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宋高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宋高宗
宋朝皇帝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宋高宗憲孝皇帝肖像
宋朝第10位(南宋第1位)皇帝
統治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35年42天)
前任宋钦宗赵桓(北宋
繼任宋孝宗赵昚
太上皇宋徽宗趙佶(1126年-1135年)[1]
宋朝(南宋)太上皇
統治1162年7月24日-1187年11月9日(25年108天)
出生(1107-06-12)1107年6月12日
大觀元年五月二十日
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
逝世1187年11月9日(1187歲—11—09)(80歲)
淳熙十四年十月初八日
臨安府德壽宮(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
安葬
配偶
子嗣子: 女:无
全名
赵構
年號
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
紹興(1131年-1162年)
尊号
睿聖仁孝皇帝(苗劉兵變時尊上)
光堯壽聖太上皇帝(退位時尊上)
谥号
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庙号
高宗
王朝宋朝南宋
父親宋徽宗趙佶
母親顯仁皇后韋氏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德基[2]損齋[3]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在位三十五年。他是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金朝與滅北宋後,俘虜包括徽宗與欽宗兩任皇帝在内的皇族百餘人。身為宋室僅存的希望,趙構南下逃亡,建立南宋,定都臨安,是為宋高宗。高宗建立的南宋政权成功延续宋祚达151年之久,但因此時北方是金朝領土,故南宋的疆域又比北宋更小,且無法實現大一統。宋高宗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高宗於是重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因一心偏安,无心北伐,也此造成江南等地遭金朝侵略淪陷,只想与金人缔结和约,終於紹興十一年(1141年)与金朝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对金称臣。从此南宋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格局。

生平

宋高宗半身像(老年)

早年经历

大觀元年(1107年)五月乙巳(20日),生於東京大內宮中,为宋徽宗第九子。八月,徽宗賜其名,官拜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蜀國公。二年(1108年)正月,遷鎮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廣平郡王。政和三年(1113年)正月,授檢校太保。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拜太保、改遂安慶源軍兩鎮節度使、進封康王。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拜太傅、改靜江奉寧軍兩鎮節度使、桂州牧兼郑州牧。三月,改集慶建雄軍兩鎮節度使、亳州牧兼平阳府牧。十一月,特授安國安武軍两镇節度使、信德府牧兼冀州牧。

出使金营与招兵勤王

靖康元年春(1126年),金兵圍困汴京,並要求宋以親王宰相各一人為人質,才肯與宋和談,宋欽宗派趙構以親王身份在營中為人質,後因金人懷疑其宗室身份,要求更換,故得以回宋。正當趙構獲釋返汴京途中,金兵再次南侵,最初宋欽宗命他往河北召集兵馬勤王,後來金人發現趙構原來是真正親王,忿怒不已,要求宋朝安排趙構為使,才肯再議和,欽宗於是改派他出使金營求和。趙構前往金營時途經河北磁州(今屬河北),被守將宗澤勸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虜。此时金兵已跟踪到康王所在,知相州汪伯彦请康王入相州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欽宗命康王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閏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汴京開封府,造成「靖康之難」。北宋灭亡。十二月初一壬戌日(1127年1月15日)康王趙構在河北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幕府。趙構自己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有兵万人,分为五军南下。渡河,次大名府。宗泽请直取汴梁。康王从耿南仲及伯彦意见,欲移军东平。十二月乙亥,康王到魏博,庚寅至东平府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庚辰,康王入济州。时兵已八万。黄潜善时归之。四月庚辰,康王发济州,趣應天(今河南商丘),刘光世以所部来会。癸未至南京。

此間有過一段插曲:趙構在磁州時,曾由宗澤陪同拜謁了城北崔府君廟,當地稱之為“應王祠”。該廟位於通往邢、洺州的驛道側旁,當時此處“民如山擁”,眾多百姓因為擔心康王取道繼續北行,而聚集在廟宇周圍,號呼勸諫。進入祠廟後,康王抽籤詩,卜得“吉”之籤,廟吏抬應王神輿、擁廟中神馬,請康王乘歸館舍。紛亂中,力主使金的王雲被殺,趙構則留了下來,並於次日返回相州。此事件後卻成為南宋官私記載中極力渲染的“崔府君顯聖”、“泥馬渡康王”故事的緣起;此亦為趙構將來引作為應天登基即位正統性之證明。)

