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須德/Navbar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User:須德
首頁
宗族
中華
蒙古
雲南
滿洲
圖博
維吾爾
亞季能續
天佐之子,須佐之德
中國帝王
道
直隸省 | |
---|---|
山東省 | [[]] | [[]] |
山東省 | [[]] | [[]] |
河南省 | [[]] | [[]] |
山西省 | [[]] | [[]] |
陝西省 | [[]] | [[]] |
甘肅省 | [[]] | [[]] |
江蘇省 | [[]] | [[]] |
安徽省 | [[]] | [[]] |
浙江省 | [[]] | [[]] |
江西省 | [[]] | [[]] |
湖北省 | [[]] | [[]] |
湖南省 | [[]] | [[]] |
四川省 | [[]] | [[]] |
福建省 | [[]] | [[]] |
廣東省 | [[]] | [[]] |
廣西省 | [[]] | [[]] |
貴州省 | [[]] | [[]] |
雲南省 | [[]] | [[]] |
奉天省 | [[]] | [[]] |
吉林省 | [[]] | [[]] |
黑龍江省 | [[]] | [[]] |
新疆省 | [[]] | [[]] |
熱河特別行政區 | [[]] | [[]] |
察哈爾特別行政區 | [[]] | [[]] |
綏遠特別行政區 | [[]] | [[]] |
川邊特別行政區 | [[]] | [[]] |
年號
年號名 | 期間 | 年數 | 皇帝名 | 改元理由 | ||
---|---|---|---|---|---|---|
中文 | 漢語拼音 | 始期 | 終期 | |||
洪武 | hong wu | 至正28年1月9日 (1368年1月28日) |
洪武31年12月29日 (1399年2月5日) |
31年 | 明太祖 | 。 |
明惠宗 | ||||||
建文 | jian wen | 建文元年正月1日 (1399年2月6日) |
建文4年7月1日 (1402年7月30日) |
4年 | 。 | |
洪武 | hong wu | 建文4年7月1日 (1402年7月30日) |
洪武35年12月29日 (1403年1月22日) |
1年 | 明成祖 | 。 |
永樂 | yong le | 永樂元年正月1日 (1403年1月23日) |
永樂22年12月30日 (1425年1月19日) |
22年 | 。 | |
明仁宗 | ||||||
洪熙 | hong xi | 洪熙元年正月1日 (1425年1月20日) |
洪熙元年年12月30日 (1426年2月7日) |
1年 | 。 | |
明宣宗 | ||||||
宣德 | xuan de | 宣德元年正月1日 (1426年2月8日) |
宣德10年12月29日 (1436年1月17日) |
10年 | 。 | |
明英宗 | ||||||
正統 | zheng tong | 正統元年正月1日 (1436年1月18日) |
正統14年12月30日 (1450年1月13日) |
14年 | 。 | |
明代宗 | ||||||
景泰 | jing tai | 景泰元年正月1日 (1450年1月14日) |
景泰8年1月21日 (1457年2月15日) |
8年 | 。 | |
天順 | tian shun | 景泰8年1月21日 (1457年2月15日) |
天順8年12月29日 (1465年1月26日) |
8年 | 明英宗 | 。 |
明憲宗 | ||||||
成化 | cheng hua | 成化元年正月1日 (1465年1月27日) |
成化23年12月30日 (1488年1月13日) |
23年 | 。 | |
明孝宗 | ||||||
弘治 | hong zhi | 弘治元年正月1日 (1488年1月13日) |
弘治18年12月30日 (1506年1月23日) |
18年 | 。 | |
明武宗 | ||||||
正德 | zheng de | 正德元年正月1日 (1506年1月24日) |
正德16年12月30日 (1522年1月27日) |
16年 | 。 | |
明世宗 | ||||||
嘉靖 | jia jing | 嘉靖元年正月1日 (1522年1月28日) |
嘉靖45年12月30日 (1567年2月8日) |
45年 | 。 | |
明穆宗 | ||||||
隆慶 | long qing | 隆慶元年正月1日 (1567年2月9日) |
隆慶6年12月29日 (1573年2月1日) |
6年 | 。 | |
明神宗 | ||||||
萬曆 | wan li | 萬曆元年正月1日 (1573年2月2日) |
萬曆48年7月30日 (1620年8月27日) |
48年 | 。 | |
泰昌 | tai chang | 泰昌元年8月1日 (1620年8月28日) |
泰昌元年12月29日 (1621年1月21日) |
1年 | 明光宗 | 。 |
明熹宗 | ||||||
天啟 | tian qi | 天啟元年正月1日 (1621年1月22日) |
天啟7年12月29日 (1628年2月4日) |
7年 | 。 | |
明毅宗 | ||||||
崇禎 | chong zhen | 崇禎元年正月1日 (1628年2月5日) |
崇禎17年12月30日 (1645年1月27日) |
17年 | 。 | |
明安宗 | ||||||
弘光 | hong guang | 弘光元年正月1日 (1645年1月27日) |
弘光年閏6月29日 (1645年8月20日) |
1年 | 。 | |
隆武 | long wu | 隆武元年7月1日 (1645年8月21日) |
隆武2年12月30日 (1646年2月4日) |
2年 | 明紹宗 | 。 |
明昭宗 | ||||||
永曆 | yong li | 永曆元年正月1日 (1647年2月5日) |
永曆15年4月15日 (1662年6月1日) |
15年 | 。 |
元號名 | 期間 | 年數 | 天皇名 | 改元理由 | ||
---|---|---|---|---|---|---|
漢字 | 読み | 始期 | 終期 | |||
延元 | えんげん | 建武3年2月29日 (1336年4月11日) |
延元5年4月28日 (1340年5月25日) |
5年 | 後醍醐天皇 | 建武の亂による改元。 |
後村上天皇 | ||||||
興國 | こうこく | 延元5年4月28日 (1340年5月25日) |
興國7年12月8日 (1347年1月20日) |
7年 | 後村上天皇即位による改元とみられている。 また神武天皇即位2000年を記念したものか。 | |
正平 | しょうへい | 興國7年12月8日[1] (1347年1月20日) |
正平25年7月24日 (1370年8月16日) |
25年 | 天変や兵革による改元か。 | |
長慶天皇 | ||||||
建徳 | けんとく | 正平25年7月24日[2] (1370年8月16日) |
建徳3年4月1日? (1372年5月4日?) |
3年 | 長慶天皇即位による改元とみられている。 | |
文中 | ぶんちゅう | 建徳3年4月1日?[3] (1372年5月4日?) |
文中4年5月27日 (1375年6月26日) |
4年 | 災異による改元とみられている。 | |
天授 | てんじゅ | 文中4年5月27日[4] (1375年6月26日) |
天授7年2月10日 (1381年3月6日) |
7年 | 地震災害による改元か。 | |
弘和 | こうわ | 天授7年2月10日[5] (1381年3月6日) |
弘和4年4月28日 (1384年5月18日) |
4年 | 辛酉革命による改元。 | |
後亀山天皇 | ||||||
元中 | げんちゅう | 弘和4年4月28日 (1384年5月18日) |
元中9年閏10月5日 (1392年11月19日) |
9年 | 後亀山天皇即位および甲子革令による改元。 | |
元中9年(1392年)、後亀山天皇が退位して南北朝合一が成った(明徳の和約)。元號は「明徳」に統一された。 |
56
宗族
家族世系
世 | 姓名 | 字 | 號 | 諱 | 行 | 在世時間 | 封號及其年代 | 備註 | |
---|---|---|---|---|---|---|---|---|---|
三皇五帝世系 | |||||||||
黃帝 | 前2711年-前2600年 | 中華民族始祖 | |||||||
昌意 | |||||||||
顓頊 | |||||||||
大稱 | |||||||||
卷章 | |||||||||
吳回 | |||||||||
陸終 | |||||||||
彭姓遠古世系 | |||||||||
1 | 彭祖 | ?年-?年 | 彭姓始祖 | ||||||
2 | 彭潈 | ?年-?年 | |||||||
3 | 彭伯壽 | 希祖 | ?年-?年 | 夏王啟時官司寇。西河武觀叛亂,公帥師征降之〈見四庫備枮〉。 | |||||
4 | 彭振禧 | ?年-?年 | 夏仲康〈BC2159一2147〉時官大夫。 | ||||||
