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討論:靖天子/存檔8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起司漢堡送給您!

謝謝您的祝福, 也祝您鼠年新年快樂 Wolfch (留言) 2020年1月28日 (二) 09:48 (UTC)[回覆]

送您一份蘑菇

送您一份蘑菇
同祝您鼠年快樂、新年研究順利! クオン·千の海を越えて·夢か……現なのか? 2020年1月28日 (二) 11:30 (UTC)[回覆]
新年快樂
今日登入維基收到閣下的新年祝福非常感謝,也敬祝您新春愉快,闔家平安萬事順利!Matt 007留言2020年1月28日 (二) 13:26 (UTC)[回覆]

要發送此消息,請使用{{subst:User:和平奮鬥救地球/HNY|選填賀詞}}。

回覆:新年快樂

新年快樂,疫情太嚴重,在家閒來無事上來編輯。——Shakiestone留言2020年1月28日 (二) 14:42 (UTC)[回覆]

歲次庚子

恭祝庚子鼠年吉祥!
在此肺炎疫情非常時期,謹祝新一年身體健康、事事遂順!在此送上香煎蘿蔔糕一碟,來年繼續有賴各位的互相扶持! ClitheringMMXX 2020年1月28日 (二) 16:20 (UTC)[回覆]

有關蝗災

打擾了,有關維基百科生物專家必會想到您,想請問有鑑於上次秋行軍蟲的例子,不知道閣下近期有無關於撰寫蝗災條目的計畫?--Aizag留言2020年2月21日 (五) 03:31 (UTC)[回覆]

了解,謝謝回覆。--Aizag留言2020年2月22日 (六) 04:08 (UTC)[回覆]

關於蝗災非常重要的CYP酶條目,在下剛才在英文維基上請en:User_talk:Boghog#about_CYP305M2來寫了,目前只是個stub --Htmlzycq留言2020年2月22日 (六) 12:28 (UTC)[回覆]

又有一篇有關蝗災的重要論文Guo, X; Yu, Q; Chen, D; Wei, J; Yang, P; Yu, J; Wang, X; Kang, L. 4-Vinylanisole is an aggregation pheromone in locusts.. Nature. 2020-08-12. PMID 32788724. doi:10.1038/s41586-020-2610-4. ,指出了4-甲氧基苯乙烯(CAS:637-69-4)是蝗蟲的聚集激素。--Htmlzycq留言2020年8月16日 (日) 09:35 (UTC)[回覆]

有關冠狀病毒

謝謝編寫了鹿城大鼠冠狀病毒,在鹿城區養著實驗大鼠的某人現在嚇得瑟瑟發抖 囧rz……,開玩笑的,說正經的,參考文獻2裡面,提到了

「然而之前,在齧齒類動物中僅發現一種冠狀病毒,即發現於1949年被命名為小鼠肝炎病毒(MHV)的冠狀病毒,1970年在大鼠中發現了其變種,被命名為大鼠涎淚腺炎病毒。隨後再沒有在齧齒動物中發現相關的冠狀病毒。」

這「大鼠涎淚腺炎冠狀」(SDAV)和MHV的關係應該與SARS-COV和SARS-COV-2差不多,屬於「同種」的不同變種?--Htmlzycq留言2020年3月30日 (一) 15:27 (UTC)[回覆]

  • @Htmlzycq是的。ICTV現在應該是拿複製酶ORF1a/b中的某些蛋白的胺基酸序列相似度作為判定是否為新種的依據,若兩病毒相似度小於90%就屬於不同物種。早期的論文中沒有特別說明,但2010年以後的文章大多是把SDAV視為RCoV(Rat Coronavirus)的一型,而RCoV又是鼠冠狀病毒的一型。與鹿城褐家鼠冠狀病毒同篇發表的還有另外兩病毒,一個是LAMV,屬於乙型冠狀病毒1型,另一個是LRLV,也是鼠冠狀病毒的一型,剛剛更新了條目一併列出,這兩型的病毒是在龍泉的鼠類中發現的,好像也在你的附近?另外中途發現了另一種嚙齒目冠狀病毒中國鼠冠狀病毒HKU24也一併寫了(發表HKU24的作者好像不知道鹿城褐家鼠冠狀病毒的存在,這個關係跟鼠冠狀病毒還是很遠的,都不同屬了)。--Wikimycota~🍄 2020年3月31日 (二) 07:47 (UTC)[回覆]