靖康二年三、四月間,徽、欽二帝被金軍虜掠北去,赵构的妻妾女儿也被俘,但怀孕的潘氏得以幸免,后来生子趙旉

登基称帝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為帝,改元「建炎」。建炎改元後,宋高宗遙尊被擄到金國的其母親韋氏為「宣和皇后」,封自己的外祖父韋安道為郡王,親屬三十人均任官職。並且從此不斷派遣使者到金國求和要迎韋氏回南宋。[4]

建炎元年十月丁巳初一日,宋高宗离南京南下扬州。癸未到达扬州;金人听闻后,决计大举南伐。建炎三年一月韩世忠在沭阳溃军,金军快速南下。至金数百骑兵到扬州西北之天长。壬子,金人破天长军。高宗得内侍探报,即穿盔甲乘马出门,出走扬州,而百官宰相不知。高宗渡江至京口。再次镇江;至甲寅再次长州;乙卯次无锡;丙辰次平江府;壬戌至杭州。而次月金兵并未过江。

建炎三年三月,因禁军将领对人事安排等不满,发生苗刘兵变,宋高宗被迫禅让皇位于皇子趙旉。四月,高宗在勤王大军的进发下,复辟。复辟后举行仁宗法度,录用元祐党人,多所改易政策。四月,丁卯,赵构发杭州前往江宁建康),以谋恢复。

宋高宗被金兵追殺多年,並曾在海上飄泊,至紹興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於臨安(今浙江杭州),建炎南渡完成。

紹興七年(1137年),高宗生父宋徽宗的死訊傳到南宋。『帝號慟,諭輔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朕思之不遑甯處,屈己請和,正為此耳。」[4](高宗號哭,對大臣說:「我母親宣和皇后年歲已經大了,我思念她到了坐不安的地步,我委屈自己向金國求和,正是為了這事。」)翰林學士朱震引用唐德宗李適的事[5],請高宗遙尊韋氏為皇太后,宋高宗聽從。

宋金议和

紹興八年(1138年),在宋使王倫的成功外交下,金朝撤銷偽齊,把包含東京開封等三京(東京、西京、南京)之地的河南陝西歸還給南宋,但高宗生母韋太后尚未歸還。

紹興十年(1140年),金朝撕毀協約,重新攻佔陝西、河南之地。金軍主帥完顏宗弼兀朮)先在開封正南的順昌敗於劉錡所部的「八字軍」,再於開封西南的郾城穎昌,在女真精銳部隊所拿手的騎兵對陣中兩次敗於岳飛的岳家軍,只在開封東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帶戰勝了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家軍前,金軍已被壓縮到開封東部和北部。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對南宋示好,將死去的宋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在押的宋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郡王升為一品,原來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公爵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污侮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族望之郡作為封號,以示尊重[6]。同時,在宋軍中最強大的岳家軍根本未參戰的情況下,完顏宗弼的金國最精銳的部隊又在淮西柘皋先敗於張俊部下楊沂中劉錡的聯軍,後來雖然因為張俊搶功調走劉錡,完顏宗弼在濠州勝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但由於韓世忠軍和岳家軍趕到,完顏宗弼不得不退軍北上。

四月下旬,宋高宗解除了岳飛韓世忠劉錡楊沂中張俊等大將的兵權,為《紹興和議》做好了準備。十月,南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要議和。

十一月,金國派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隨魏良臣回南宋,提出議和條件。此時高宗生母韋氏託人將一封信送到趙構手裏。「洪皓在燕,求得(韋)后書,遣李微持歸。帝大喜曰:「遣使百輩,不如一書。」遂加(李)微官。金人遣蕭毅、邢具瞻來議和,帝曰:『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立誓信,當明言歸我(韋)太后,朕不恥和。不然,朕不憚用兵!』(『我擁有天下,但卻不能贍養親人,我父親徽宗已經死了!現在我發誓,我要公開要求金國歸還我母親韋太后,我不以議和為恥。不然的話,我不怕向金國用兵!』),蕭毅等還,帝又語之曰:『(韋)太后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其未也,雖有誓約,徒為虛文。』」[4](「如果我母親韋太后果然能回南宋,自當謹守我們訂的和議誓約。如果回不來,有和議誓約也是一紙空文。」)當月,《紹興和議》最後的書面內容即達成。