5 | 彭俶康 | 政宇 | ?年-?年 | 夏王栂〈BC2146一2119〉時官司馬。 | |||||
6 | 彭養亷 | ?年-?年 | 夏少康〈BC2079一2058〉時為掌膳之官。 | ||||||
7 | 彭獻 | 義朗 | ?年-?年 | 夏王杼〈BC2057一2041〉時為掌膳之官。 | |||||
8 | 彭寧帆 | ?年-?年 | 夏王芒〈BC2014一1997〉時官牧正。 | ||||||
9 | 彭夢熊 | ?年-?年 | 夏王不降〈BC1980一1959〉時為賢臣。 | ||||||
10 | 彭秉 | ?年-?年 | 公有仙術,晚年游四方不知所終。 | ||||||
11 | 彭可愛 | ?年-?年 | 夏玉廑〈BC1900一1880〉時庖正。 | ||||||
12 | 彭積古 | ?年-?年 | 夏王孔甲〈BC1879一1849〉時,王好鬼神之亊,肆行淫亂,不務修業,公不仕。 | ||||||
13 | 彭頌新 | ?年-?年 | 夏王發〈BC1837一1819〉官大夫。 | ||||||
14 | 彭團 | ?年-?年 | 夏王履癸〈桀〉〈BC1818一1756〉無道,諸侯多叛,公與伊尹告以堯,舜之道而不聽,棄妻子逃於豳〈陝西西安府邠州〉。 | ||||||
15 | 彭靖忠 | ?年-?年 | 商王成湯吠,天下大旱。湯禱於桑林之野,以六亊自責,大雨數千里。公常誦此自責之言而勿衰。 | ||||||
16 | 彭奇瑞 | ?年-?年 | 商王太甲〈BC1753一1721〉官大夫。 | ||||||
17 | 彭道琮 | ?年-?年 | 商王沃丁〈BC1720一1692〉官膳禦。 | ||||||
18 | 彭繼崧 | ?年-?年 | 商王小甲〈1666一1650〉官大夫。 | ||||||
19 | 彭景敷 | ?年-?年 | 公與費侯中衍友善,官商王太戊〈1637一1563〉時車正。 | ||||||
20 | 彭愈崗 | ?年-?年 | 商王太戊時,官青州牧。 | ||||||
21 | 彭伯 | 鍚侯 | ?年-?年 | 商王河亶甲三祀己醜〈BC1532〉克邳;五祀辛卯伐班方。 | |||||
22 | 彭欽保 | ?年-?年 | 公隨父逢戰多謀,先計後戰,與父伐班方屢戰屢勝,封班方伯,有古名將風。 | ||||||
23 | 彭揆 | ?年-?年 | 商王祖辛〈BC1506一1491〉承襲班方伯。其餘未錄 | ||||||
彭度章 | ?年-?年 | 與兄同時人,享年136高夀。 | |||||||
24 | 彭爾賢 | ?年-?年 | 商王沃甲〈BC1490一1466〉時處士。 | ||||||
25 | 彭榮施 | ?年-?年 | 商王南庚〈BC1433一1409〉清正在朝,事非禮不言,行非禮不動也。 | ||||||
26 | 彭端肅 | ?年-?年 | 時商道寢衰,耿都又有河決之害,盤庚14年〈BC1388〉自耿遷於亳〈即河南偃師縣〉公隨遷之。 | ||||||
27 | 彭列 | ?年-?年 | 殷王小乙〈BC1352一1323〉征伐狄人有功,封刑都侯。 | ||||||
28 | 彭東侯 | ?年-?年 | 殷武丁三祀己未〈BC1322〉從王師伐班方。 | ||||||
29 | 彭才華 | ?年-?年 | 殷武丁〈BC1324一1266〉有奇能勇。 | ||||||
30 | 彭佐商 | ?年-?年 | 殷王祖甲〈BC1258一1226〉淫亂,公諫之不聽,遂辭不仕 | ||||||
31 | 彭音 | 嗣恢 | ?年-?年 | 殷王庚丁〈Bc1219一1199〉官士師。 | |||||
32 | 彭煇彩 | ?年-?年 | 王武乙〈1198一1195〉時,公見王無道常為偶人,遂棄官隱去。 | ||||||
33 | 彭圭(伯藩) | 丙煌 | ?年-?年 | 殷王帝乙〈1191一1155〉同季曆伐始呼翳徒之戎有功,官大夫。 | |||||
34 | 彭咸 | 福康 | ?年-?年 | 殷紂王〈BC1164一1122〉時賢大夫,諫其君不聽,投水而死。本源錄雲: 陝西鹿州宜君縣城八十裏地名彭村,有商賢大夫彭祖墓,有墓戶種地看守墳墓。有查彭祖墓〈太始祖〉在蜀地彭山縣;彭村所塟之彭祖非唐堯時所封彭城的彭祖,乃是商季殷賢大夫之彭咸無疑。 | |||||
35 | 彭祖壽 | ?年-?年 | 殷紂王時官豫州牧,封兗州侯。伐紂時在孟津河陣亡,西周武王追諡湣公。 | ||||||
36 | 彭寳雲 | ?年-?年 | 官周武王〈BC1134一1116〉司馬。 | ||||||
37 | 彭士懷 | ?年-?年 | 官周成王〈1115一1079〉司徒。 | ||||||
38 | 彭治 | ?年-?年 | 周成王時官大夫。 | ||||||
39 | 彭類超 | ?年-?年 | 西周康王〈1078一1053〉官兗州伯。 | ||||||
40 | 彭為達 | ?年-?年 | 西周昭王元年〈BC1052〉己醜夜觀月,有五色貫紫雲,因知周道漸衰遂不仕。 | ||||||
41 | 彭自昭 | ?年-?年 | 為周穆王〈1001一947〉大僕正。 | ||||||
42 | 彭程 | ?年-?年 | 為西周穆王〈上〉時禦隨,從造父徙居趙地。〔注: 趙地為造父受封之地為氏〕 | ||||||
43 | 彭昶 | ?年-?年 | 周懿王〈BC934一910〉官豫州牧。 | ||||||
44 | 彭觀凝 | ?年-?年 | 周孝王〈BC909一895〉時,大雨雷電,牛馮凍死江漢水。公曰:此戾氣也!履霜之象己兆於此,可畏也夫! | ||||||
45 | 彭丁 | ?年-?年 | 周夷王〈BC894一879〉時,從虢公率六師伐太原之戎至俞泉,獲馬千匹。 | ||||||
46 | 彭寅 | ?年-?年 | 周厲王〈BO878一842〉時官大夫。 | ||||||
47 | 彭能運 | 興周 | ?年-?年 | 厲王時從虢仲帥師征征夷不克,徙居於齊〈今山東青州府昌樂縣〉。 | |||||
48 | 彭貴山 | ?年-?年 | 周宣王元年甲戍〈BC827〉同尹吉甫討伐西戎,官大夫。 | ||||||
49 | 彭和美 | ?年-?年 | 西周幽王〈781一771〉官司寇。 | ||||||
50 | 彭友熒 | ?年-?年 | 為西周平王辛未〈BC770年春秋時代開始〉東遷之師旅。 | ||||||
51 | 彭略 | ?年-?年 | 東周平王〈BC770一727〉時人,公敏穎絕人,觀書輒數行間同盡,博古通經,屢召不仕。 | ||||||
52 | 彭大郎 | 趪 | ?年-?年 | 諱,以字行。官東桓王〈BC719一697〉卿士。 | |||||
53 | 彭榮 | ?年-?年 | 周莊王〈BC696一682〉時人,舊譜有載: 公喜修煉朮,徙居幹楚〈今湖北荊州府江陵縣。 | ||||||
54 | 彭忽 | 國秉 | ?年-?年 | 公積學能文,行尤謹厚。 | |||||
55 | 彭仲爽 | 定父 | ?年-?年 | 春秋時官楚文王〈BC689一676〉令尹。注: 有誤區,有部份文章交待在秦始皇BC221年,統一中國時由仲爽從楚國遷隴西郡,彭氏以隴西名郡。相去相去其遠,時距約四百餘年,特以告。 | |||||
56 | 彭建夏 | ?年-?年 | 周惠王〈BC676一652〉時官楚司寇。 | ||||||
57 | 彭俊宜 | ?年-?年 | 周襄王〈BC651一519〉時晉國饑荒,乞糴於秦,納百里溪之言,遂輸粟焉。襄王封公為晉大夫。 | ||||||
58 | 彭西林 | ?年-?年 | 周定王時〈BC606一586〉掌百官之正。 | ||||||
59 | 彭名 | 世成 | ?年-?年 | 周簡王〈Bc585一572〉時,官楚共王膳禦。 | |||||
60 | 彭宏載 | ?年-?年 | 周靈王〈Bc571一545〉公好瀆書,不樂仕進。 | ||||||
61 | 彭益開 | 生 | ?年-?年 | 諱,以字行。周景王〈Bc544一520〉官楚靈王大夫。 | |||||
62 | 彭元果 | 殷卷 | ?年-?年 | 周晉王〈519一476〉時,公立方品端,順宗睦族,仕楚為大夫。 | |||||
63 | 彭訓彝 | 侗 | ?年-?年 | 周敬王〈519一473〉官楚大夫。 | |||||
64 | 彭敖 | 榮軒 | ?年-?年 | 周真定王〈Bc468一441〉時仕魯為司空,家於魯〈山東兗州府曲阜縣〉。 | |||||
65 | 彭萬 | ?年-?年 | 周威烈王〈Bc425一402〉公積學不仕,著書甚富。 | ||||||
66 | 彭嗣慎 | 謹齋 | ?年-?年 | 周威烈王時官大夫。 | |||||
67 | 彭時梁 | ?年-?年 | 公幼穎敏有大志,甫十二能文章,惜不乎壽,未30而卒。考注: 原譜載為周安王〈BC401一376年〉時人不確,在長河圖中與前後史事不符,關鍵是英年早逝未三十而卒有限制約。〈約應生於BC448年方妥〉特註上譜不宜。 | ||||||
68 | 彭君實 | ?年-?年 | 周室微弱,諸侯莫朝,公故不仕。 | ||||||
69 | 彭更 | 子端 | ?年-?年 | 周顯王〈BC368一320〉時孟子弟子,以孟子傳食諸侯為泰,孟子告以食功食志之道〖見孟子及中國名人大辭典;人物類典雲: 彭更孟子弟子老彭祖之後。〗 | |||||
