4 |
|
汝阴郡王 |
|
刘哲 |
?-546年 |
|
5 |
|
汝阴郡王 |
|
? |
|
|
6 |
|
汝阴郡王 |
|
刘叡 |
556年-557年 |
|
陈受禅,国除
|
参考资料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曹魏 咸熙二年( 265年)、蜀汉 炎兴元年( 263年)、孙吴 天纪四年( 280年)所有可考证的郡、国。标“*”者为曾置后废的郡、国。标“#”者为特殊政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国,取最后使用的名称,并括注明曾用名。 |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西晋 建兴四年( 316年)(此前已沦陷者列出沦陷前的名称)及东晋 义熙十四年( 418年)的郡、国。带#者为《晋书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体字者为西晋所废置的州、郡;下划线者为东、西晋所设置的侨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国,取最后使用的名称( 永嘉五年( 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于史无记载其封国何时被撤销,其封地在西晋末的建置仍按“国”处理),并括注明曾用名。 注3:东晋郡王、开国郡公的封地分别括注“内史”、“相”及其设置时间。 |
|
|
---|
|
|
|
---|
江表地区 | |
---|
淮南地区 | |
---|
淮北地区 | |
---|
河南地区 | |
---|
江汉地区 | |
---|
岭南地区 | |
---|
沅湘地区 | |
---|
巴汉地区 | |
---|
蜀中南中地区 | |
---|
|
|
|
|
---|
江表地区 | |
---|
沅湘地区 | |
---|
岭南地区 | |
---|
位置不详 | 新蔡郡(内史575-589) | 晋熙郡(内史575-589) | 巴东郡(内史586-589) | 临江郡(内史586-589) | 新兴郡(内史583-589) | 岳山郡(内史583-589) | 梁城郡(相582-589)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宋 大明八年(464年)、齐 建武四年(497年)、梁 中大同元年(546年)、后梁 广运元年(586年)、陈 祯明二年( 588年)的实州、实郡。下划线者为南朝所设置的侨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取最后使用的名称,并括注明曾用名。 注3:郡王、开国郡公的封地分别括注“内史”、“相”及其设置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