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斂之
(重定向自英敛之)
英敛之(1867年11月23日—1926年1月10日),满族,老姓赫舍里氏,汉姓郁,名英华,字斂之,以字行,號安蹇,又号万松野人,教名文森蒂斯(Vincentius),滿洲正紅旗人,清末民初教育家、記者,保皇黨、維新派人物,中國近代天主教精神領袖。《大公報》及輔仁大學創辦人之一。其妻淑仲是爱新觉罗氏,恂勤郡王允禵的后裔。
生平
1867年11月23日,英敛之出生于北京的旗人家庭。汉姓为郁,名英华,幼年家贫,未接受正规教育,自幼习武从军。1888年,他成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并自学法文。1898年4月,撰文《论兴利必先除弊》。戊戌变法失败后,恐被株连,潜往外地。
1899年8月,在澳门《知新报》上发表《党祸余言》,对变法失败“深感郁结,心不能已”。1900年3月,到雲南担任法国驻蒙自领事馆書記。由于当地常发生教案,於7月随领事返回天津。
1901年4月,天津紫竹林天主堂总管柴天宠提议集资开办报馆,邀英敛之进行筹备。1902年7月17日,《大公报》在天津发刊,英敛之兼任总理和編輯工作,以“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為辦報宗旨,每日为《大公报》作社论。1906年7月1日,与《北洋日报》等联名发表《告天津各报大主笔书》,发起组织中国近代第一个新闻团体“天津报馆俱乐部”,作为同业“研究报务、交换知识”的场所。1912年,他和好友马相伯一起上书教廷,请求创办一所天主教大学。1916年,英敛之将《大公报》转手售予王郅隆,迁居北京香山静宜园,创办香山慈幼院和辅仁社。
1926年1月10日病逝。去世后的次年,辅仁大学在北京正式立案。
著作
生前曾将所撰报刊文论汇编为《也是集》、《敝帚千金》等。在廣東省臺山市上川岛时留下了诗句:“三洲荒岛迹,万国盛名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