70 | 彭金和 | ?年-?年 | 周顯王時,官兗州守。 | ||||||
71 | 彭紹更 | ?年-?年 | 周慎靚王〈B0320一315〉時,公恪遵祖訓,富於詩書,知周道微弱以處士終。 | ||||||
72 | 彭宜吾 | 甸南 | ?年-?年 | 周赧王〈BC314一256〉時官山陽令,遂為家焉。〖注: 史記正義雲: 漢武帝更山陽為昌國,有梁丘鄉。梁丘故城在曹州城武縣東北33裏。昌國是為昌邑,史記載2越公昌邑人。〗 | |||||
73 | 彭文台 | 正芝 | 惠 | ?年-?年 | 時當秦替周鼎革,兵戈擾攘之際,故公不仕。 | ||||
74 | 彭令昭 | 明德 | ?年-?年 | 秦始皇帝〈統一中國稱帝Bc221一210年〉時為歌師。公遊閩,會武夷君於山頂,仙樂盡奏,唱人間好。〈見字典『好』 字注;武夷山志氏姓譜〉 | |||||
75 | 彭珅 | 禹卿 | ?年-?年 | 秦始皇時官僕射。帝下令燒詩書及百家之語,公諫之勿聽,遂棄官隱。 | |||||
76 | 彭越 | 仲引 | 前?年-前196年 | 梁王 漢高祖五年封 |
秦二世三年甲午〈Bc207〉漢髙袓兵擊昌邑,公率兵從漢。髙祖元年乙未〈Bc206〉官將軍封建成侯,二年丙申拜魏相國;五年己亥輔 髙祖有功,封梁王,都定陶〈原山東曹州〉11年乙已〈Bc196〉高祖擊賊陳豨,徵兵於梁,公因病未奉詣以至疑,而得罪遇害。《史記》有載錄。 | ||||
77 | 彭綬華 | 紫揚 | ?年-?年 | 高祖九年癸卯〈BC198〉年官大中大夫。因父,叔,兄遇害,避難 逃於淮陽陽夏,卒,塟陽夏。 | |||||
78 | 彭斐然 | 成章 | ?年-?年 | 西漢文帝〈BC179一157〉時公穎慧好學,博覽群書,因避難以隱士終。卒,塟於淮陽陽夏。 | |||||
79 | 彭佑奎 | 石孚 | ?年-?年 | 漢景帝〈Bc156-141〉時公力學不倦,守身必衷禮法,隱居勿仕。卒,塟淮陽陽夏。 | |||||
80 | 彭世瓊 | 瑞瑤 | ?年-?年 | 漢武帝〈Bc140一87〉時博士,卒,塟涯陽陽夏。 | |||||
81 | 彭維 | 鳳藻 | ?年-?年 | 昭帝時官右將軍,誥贈金紫光祿大夫,夫婦同塟淮陽陽夏。 | |||||
82 | 彭懋勲 | 輔臣 | ?年-?年 | 漢元帝〈Bc84一33〉時官御史大夫誥贈金紫光祿大夫,夫婦塟淮陽陽夏。 | |||||
彭姓淮陽世系 | |||||||||
83 | 彭宣 | 子佩 | 玉徵 | 君一 | 前74年-4年 | 長平侯 漢元壽二年封 |
治易經,師事張禹。禹舉薦公為博士,遷東平太守。張禹見公明經博古,有威重,可任政事,由是入朝官右扶風遷迋尉,出 為太原太守。漢成帝建始三年辛卯〈Bc30年〉複入朝,官光祿勳右將軍。緩和二年甲寅〈Bc7年〉哀帝即位,遷左將軍;建平元年乙卯〈Bc6年〉坐與淮陽 王姻親歸家。公罷官數年,諫議大夫鮑宣數次薦公,元壽元年己未〈BC2年〉,上遷召公拜光祿勳,拜御史大夫,二年庚申〈BC'1年〉轉大司空,封長平侯。 時,公見王莽挾權自恣,不願在朝,遂上書乞休。莽恨他無端求退,遂入白太皇太后,策免宣官,就長平封邑,食祿千戶,贈淮陽郡,末賜安車駟馬。辭官居家四年 薨。諡頃侯。 | ||
84 | 彭聖 | 希賢、賢元 | 淑成 | 臣三 | ?年-18年 | 長平侯 漢元始四年封 |
西漢孺子嬰居攝時,任魏郡太守。〈在今河南臨漳縣西南〉漢平帝元始四年甲子〈Ac4年〉父薨,嗣長平侯爵。薨於新莽天鳳五年〈西元18年〉諡節侯。塟淮陽陽夏。 | ||
85 | 彭業 | 世澤、尚壽 | 定一 | ?年-?年 | 長平侯 新天鳳年封 |
東漢世祖建武時〈25一57年〉仼東郡太守,嗣長平侯爵。 | |||
彭閎 | 世閭、世平 | 鏡瑩 | 定二 | ?年-?年 | 東漢建武時,沛郡博士桓榮,薦門生彭閎入朝拜為議郎。注: 多譜曾將修公作為業公之子傳承,湖南青山譜巳載明,業公之子名儉;與閎公之子修,均為單人旁命名。故宜取信於此。 | ||||
86 | 彭修 | 子陽 | 進德 | 鼎一 | ?年-?年 | 東漢建武時,年十五父受命巡郡,路歸邁盜,公拔劍向盜曰: 父辱子死,吾不畏死矣/ 盜驚曰: 此竜子義士也/ 毋逼之,遂遁去。漢明帝永平〈58一75年〉七年甲子〈64年〉仕郡為功曹,後作吳令其後張子林作亂,從太守起兵討賊,飛矢交發,公蔽太疒,中流矢而斃。 賊素聞其恩信,即殺弩中公者餘悉皆降。散言曰: 咱為彭君故降,不為太守服也。 | |||
87 | 彭寶 | 楚書 | 惟善 | 珍一 | ?年-?年 | 漢和帝元興元年乙已〈105年〉官御史大夫,南康節度使。卒塟南康東城外。 | |||
88 | 彭端鍾 | 玉汝 | 德一 | ?年-?年 | 漢安帝永初〈107一113年〉拜議郎。 | ||||
彭端鑒 | 玉明 | 璉初 | 德三 | ?年-?年 | 漢安帝永寧〈120;121年〉官巴郡太守。夫婦塟會稽毘陵。 | ||||
89 | 彭洪 | 成林 | 宗一 | ?年-?年 | 漢安帝建光〈121;122年〉官光祿勳。 | ||||
彭淮 | 翰林 | ?年-?年 | 東漢順帝永建〈126-133年〉時官虔州宰。 | ||||||
90 | 彭極文 | ?年-?年 | 漢桓帝延熹六年癸卯〈163年〉拜左龍韜上將軍。 | ||||||
91 | 彭仕恭 | 仲鼎 | 德之 | 伯 | 心一 | ?年-?年 | 漢靈帝光和〈179一184年〉拜議郎,時董卓欲殺廬植,公諫之曰: 廬尚書海內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卓乃止。公因卓秉政專權,遂致仕歸家。 | ||
92 | 彭季聰(慎) | 敏言 | 金二 | ?年-?年 | 蜀後主建興〈223一237〉時以軍功授縣尹。 | ||||
93 | 彭永昌 | 君美 | 伯淳 | 景一 | ?年-?年 | 蜀後主景躍〈左為火旁〉〈258一263〉時任衢州太守,卒後塟衢州西城外。 | |||
94 | 彭爵 | 鳳嵩 | 秀一 | ?年-?年 | 西晉武帝太康〈280一289〉時任左衛長官。 | ||||
彭鬱 | 鶴嵩 | 秀二 | ?年-?年 | 晉惠帝時〈290一306〉由茂才舉晉陽參軍。又《中華姓氏譜•彭姓卷》第26頁載: 公字發夫。晉舉秀才,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杜弢陷長沙,部眾攻入宜春,彭鬱不屈遇害。 | |||||
95 | 彭隆簡 | 迪康 | 丙 | 明一 | ?年-?年 | 東晉元帝大興二年己卯〈319年〉以軍功授馬步軍指揮使,後長沙賊亂遇害。夫婦合瑩,塟虎形山山向。 | |||
96 | 彭沂 | 萬鎰 | 百一 | ?年-?年 | 晉哀帝興寧〈363一365〉時,任洛陽尹。 | ||||
97 | 彭希進 | 德修 | 順一 | ?年-?年 | 晉孝武殼太元八年甲申〈384年〉官拜議郎,公博學力行,遇事剛果,有古人風雅。 | ||||
98 | 彭拒 | 文陽 | 壽二 | ?年-?年 | 生當江左亂離,遊學北魏,魏授國子監司業,兵部尚書左丞相。為遷居安定〈在甘肅鞏昌府〉之始。 | ||||
99 | 彭赴 | 仲適 | 堯封 | 方二 | ?年-?年 | 宋孝武帝孝建〈454.5.6. 三年〉時仼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晉源鎮〉參軍。 | |||
100 | 彭荏 | 桐扶 | 和二 | ?年-?年 | 家京兆〈今陝西西安〉梁武帝天監〈503一519〉時任鄴城都護。卒塟鄴城外蛇形山,蝦蟆穴,己山亥問。 | ||||
101 | 彭樂 | 子興 | 福安 | 聰一 | ?年-551年 | 陳留王 北齊天保元年封 |
居安定魏孝明帝孝昌元年〈525年〉從杜洛周起兵,後事北齊高祖為都督,封樂城縣公。旋以軍功進爵汩陽郡公,開府儀同 三司,任並州刺史,除肆州刺史。累遷司徒,前武衛大將軍,錄尚書亊。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550年〉五月封陳留王拜太尉,賜禦紙誥 命。公精嘵兵法,勇悍絕倫,韓陵之役,先登上陣,邙山之戰,斬首三萬級。又嘗從神武西征討,與周文截腸決戰。大統15年己巳〈549年〉擒同軌長史裴寬,以雄 勇名於天下。《北齊書》有傳。附:《梁書•侯景傳》侯景右足短,弓馬非其所長,所在唯以智謀。時高歡部將高昻,彭樂皆雄勇冠時。《北齊書•高乾傳》爾朱,羽生為殷州刺史,神武密遣李元忠,於封龍山舉兵逼其城,高乾偽往救之,乾遂輕騎入,見偽為之計,羽生出勞軍,彭樂側從馬上擒斬 之,遂平殷州。附同傳: 范陽盧曹以勇稱,自薊入海島,得巨人骨,以髑髏為馬皂,脛長六尺,以為二槊。送其一於神武,諸將莫能用之,惟彭樂強可舉之。附:《資治通鑒》高歡渡河據邙山,為陳數日,宇文泰留輜重夜襲之。高歡聞之,正陳以待黎明,泰至東魏,彭樂以數千騎沖魏軍,所向奔潰,遂馳入魏營擄泰督將僚佐 48人。諸軍乘勝擊魏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諡忠勇,敕封神勇將軍,立廟祀之,塟安定;唐睿 宗景雲二年辛亥〈711年〉追諡文宣侯。見:《北齊書》 | ||
