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余秋雨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这个條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结构问题

“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事件所占的篇幅过重了,可以考虑新开一个条目。

                                                     2009年3月8日 (日) 07:07 (UTC)2009年3月8日 (日) 07:07 (UTC)进化中的蜜蜂 (留言) 2009年3月8日 (日) 07:07 (UTC)进化中的蜜蜂[回复]
本条目一直有严重NPOV问题,不单单是观点,其次就是篇幅。凡是骂余秋雨的,锱铢必较,详详细细,也不看看本身该来源的作者是什么资格什么人,甚至就是个网民!—Msuker (留言) 2009年3月8日 (日) 08:11 (UTC)[回复]

「當我槍擊了藍儂先生後,一夜之間就從無名小卒變成了世界最有名的人。」 但這樣的有名,寧可不要了罷。我們避之唯恐不及,閣下您想要嗎? User:Ryan 2008年1月22日 (二) 11:45 (UTC)[回复]

这篇介绍的编辑者就是在发泄私恨

我在这篇介绍中没有看到任何关于余秋雨的好,他的优点,他的特色,看到的全是侮辱和变相侮辱。绝对违反了WIKI的公正性和中立性。希望编辑者反思。Anthony Li

他最近出版了一本《借我一生》来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包括了敏感的文革时期内容。但是诸多当事人依然认为他并没有将真相说出来

希望極度Naїve的一句話能見容於此

「如果正直-也就是每個人說的話都據實、不違心-能成為普世價值,一切不都能變的簡單一點?」User:Ryan 2008年1月22日 (二) 11:29 (UTC)[回复]


畅销

畅销书 成名作品应该是《文化苦旅》

我认为对余秋雨的评论简直就是他的对手在对他进行的人格攻击,对他创造的价值丝毫不提,而只是在做着人格道德上的侮辱——这种侮辱是用词语修饰过的,因此伪装得更像是在居高临下的“成熟”评价。 WIKI百科需要的是公平、公正,而不是凭借着民主来发泄私恨。希望重新对余秋雨进行评价,缺点要说,优点也要说。 Anthony Li

NPOV

是也好,非也好,像“堕落”这样的一些词句出现在这里无论如何不能说是中立的表现。Marchrius 13:26 2006年6月29日 (UTC)

截至2006年10月5号, 这个条目用太多的篇幅介绍了余的文革事项,有些不太恰当。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作家都會經歷到別人的妒忌、猜疑。因為所有的「批評家」一不需要承擔責任、二在煽動情緒、三有媒體幫忙。創作的艱難要遠遠高於批評的膚淺。」

這一段文字似乎是為余辯護,但這是論說文的內容吧! 不應出現在百科內,刪去之可好?

另外,不如將現在的內容列為負面評價,余的書迷再為之寫個正面評價吧,余的作品能成為暢銷書,總不是一無是處吧! Matthaeus 05:46 2007年4月6日 (UTC)

什么叫“创作的艰难要远远高于批评的肤浅”,批评就一定是“肤浅”的?就好像掌声一定是“热烈的”一样?这样不之所云的话居然也写进去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01:50 (UTC)[回复]

还是让原作者来删吧。估计是看原来条目完全偏向,出于公平才加了这么一句。不管说得对不对都不应该作为百科一部分。—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06:59 (UTC)[回复]

太过片面的介绍

非常同意上面几位的观点,这些介绍纯粹是在介绍批评指摘余秋雨的言论,而对于余秋雨的正面成就几乎只字不提。而诸如章培恒教授等对于抨击余秋雨的一些言论做出的严肃质疑、驳斥,这些介绍却视而不见。关于所谓的文革问题也有以前参与文革审查的中共退休干部做出公开说明。个人认为,这篇介绍非常有违Wiki的中立原则。—Msuker 2007年6月22日 (五) 18:41 (UTC)[回复]

写的外界对余杰文章的反应都是批评就不违反中立性原则啦?难道没有人对于杰表示理性支持的?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01:47 (UTC)[回复]

