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骄傲
系列条目 |
LGBT主题 |
---|
女同性恋(L) ∙ 男同性恋 (G) 双性恋 (B)∙ 跨性别(T) |
性倾向和性别认同 |
概观 |
文化 |
权益 |
社会态度 |
研究和论述 |
LGBT专题 |
同志骄傲(Gay Pride或LGBT Pride,又译作同志自豪)是同性恋权利运动的一部分,主要有三个目的
庆祝及支持LGBT权利的骄傲游行在全世界不少国家及大城市都有。同性恋骄傲运动的标志包括彩虹旗以及粉红三角形和黑色三角形(后两个曾经被用在纳粹的集中营中充当羞耻徽章)[1]。
这个运动可以看作是类似于美国1970年代的“黑人是美丽的”(Black is Beautiful)运动,正如非裔美国人争论道美丽并不是单独的由大多数人来定义的标准一样,同性恋骄傲运动的成员也认为,同性恋者的价值也不应该由占人口大多数的异性恋者来评判。
骄傲活动从抗议到狂欢节不等,通常在LGBT骄傲月或其他纪念该国LGBT历史转折的时期举行,例如5月的莫斯科骄傲节是为了纪念俄罗斯1993年将同性恋定为非刑事罪的周年纪念日。骄傲活动包括LGBT骄傲游行、集会、纪念活动、社区日、舞会和节日等等。
名称来源
双性恋活动家布伦达·霍华德因其协调游行活动成功举行,而被人们称为“骄傲之母”,她还提出了在“骄傲日”前后举行为期一周的活动的想法,后来该活动也成为一年一度的同志骄傲游行的起源。现在每年六月在世界各地LGBT群体都会举行庆祝活动[2][3]。此外,霍华德与双性恋激进主义者罗伯特·马丁以及同性恋激进主义者L.克雷格·休克纳姆共同采用“骄傲”一词来形容这些庆祝活动[4][5]。另一双性恋激进主义者汤姆·利蒙切利随后发表言论说:“如果下一次有人问您为什么会有骄傲游行或为什么同志骄傲月是六月时,就告诉他们一个名叫布伦达·霍华德的双性恋女人认为要这样。”[6]至此,“骄傲”一词成为同性恋权利活动的代称。
历史背景
骄傲日的前身
年度提醒
1950和1960年代对于美国的LGBT人士来说,是在法律和社会上都非常压抑的一段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包括“碧丽提丝的女儿”(Daughters of Bilitis)和“马特蕊协会”(Mattachine Society)在内的美国同性恋组织开始了一些最早的LGBT权利抗争运动。这两个组织策划了称为“年度提醒”(Annual Reminders)的公民运动,目的是为了宣告和提醒美国民众LGBT人士并未享有基本人权的保护。“年度提醒”活动自1965年起在每年的7月4日于费城美国独立纪念馆举行。
“同性恋是好的”
在当时,反对LGBT的人士经常将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与精神疾病划上等号。受到斯托克利·卡迈克尔的“黑即是美”运动的启发,同性恋人权运动先锋和“年度提醒”参与者法兰克·卡莫尼在1968年喊出了“同性恋是好的”(Gay is Good)口号,[7]以对抗社会上的歧视和同性恋者自身感到的罪恶与羞耻。后于1990年同性恋非病化成为了国际社会主流观念[8]。
克里斯多弗街自由日
1969年6月28日星期六的凌晨,一群男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跨性别者和关切人士在美国纽约同性恋酒吧“石墙”遭到警方搜索后展开暴动,石墙酒吧坐落于纽约市格林尼治村的克里斯多弗街43号。这场暴动和后继的示威抗争行动是现代LGBT权利运动的分水岭,也奠定了同志骄傲月在6月举行,并且将会会有同志游行及大型的公开活动。
1970年6月28日,为纪念石墙暴动一周年举行克里斯托弗街解放纪念日,这一游行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同性恋游行,涵盖了51路到中央公园的全部街区。游行活动由于参与游行的群众十分激动,而不到原定计划时间的一半就结束了,而且还因为他们带着同性恋旗帜和标志步行穿过城市时十分谨慎。尽管游行许可是在在游行开始前的两个小时才发放,但游行者却极少受到旁观者的抵制[9]。《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写道游行者占领了约15条城市街区[10],另一《乡村之声》的十分积极地报道了“一年前警察对石墙旅馆的突袭而产生的前线抵抗”除此之外在克里斯托弗街上另有一个集会。
遍地开花
1970年6月27日(星期六),芝加哥同志解放组织了一场游行[11],原订路线从华盛顿广场公园至密歇根大道和芝加哥大道交汇处的水塔,活动当天有许多参与者即兴游行至市民中心广场。[12]选择这一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为石墙暴动发生于六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其二为周六是最多人外出购物的时间,可善用密歇根大街的购物人潮提高游行声势。此后,芝加哥同志游行固定于六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举行,在这天各地也有许多类似的游行活动共同响应。而美国西海岸的同运团体也开始在六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于洛杉矶跟旧金山举办游行。[13][14]
隔年,同志骄傲游行开始在波士顿、达拉斯、密尔沃基、伦敦、巴黎、西柏林以及斯德哥尔摩遍地开花。到了1972年,参与的城市包括亚特兰大、布赖顿[15]、布法罗、底特律、华盛顿特区、迈阿密、费城[16]以及旧金山。
参考文献
- ^ Symbols of the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Movements. Lambda. [July 30,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6).
- ^ Channel 13/WNET Out! 2007: Women In the Movement. [2020-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8).
- ^ The Gay Pride Issue: Picking Apart The Origin of Pride. [2020-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2).
- ^ Dynes, Wayne R. Pride (trope), Homolex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Moor, Ashley. Why Is It Called Pride?. Msn.com. 2019-05-22 [2019-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 Limoncelli, Tom. In Memoriam, Brenda Howard. BiSquish. July 27, 2005 [November 1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14).
- ^ Kameny, Frank. glbtq. [2012-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4).
- ^ 版主. LGBT議題科學研究文摘: 美國精神醫學會在1973年將同性戀去病化的來龍去脈. LGBT议题科学研究文摘. 2017-03-02 [2020-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 ^ Clendinen, pp. 62–64.
- ^ Fosburgh, Lacey (June 29, 1970). "Thousands of Homosexuals Hold A Protest Rally in Central Par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ew York Times, p. 1.
- ^ Chicago's Gay Pride Parade through the decades. chicagotribune.com. [202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5).
- ^ Outspoken: Chicago's Free Speech Tradition. Newberry Library. [2008-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2-17).
- ^ "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June 29, 1970
- ^ "As of early 1970, Neil Briggs became the vice-chairman of the LGBTQ Association", CanPress, February 28, 1970. [1]
- ^ A History of Lesbian & Gay Brighton: A Community Comes of Age, 1988–2001. Brighton Ourstory.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31).
- ^ Armstrong, Elizabeth A., Crage, Suzanna M. (October 2006). "Movements and Memory: The Making of the Stonewall Myt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1 (5) pp. 724–752. doi:10.1177/0003122406071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