102 | 彭龍韜 | 德中 | 敏一 | ?年-?年 | 陳武帝永定〈557一559〉時官賀州守,勅授將士郎。卒後夫婦合塟安定〈今陝西平涼州〉。 | ||||
103 | 彭君材 | 見龍 | 在田 | 俊一 | ?年-?年 | 陳宣帝太建〈563一582〉時官柳州守。 | |||
彭君用 | 安富 | 尊榮 | 俊二 | ?年-?年 | 陳文帝天康丙戍〈566〉官吏部尚書。 | ||||
104 | 彭履真 | 複臨 | 南薰 | 揆一 | ?年-?年 | 隋焬帝大業〈605一518〉時官龍州尹,擢瀛州尹,陞刺史。遂居瀛州河間,夫婦卒塟河間鳳頭嶺巽山乾向。 | |||
105 | 彭仲德(坤元) | 方直 | 子義 | 福二 | ?年-?年 | 唐永徽時官光祿大夫。公品學高博,以孝友聞。卒塟河間。 | |||
106 | 彭明遠 | 敬高 | 毅儂 | 英一 | ?年-?年 | 唐中宗三年己酉〈709年〉以子貴,例授吏部侍郎,誥封金紫光祿大天。公幼通文學,樂善好施。夫婦合塟河間。 | |||
107 | 彭景直 | 美正 | 品方 | 端一 | ?年-?年 | 登唐中宗景龍二戊申〈708年〉進士第一。〈為彭氏第一個狀元,方年21歲見:《彭氏名人大觀》185頁載。官太常 博士,進禮部侍郎,誥封金紫光祿大夫。按: 《文獻通考》中宗景龍四年為太常博士,公窮研經史,博學能文章。有蓄文藻之恩科,抱儒素之業科。系蓄文藻之鼎元,時南;昭;乾三陵皆日祭,公嘗言其非禮, 在禮陵不可日祭。又有司儀和思皇后以招魂塟定陵。公言: 招魂古無傳不可,請如橋山藏衣冠故亊,上從之。 | |||
彭姓江西世系 | |||||||||
108 | 彭構雲(徵君) | 美正 | 品方 | 亁一 | 715年-767年 | 先世居瀛州河間,學者稱曰: 『介亭夫子』 登唐玄宗開元廿三年乙亥〈735年〉進士,仼禮部倖郎;廿五年官江西袁州刺史;廿八年庚辰〈740年〉致圱。愛袁州風俗諄美,物產豐富,遂遷居宜春縣地名 合浦。公自幼力學,著通元經朮,陰陽圖緯,不求聞達。清風髙潔,隱釣於袁州震山,一名馬鞍山,其下岩壑幽深,公當釣於此。郡守嘉其行誼美其名曰: 征君釣台。天寶二年癸末〈743年〉袁州刺史李璟;宜春縣令劉墫奏聞於朝,上遣中使齊延丘,以蒲輪禮征三次始行,命官大學博士辭不就。上遣中使房嘉送歸。 御賜金帛副衣,誥封佱紫光祿大夫,加廬陵郡賜號『征君』, 賜所居鄉曰:『征君鄉』。 事載:明一統志。塟袁州郡東原三十裏上村嶺,刺史鄭審誌墓碑銘。河南裔孫清江西布政使家屏公重新修墓碑。 | |||
109 | 彭茲(理中) | 世臣 | 文在、元吉 | 滋 | 坤五 | 755年-841年 | 登唐憲宗元和元年丙戍〈806〉進士;三年戊子官訌西南昌府進賢縣縣令。卒塟伴母瑩,另一山向。 | ||
110 | 彭倜 | 維賢 | 越卿 | 興二 | 772年-851年 | 與兄同榜進士第,官江西袁州府宜春縣縣令。唐文宗太和五年辛亥〈831年〉因宦官竊柄棄官隱居,由宜春合蒲徙居廬陵縣北延福鄉嘉義裏五十九都隱源山口。勅授儒林,以子輔貴,誥封金紫光祿大夫。 | |||
111 | 彭輔 | 國相 | 宜成 | 寶二 | 812年-887年 | 登唐武宗會昌四年甲子西元八四四年進士唐懿宗咸通元年庚辰八六○年官信州長使,敇授金紫光祿大夫。卒塟廬陵58都七裏相公坪座北朝南。有楊救貧鈐記雲:(七裏相公坪,田裏觀排形,前有覆船案。後有雙槳迎,五子十九孫,個個坐牆城。) | |||
112 | 彭玕 | 叔寶 | 國勳、國材 | 章四 | 836年-933年 | 安定王 後唐長興三年封 |
唐懿宗鹹通六年乙酉〈865〉進士。公自幼苦於學業,唐僖宗乾符〈874一879〉時值江南起兵黎民塗炭,乃率宗族孑 弟數百人,謁江西節度使南平人鐘傳,傳見公大奇之曰: 斯人形貌魁偉,氣度淵宏,有公輔之量,即命鎮南軍左廂兵馬使。領兵千餘人鎮廬陵之東境。旋授東南指揮使有功,特奏授工部尚書,吉州刺史轉刑部尚書,加兵部 尚書,中和二年壬寅〈882〉撫州寇亂,命公等平之,升鎮南節度使。昭宗天佑三年丙寅〈906〉淮南數萬兵陷洪州,命公等平之,升洪州刺史。五代梁太祖開 平元年丁卯〈907〉所統兵三千人,西歸楚穆王馬殷,王嘉公不仕仇敵,授檢校司徒判邵州兵馬使。後樑主朱瑱亁化〈911一915〉間升金紫光祿大夫,檢校 太保持節邵州諸州軍事,守邵州刺史。進爵開國侯食邑千戶,加左龍韜上將軍,節度使行軍司馬,特進檢校太尉。後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927〉複封金紫光祿大 夫,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天成四年己醜〈929〉以督軍功授檢校司空;長興三年壬辰〈932〉封安定王食邑萬戶,實封四千五百戶,以老疾辭職歸。敇塟潭州長沙縣善化鄉集賢裏蓮花崗之南。後歸塟故鄉吉水縣折桂鄉29都楓口傑源,風吹羅帶形酉山卯向,有碑記。 | ||
113 | 彭彥昭 | 仲穆 | 851年-972年 | 仕至金紫光祿大夫,刑步尚書,馬步軍都指揮使,迂鎮南軍節度使,武安軍衙前兵馬使,靜江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兵部尚書,辰州剌史。後唐閔帝應順二年乙未〈935〉與次兄彥暉統兵十萬入江西撫州逐檢糧道。公少有智略,勇力過人,乾符初〈874一879〉年方廿從安定王轉戰饒,撫,袁,信州之間,所向克捷,安定王治軍行政諸大端,其籌畫之功為多。後漢乾祐二年己酉〈929〉逾古稀謝政居永豐縣明德鄉沙溪〈今為鎮〉在永豐城南160裏。塟於吉水縣折桂鄉明善裏地名:蛇原蟠龍形辛戌山乙辰向。有碑記。 | |||||
114 | 彭師爽 | 元召 | 九 | ?年-?年 | 公生長京師,留心經史,善屬文,以子尚主追暾金紫光祿大夫。年23英年早卒。夫婦仨卒塟山口北五龍戲珠形,即今之威德靈侯正殿大石下是也。 | ||||
115 | 彭德顒 | 子昂 | ?年-?年 | 生母諸葛氏早卒;賴繼母吳氏撫養教訓為五代〈906一959〉時太尉。公同玕祖與楊行密戰敗,從楚王馬殷入游南。諸子或隨之,或分仕 它國,惟祖彥昭公居永豐沙溪,而隱源山口無彭矣。至是公複還隱源山口,大興宅第,用永和窯燒造琉璃瓦,內有孔雀屏,牡丹花。舊時有臨清驛,禦書閣,大郎橋。迎父母柩塟本都北山,五龍戲珠形。 | |||||
116 | 彭壽 | 得夫 | 用藏 | 潛 | 906年-970年 | 南唐時曆官檢校太子賓客,舒州剌史,行營四面招討使,廣陵節度使,特進銀青光祿大夫。公沉毅有謀,治軍恩威並重。夫婦卒後合塟於山口礱楊坑亁巽兼亥己。 | |||
117 | 彭嗣元 | 康國 | ?年-?年 | 宋儒士。與四兄同時遷居自山口石礱遷分宜縣漳源。卒後塟分宜下元金坡山,李氏塟分宜下元塘背。 | |||||
118 | 彭躍 | 仕載 | 匡山 | 訟 | ?年-?年 | 初授大理寺評事,加授奉議大夫。 | |||
彭姓粵東世系 | |||||||||
119 | 彭延年 | 舜章 | 震峰 | 1009年-1095年 | 為江西廬陵吉水山口生長人氏。宋仁宗慶曆三年癸未〈1043〉領鄉薦,四年甲申登進士第,出任福州推官;次擢陞大理寺評事;三 任秘書郎;四任寺丞;五任乃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辛酉知潮州府事;授六道誥命欽賜-一品服色,出使契丹正使,不辱使命凱旋而歸。第六任調離潮州,州 府民遮道涕泣,攀轅邀留凡七日不得行,公上表辭官,退居揭陽縣浦口村。公退隱之後親自繪圖設計修建了一座粵東私家園林——彭園。宋代名聲遠播的「彭園」 不幸被元軍焚毀,只存遺址。幸喜當年修園的彭大匠,將公所繪圖紙帶回廬陵,在廿世紀八十年代,經泰國彭江河老宗賢發現了朽壞圖紙,將圖紙修復後,依原貌, 原地,原境修復。1995年揭陽市政府批准彭園,彭氏宗祠,延年公墓,墓碑等列為歷史遺蹟加以保護之。公著有「浦口村居好」五首世代傳頌於三陽〈即潮陽,揭陽,海陽〉一帶,家訓一篇,裔孫永遠流傳謹記。塟於揭陽縣浦口村浮坵山山道古墓。另有生墳兩座,一在梅江都官石徑;一在海陽面湖山石屋右,三處俱立有石碑。 | ||||
120 | 彭鑑 | 益慎 | 1040年-1115年 | 大學生。由揭陽縣浦口村徙居興甯縣黃桐鄉,建祠在縣城大東門。夫婦卒後合塟於興寧縣永和錦洞肚磨刀坑丙山兼己壬向分金。 | |||||
121 | 彭諒 | 永利 | 1066年-?年 | 卒塟興寧縣楓樹嶺蟹形,又名飛天蜈蚣形甲山兼卯,長生在亥,水走丁向〔即今興寧縣永和鎮毛公寨黃坭坡水庫岸上。〕《商賢之光•彭氏源流 族譜》237頁載: 民國〈1912一1949〉時彭家與沙家爭執祀拜, 打官司至興寧縣衙無法處理, 後由該縣保安團長谷秀禮說:和平了事都可以拜, 並豎有「嫡我者昌, 冒我者亡」的石碑一塊, 後彭, 沙兩氏後裔都有祀拜。 | |||||
122 | 彭棋 | 秀風 | 文錦 | 1113年-?年 | 公由興寧縣遷居長樂縣琴江都洋蛟村大屋場,今名紫金縣水墩鄉洋蛟犁坑村。夫婦卒後合塟興甯縣黃桐鄉刀板坑〈即今新圩鎮大水坑村〉丙山壬向,水走丁繡針落葉形。 | ||||
123 | 彭德隆 | 大興 | 1146年-?年 | 隨父徙居長樂縣琴江都洋蛟村大屋場。卒塟紫金縣水墩鄉犁坑大屋場,寅山兼甲申向水出乙辰蟹形。何氏塟於茥茱洋丙山壬向海螺形。 | |||||