对于余杰的支持,当然是有的,但基本是论坛级别、个人网页级别的,能够在平面媒体发表的文章是少之又少,因为这些人自己的知名度连余杰都不如,凭本身实力身份根本发表不了国内大报/杂志文章,而说余杰又远不如说余秋雨来得容易出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个条目是“余秋雨”,可以列举直接关于余秋雨的评论,而没必要列举所有和余杰有关的评论。 我认为过去近十年,针对余秋雨的批评,主要有实质争论或者针对性的方向基本都有涉及。完全没有提的是诸如余秋雨受贿类不着边际,几乎没有任何人相信的说法。如果阁下以为除这里所引用到的文章外,还有代表性的批评余秋雨的资料,不妨一一列出。—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06:01 (UTC)[回复]

我认为Xeusino对NPOV的理解有误区。NPOV不是说不能引述批评余秋雨或者辩护余秋雨的观点,而是应该引述双方观点。6月6日版本的这个条目,几乎对于余秋雨的肯定(除了一句什么评论家无出处的话,有的就是那句什么创作高批评低的那句),而余杰、古远清、余开伟、张育仁、金文明等发表的文章都被提及。批评余秋雨的观点注释参考引用我一字未删。

过去几天内条目增加的是对于余杰、古远清、金文明的反驳观点,基本反映了各大“批判者”碰到的阻力和反对。其他和余秋雨无直接关系的东西,比如张育仁起诉余杰剽窃他批判余秋雨的文章,余杰成为民运人士,古远清涉嫌早年剽窃余秋雨著作,古远清被疑精神有问题等等不直接相关的东西都没有取。现在的批评章节,我认为没有什么很重大的遗漏。阁下说支持余杰,请问除了已知的批判余秋雨的几位“名人”外,还有谁在正规媒体发表过有任何新意的支持,不妨加入条目?如果就是张三支持余杰,李四支持余杰,王五反对余杰,赵六不知所云,那这个列表要包括全国批余的一千多篇文章和护余的几百篇文章?

我的愚见,NPOV就是概括双方观点,不是无限延伸每一个观点或争议。余杰对于余秋雨的观点已经很明确了,余秋雨的支持者对于余杰的批评的回应大致叙述清楚,这事基本就讲明白了。至于谁对谁错,再一轮谁又对谁又错,都不是百科原则允许或者需要讨论的。我加的千余字,没有一句说过余杰错或者余杰对,而是始终叙述双方观点,尽力把有代表性的观点都加入条目,不知怎么不中立了?如蒙赐教,当洗耳恭听。—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12:24 (UTC)[回复]

关于“近十年来全国最畅销书籍”

编辑者提供的参考资料只是一则新闻报道,而且新闻报道中提到这件事的只有一句话。应该提供“近十年来全国最畅销书籍”的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和统计时间,找出最原始的新闻报道,保证一手材料真实可靠。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02:19 (UTC)[回复]

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和CCTV.com网站,说实话,阁下如果能在网络上找到中国大陆比这个级别或者权威更高的报道(中央电视台本身的水准/观点评价就不考虑了),在下力所不能,必然深感佩服。网络以外的资料,由于我不在国内,只能希望有别人去挖掘了。Msuker


至少至少应该列出这十年是哪十年。 另外,CCTV这篇文章并不是对“畅销书”排行榜本身的报道,而是在介绍余秋雨时提到了这一句,也就是说,CCTV这篇文章的撰文者也会有相关的消息来源。如果真有“十年最畅销书籍”这个排行榜,那一定是文化界的一个重大事件,肯定会见诸报端。从CCTV的文章中,我们既看不到消息来源,也看不到这十年是哪十年、,那个机构发布了排行、什么时候发布。“余秋雨的书在XXXX年XXXX机构公布的几十年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排行榜中占了四席”,XXXX年、XX机构这几个字总不会浪费CCTV太多的笔墨吧?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10:54 (UTC)[回复]

CCTV的记者不查不写,请找CCTV的领导反映。玩笑话。个人对于CCTV的看法就不说了。但是就说一句:如果CCTV级别的报道(而且报道的内容是说的中国大陆近十年的统计)不足以作为Wiki该条目的论据,那只怕整个讨论余秋雨的事全部可以忽略不计。

你要说是那十年,我不能肯定,CCTV的专业记者可能也不明确,网上转载这一说法的几十个网站可能都不知道。如果要我推测一下,我说是《文化苦旅》初成书(原连载于《收获》杂志)的1995年到《借我一生》的2004年之间。要我推测是哪四本书,应该是《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和《借我一生》。要说是哪个机构,我猜想是不止一个机构,一次统计,而是不同组织很多次重复的评选,基本上选书目大致如此的概念。但是引用CCTV的网站报道可以说明一点:这个说法在全国正规媒体公开后并没有受到正式的质疑和责难。考虑到和余秋雨有关的一切大事小事被一些人“清查”的力度,我觉得这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如果有其他用户在可查证的媒体上发现合理的质疑这一说法的资料,当然应该公布出来与大家分享—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11:23 (UTC)[回复]