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殺害岳飛與其子岳雲、部將張憲於臨安(今杭州),據《宋史》載這是為了滿足完顏宗弼為《紹興和議》所設的前提以防止岳飛的十萬岳家軍攻入黃河以北[7]

至此,高宗以稱臣賠款,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為代價,簽定紹興和議。宋金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宋正式放棄上次和約所獲得的陝西、河南領土。宋高宗也立刻成功地迎回生母韋氏。《宋史·高宗本紀》記載:紹興十二年(1142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韋)皇太后偕梓宮(徽宗靈柩)發五國城,金遣完顏宗賢護送梓宮,高居安護送皇太后」。按照當時信息的傳遞方式,岳飛於紹興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被殺,南宋使節立刻於紹興十二年(1142年)正月帶著正式照函從岳飛被殺的臨安(今杭州)去金國禁錮宋欽宗和韋氏的五國城(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依蘭鎮五國城村)接人,韋氏四月丁卯(5月1日)即啟程回宋,八月壬午(9月13日),韋氏到達宋都臨安。從正月初一到八月壬午,除了用時在行程腳力上,沒有絲毫拖延。韋氏離開五國城前,曾答應欽宗回南方後努力營救欽宗回去;高宗也提出让钦宗和母后及徽宗梓宫一同南归,并让临安府修为钦宗修宫殿,但金朝在政局变动后反悔了,于是钦宗南归作罢。

《紹兴和议》约定南宋“不得以无罪去辅弼”,导致秦桧专权弄政长達十五年,高宗一方面对秦桧放任,另一方面,处处对秦桧提防。秦桧将死时,秦桧嗣子秦熺请求继任宰相,高宗拒绝,并将秦桧一族调为闲职,秦桧死后,高宗始打擊秦桧餘党,任用曾被秦桧打击的大臣,但其中仍然不乏与秦桧持相近主张的投降派。

晚年生活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紹興和議》被金朝皇帝完顏亮撕毀,金兵再次南侵,是为采石之战,宋军以少勝多擊退金兵。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1162年7月24日),高宗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禪讓於養子建王趙眘,是為宋孝宗,自尊為「太上皇帝」群臣上尊號為「光堯壽聖太上皇帝」終結了宋太宗一脈自976年起長達186年的統治,回歸宋太祖一脈,直至南宋滅亡[8]

宋高宗本有一子趙旉,但因苗劉兵變受到驚嚇而病逝,得年僅兩歲,之後未能再生下任何子女,故須在宋室子姪中選出皇位繼任人。身為宋太宗後裔的宋高宗,之所以立宋太祖的後裔趙眘為繼承人,一來宋太宗的近支後裔大多在靖康之難被金人虜去,如钦宗父子都可能被金人拥立挑战高宗皇统,而南渡的太宗远支后裔仍然很多(齐安郡王赵士㒟曾以“阖门百口”保岳飞没有二心),高宗幻想自己将来还能生子,也基于宋英宗追尊生父之争濮议的教训,不愿选择本生家族势力太大的储君;另外根據《宋史》的記載,傳說是因為宋太祖顯靈託夢给高宗。[9]。當時的宋朝人甚至覺得金太宗宋太祖轉世,前來奪回皇位,報復被宋太宗燭影斧聲謀刺的篡位[10]

雖然是禪讓,主要決定权还是在高宗,尤其在議和問題上。宋孝宗趙眘登基後馬上為岳飛平反和肅清秦檜餘黨,身為太上皇的高宗並未阻撓,而且退位後的高宗,與君臨天下的孝宗關係相當好,父慈子孝。但宋高宗也有干政,如反对孝宗北伐。一次孝宗去问安,高宗问最近大臣有何议论,孝宗说在议论郑藻娶寡嫂,高宗发怒了,说这些大臣不看媒人面子,并说自己就是媒人,孝宗无言以对,并将议论郑藻的官员贬职。

淳熙十四年十月初八日(1187年11月9日),宋高宗去世,享壽八十歲(虚龄八十一),孝宗悲痛不已,持續守喪三年後,也自行退位。

对岳飞冤狱

高宗之母韦太后南归之后,曾因岳飞没有前来朝见而询问高宗皇帝及群臣,直至听闻岳飞父子以及部将张宪遇害之后怒骂高宗,此时的宋高宗对自己参与制造的岳飞冤狱之事深感后悔,但碍于帝王的威严没有立即着手进行平反,直至多年之后政局趋于稳定才相继赦免了岳飞和张宪家眷,首先对岳飞长子岳云进行平反,不久后宋高宗禅位做了太上皇,并在其授意之下,登基不久的宋孝宗正式为岳飞以及张宪平反并同时查处秦桧奸党。