124 | 彭傑夫 | 1190年-?年 | 夫婦卒後合塟紫金縣水墩鎮犁坑山背,艮山兼艮分金座東北問西南。 | ||||||
125 | 彭曰華 | 1239年-?年 | |||||||
126 | 彭益盛 | 1294年-?年 | 公與甘氏卒後合塟在長樂縣梅林都李子坪辰山戍向,烏雅落陽形。近處裔孫祭祀,訂於每年春分日,風雨不改。 | ||||||
127 | 彭受章 | 1311年-?年 | 公卒後塟於長樂縣秋溪洞口,今屬紫金縣水墩鄉,遊魚上水形,俗稱鯉麻地。明萬曆十年辛卯〈1591年〉初建受章公祠,在今揭西縣五雲鎮。至今四百多年間經幾度修繕,至今猶存。 | ||||||
128 | 彭漢用(義) | 顯豐 | 1335年-1395年 | 官歸善下嵐寨巡檢。由長樂琴江都避居至今廣東揭西縣五雲鎮黃坭嶺。公卒後塟揭西五雲窩口揚婆坑震山酉向豬肝獻膽形。 | |||||
129 | 彭賢達(鎮康) | 1359年-1414年 | 隨父漢用以及兄成達由長樂遷居陸豐五雲洞。不久,父兄相繼去世。他挑起大家庭的職責,總理家政。與弟侄和睦協力,種田得法,在五雲東坑購置田產,全部報官開墾,成為當地富翁。他又效仿古人,九世同居。 | ||||||
130 | 彭本禮 | 喬木 | ?年-?年 | 居黃坭嶺、上楓林。 | |||||
131 | 彭伯益 | ?年-?年 | 為陸豐五雲洞螺塘祠祖。 | ||||||
132 | 彭秉熙 | 1444年-1516年 | |||||||
133 | 彭智 | 東川 | ?年-?年 | ||||||
134 | 彭曰良 | 前岡 | ?年-?年 | ||||||
135 | 彭豸 | 宜端 | 明所 | 1545年-?年 | |||||
136 | 彭萬選 | 玉柱 | 1602年-?年 | ||||||
137 | 彭毅可 | 建弘 | 1637年-1701年 | ||||||
138 | 彭子文 | 1657年-1727年 | |||||||
139 | 彭兆千 | 1676年-1753年 | |||||||
彭姓台灣世系 | |||||||||
140 | 彭祥周 | 1704年-?年 | 為台灣後壟底始祖。 | ||||||
141 | 彭雲猷 | ?年-?年 | |||||||
142 | 彭朝玉 | ?年-?年 | |||||||
143 | 彭清芳 | ?年-?年 | |||||||
144 | 彭榮華 | ?年-?年 | |||||||
145 | 彭華德 | ?年-?年 | |||||||
146 | 彭炳南 | 1926年-1965年 | |||||||
147 | 彭崧晏(立松) | 1955年-至今 | |||||||
148 | 彭仁德 | 1985年-至今 | |||||||
彭金德 | 1989年-至今 | ||||||||
149 | 彭? | ||||||||
150 | 彭? |
附記:湘西土司
湘西土司世系
永靖宣慰司
世 | 姓名 | 字 | 號 | 在位時間 | 備註 |
---|---|---|---|---|---|
114 | 彭師裕 | 956年-969年 | 士愁公之長子 | ||
115 | 彭允林 | 971年-995年 | 師裕公之長子 | ||
彭允殊 | 995年-999年 | 師裕公之次子 | |||
116 | 彭文勇 | 999年-1009年 | 允林公之長子 | ||
117 | 彭儒猛 | 1009年-1021年 | 文勇公之長子 | ||
118 | 彭仕端 | 1027年-1032年 | 儒猛公子次子 | ||
彭仕曦 | 1032年-1070年 | 儒猛公之季子 | |||
119 | 彭師晏 | 1070年-1091年 | 仕曦公之長子 | ||
彭師寶 | 1091年-1132年 | 仕曦公之次子 | |||
120 | 彭福石 | 1135年-1195年 | 師寶公之子 | ||
121 | 彭安國 | 1195年-1254年 | 福石公之子 | ||
122 | 彭思萬 | 1254年-1285年 | 安國公之長子 | ||
彭祖勝 | 1296年-1349年 | 安國公之次子 | |||
123 | 彭萬潛 | 1349年-1370年 | 祖勝公之長子 | ||
彭添保 | 1370年-1403年 | 祖勝公之次子 | |||
124 | 彭源 | 1403年-1418年 | 添保公之子 | ||
125 | 彭仲 | 1418年-1436年 | 彭源公之子 | ||
126 | 彭世雄 | 1436年-1462年 | 彭仲公之子 | ||
128 | 彭顯英 | 朝傑 | 1462年-1492年 | 世雄公之孫 | |
129 | 彭世麒 | 1492年-1510年 | 顯英公之子 | ||
130 | 彭明輔 | 德軒 | 1510年-1527年 | 世麒公之子 | |
131 | 彭宗漢 | 石橋 | 1527年 | 明輔公長子 | |
彭宗舜 | 1527年-1554年 | 明輔公之次子 | |||
132 | 彭翼南 | 晉卿 | 1554年-1569年 | 宗舜公之子 | |
133 | 彭永年 | 汝訓 | 懷北 | 1569年-1587年 | 翼南公之子 |
134 | 彭元錦 | 丙懷 | 衷白 | 1587年-1647年 | 永年公之子 |
136 | 彭泓澍 | 海若 | 潛玄 | 1647年-1661年 | 元錦公之孫 |
137 | 彭肇桓 | 維垣 | 1661年-1664年 | 泓澍公之長子 | |
彭肇相 | 燮元 | 1664年-1673年 | 泓澍公之次子 | ||
135 | 彭廷椿 | 梁卿 | 1673年-1695年 | 元錦之弟元鎮公之子 | |
136 | 彭泓海 | 中涵 | 1695年-1712年 | 廷椿公之子 | |
137 | 彭肇槐 | 公瞻 | 1712年-1727年 | 泓海公之子 | |
138 | 彭景燧 | 1727年-1728年 | 肇槐公之子 |
保靖宣慰司
世 | 姓名 | 字 | 號 | 在位時間 | 備註 |
---|---|---|---|---|---|
114 | 彭師杲 | 956年-984年 | 土愁公之次子 | ||
115 | 彭允祿 | 984年-1007年 | 師杲公之子 | ||
116 | 彭文通 | 1007年-1032年 | 允祿公之子 | ||
117 | 彭儒毅 | 1032年-1048年 | 文通公之子 | ||
118 | 彭士隆 | 1048年-1067年 | 儒毅公之子 | ||
119 | 彭雲從 | 1067年-1093年 | 士隆公之子 | ||
120 | 彭漢翼 | 1093年-1115年 | 雲從公之子 | ||
121 | 彭淩霄 | 1115年-1135年 | 漢翼公之子 | ||
122 | 彭邦弘 | 1135年-1150年 | 淩霄公之子 | ||
123 | 彭宣勇 | 1150年-1173年 | 邦弘公之子 | ||
124 | 彭泰丁 | 1173年-1195年 | 宣勇公之子 | ||
125 | 彭兆孔 | 1195年-1219年 | 泰丁公之子 | ||
126 | 彭定國 | 1219年-1243年 | 兆孔公之子 | ||
127 | 彭思善 | 1243年-1269年 | 定國公之子 | ||
128 | 彭本盈 | 1269年-1289年 | 思善公之子 | ||
129 | 彭齊員 | 1289年-1311年 | 本盈公之子 | ||
130 | 彭先博 | 1311年-1332年 | 齊員公之子 | ||
131 | 彭賢圭 | 1332年-1363年 | 先博公之子 | ||
132 | 彭世雄 | 1363年-年 | 賢王圭公之子 | ||
133 | 彭萬裏 | 年-1399年 | 世雄公子 | ||
134 | 彭勇烈 | 1403年-1411年 | 萬裏公之長子 | ||
135 | 彭司俾(司藥、藥哈俾) | 1411年-1424年 | 勇烈公之長子 | ||
彭圖南(南木杵) | 1430年-年 | 勇烈之子 | |||
136 | 彭宣宗(顯宗) | 1442年-1471年 | 圖南公長子 | ||
137 | 彭仕瓏 | 1471年-1503年 | 顯宗(宣宗)公長子 | ||
138 | 彭翰 | 1503年-年 | 仕瓏公長子 | ||
139 | 彭九霄 | 年-1527年 | 彭翰公長子 | ||
140 | 彭虎臣 | 1527年 | 九霄公長子 | ||
彭良臣 | 1527年-1528年 | 九霄公次子 | |||
彭藎臣 | 1528年-年 | 九霄公三子 | |||
141 | 彭守忠 | 年-1573年 | 藎臣公長子 | ||
142 | 彭養正 | 1573年-年 | 守忠公長子 | ||
143 | 彭象乾 | 年-1627年 | 養正公長子 | ||
144 | 彭朝柱 | 1627年-1660年 | 象乾公長子 | ||
145 | 彭鼎 | 1660年-1687年 | 朝柱公長子 | ||
146 | 彭澤虹 | 1687年-1723年 | 彭鼎公長子 | ||
147 | 彭禦彬 | 1723年-1727年 | 澤虹公長子 |
保靖宣慰司大喇長官司
世 | 姓名 | 字 | 號 | 在位時間 | 備註 |
