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歆
劉歆(前50年?—23年),字子駿,改名劉秀,汉朝宗室,西漢末年及新朝官員及學者,協助王莽篡位,出任新朝高職「羲和官」,號稱國師,晚年卻因兒子被殺與誤信預言,謀叛事敗自殺。劉歆博覽圖書,精通經學,提倡古文經學,推動把《左傳》及《古文尚書》等古文經列於學官,引發漢代今古文經學之爭;他曾與父親劉向一同校閱宮庭藏書,編成目錄學的重要著作《七略》及《別錄》,反映當時的學術思想流派。
生平
劉歆是漢朝宗室,乃漢高祖弟楚元王劉交之後,父親是學者劉向。劉歆年輕時便精通《詩經》及《尚書》,獲漢成帝召見,授官黃門侍郎[1]:9、40。約前27年受詔,與父親劉向一同校閱宮中藏書,博覽群書。前22年,王莽亦擔任黃門侍郎,劉歆受到王莽的器重[1]:44、48。前7年,劉歆獲王莽推薦,出任侍中,晉升光祿大夫,並承繼父親劉向的事業,教授五經,並繼承父親編成宮中藏書目錄《七略》,上奏朝廷。前6年,劉歆爭取請求朝廷設立《左傳》、《毛詩》、《逸禮》及《古文尚書》的學官,撰文批評太常博士抱殘守缺,寫成〈移讓太常博士書〉,開罪了當時的執政大臣與儒生,受到儒生的反擊指摘,自請離開京師,出任河內太守[1]:67、74-75。同年,为避汉哀帝讳,改名刘秀。[2]
前1年,王莽執政,劉歆獲召回京師,出任右曹太中大夫,進升為中壘校尉。公元1年,劉歆出任羲和官,公元5年封侯[1]:90、92、105。公元9年,王莽篡位,劉歆是王莽的心腹,號稱國師,歌功頌德。王莽赐众多大臣姓王,刘歆因女儿嫁给王莽的儿子,故没有改姓。公元10年,劉歆的兩名兒子劉棻、劉泳牽涉入「甄尋怨謗」一案,被捕而死[1]:139-140。新朝末年各地動亂,公元23年,道士西門君惠預言劉歆上應天象,將復興漢朝,劉歆相信了此預言,又怨恨王莽殺害他的兒子,於是和衛將軍王涉、大司馬董忠合謀叛變,機密洩漏事敗,劉歆自殺[1]:175。
學術思想
劉歆認為「太極元氣」是宇宙的根本,在元氣尚未分化前,天、地、人混合為一。他相信天人感應之說,撰有《五行傳》,內容與父親劉向那部《五行傳》相似[3]:214、213。經學方面,劉歆認為《左傳》、《毛詩》、《逸禮》及《古文尚書》都是源遠流長的儒家經典,和已經立為學官的五經有同等價值[4]:150。他主張把這4部古文經都列於學官,批評當時太學博士所傳習的經書並不完整正確,只是經歷秦火後口傳的記錄,而古文經來自魯恭王在孔子故居中的發現、宮庭藏書及民間的經師,更為可靠[3]:216-217。劉歆引發今古文經的論爭,受王莽重用時,他在太學為古文經設立學官[5]:817。劉歆也注釋了《爾雅》一書[6]:165。和神化孔子的今文經學不同,劉歆認為孔子是歷史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3]:220。
目錄學方面,劉歆承繼父親劉向校定宮中藏書的事業,撰成目錄《七略》,著錄圖書603家,13219卷,各書名下都附有簡略說明,乃節錄劉向為每部圖書所撰的解題「敘錄」而成[7]:23-24。劉歆又把各書的敘錄按《七略》的次序輯為《別錄》20卷。《七略》體製嚴密而有系統,著錄和總結了重要的文化典籍,反映當時的學術流派和思想體系,是《史記》以外西漢史學上的最大成就[7]:27-29。曆法方面,劉歆把西漢前期的太初曆改編為三統曆,後來收錄在《漢書·律曆志》[8]:174。音律方面,劉歆作《鐘律書》,綜合西漢末年音律家的意見,此書內容保存在《漢書·律曆志》中[3]:214。
偽造經籍案
在宋代,劉歆被司馬光、洪邁等學者懷疑偽造《周禮》一書[4]:155。清末今文經學者康有為撰《新學偽經考》,指摘劉歆偽造古文經《左傳》和《周禮》,以協助王莽篡位[1]:1。他斷定劉歆割裂左丘明所作的《國語》,分附於《春秋》經的各條之下,形成《左傳》[3]:217,此外又偽造《爾雅》[6]:165。民國時,許多學者都攻擊劉歆偽造經籍[1]:7,如錢玄同、顧頡剛。1929年,錢穆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一文,系統地駁斥了康有為之說。這篇論文轟動學術界,得到多數專家肯定,結束了清末以來今古文經的爭論[4]:138-139;此後唯有少數學者堅持劉歆偽造之說,如郭沫若於1932年出版《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此後累有增訂修改,然至死仍不改此說;馮友蘭亦認為《左傳》是劉歆割裂《國語》一書而造的[3]:217-218。徐復觀提出《周禮》是劉歆與王莽二人合作偽造的,但此說沒有說服力[4]:145、150。有學者認為劉歆竄改了《左傳》,加入杜撰的內容[5]:817。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參考资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錢穆. 〈劉向歆父子年譜〉.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1: 1–179. ISBN 7100032423 (中文(繁體)).
- ^ 《汉书·楚元王传第六》
- ^ 3.0 3.1 3.2 3.3 3.4 3.5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三冊.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5 (中文(简体)).
- ^ 4.0 4.1 4.2 4.3 余英時. 《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 台北: 三民書局. 1991. ISBN 9571418293 (中文(繁體)).
- ^ 5.0 5.1 崔瑞德等 (编). 《劍橋中國秦漢史》. 楊品泉等譯.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 ISBN 7500409079 (中文(简体)).
- ^ 6.0 6.1 李約瑟. 《中國科學技術史.第6卷第1分冊.植物學》. 袁以葦等譯.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6. ISBN 7030166132 (中文(简体)).
- ^ 7.0 7.1 王重民. 《中國目錄學史論叢》.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 (中文(简体)).
- ^ 杜石然等. 《中國科學技術史稿》.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2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