特長

《賜岳飛手敕》寫於紹興七年(1137年)秋天。

宋高宗同其父宋徽宗一樣,頗有藝術天份,是傑出的書法家;自言「……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仿,未始一日舍筆墨」,初學黃庭堅,後改學米芾,至終以追摹魏晉法度和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流傳有《賜岳飛手敕》及《真草嵇康養生論書卷》。元朝書法家趙孟頫早年即以宋高宗書法為榜樣。

評價

正面評價

續資治通鑒》中:「康王入,毅然請行,曰:“敵必欲親王出質,臣為宗社大計,豈應辭避!”欽宗立,改元靖康,人拆其字,謂“十二月立康王”也。資性郎悟,好學強記,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其他含有關於宋高宗節儉、不迷信祥瑞、不好女色、潛心治國、文才武德具備等描述。[11]

負面評價

宋高宗為保住皇位,在位初期不惜創造傳說,使天下人相信其正當正統地位,以掩飾自己「銜命出和,已作潛身之計;提師入衛,反為護己之資。忍視父兄甘為俘虜[12]」。因金兵追擊而貪生怕死地逃命,故被後世戲稱為「逃跑皇帝」。及後他定都臨安後,為求偏安,保持半壁江山的統治,不惜把岳飛等主战派大臣殺害,以與金朝達成和議,成为后世評價的重要污点。

  • 當時詩人林升在宿新住宿徐公店,在牆上提詩《題臨安邸》諷刺當朝的統治者曰: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汴州
  •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評價是:“昔夏后氏传五世而后羿篡,少康复立而祀夏;周传九世而厉王死于彘,宣王复立而继周;汉传十有一世而新莽窃位,光武复立而兴汉;晋传四世有怀、愍之祸,元帝正位于建邺;唐传六世有安、史之难,肃宗即位于灵武;宋传九世而徽、钦陷于金,高宗缵图于南京:六君者,史皆称为中兴,而有异同焉。夏经羿、浞,周历共和,汉间新室、更始,晋、唐、宋则岁月相续者也。萧王、琅琊皆出疏属,少康、宣王、肃宗、高宗则父子相承者也。至于克复旧物,则晋元与宋高宗视四君者有余责焉。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况时危势逼,兵弱财匮,而事之难处又有甚于数君者乎?君子于此,盖亦有悯高宗之心,而重伤其所遭之不幸也。然当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师,内相李纲,外任宗泽,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顾乃播迁穷僻,重以苗、刘群盗之乱,权宜立国,确虖艰哉。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甚而赵鼎、张浚相继窜斥,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13]
  • 明末清初儒者王夫之在《宋論》一書中如此評價高宗:“高宗之畏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矣。乃考其言动,察其志趣,固非周赧晋惠之比也。何以如是其馁也?李纲之言,非不知信也;宗泽之忠,非不知任也;韩世忠岳飞之功,非不知赏也;吴敏、李棁、耿南仲、李邦彦主和以误钦宗之罪,非不知贬也。而忘亲释怨,包羞丧节,乃至陈东、欧阳澈拂众怒而骈诛于市,视李纲如仇仇,以释女直之恨。是岂汪、黄二竖子之能取必于高宗哉?且高宗亦终见其奸而斥之矣。抑主张屈辱者,非但汪、黄也。张浚、赵鼎力主战者,而首施两端,前却无定,抑不敢昌言和议之非。则自李纲、宗泽而外,能不以避寇求和为必不可者,一二冗散敢言之士而止。以时势度之,于斯时也,诚有旦夕不保之势,迟回葸畏,固有不足深责者焉。苟非汉光武之识量,足以屡败而不挠,则外竞者中必枵,况其不足以竞者乎?高宗为质于虏廷,熏灼于剽悍凶疾之气,俯身自顾,固非其敌。已而追帝者,滨海而至明州,追隆祐太后者,薄岭而至皂口,去之不速,则相胥为俘而已。君不自保,臣不能保其君,震慑无聊,中人之恒也。亢言者恶足以振之哉? ”
  • 清高宗乾隆帝曾作诗《题宋中兴圣政草》,对宋高宗鄙薄至极,并直言那些所谓“正面评价”乃是“曲誉”,是难逃后人之“绳”的:
少康光武始堪称,何事建炎号中兴?
轻议惭尽善,高谈尧舜匹先登。
偏安祗有姑息计,北伐曾无恢复能。
徒曰亲征望敌返,未闻业创受终膺。
求贤进退都无定,远佞优游几实曾。
举凡率可知时政,曲誉安能逃后绳。
七字永言昭鉴戒,艰哉天命慎钦承。