---|---|---|---|---|---|
133 | 彭莫古踵 | 年-年 | 保靖宣慰彭萬里之弟 | ||
134 | 彭大蟲可宜 | 年-年 | 莫古踵之子 | ||
135 | 彭忠 | 年-年 | 可宜之子 | ||
136 | 彭武 | 年-年 | 忠子 | ||
137 | 彭勝祖 | 年-年 | 武子 | ||
138 | 彭世英 | 年-年 | 勝祖子 | ||
139 | 彭惠 | 年-年 | 世英子 | ||
140 | 彭志顯 | 年-年 | 惠子 | ||
141 | 彭啟忠 | 年-年 | 志顯子 | ||
142 | 彭一正 | 年-年 | 啟忠子 | ||
143 | 彭應楚 | 年-年 | 一正子 | ||
144 | 彭景 | 年-年 | 應楚子 | ||
145 | 彭澤永 | 年-年 | 景子 | ||
146 | 彭禦椿 | 年-年 | 澤永子 | ||
彭禦桔 | 年-年 | 彭禦椿胞弟 |
南渭州彭氏
世 | 姓名 | 字 | 號 | 在位時間 | 備註 |
---|---|---|---|---|---|
133 | 彭萬金 | 年-年 | 保靖宣慰使彭世雄次子 | ||
134 | 彭金勝 | 年-年 | 萬金子 | ||
135 | 彭什才 | 年-年 | 金勝子 | ||
彭律恕 | 年-年 | 金勝次子 | |||
136 | 彭可宜 | 年-年 | 律恕子 | ||
137 | 彭始主俾清 | 年-年 | 可宜子 | ||
138 | 彭惹即送(爾農) | 年-年 | 俾清子 | ||
彭定 | 年-年 | 惹即送之弟 | |||
139 | 彭慨主俾(興仁) | 年-年 | 定子 | ||
140 | 彭良誠 | 年-年 | 慨主俾子 | ||
141 | 彭章 | 年-年 | 良誠子 | ||
142 | 彭世忠 | 年-年 | 章子 | ||
143 | 彭正 | 年-年 | 世忠子 | ||
144 | 彭應麒 | 端生 | 年-年 | 正長子 | |
彭應麟 | 年-年 | 正次子 | |||
145 | 彭淩高 | 雲鵬 | 年-年 | 應麟子 | |
146 | 彭宗國 | 柱臣 | 年-年 | 淩高子 | |
147 | 彭爾 | 年-年 | 宗國子 | ||
148 | 彭祖裕 | 年-年 | 爾子 |
彭金德家族嫡系世系
彭金德家族嫡系世系
世系 | 姓名 | 別名 | 諱 | 字 | 號 | 行 | 生年 | 卒年 | 封號及其年代 | 備註 | |
---|---|---|---|---|---|---|---|---|---|---|---|
傳疑時代 | |||||||||||
太始彭祖派下前7世 一百二十五世祖 |
黃帝 | 前2711年 | 前2600年 | ||||||||
太始彭祖派下前6世 一百二十四世祖 |
昌意 | 前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前5世 一百二十三世祖 |
顓頊 | 前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前4世 一百二十二世祖 |
大稱 | 前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前3世 一百二十一世祖 |
卷章 | 前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前2世 一百二十世祖 |
吳回 | 前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前1世 一百十九世祖 |
陸終 | 前年 | 年 | ||||||||
先祖徐州派下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世 一百十八世祖 |
彭祖 | 籛鏗 | 前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2世 一百十七世祖 |
彭潈 | 前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3世 一百十六世祖 |
彭伯壽 | 希祖 | 前年 | 年 | 夏王啟時官司寇。西河武觀叛亂,公帥師征降之〈見四庫備枮〉。 | ||||||
太始彭祖派下第4世 一百十五世祖 |
彭振禧 | 前年 | 年 | 夏仲康〈BC2159一2147〉時官大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5世 一百十四世祖 |
彭俶康 | 政宇 | 前年 | 年 | 夏王栂〈BC2146一2119〉時官司馬。 | ||||||
太始彭祖派下第6世 一百十三世祖 |
彭養亷 | 前年 | 年 | 夏少康〈BC2079一2058〉時為掌膳之官。 | |||||||
太始彭祖派下第7世 一百十二世祖 |
彭獻 | 義朗 | 前年 | 年 | 夏王杼〈BC2057一2041〉時為掌膳之官。 | ||||||
太始彭祖派下第8世 一百十一世祖 |
彭寧帆 | 前年 | 年 | 夏王芒〈BC2014一1997〉時官牧正。 | |||||||
太始彭祖派下第9世 一百十世祖 |
彭夢熊 | 前年 | 年 | 夏王不降〈BC1980一1959〉時為賢臣。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0世 一百九世祖 |
彭秉 | 前年 | 年 | 公有仙術,晚年游四方不知所終。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1世 一百八世祖 |
彭可愛 | 前年 | 年 | 夏玉廑〈BC1900一1880〉時庖正。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2世 一百七世祖 |
彭積古 | 前年 | 年 | 夏王孔甲〈BC1879一1849〉時,王好鬼神之亊,肆行淫亂,不務修業,公不仕。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3世 一百六世祖 |
彭頌新 | 前年 | 年 | 夏王發〈BC1837一1819〉官大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4世 一百五世祖 |
彭團 | 前年 | 年 | 夏王履癸〈桀〉〈BC1818一1756〉無道,諸侯多叛,公與伊尹告以堯,舜之道而不聽,棄妻子逃於豳〈陝西西安府邠州〉。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5世 一百四世祖 |
彭靖忠 | 前年 | 年 | 商王成湯吠,天下大旱。湯禱於桑林之野,以六亊自責,大雨數千里。公常誦此自責之言而勿衰。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6世 一百三世祖 |
彭奇瑞 | 前年 | 年 | 商王太甲〈BC1753一1721〉官大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7世 一百二世祖 |
彭道琮 | 前年 | 年 | 商王沃丁〈BC1720一1692〉官膳禦。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8世 一百一世祖 |
彭繼崧 | 前年 | 年 | 商王小甲〈1666一1650〉官大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9世 一百世祖 |
彭景敷 | 前年 | 年 | 公與費侯中衍友善,官商王太戊〈1637一1563〉時車正。 | |||||||
太始彭祖派下第20世 九十九世祖 |
彭愈崗 | 前年 | 年 | 商王太戊時,官青州牧。 | |||||||
太始彭祖派下第21世 九十八世祖 |
彭伯 | 鍚侯 | 前年 | 年 | 商王河亶甲三祀己醜〈BC1532〉克邳;五祀辛卯伐班方。 | ||||||
太始彭祖派下第22世 九十七世祖 |
彭欽保 | 前年 | 年 | 公隨父逢戰多謀,先計後戰,與父伐班方屢戰屢勝,封班方伯,有古名將風。 | |||||||
太始彭祖派下第23世 九十六世祖 |
彭揆 | 前年 | 年 | 商王祖辛〈BC1506一1491〉承襲班方伯。其餘未錄 | |||||||
彭度章 | 前年 | 年 | 與兄同時人,享年136高夀。 | ||||||||
太始彭祖派下第24世 九十五世祖 |
彭爾賢 | 前年 | 年 | 商王沃甲〈BC1490一1466〉時處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25世 九十四世祖 |
彭榮施 | 前年 | 年 | 商王南庚〈BC1433一1409〉清正在朝,事非禮不言,行非禮不動也。 | |||||||
太始彭祖派下第26世 九十三世祖 |
彭端肅 | 前年 | 年 | 時商道寢衰,耿都又有河決之害,盤庚14年〈BC1388〉自耿遷於亳〈即河南偃師縣〉公隨遷之。 | |||||||
