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濮陽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濮陽郡中國東晉時設置的僑郡,後改稱南濮陽郡

沿革

晉明帝時,以晉陵郡境內的兗州濮陽郡流民僑置濮陽郡,屬僑置的兗州,領廩丘、鄄城等僑縣[1]。無實土,民戶散居在今江蘇省鎮江市無錫市一帶[2]。後分濮陽郡僑置東燕郡[1]

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改兗州為南兗州,濮陽郡為南濮陽郡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南濮陽郡改屬南徐州。元嘉十二年(435年),鄄城縣併入廩丘縣。元嘉十九年(442年),省東燕郡為東燕縣,屬南濮陽郡。後又省東燕縣。至此,南濮陽郡領二僑縣:廩丘、榆次[1][2]。後又復置東燕縣。

齊明帝建武三年(496年),廢濟陽郡,所領鄄城縣改屬南濮陽郡;省榆次縣。至此,南濮陽郡領四縣:廩丘、東燕、會、鄄城[3]。後廢。

人口

太守

註釋及徵引文獻

  1. ^ 1.0 1.1 1.2 1.3 《宋書·卷三十五·志第二十五》
  2. ^ 2.0 2.1 《宋書州郡志彙釋》
  3. ^ 《南齊書·卷十四·志第六》
  4. ^ 《南史·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二》
  5. ^ 《梁書·卷七·列傳第一》
  6. ^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
  7. ^ 《宋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十九》
  8. ^ 《魏書·卷五·高宗紀第五》
  9. ^ 《南齊書·卷二十六·列傳第七》
  10. ^ 《宋書·卷七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11. ^ 《南齊書·卷三十·列傳第十一》
  12. ^ 《南齊書·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二》
  13. ^ 《南齊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二十三》
  14. ^ 《南齊書·卷五十六·列傳第三十七》
  15. ^ 《南齊書·卷二十九·列傳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