我不是怀疑这个排行榜的真实性。“维基百科要求的是可查证性而不是真实性。” 另外,“考虑到和余秋雨有关的一切大事小事被一些人“清查”的力度,我觉得这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这句话是否属于原创研究?如果找不到原始的报道,又如何公布结果。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13:37 (UTC)[回复]

阁下引用的这句话是出现在讨论页,讨论页上除了引用的话全部是原创,研究则不敢当,逻辑分析我可以斗胆承受一下。

维基要求的是可查证性,请查证CCTV网站及至少其他几十个记载十大畅销书一句的网站。不信请Google:“在中国大陆近十年来公布的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中,余秋雨一人独占四本”,看看一共出来多少个相关结果。CCTV的来源是什么,请问CCTV,我不是专业记者不负责这事。CCTV说得对不对,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CCTV官方网站的新闻报道是可以查证的信息来源,于是我用作编写条目的依据。所以我很明确的认为:我加入这句话,有理有据,可查证。

不知道阁下要质疑的是什么?是CCTV记者行业操守呢?还是本条目编辑手法呢?CCTV说有这事,我个人没有兴趣/能力再查下去,而且也不是维基的准则所允许的。如果真查了,倒成了阁下所说的原创研究了。—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14:09 (UTC)[回复]

google上最早关于“近十年来全国最畅销书籍”的搜索结果是2006年10月20日的一片报道(http://www.n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10/20/content_8305687.htm)没有信息出处,根据可查证性原则,请给于cctv可以让我们查证的出处。据我推测是cctv记者直接copy了之前的报道。

Google 上2009年显示的最早的结果,并不表示就是该信息在网络的最早的结果,更加不表示是该信息在非网络世界的最早出处。CCTV的记者是否偷工减料,是否丢CCTV的脸,维基的编者无权质疑,因为CCTV本身是可查证来源。可查证来源的来源是什么,与维基条目编辑无关。哪怕这句话就是该记者捏造的,那也是以CCTV记者的身份捏造的,他是记者,我们不是记者,在维基只能以他为准。—Msuker (留言) 2009年6月19日 (五) 10:55 (UTC)[回复]

参考文献可信度

《“余秋雨”事件始末》一文代有强烈的主观性,将《我们有罪,我们忏悔》一文说成是余杰对余秋雨的“道歉文章”。《始末》文中多处对余杰的介绍和评价有多处明显歪曲事实之处。 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03:24 (UTC)[回复]

第一,《始末》一文指的“道歉文章”是余秋雨余杰成都会面后,余杰在某小报发表的“道歉文章”。这段原文如下:“余杰一定没有估计到余秋雨会亲自给他写一封这么充满善意的信,他接信后又在魏明伦家见了余秋雨,并很快发表对余秋雨的道歉文章,承认自己在谈论文革时也用了文革的思维方式,他还表示钦佩余秋雨的宽容大度。”始末继续述说在各地出现“揭发余秋雨”的风潮后,余杰改变立场:“在这种情况下,余杰也一改他的道歉态度,声称要“战斗到底”了。从此他批判余秋雨时不再引用含糊的所谓“当年同事”的揭发,而是只举孙光萱一个人了。”从上下文理解,这才是《忏悔》一文的介绍。

余杰在小报几百字道歉,然后再发万字长文继续攻击,也被人诟病。见于不少网络媒体或者博克的文章,《余杰的“国际空城计”》叙述如下:“那次,余秋雨先生在魏明伦家里见了他,向他说明了历史真相,并告诉他已经触犯了法律,只是考虑到他新婚,原谅了。这个过程,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有记。余杰因此产生了恐惧,立即在一份小报上发表了向余秋雨先生的道歉声明,然而再在大报上继续攻击。那份小报至今还保存在我手边,余杰,要我公布吗?”[1]