太始彭祖派下第27世 九十二世祖 |
彭列 | 前年 | 年 | 殷王小乙〈BC1352一1323〉征伐狄人有功,封刑都侯。 | |||||||
太始彭祖派下第28世 九十一世祖 |
彭東侯 | 前年 | 年 | 殷武丁三祀己未〈BC1322〉從王師伐班方。 | |||||||
太始彭祖派下第29世 九十世祖 |
彭才華 | 前年 | 年 | 殷武丁〈BC1324一1266〉有奇能勇。 | |||||||
太始彭祖派下第30世 八十九世祖 |
彭佐商 | 前年 | 年 | 殷王祖甲〈BC1258一1226〉淫亂,公諫之不聽,遂辭不仕 | |||||||
太始彭祖派下第31世 八十八世祖 |
彭音 | 嗣恢 | 前年 | 年 | 殷王庚丁〈Bc1219一1199〉官士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32世 八十七世祖 |
彭煇彩 | 前年 | 年 | 王武乙〈1198一1195〉時,公見王無道常為偶人,遂棄官隱去。 | |||||||
太始彭祖派下第33世 八十六世祖 |
彭圭 | 伯藩 | 丙煌 | 前年 | 年 | 殷王帝乙〈1191一1155〉同季曆伐始呼翳徒之戎有功,官大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34世 八十五世祖 |
彭咸 | 福康 | 前年 | 年 | 殷紂王〈BC1164一1122〉時賢大夫,諫其君不聽,投水而死。本源錄雲: 陝西鹿州宜君縣城八十裏地名彭村,有商賢大夫彭祖墓,有墓戶種地看守墳墓。有查彭祖墓〈太始祖〉在蜀地彭山縣;彭村所塟之彭祖非唐堯時所封彭城的彭祖,乃是商季殷賢大夫之彭咸無疑。 | ||||||
太始彭祖派下第35世 八十四世祖 |
彭祖壽 | 前年 | 年 | 殷紂王時官豫州牧,封兗州侯。伐紂時在孟津河陣亡,西周武王追諡湣公。 | |||||||
太始彭祖派下第36世 八十三世祖 |
彭寳雲 | 前年 | 年 | 官周武王〈BC1134一1116〉司馬。 | |||||||
太始彭祖派下第37世 八十二世祖 |
彭士懷 | 前年 | 年 | 官周成王〈1115一1079〉司徒。 | |||||||
太始彭祖派下第38世 八十一世祖 |
彭治 | 前年 | 年 | 周成王時官大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39世 八十世祖 |
彭類超 | 前年 | 年 | 西周康王〈1078一1053〉官兗州伯。 | |||||||
太始彭祖派下第40世 七十九世祖 |
彭為達 | 前年 | 年 | 西周昭王元年〈BC1052〉己醜夜觀月,有五色貫紫雲,因知周道漸衰遂不仕。 | |||||||
太始彭祖派下第41世 七十八世祖 |
彭自昭 | 前年 | 年 | 為周穆王〈1001一947〉大僕正。 | |||||||
太始彭祖派下第42世 七十七世祖 |
彭程 | 前年 | 年 | 為西周穆王〈上〉時禦隨,從造父徙居趙地。〔注: 趙地為造父受封之地為氏〕 | |||||||
太始彭祖派下第43世 七十六世祖 |
彭昶 | 前年 | 年 | 周懿王〈BC934一910〉官豫州牧。 | |||||||
太始彭祖派下第44世 七十五世祖 |
彭觀凝 | 前年 | 年 | 周孝王〈BC909一895〉時,大雨雷電,牛馮凍死江漢水。公曰:此戾氣也!履霜之象己兆於此,可畏也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45世 七十四世祖 |
彭丁 | 前年 | 年 | 周夷王〈BC894一879〉時,從虢公率六師伐太原之戎至俞泉,獲馬千匹。 | |||||||
太始彭祖派下第46世 七十三世祖 |
彭寅 | 前年 | 年 | 周厲王〈BO878一842〉時官大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47世 七十二世祖 |
彭能運 | 興周 | 前年 | 年 | 厲王時從虢仲帥師征征夷不克,徙居於齊〈今山東青州府昌樂縣〉。 | ||||||
太始彭祖派下第48世 七十一世祖 |
彭貴山 | 前年 | 年 | 周宣王元年甲戍〈BC827〉同尹吉甫討伐西戎,官大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49世 七十世祖 |
彭和美 | 前年 | 年 | 西周幽王〈781一771〉官司寇。 | |||||||
太始彭祖派下第50世 六十九世祖 |
彭友熒 | 前年 | 年 | 為西周平王辛未〈BC770年春秋時代開始〉東遷之師旅。 | |||||||
太始彭祖派下第51世 六十八世祖 |
彭略 | 前年 | 年 | 東周平王〈BC770一727〉時人,公敏穎絕人,觀書輒數行間同盡,博古通經,屢召不仕。 | |||||||
太始彭祖派下第52世 六十七世祖 |
彭大郎 | 趪 | 前年 | 年 | 諱,以字行。官東桓王〈BC719一697〉卿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53世 六十六世祖 |
彭榮 | 前年 | 年 | 周莊王〈BC696一682〉時人,舊譜有載: 公喜修煉朮,徙居幹楚〈今湖北荊州府江陵縣。 | |||||||
太始彭祖派下第54世 六十五世祖 |
彭忽 | 國秉 | 前年 | 年 | 公積學能文,行尤謹厚。 | ||||||
太始彭祖派下第55世 六十四世祖 |
彭仲爽 | 定父 | 前年 | 年 | 春秋時官楚文王〈BC689一676〉令尹。注: 有誤區,有部份文章交待在秦始皇BC221年,統一中國時由仲爽從楚國遷隴西郡,彭氏以隴西名郡。相去相去其遠,時距約四百餘年,特以告。 | ||||||
太始彭祖派下第56世 六十三世祖 |
彭建夏 | 前年 | 年 | 周惠王〈BC676一652〉時官楚司寇。 | |||||||
太始彭祖派下第57世 六十二世祖 |
彭俊宜 | 前年 | 年 | 周襄王〈BC651一519〉時晉國饑荒,乞糴於秦,納百里溪之言,遂輸粟焉。襄王封公為晉大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58世 六十一世祖 |
彭西林 | 前年 | 年 | 周定王時〈BC606一586〉掌百官之正。 | |||||||
太始彭祖派下第59世 六十世祖 |
彭名 | 世成 | 前年 | 年 | 周簡王〈Bc585一572〉時,官楚共王膳禦。 | ||||||
太始彭祖派下第60世 五十九世祖 |
彭宏載 | 前年 | 年 | 周靈王〈Bc571一545〉公好瀆書,不樂仕進。 | |||||||
太始彭祖派下第61世 五十八世祖 |
彭益開 | 生 | 前年 | 年 | 諱,以字行。周景王〈Bc544一520〉官楚靈王大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62世 五十七世祖 |
彭元果 | 殷卷 | 前年 | 年 | 周晉王〈519一476〉時,公立方品端,順宗睦族,仕楚為大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63世 五十六世祖 |
彭訓彝 | 侗 | 前年 | 年 | 周敬王〈519一473〉官楚大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64世 五十五世祖 |
彭敖 | 榮軒 | 前年 | 年 | 周真定王〈Bc468一441〉時仕魯為司空,家於魯〈山東兗州府曲阜縣〉。 | ||||||
太始彭祖派下第65世 五十四世祖 |
彭萬 | 前年 | 年 | 周威烈王〈Bc425一402〉公積學不仕,著書甚富。 | |||||||
太始彭祖派下第66世 五十三世祖 |
彭嗣慎 | 謹齋 | 前年 | 年 | 周威烈王時官大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67世 五十二世祖 |
彭時梁 | 前年 | 年 | 公幼穎敏有大志,甫十二能文章,惜不乎壽,未30而卒。考注: 原譜載為周安王〈BC401一376年〉時人不確,在長河圖中與前後史事不符,關鍵是英年早逝未三十而卒有限制約。〈約應生於BC448年方妥〉特註上譜不宜。 | |||||||
太始彭祖派下第68世 五十一世祖 |
彭君實 | 前年 | 年 | 周室微弱,諸侯莫朝,公故不仕。 | |||||||
太始彭祖派下第69世 五十世祖 |
彭更 | 子端 | 前年 | 年 | 周顯王〈BC368一320〉時孟子弟子,以孟子傳食諸侯為泰,孟子告以食功食志之道〖見孟子及中國名人大辭典;人物類典雲: 彭更孟子弟子老彭祖之後。〗 | ||||||
太始彭祖派下第70世 四十九世祖 |
彭金和 | 前年 | 年 | 周顯王時,官兗州守。 | |||||||
太始彭祖派下第71世 四十八世祖 |
彭紹更 | 前年 | 年 | 周慎靚王〈B0320一315〉時,公恪遵祖訓,富於詩書,知周道微弱以處士終。 | |||||||
太始彭祖派下第72世 四十七世祖 |
