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
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释普光,又号大乘光[1][a],唐朝比丘,汉传佛教俱舍宗、唯识宗高僧,为玄奘之上首弟子,被认为得其正传。
生平及学说
普光之籍贯及生卒年月均不详,其为人勤勉、闻少证多,为玄奘默许。普光也长期协助玄奘进行翻译、担任笔受工作,为笔受最多玄奘所译经论者[2],其笔受经论包含《解深密经》、《大乘五蕴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等,参与翻译经典则有《大般若经》[2]、《咒五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等。[3]
普光亦为俱舍学之重要传承者,被认为得玄奘之正传。[3]永徽五年(654年)玄奘翻译出《俱舍论》后首先秘密教授普光,[1]后普光著作《俱舍论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俱舍论法宗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等论述,其中《俱舍论记》与玄奘其他门人神泰所著《俱舍论疏》、法宝所著《俱舍论疏》并称为俱舍三大疏[3],取代了真谛旧译《俱舍论》的地位。[4]《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亦指出普光所著者于三者中最稳健、完整,可称为权威著作。[3]
普光之弟子以圆晖最为著名,其结合普光及法宝之论述著作《俱舍论颂疏论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论点介于两者之间,为俱舍宗之重要著作。圆晖又传弟子崇廙、慧晖、道(遁)麟等人,这些弟子皆曾各自注解圆晖著作。[3][4]
著述
普光之著述除下列者外,尚有已佚失的《婆沙论钞》、《大因明记》。[3]
俱舍论记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指出此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与玄奘其他门人神泰所著《俱舍论疏》、法宝所著《俱舍论疏》并称为俱舍三大疏,不过神泰之论述目前残缺仅余七卷;法宝之论述则被认为经常引用众贤《顺正理论》直译《俱舍论》并有较多独创观点;普光所著者则偏向说一切有部、援引多种观点而不批判,虽有时略见繁杂,但也保存了较多不同观点,较为稳重完整。[3]
俱舍论法宗原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认为此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扼要说明说一切有部以七十五法为法体,恶作、睡眠、寻、伺、贪、嗔、慢、疑等八项为不定法的观点。此外本论也以百法明门分别诸法色非色、有见无见。[3]
百法明门论疏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指出此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较窥基之著述更为详细。[3]
注释
资料来源
- ^ 1.0 1.1 慈怡法师主编. 普光. 《佛光大辞典》 (高雄县大树乡: 佛光). 1988. ISBN 9789575433307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宋高僧传卷四‧唐京兆˙大慈恩寺普光传》:“释普光,未知何许人也。明敏其性,爰择其木,请事三藏奘师,勤恪之心,同列靡及。至于智解,可譬循环,闻少证多,奘师默许。末参传译,头角特高,左右三藏之美光有功焉。初奘嫌古翻俱舍义多缺然,躬得梵本,再译真文,乃密授光,多是记忆西印萨婆多师口义,光因着疏解判。一云。其疏至圆晖略之为十卷,如汉之有沲欤。又尝随奘往玉华宫译大般若经,厥功出乎禆赞也,时号大乘光。观夫奘自贞观十九年创译记,麟德元年终于玉华宫,凡二十载,总出大小乘经律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十分七八是光笔受。或谓嘉光,普光也,若验从辩机同参译务,即普光是也。”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辑;蓝吉富主编. 普光.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台南县永康市: 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 1994. ISBN 9579982104 (中文(台湾)).
- ^ 4.0 4.1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辑;蓝吉富主编. 俱舍師.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台南县永康市: 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 1994. ISBN 9579982104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