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源
刘心源(1848年—1915年10月18日)[1],谱名文申,字亚甫,号冰若,一号幼丹,考名崧毓,官名心源,自号夔叟,晚号龙江先生。湖北省嘉鱼县龙口腾云洲人(今属洪湖市龙口镇),清末民初书法家、金石学家、钱币考据家、官员。
生平
刘心源生于清朝道光戊申年八月初七日(1848年)。1873年,他参加同治癸酉科乡试,由廪生中第六十七名举人。[2]
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二甲第三十七名进士,朝考一等第十六名,点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散馆授编修、国史馆协修。光绪七年(1881年)丁母忧。光绪八年(1882年)应湖广总督李瀚章、湖北巡抚彭祖贤之聘,纂修《湖北通志》。[2]
光绪十四年(1888年),刘心源任戊子科顺天乡试同考官。次年,任己丑科会试同考官,管理正白旗官学。光绪十六年(1890年)补江南道监察御史。历署江西道监察御史、掌广东道监察御史,户、工两科给事中,稽查内仓。光绪十七年(1891年)奉钦派督理京城五城街道,转掌江南道监察御史。
光绪十九年(1893年),刘心源调补京畿道监察御史,京察一等记名,以道府用。光绪二十年(1894年),简放甲午科河南乡试副考官。二十一年(1895年),简放四川省夔州府知府,次年就任。任内围剿土匪、赈济灾荒,因剿匪有功,曾获四川总督鹿传霖保荐,但“以不贿,为部议所格”,遂未能升迁。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调补成都府知府,任内再次因剿匪有功,得到四川总督奎俊保举,署成绵龙茂道道员。[2]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刘心源升任江西督粮道道员。二十七年(1901年),署理江西按察司。二十八年(1902年),调补川东道道员,同年又调赣南道道员。二十九年(1903年),简放广西按察使,不久署广西布政司。诰授荣禄大夫、赐二品花翎顶戴。当时,两广总督岑春煊正在督办剿灭土匪事宜,遂与广西巡抚柯逢时会奏,以“按察使刘,严重有度,韬略夙优”,调刘心源“出省周历督剿”。此后驻柳州行营。光绪三十年(1904年),岑春煊奏拨刘心源提督三营。不久,他率军回省,并告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缺回乡。[2]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刘心源在家乡主修《刘氏宗谱》。[2]辛亥革命前夕,出任湖北商办川粤汉铁路协会会长。[3] 任内,亲自率湖北代表到北京请愿,并三次致信负责铁路管理的邮传部,领导了“拒借款、争路权”运动。[4]
武昌起义爆发后,刘心源被黎元洪聘请为顾问,任内为黎元洪谋划,使湖北军政府获得稳定。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湖北省临时议会议长,首任湖北民政长,国会议员,湖南巡按使[4],约法会议议员[3]。
民国四年(1915年)10月18日于嘉鱼逝世[5]。
著作
- 《奇觚室古文审》
- 《奇觚室吉金文述》
- 《奇觚室乐石文述》
- 《奇觚室古音》
- 《奇觚室三代六书存》
- 《奇觚室瓿馀集》
- 《通鉴系注》
- 《考试文稿》
- 《游西山记》
- 《使豫轺程记》
- 《川程坐游记》
- 《广西兵事》
- 《凡诲书》
- 《孙子事证》
- 《游太行山记》
- 《诗韵》
- 自著《年谱》
参考文献
官衔 | ||
---|---|---|
前任: 希贤 |
清朝广西按察使 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十三 - 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十六 1903年7月7日 - 1905年3月21日 |
继任: 余诚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