后乾隆帝为自己这首诗做注,更曰其“顾腼然诩为中兴,不亦深可鄙哉”。[14]

軼事

建炎二年(1128年)冬,宋高宗為躲避金軍的追擊,自建康府南渡,逃到浙東一帶。剛渡過錢塘江,來到蕭山,就有人在路旁依次叩拜迎駕,並告知隊伍的前鋒說:“宗室趙不衰以下起居。”宋高宗聽聞後,甚是高興,對身旁的侍從說:“符兆如是,吾無慮焉。”隨後下升趙不衰官三等。並認為此行雖然乘船渡海往返,然而國家從現在起就安定了。趙不衰即是後來的龍圖閣直學士趙善俊之父。此事與宋太宗征討河東時,宋軍大捷的祥瑞之兆是一樣的。當時,宋太宗所挑選駕船的船工裡,有兩位船工分別名叫趙立跟畢勝,正好應驗了此戰趙家存活,宋朝必勝[16]

家庭

先祖

先祖
 
 
 
 
 
 
 
 
 
 
 
 
 
 
 
 
 
 
高祖父:濮安懿王赵允让
 
 
 
 
 
 
 
曾祖父:英宗宣孝皇帝赵曙
 
 
 
 
 
 
 
 
 
 
 
高祖母:仙游縣君任氏
 
 
 
 
 
 
 
祖父:神宗圣孝皇帝赵顼
 
 
 
 
 
 
 
 
 
 
 
 
 
 
外高祖父:(追封)楚王高遵甫
 
 
 
 
 
 
 
曾祖母:宣仁皇后高氏
 
 
 
 
 
 
 
 
 
 
 
外高祖母:楚国夫人曹氏
 
 
 
 
 
 
 
父:徽宗显孝皇帝赵佶
 
 
 
 
 
 
 
 
 
 
 
 
 
 
 
 
 
祖母:(追尊)钦慈皇后陈氏
 
 
 
 
 
 
 
 
 
 
 
 
 
 
高宗宪孝皇帝赵构
 
 
 
 
 
 
 
 
 
 
 
 
 
 
 
 
 
 
 
 
外高祖父:韋舜臣
 
 
 
 
 
 
 
外曾祖父:韋子華
 
 
 
 
 
 
 
 
 
 
 
外高祖母:楚國夫人段氏
 
 
 
 
 
 
 
外祖父:郡王韦安道
 
 
 
 
 
 
 
 
 
 
 
 
 
 
外曾祖母:漢國夫人杜氏
 
 
 
 
 
 
 
 
 
 
 
母:(追尊)顯仁皇后韦氏
 
 
 
 
 
 
 
 
 
 
 
 
 
 
 
 
 
外祖母:益國夫人宋氏
 
 
 
 
 
 
 
 
 
 
 
 
 