《空城计》一文作者据说是化名为“散剑客”的网友,没有曾发平面媒体的资料或者作者身份介绍,所以我认为不足以作为参考没有编入。但是足以证明《始末》一文提到的“道歉文章”不是《忏悔》这万字攻击,而是另有所指。阁下仅以此就说《始末》歪曲事实,或者是不知道有余杰先道歉后反悔一事/一说,否则未免自己就有歪曲事实之嫌。

第二,条目中引用《始末》一文,并没有用其被阁下认为偏向观点。两处引用,皆是用其所述事实。

事实一,章培恒教授的《恐非正解》一文。文章发表于2003年10月19日上海《文汇报》副刊,但是原文我已无法从网上找到。所以文章的观点,只能引述别人(即《始末》一文)的总结。如果阁下认为《始末》这个总结有问题的,不妨提出新看法讨论。但是从章老先生两年后发表的《余秋雨何曾剽窃我的著作》来看,章老先生恐怕不会反对。“无端攻击”一说的原文,还有编辑海星的《一宗伪造的“剽窃案”》引述过:“可悲的是,时至今日,对作家作这种无端的攻击乃至诬陷,不但用不到负什么责任,却反而可以在媒体的炒作下,一夜之间名传遐迩。”

事实二,余杰质疑余秋雨文革问题的唯一证据是孙光萱提供的资料,而且是家里拿出来的据说私藏数十年的资料。这点对于不能读完余杰全文的读者来说是很有价值的汇总。余杰在文革结束时三岁,家在成都。二十多年后突然提出质问,按常理判断,作为受过北京大学多年高等教育的他提出如此看似不相干的大问题,应该是有足够的证据。鉴于孙光萱的证据是多年内余杰提出的唯一证据,条目的读者有理由知情,做出自己的判断,即:余杰是不是应该凭孙光萱一个人的“家藏资料”,要求余秋雨忏悔?同时根据阁下意见,修改该句措辞。—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08:29 (UTC)[回复]


2002 年开始,余杰开始以“批判过重要人物”的履历,向美国政府申请人权保护。由于美国政府和早就去美国的中国“异见分子”并不知道真相,误以为余杰揭开了一个国家领导人(余秋里?)的历史面目,而这个国家领导人又残酷地迫害了余杰,因此,居然被余杰申请成功。
这段话把余杰说的“重要人物”说成是余秋雨,也太低谷美国人的智商了。2002年余杰写过什么“批评重要人物的文章”是不难查证的事。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11:00 (UTC)[回复]

余杰批判过谁,只要不是余秋雨就和余秋雨条目无关。

争论余秋雨有关的文章,出现低估任何人智商的东西实在都不奇怪。《始末》一文是前后梳理事件顺序比较通顺的,确实是有《始末》的模样。有人认为它偏向,也不是不引用的理由。要说偏向,批评余秋雨的文章,包括阁下提到的余杰发表的两篇长文,难道很公正?不是一样被用作注释了?Wiki本来就应该引用多方的观点。

更何况目前以《始末》一文为注释论据的两个要点,都是可以查证的对于别人文章的总结,而不是什么观点或者评价。事实一,可以查阅《文汇报》,看章老先生是不是提出过对“无端攻击”的批评;但是该报网站目前仅提供2006年以后资料,没办法简单的提供在线证据。事实二,可以查阅余杰的《我们有罪我们忏悔》,看看他除了孙光萱提供的资料是否还有别的什么证据;但是根据目前条目的信息看,该文原文不见于网络正规媒体。鉴于这两个事实无法在网上找到原始资料查证,所以建议用户参考自称概括了这两种原始资料的“二手资料”,即《始末》一文。《始末》本身观点是否有偏颇,不是注释引用的重点。如果《始末》有对于事实或者其中引述文章的歪曲,并且被其他可查证媒体资料质疑,才有理由考量它的注释价值。—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11:44 (UTC)[回复]