是的,溫州到龍泉直線距離和台北到台中差不多(話說溫州到台北的直線距離,應該和台灣最北到最南的差不多,要是有跨海大橋就好了

兩篇文章雖然都是2015年publish的,但鹿城的那篇文章Received 17 July 2014, Revised 23 September 2014, Accepted 17 October 2014, Available online 9 November 2014

HKU24的那篇文章Received 22 August 2014. Accepted 23 December 2014. Accepted manuscript posted online 31 December 2014. 後者不知道前者的存在很正常吧--Htmlzycq留言2020年3月31日 (二) 13:43 (UTC)[回覆]

感謝支持

有關閣下之提名,自問小妹在中文維基雖然建立了幾十條條目,但仍然無法涵蓋古羅斯史哪怕萬分之一,很多史學基礎概念都沒有條目,打個比方:

我很少譯俄維頁面的原因是因為俄維也很少資料,不如看書(看書比看一個頁面好多了),比方說米哈伊爾·馬爾科維奇·科羅姆的《斯塔羅杜布戰爭》,以地緣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和軍事學分析了為何在1534-1537年莫斯科大公國與立陶宛大公國會在一場戰爭開戰,甚至本戰核心的斯塔羅杜布圍城戰俄語Осада Стародуба,就是從1535年7月30日至8月29日的一次不起眼的戰役,其影響卻足足一直維持到俄國混亂時期。老實說,即便俄維烏維白俄維,大多數的條目,還只是處在傳統史學記載歷史故事的水平,還沒有超過蘭克學派,更別說年鑑學派。俄維古羅斯史方面除了少數有專業知識的維基人專注在他們領域深耕外,大部分條目都殘缺不全,但是在他們專業領域的條目還是譯他們的比較好(畢竟俄維可是有專門研究這個的大學教授啊(茶)),我感覺我也應該不能算原創,就是拙劣的摘抄,而且抄不全。所以請容我在此時拒絕此提名,因為自覺仍然未到達可以讓其他維基人對古羅斯史產生基礎了解的程度。--折毛留言2020年4月6日 (一) 13:28 (UTC)[回覆]

  • @折毛了解了,期待日後這些羅斯史基礎條目的完善。中文維基百科太烏煙瘴氣了,需要更多像您這樣學有專精且專注於寫作條目的人。--Wikimycota~🍄 2020年4月6日 (一) 18:47 (UTC)[回覆]
    • @靖天子我大概明白,有段時間圍觀過互煮客棧,隔了幾天又去看,互煮了幾萬字什麼結論都沒有。我不出去拉幫結派,只是偶爾有些朋友與我一起編條目,基本互相禮讓,有衝突就註明是出自何典,要是對方信度較高就認慫,反正人誰無過。不過俄維烏維古羅斯史這部分爭鬥相當烈,由於種族主義言論會立即被封,他們互相出徵到對方的維基中冷嘲熱諷,比直接罵更噁心人。對此我只有一句話:珍惜光陰,儘早脫坑。長達13年的網齡令我明白一件事,上網要說服別人是相當困難的。--折毛留言2020年4月7日 (二) 12:00 (UTC)[回覆]

維基人》復刊公告

《維基人》復刊啦!