後宮子女

妻妾
  • 憲節皇后邢秉懿,康王妃,封嘉國夫人,靖康之難時北遷。据《靖康稗史》称金太宗封為「建炎宋國夫人」。[17]高宗遙冊為皇后,紹興九年崩,後韋太后歸國,方知皇后早崩,時中宮已虛位達十六年。
  • 憲聖慈烈皇后吳氏,自和義郡夫人、才人、婉儀、進貴妃。紹興十三年,立為皇后。高宗內禪,手詔後稱太上皇后,遷居德壽宮。孝宗即位,上尊號壽聖太上皇后,光宗即位更號壽聖皇太后。孝宗崩,始正太皇太后之號,慶元三年崩,年八十三。
  • 潘賢妃,侍奉高宗於康王府,生元懿太子趙旉,紹興十八年薨。
  • 張賢妃,初為才人,後晉婕妤、婉儀。死後追為賢妃。孝宗養母。
  • 劉賢妃,入宮為紅霞帔,遷才人,累遷婕妤、婉容,紹興二十四年進賢妃。
  • 劉婉儀,初入宮,封宜春郡夫人。尋進才人,與劉賢妃俱被寵,進婉儀。
  • 張貴妃,開封祥符人。初入宮,封永嘉郡夫人。乾道六年,進婉容。淳熙七年,封太上皇淑妃。十六年,進貴妃。紹熙元年薨。
  • 馮美人
  • 韓才人,和美人冯氏,才人吴氏、李氏、王氏都被高宗宠幸,后都被废。
  • 吳才人,吳皇后族人
  • 李才人,相貌明艳,淳熙末年,被太上皇宠爱。高宗驾崩,宪圣皇后见到二才人就生气,宋孝宗即追回告命,许其自便。这并非常制。
  • 王才人,相貌明艳,淳熙末年,被太上皇宠爱。高宗驾崩,宪圣皇后见到二才人就生气,宋孝宗即追回告命,许其自便。这并非常制。
  • 元懿太子趙旉,生母潘賢妃,宋高宗唯一親生子,早夭。
  • 養子[18]
    • 宋孝宗趙昚:本名趙伯琮,養母張賢妃、生父秀安僖王趙子偁宋太祖四子趙德芳的後裔,第七代安定郡王趙令蕩姪孫。紹興二年(1132年)被選入宮中撫養。
    • 趙伯浩,生父趙子裕;宋太祖長子趙德昭的後裔,第二十一代安定郡王趙伯澤二弟。紹興二年(1132年)被選入宮中撫養,後被罷養;官至溫州兵馬都監。
    • 信王趙璩:本名趙伯玖,養母吳皇后、生父趙子彥。宋太祖四子趙德芳的後裔,第七代安定郡王趙令蕩族孫。紹興四年(1134年)被選入宮中撫養。

另有一些地方史料記載,有三名被視為宋高宗女兒的女性流落民間,長大成人後以民女身份嫁人,後來才恢復皇族身份;不過這些可能是牵强附会,因宋宗室女虽然无特殊封号,也会被民间敬称为郡主。这些“民间郡主”们包括:

  • 趙玉女(1159年一1242年)[19]:《新安縣誌》載,高宗其中一女於建炎三年被江西縣令鄧元亮於起兵勤王時於道上收養,長大後嫁給鄧元亮之子鄧自明。至宋光宗即位,趙氏帶長子面見光宗,光宗稱趙氏為皇姑,封為郡主,並把鄧自明追贈為「稅院郡馬」,並賜地於東莞。後人散居到香港龍躍頭錦田廈村大埔頭東莞等地[20][21]
  • 五十郡主:宋高宗可能還有一女,嫁予南海人程原甫。程原甫,程顥曾孫、程昂之子,因其妻五十郡主之故被封為「季院郡馬」,和前述「稅院郡馬」封號相似。當地人稱五十郡主的父親是當朝皇帝,且南海確有趙氏五十郡主之墓,而她出嫁時其父皇已駕崩。趙氏郡主又被稱作公主,郡主兒子思妙等三子皆稱「宋國甥」;因此五十郡主可能是宋高宗女兒,待考。
  • 葉荂妻趙氏:宋高宗時尚有一位名叫葉荂的駙馬,葉荂是南海葉顒之子,居住在廣東。然而這位宗室女是宋高宗的親女兒,還是破例被封為公主,待考。

任用官員

宰相

名將

女官

影视形象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24》,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25》,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26》,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27》,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28》,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29》,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30》,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31》,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32》,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文献