本人昨日于图书馆阅读完余杰《我们有罪我们忏悔》一文的全文,文中除了提到孙光萱的资料外,在文革问题上,余杰写到余秋雨作为“石一歌”成员撰写《胡适传》,引用的材料是余秋雨在其著作内的文字(具体哪一部我忘记了),另外还谈到了余秋雨“年轻人不懂文革”这一句话。
石一歌条目内容1973年11月,余秋雨曾在《学习与批判》上发表《尊孔与卖国之间——从鲁迅与胡适的一场斗争谈起》,但署名不是“石一歌”或者任何其它组织团体,而是“秋雨”。
1976年10月中旬,正逢“四人帮”倒台,但是为顾及国际影响,被疑有政治问题的上海写作组主要领导朱永嘉仍然被命令按与日本先前的约定进行了友好访问。9月刚刚从奉化返回上海的余秋雨被指示以“石一歌成员”名义参加访问日本代表团,据余秋雨自述是同时担任监视团长朱永嘉的任务,并拟定朱永嘉发言稿。朱永嘉访问归来,在飞机场即被带走隔离审查,他回忆自己并不知道余秋雨当时有监视他的任务,并且他计划余秋雨随团出访是在“四人帮”倒台前。 余杰在文中质疑余秋雨作为一个小辈、石一歌边缘人物为什么能够得到信任,去监视上海写作组的主要领导?
目前,本人并没有在网上搜索到《忏悔》一文的全文,但在正式发行的书籍中是确实可查的。在海外拥有较多中国大陆新近出版的书籍的图书馆中,应该可以找得到收录有《忏悔》一文的《爱与痛的边缘》。该书在一些中国大陆的网上书店上亦可购得!
在被余杰批评过的“重要对象”被认为仅有余秋雨一人,并且在余杰因此被质疑指责余秋雨为了出名之外还有其他企图而质疑的文章被引用的时候,不能认为余杰批评过谁与本条目完全无关。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14:07 (UTC)[回复]

另外,为什么至今未见有人将小报公布(收了余杰的保护费?)?如果作为相关文段编辑者的阁下在无法搜寻到网络文章的情况下,又没有在一些相关的纸质媒体寻找信息来源,那么,一些说法的可查证性就不能不受到怀疑!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14:15 (UTC)[回复]

看来阁下是非常想做原创调查的。在下力所不能,至少不愿在Wiki试法。

余杰有没有向余秋雨道歉,我不知道。有消息说有,但是不能查证,于是编写中未取在本条目。上面说的小报道歉大报反悔,是讨论页,请查验。

余杰到底有没有批过余秋雨以外的“重要人物”,我没有做过调查,望有识之士赐教。愚见赐教的最好办法是写在余杰条目中。

还有就是阁下看来不理解什么叫证据。证据就不是推断。余秋雨为什么被委派监视写作组头脑?一种解释可以是因为余秋雨是写作组核心人员,委以重任。另一种解释是余秋雨是和写作组最没联系的外人,离开上海一年多才回来一个月,比较不容易勾结。我的“原创逻辑分析”是后者,因为当时是整个写作组系统的领导层都受到怀疑。我的分析对不对,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余秋雨为什么可能被派去监视朱永嘉”是一个问题,而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上面说的一或者二,甚至可能是三四五。也就是说,这不是证据。如果余杰的疑问叫做证据,那是不是在下的第二种解释也叫“证据”呢?

举例来说,我发现一个人突然之间多出很多钱。联想到周围有人抢过银行,很可能他就是罪犯,否则一个这么笨的无业游民怎么突然就多出这么多钱呢?请问,这叫证据吗?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道德会说,一个人抢银行的证据是因为他突然很有钱,可能抢银行了吗?这根本就是自身论证。

余秋雨是写作组核心成员的证据是什么?难道是他可能是核心成员?‘可能’可以作为‘是’的证据吗?—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14:31 (UTC)[回复]

既然阁下有心且有能力读到余杰的《忏悔》,不才劳驾阁下回答同样的一个问题:余杰在文中给出了什么不来自于孙光萱的证据?阁下说忘了的余秋雨自己的书,能否麻烦回忆一下是哪本书哪一章,原文如何?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证据,而不是猜想、假设、推论、分析?如果没有,则《始末》一文总结的《忏悔》孤证成立。如果有,则《始末》一文这个总结不准确,应该立即取消这个注释,仅保留有关章培恒文章的叙述。—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14:44 (UTC)[回复]

余杰除了批评过余秋雨之外还批评过什么重要人物,请阁下查阅维基百科余杰条目,该条目内有介绍,而且其它用户写入已有一段时间,请用好维基资源,既然阁下已经说“愚见赐教的最好办法是写在余杰条目中”。
第二,建议阁下寻求通过可能的途径阅读《忏悔》一文,香港政府的图书馆系统有收录有该文的《爱与痛的边缘》。通过search.dangdang.com可搜索到《爱与痛的边缘》的具体目录,另香港公共图书馆搜索结果:http://libcat.hkpl.gov.hk/webpac_cjk/wgbroker.exe?200706232222230812320+2+search+select+++1+0