由於原主編無暇等種種原因,《維基人》一度停刊五、六年之久,但我們從未放棄打造自由維基社群刊物的理想。在許多人的努力下,即日起,《維基人》正式復刊,與各位朋友們再相見;最新一期的站內版本已經上線,而PDF版本預定將於今年5月1日釋出。此回,我們不僅致力於在促進讀者對於維基的了解中展拓參與維基的群體,更著眼於打造一本對維基人來說可讀、可用、可親的刊物。我們不僅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亦佇候大家的投稿。我們也希望在諸位維基人的才智的澆灌中,《維基人》能夠名書竹帛,垂範百世。

點擊閱覽站內版本 調整訂閱

打擾了,您認為中維現在生物學相關條目的質量如何?

你好,我看到9年前的生物學提升計畫中你評價生物學相關條目的質量有所感想。就想問問你認為現在生物學相關條目的質量如何?

我自己覺得現在生物學條目中,現代植物和分子生物學方面已經較豐富了,而動物和古生物方面最具有潛力也最容易讓人匆視。Lab06 N留言2020年4月28日 (二) 06:35 (UTC)[回覆]

  • @Lab06 N您好,抱歉較晚回覆,這幾天比較沒空上來。我個人認為中文維基百科中生物學各領域的條目質量都相當有待加強(雖然說是比九年前好得多),目前難說哪個領域已經較豐富,只有個別條目較為完整、可靠、清晰,而這些條目經常是少數幾位資深維基人主編,其他沒有人去主編的條目(包括大量的基礎條目)大多相當凌亂。分子生物學我反而覺得是中文維基相對缺乏的領域,有很多重要的基礎條目都還無人編寫。要全面提升生物學條目的質量可能仍是非常長遠的目標,或許要有更多專業人員(大學本科以上)加入編寫才有可能。閣下近期可有什麼條目的編寫計畫?--Wikimycota~🍄 2020年5月6日 (三) 07:48 (UTC)[回覆]
  • @Lab06 N您好,在這裡也談談我的看法,2年前我看到9年前的生物學提升計畫中user:靖天子的評價,並在這個討論頁有感而發User talk:靖天子/存檔6#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現在在下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無論是中文維基的前十年(2003-2012),還是最近這些年,內容較豐富的小領域都是由少數幾位資深維基人主編的,比如user:烏拉跨氪的食蟲植物系列,user:Hoseumou的恐龍系列等等,很容易隨著編輯流失而人走茶涼。畢竟中維是一個小眾的網站,不能指望這麼少的活躍用戶能無償做出非常驚人的內容來。

在下近期混跡英文維基,發現事實上英文版在這一點上也大同小異,只不過英文的用戶基數更大,能冒出的資深維基人更多而已,光是其典範條目的偏好性就已經能看出都是哪些資深維基人還在活躍了。

推薦一個工具[1] 可以查到英文維基上所有化合物條目,我不太懂技術,誰能搬運到中文就好了,近2萬個化學分子條目中,user:Edgar181就貢獻了一千多的條目。--Htmlzycq留言2020年5月9日 (六) 05:33 (UTC)[回覆]

維基人》2020年5月 第十三期

本期概要
《維基人》復活啦!

經過數年的沉寂,《維基人》雜誌復活啦!在新一期《維基人》中,我們為大家提供了全新的體驗。從介紹期貨的專題科普型文章,到有深度的維基論述探討型文章,再到站內優秀內容的摘錄,各方面內容都呈現在本期內容中。《維基人》的復活,離不開大家的努力。在此,道一句:「謝謝大家!」

點擊下載(簡體) 點擊下載(繁體) 
點擊閱覽站內版本 向《維基人》投稿


打擾一下

想請問您是否能撥冗接受在下代表《維基人》在線上向您詢問幾個與條目寫作相關的問題?在下明白您現已不願意參與社群事務,但是我作為一個維基人後輩,相信若您能藉此向後輩分享一下條目寫作方法(尤其是那些生物學條目,個人覺得真菌最為經典了),或是闡明您一直以來對條目寫作態度的理想和堅持,那對社群的寫作風氣會是大有裨益的,我誠摯的期望。當然,若您不願意接受採訪,那也無妨。——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6月17日 (三) 01:08 (UTC)[回覆]