  1. ^ 徽宗被高宗遙尊為太上皇直到去世為止。
  2. ^ 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1):“王名構,字德基,道君皇帝第九子。”
  3. ^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1):“古來帝王,不聞別號。惟宋高宗署其室曰損齋,想即別號矣。”
  4. ^ 4.0 4.1 4.2 宋史·后妃列傳·韋賢妃傳》。
  5. ^ 唐德宗李適的生母沈氏原住於洛邑宮中,「安史之亂」中下落不明,唐德宗繼位後,遙尊沈氏為皇太后,並派人四處尋訪。
  6. ^ 據《氏族典·趙姓部紀事》所言:「天水趙之望也。」天水為古郡名,即今甘肅省天水市附近。
  7. ^ 《宋史·岳飛傳》:「兀朮遺檜書曰:『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
  8. ^ 《宋史·卷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 孝宗一》: 乙亥,內降御劄:「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帝,退處德壽宮;皇后稱太上皇后。」丙子,遣中使召帝入禁中,面諭之,帝又推遜不受,即趨側殿門,欲還東宮,高宗勉諭再三,乃止。於是高宗出御紫宸殿,輔臣奏事畢,高宗還宮。百官移班殿門外,拜詔畢,復入班殿庭。頃之,內侍掖帝至御榻前,側立不坐,內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宰相率百僚稱賀,帝遽興。輔臣升殿固請,帝愀然曰:「君父之命,出於獨斷。然此大位,懼不克當。」班退,太上皇帝即駕之德壽宮,帝服袍履,步出祥曦殿門,冒雨掖輦以行,及宮門弗止。上皇麾謝再三,且令左右扶掖以還,顧曰:「吾付託得人,吾無憾矣。」左右皆呼萬歲。是日,詔有司議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以聞,在內諸司日輪官吏應奉德壽宮,增置,朝德壽宮提點、幹辦等官,德壽宮宿衛依皇城及宮門法。戊寅,大赦。詔宰相率百官月兩朝德壽宮。己卯,以即位告於天地、宗廟、社稷。庚辰,詔五日一朝德壽宮。以左武大夫龍大淵爲樞密副都承旨,武翼郎曾覿帶禦器械。癸未,始御後殿。甲申,詔中外士庶陳時政闕失。丙戌,詔進宰執官二等。丁亥,詔以太上皇不許五日一朝,自今月四朝。復除名勒停人胡銓官、知饒州。己丑,詔有司月奉德壽宮緡錢十萬。辛卯,詔罷四川市馬。壬辰,詔百官日一人入對。癸巳,蝗。甲午,上太上皇帝尊號曰光堯壽聖太上皇帝,太上皇后曰壽聖太上皇后。乙未晦,金人屠原州。
  9. ^ 《宋史·卷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 孝宗一》: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会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诏选太祖之后。同知枢密院事李回曰:“艺祖不以大位私其子,发于至诚。陛下为天下远虑,合于艺祖,可以昭格天命。”参知政事张守曰:“艺祖诸子,不闻失德,而传位太宗,过尧、舜远甚。”高宗曰:“此事不难行,朕于'伯'字行中选择,庶几昭穆顺序。”而上虞丞娄寅亮亦上书言:“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望陛下于'伯'字行内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高宗读之,大感叹。绍兴二年五月,选帝育于禁中。
  10. ^ 呻吟語》:吳乞買當金太祖朝嘗使汴京,其貌絕類我太祖皇帝塑像。
  11. ^ 是日,定議航海避敵。執政請每舟載六十衛士,人不得過兩口,衛士皆曰:“我有父母,有妻子,不知兩者如何去留?”……衛士張寶等百餘人遮道,問以欲乘海舟何往,因出語不遜……帝密諭宰執曰:“此輩欲沮大事,朕今夕伏中軍甲士五百人于後苑,卿等翼日率中軍入朝,捕為首者誅之。”……帝自便殿禦介胄,引伏兵出,彎弓手發二矢,中二人,墜於屋下。其眾駭懼,悉就擒。
    內侍有言:“講讀官某人,敷陳甚善,臣今擬獎諭詔書以進。”帝曰:“此當出自朕意。若降詔書,自有學士,爾等小臣,豈宜如此!是後不許妄言!”
    帝諭輔臣曰:“朕每退朝,押班以下奏事,亦正衣冠,再坐而聽,未嘗與之款昵。又性不喜與婦人久處,多坐殿旁小閤,筆硯外不設長物,靜思軍國大事,或閱疏章。宮人有來奏事者,亦出閤子處分畢而後入,每日如是。