第三,余杰在《忏悔》一文中就“文革余孽”一词表示道歉,并表示这同样是文革在余杰自己身上的一种余毒。
第四,本人从对“余秋雨”条目进行的编辑,仅仅是添加了外部连结和参考资料,并作了一些小修改,字数远远比不上阁下的贡献。具体修改的是什么阁下可以查证。阁下认为本人有意作原创研究何以见得?莫非阁下懂得读心术?如果真是这样,在下对阁下的特异功能甘拜下风。
第五,余杰对余秋雨参与编写《胡适传》的评论正确与否,在维基百科中只能呈现出可查证的评论。另外,阁下应当了结在文革年代如果思想被认为“不红”,是很难被“委以重任”的。
第六,本人已提供《爱与痛的边缘》的版权页具体资料以及《忏悔》一文在书中的具体页数,完全可供查证。
第七,请阁下理解可查证性与真实性的区别,材料与证据的区别。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15:04 (UTC)[回复]

第一,余杰条目,注释0,外部连接0,不知如何利用?

第二,要我出钱买余杰的文章,可能性为零。如果连接有原文,烦劳阁下加入条目,供广大用户查阅。余杰写得好不好、对不对,与编写Wiki无关,因为Wiki需要第二手资料(如《始末》,不管偏不偏,是非Wiki用户的发布观点),而不是阁下或者我或者任何其它用户的主观意见。

第三,不知道这事有何关系?

第四,因为阁下在上面的讨论中反复要求我或者其他人做出原创调查。先是CCTV的来源是什么,是哪个机构公布的,然后是为什么涉及道歉的小报没有被公布。都是不见于公众媒体的信息。

第五,余杰的评论到底是什么,洗耳恭听中。恕我不愿进行第一手调查。文革情况,我了解多少,不了解多少,又是阁下欲强加的“原创”,甚至是Wiki最反对的成见和偏见,所以恕我避而不谈。

第六,我从来没有质疑过阁下提出的书页,不知何来此一感叹?

第七,证据是能够证明一件事的。推论是不能的。请问阁下一个简单的问题,余秋雨“可能是因为是写作组核心而被派监视团长”是证据?还是逻辑分析?‘余秋雨可能是因为和写作组关系疏远而被派监视团长’是证据?还是逻辑分析?

容我加个第八,《始末》一文写得好不好、偏不偏、对不对,据我所知没有任何其它发表过的文章加以评论。不知阁下继续“研究”之后,能怎么样?条目主体中不可能写上:《始末》一文被张三李四认为不公正(来源:讨论页)。除非阁下能够找到针对《始末》的资料,否则退一万步,该条目不过是引用了一篇极力辩护余秋雨的文章。既然可以有极力抨击余秋雨的文章在,何过之有?—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15:31 (UTC)[回复]

他沒讀過韓寒作品的時候,就敢批判,學術作風很差

Wcam (留言) 2009年7月21日 (二) 06:44 (UTC) [回复]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Wcam (留言)於2009年7月21日 (二) 06:44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复]

呵呵,这个主页余秋雨的手下人还挺多! 说说客观的都不行吗? --武士野望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16:31 (UTC)[回复]

真实性与平衡性

在本条目的前面部分(含泪事件条目之前),关于余秋雨经历的介绍,尤其文革和文史错误问题的部分,有非常明显的倾向性,片面维护余秋雨而不尊重事实本身。其依据多在于其维护者的带有情感倾向的言论与其本人含有大量不实描述的自传。而本人依据大量证人证词,以及当事清查者、重要文史专家的表态,在提供详细证据出处的基础上所作的修改则未能被采用。依据引注,这些证据都真实可考,其可靠性可以检验。只有客观真实的作品才有价值,平衡性的诉求不在于为平衡而正反五五开,以维护不真实与错误或虚假信息为代价。平衡性的根本在于公正与真相。希望编辑能充分注意到这点。

条目重心偏移问题

该条目是专门介绍“余秋雨”这个人,不是具体介绍“含泪与灾民事件”,如果“含泪与灾民事件”的文字数目超过了其他文字内容,就造成了文不对题的问题。--剑指中原留言2012年4月4日 (三) 11:41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余秋雨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11日 (一) 10:2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