不好意思打擾,現在進度如何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7月27日 (一) 01:08 (UTC)[回覆]

邀請您參加第十八次動員令

中文維基百科第十八次動員令

The 18th Domestic Campaign of the Chinese Wikipedia

致靖天子閣下:

感謝您對中文維基百科的貢獻。第十八次動員令定於2020年7月11日至9月13日期間舉行,目的為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品質及數量,現誠邀閣下參與,共襄盛舉。

詳細動員事項請參見第十八次動員令主頁,您也可以從動員令說明書中了解什麼是動員令。參加動員令前,請先參考主頁的報名指引(使用者可在7月11日0時(UTC)起報名)。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中、小動員令三類。大動員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題中貢獻的動員令項目。中動員令的主題包括語言學與文學、自然科學、文化遺產,而小動員令的主題則包括亟需撰寫的條目、學理類、公園綠地及自然保護區、藝術。

希望各位收到本邀請函的維基人能將{{subst:動員令}}轉貼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或參考查詢聯繫),如果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之關鍵,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維基的服務、條目品質及數量!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邀請您的維基人是:Lab06 N留言2020年7月10日 (五) 15:34 (UTC)[回覆]

關於從Lactarius屬中分離出來的Lactifluus屬

想請教閣下Lactifluus屬應當如何翻譯? 以及,包括Lactifluus vellereus,Lactifluus volemus等在內的數種真菌曾經都被分為Lactarius屬。TheWindGrahame留言2020年8月7日 (五) 08:37 (UTC)[回覆]

  • @TheWindGrahame您好,抱歉最近工作繁忙遲於回應。Lactifluus我在可靠來源中沒有找到中文名稱,建議屬名可以拉丁文學名稱呼即可,不過原屬Lactarius、後來被改歸入Lactifluus的物種,可以維持其中文名稱,如Lactifluus vellereus仍可稱為絨白乳菇
Lactifluus此名原意,Lacti意為乳汁,fluus來自拉丁文的流動(fluere[2],指其乳汁很多,有科學新聞將本屬的新種(Lactifluus dinghuensis)命名為「鼎湖山水乳菇」[3],如果一定要使用中文名的話,可考慮「水乳菇屬」,符合其拉丁文原意,並已有物種使用類似名稱。--Wikimycota~🍄 2020年8月23日 (日) 22:17 (UTC)[回覆]

有關真菌

剛剛看了澳大利亞蘑菇攝影師Stephen Axford的野外講座,視頻見[4],發現太多有意思的真菌了,比如luminous fungi,相比之下中文維基里真菌方面的內容還是有待加強阿 囧rz……

比如en:Mycorrhizal network這個概念的中文條目名用「菌根網絡」好,還是用其暱稱「木維網」(Wood Wide Web)好?(木維網有et、pt兩個語言版本)

另外,白色念珠菌已銷兩個青鏈:ura3spo11(都還是stub)--Htmlzycq留言) 2020年9月2日 (三) 11:38 (UTC) re: 關於疫情期的高頻詞「ADE效應」的小貢獻,沒什麼好感謝的--Htmlzycq留言2020年9月23日 (三) 08:18 (UTC)[回覆]

  • @Htmlzycq真菌學這個領域實在太大了,不只中文維基百科,整個中文圈的關注都非常少,希望再過幾年我們能有辦法至少將真菌學的大約100個基礎條目寫到一定的規模。Mycorrhizal network感覺翻成「菌根網」更好,木維網作為暱稱則用作重定向。(原來Spo11這麼重要的蛋白之前也沒有條目,分子生物學也一直非常缺乏)--Wikimycota~🍄 2020年9月24日 (四) 22:41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