    帝諭大臣曰:“朕省閱天下事,日有常度,每退朝,閱群臣及四方章奏,稍暇即讀書史,至申時而常程皆畢,乃習射,晚則複覽投匭封事,日日如是也。”
    帝曰:“朕嘗夜觀天象,見熒惑星次稍差,食素已二十餘日,須俟複行軌道,當複常膳。”
    劉光世以枯秸生穗為瑞,奏之。帝曰:“歲豐,人不乏食,朝得賢輔佐,軍中有十萬鐵騎,乃可為瑞,此外不足信。朕在籓邸時,梁間有芝草,府官皆欲上聞,朕手自碎之,不欲生此奇怪事。”輔臣嘆服。
    呂頤浩言:“近至天竺祈晴,今雨少霽,可以上寬聖慮。”帝曰:“朕宮中亦自育蠶,此不惟可候歲事,亦欲知女工艱難,事事質驗。
    帝曰:“昨韓世忠進一馬,高五尺一寸,雲非人臣所敢乘。朕答以九重之中,未嘗出入,何所用之,卿可自留為戰備。”
    帝曰:“藝祖以聖武定天下,而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閔。朕若不取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
    大理國請入貢且賣馬,帝諭大臣曰:“令賣馬可也。進奉可勿許,安可利其虛名而勞民乎!”朱勝非曰:“異時廣西奏大理入貢,事可為鑒。”帝曰:“遐方異域,何由得實!彼雲進奉,實利賈販。第令帥臣、邊將償其馬直,當價則馬當繼至,庶可增諸將騎兵,不為無益也。”
  12. ^ 金太宗曰:s:大金弔伐錄/卷04#冊大齊皇帝文
  13. ^ 宋史·高宗本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 《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乾隆帝酷爱诗言志,后乾隆五十五年得玄孙載錫,为庆贺五代同堂,特地御制诗一首:“八旬開袤春秋永,五代同堂今古稀。古稀六帝三登八,所鄙宋梁所慕元。惟至元称一代杰,逊乾隆看五世孙。”,意即自古以來年过古稀(70岁)的皇帝只有6个(包括汉武帝唐玄宗明太祖),其中只有三个活过了80岁(即梁武帝、宋高宗、元世祖),但這之中我只敬仰元世祖忽必烈,而鄙夷梁武帝和宋高宗。雖然元世祖也是一代豪傑,但也比不上我五代同堂的乾隆皇。
  15. ^ 沈冬梅. 專制主義的魔力 ──評王曾瑜《荒淫無道宋高宗》. 中國萬年網.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26). 
  16. ^ 南宋·王明清,《揮麈錄餘話》(卷1):“高宗建炎二年冬,自建康避狄,幸浙東。初度錢塘,至蕭山,有列拜於道側者,揭其前云:「宗室趙不衰以下起居。」上大喜,顧左右曰:「符兆如是,吾無慮焉。」詔不衰進秩三等。是行雖涉海往返,然天下自此大定矣。不衰即善俊之父。此與太宗征河東「宋捷」之祥一也。是時,選御舟槔工,又有趙立、畢勝之讖。”
  17. ^ 《宋俘記》
  18. ^ 链接至维基文库 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维基文库 (中文). 明年,改元紹興……(二年)夏,令懬始奉詔選上及宗子伯浩入禁中,伯浩豐而澤,上清而癯,高宗初愛伯浩,忽曰:「更仔細觀之。」乃令二人並立,有貓過,伯浩以足蹴之,上拱立如故,高宗曰:「此兒輕易乃爾,安能任重邪?」乃賜伯浩白銀三百两,罷之,而育上于張媫妤所,時年六歲矣。……四年五月,令懬復得秉義郎子彦之子伯玖入宫中,年五歲,高宗以其聰慧可愛,命吳才人母之。 
  19. ^ 《鄧氏祖妣: 宋皇姑趙姬墓重修紀念特刊》
  20. ^ 吉慶圍[永久失效連結]
  21. ^ 鄧族遷岑的真實年代. [200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9). 
宋高宗
出生于:1107年逝世於:1187年
統治者頭銜
前任:
宋欽宗
趙桓
(兄)
宋朝皇帝
1127年3月20日-1129年4月1日
繼任:
元懿太子
趙旉
(子)
苗劉兵變
新頭銜
靖康之变,宋室南遷
南宋皇帝
1127年3月20日-1129年4月1日
前任:
元懿太子
趙旉
(子)
苗劉兵變结束
宋朝皇帝
1129年4月20日-1162年7月24日
繼任:
宋孝宗
赵昚
(嗣子、族子)
南宋皇帝
1129年4月20日-1162年7月24日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宋徽宗
宋朝太上皇
1162年7月24日-1187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