彭宜吾 | 甸南 | 前年 | 年 | 周赧王〈BC314一256〉時官山陽令,遂為家焉。〖注: 史記正義雲: 漢武帝更山陽為昌國,有梁丘鄉。梁丘故城在曹州城武縣東北33裏。昌國是為昌邑,史記載2越公昌邑人。〗 | ||||||
太始彭祖派下第73世 四十六世祖 |
彭文台 | 惠 | 正芝 | 前年 | 年 | 時當秦替周鼎革,兵戈擾攘之際,故公不仕。 | |||||
太始彭祖派下第74世 四十五世祖 |
彭令昭 | 明德 | 前年 | 年 | 秦始皇帝〈統一中國稱帝Bc221一210年〉時為歌師。公遊閩,會武夷君於山頂,仙樂盡奏,唱人間好。〈見字典『好』 字注;武夷山志氏姓譜〉 | ||||||
太始彭祖派下第75世 四十四世祖 |
彭珅 | 禹卿 | 前年 | 年 | 秦始皇時官僕射。帝下令燒詩書及百家之語,公諫之勿聽,遂棄官隱。 | ||||||
太始彭祖派下第76世 四十三世祖 |
彭越 | 仲引 | 前年 | 前196年 | 梁王 漢高祖五年封 |
。秦二世三年甲午〈Bc207〉漢髙袓兵擊昌邑,公率兵從漢。髙祖元年乙未〈Bc206〉官將軍封建成侯,二年丙申拜魏相國;五年己亥輔 髙祖有功,封梁王,都定陶〈原山東曹州〉11年乙已〈Bc196〉高祖擊賊陳豨,徵兵於梁,公因病未奉詣以至疑,而得罪遇害。《史記》有載錄。 | |||||
太始彭祖派下第77世 四十二世祖 |
彭綬華 | 紫揚 | 前年 | 年 | 高祖九年癸卯〈BC198〉年官大中大夫。因父,叔,兄遇害,避難 逃於淮陽陽夏,卒,塟陽夏。 | ||||||
太始彭祖派下第78世 四十二世祖 |
彭斐然 | 成章 | 前年 | 年 | 西漢文帝〈BC179一157〉時公穎慧好學,博覽群書,因避難以隱士終。卒,塟於淮陽陽夏。 | ||||||
太始彭祖派下第79世 四十一世祖 |
彭佑奎 | 石孚 | 前年 | 年 | 漢景帝〈Bc156-141〉時公力學不倦,守身必衷禮法,隱居勿仕。卒,塟淮陽陽夏。 | ||||||
太始彭祖派下第80世 四十世祖 |
彭世瓊 | 瑞瑤 | 前年 | 年 | 漢武帝〈Bc140一87〉時博士,卒,塟涯陽陽夏。 | ||||||
太始彭祖派下第81世 三十九世祖 |
彭維 | 鳳藻 | 前年 | 年 | 昭帝時官右將軍,誥贈金紫光祿大夫,夫婦同塟淮陽陽夏。 | ||||||
太始彭祖派下第82世 三十八世祖 |
彭懋勲 | 輔臣 | 前年 | 年 | 漢元帝〈Bc84一33〉時官御史大夫誥贈金紫光祿大夫,夫婦塟淮陽陽夏。 | ||||||
先祖淮陽派下 | |||||||||||
太始彭祖派下第83世 三十七世祖 |
彭宣 | 子佩 | 玉徵 | 君一 | 前74年 | 4年 | 長平侯 漢元壽二年封 |
治易經,師事張禹。禹舉薦公為博士,遷東平太守。張禹見公明經博古,有威重,可任政事,由是入朝官右扶風遷迋尉,出 為太原太守。漢成帝建始三年辛卯〈Bc30年〉複入朝,官光祿勳右將軍。緩和二年甲寅〈Bc7年〉哀帝即位,遷左將軍;建平元年乙卯〈Bc6年〉坐與淮陽 王姻親歸家。公罷官數年,諫議大夫鮑宣數次薦公,元壽元年己未〈BC2年〉,上遷召公拜光祿勳,拜御史大夫,二年庚申〈BC'1年〉轉大司空,封長平侯。 時,公見王莽挾權自恣,不願在朝,遂上書乞休。莽恨他無端求退,遂入白太皇太后,策免宣官,就長平封邑,食祿千戶,贈淮陽郡,末賜安車駟馬。辭官居家四年 薨。諡頃侯。 | |||
太始彭祖派下第84世 三十六世祖 |
彭聖 | 希賢、賢元 | 淑成 | 臣三 | 年 | 18年 | 長平侯 漢元始四年封 |
西漢孺子嬰居攝時,任魏郡太守。〈在今河南臨漳縣西南〉漢平帝元始四年甲子〈Ac4年〉父薨,嗣長平侯爵。薨於新莽天鳳五年〈西元18年〉諡節侯。塟淮陽陽夏。 | |||
太始彭祖派下第85世 三十五世祖 |
彭業 | 世澤、尚壽 | 定一 | 年 | 年 | 長平侯 新天鳳年封 |
東漢世祖建武時〈25一57年〉仼東郡太守,嗣長平侯爵。 | ||||
彭閎 | 世閭、世平 | 鏡瑩 | 定二 | 年 | 年 | 東漢建武時,沛郡博士桓榮,薦門生彭閎入朝拜為議郎。注: 多譜曾將修公作為業公之子傳承,湖南青山譜巳載明,業公之子名儉;與閎公之子修,均為單人旁命名。故宜取信於此。 | |||||
太始彭祖派下第86世 三十四世祖 |
彭修 | 子陽 | 進德 | 鼎一 | 年 | 年 | 東漢建武時,年十五父受命巡郡,路歸邁盜,公拔劍向盜曰: 父辱子死,吾不畏死矣/ 盜驚曰: 此竜子義士也/ 毋逼之,遂遁去。漢明帝永平〈58一75年〉七年甲子〈64年〉仕郡為功曹,後作吳令其後張子林作亂,從太守起兵討賊,飛矢交發,公蔽太疒,中流矢而斃。 賊素聞其恩信,即殺弩中公者餘悉皆降。散言曰: 咱為彭君故降,不為太守服也。 | ||||
太始彭祖派下第87世 三十三世祖 |
彭寶 | 楚書 | 惟善 | 珍一 | 年 | 年 | 漢和帝元興元年乙已〈105年〉官御史大夫,南康節度使。卒塟南康東城外。 | ||||
太始彭祖派下第88世 三十二世祖 |
彭端鍾 | 玉汝 | 德一 | 年 | 年 | 漢安帝永初〈107一113年〉拜議郎。 | |||||
彭端鑒 | 玉明 | 璉初 | 德三 | 年 | 年 | 漢安帝永寧〈120;121年〉官巴郡太守。夫婦塟會稽毘陵。 | |||||
太始彭祖派下第89世 三十一世祖 |
彭洪 | 成林 | 宗一 | 年 | 年 | 漢安帝建光〈121;122年〉官光祿勳。 | |||||
彭淮 | 翰林 | 年 | 年 | 東漢順帝永建〈126-133年〉時官虔州宰。 | |||||||
太始彭祖派下第90世 三十世祖 |
彭極文 | 年 | 年 | 漢桓帝延熹六年癸卯〈163年〉拜左龍韜上將軍。 | |||||||
太始彭祖派下第91世 二十九世祖 |
彭仕恭 | 伯 | 仲鼎 | 德之 | 心一 | 年 | 年 | 漢靈帝光和〈179一184年〉拜議郎,時董卓欲殺廬植,公諫之曰: 廬尚書海內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卓乃止。公因卓秉政專權,遂致仕歸家。 | |||
太始彭祖派下第92世 二十八世祖 |
彭季聰 | 慎 | 敏言 | 金二 | 年 | 年 | 蜀後主建興〈223一237〉時以軍功授縣尹。 | ||||
太始彭祖派下第93世 二十七世祖 |
彭永昌 | 君美 | 伯淳 | 景一 | 年 | 年 | 蜀後主景躍〈左為火旁〉〈258一263〉時任衢州太守,卒後塟衢州西城外。 | ||||
太始彭祖派下第94世 二十六世祖 |
彭爵 | 鳳嵩 | 秀一 | 年 | 年 | 西晉武帝太康〈280一289〉時任左衛長官。 | |||||
彭鬱 | 鶴嵩 | 秀二 | 年 | 年 | 晉惠帝時〈290一306〉由茂才舉晉陽參軍。又《中華姓氏譜•彭姓卷》第26頁載: 公字發夫。晉舉秀才,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杜弢陷長沙,部眾攻入宜春,彭鬱不屈遇害。 | ||||||
太始彭祖派下第95世 二十五世祖 |
彭隆簡 | 丙 | 迪康 | 明一 | 年 | 年 | 東晉元帝大興二年己卯〈319年〉以軍功授馬步軍指揮使,後長沙賊亂遇害。夫婦合瑩,塟虎形山山向。 | ||||
太始彭祖派下第96世 二十四世祖 |
彭沂 | 萬鎰 | 百一 | 年 | 年 | 晉哀帝興寧〈363一365〉時,任洛陽尹。 | |||||
太始彭祖派下第97世 二十三世祖 |
彭希進 | 德修 | 順一 | 年 | 年 | 晉孝武殼太元八年甲申〈384年〉官拜議郎,公博學力行,遇事剛果,有古人風雅。 | |||||
太始彭祖派下第98世 二十二世祖 |
彭拒 | 文陽 | 壽二 | 年 | 年 | 生當江左亂離,遊學北魏,魏授國子監司業,兵部尚書左丞相。為遷居安定〈在甘肅鞏昌府〉之始。 | |||||
太始彭祖派下第99世 二十一世祖 |
彭赴 | 仲適 | 堯封 | 方二 | 年 | 年 | 宋孝武帝孝建〈454.5.6. 三年〉時仼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晉源鎮〉參軍。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00世 二十世祖 |
彭荏 | 桐扶 | 和二 | 年 | 年 | 家京兆〈今陝西西安〉梁武帝天監〈503一519〉時任鄴城都護。卒塟鄴城外蛇形山,蝦蟆穴,己山亥問。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01世 十九世祖 |
彭樂 | 子興 | 福安 | 聰一 | 年 | 551年 | 陳留王 北齊天保元年封 |
居安定魏孝明帝孝昌元年〈525年〉從杜洛周起兵,後事北齊高祖為都督,封樂城縣公。旋以軍功進爵汩陽郡公,開府儀同 三司,任並州刺史,除肆州刺史。累遷司徒,前武衛大將軍,錄尚書亊。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550年〉五月封陳留王拜太尉,賜禦紙誥 命。公精嘵兵法,勇悍絕倫,韓陵之役,先登上陣,邙山之戰,斬首三萬級。又嘗從神武西征討,與周文截腸決戰。大統15年己巳〈549年〉擒同軌長史裴寬,以雄 勇名於天下。《北齊書》有傳。附:《梁書•侯景傳》侯景右足短,弓馬非其所長,所在唯以智謀。時高歡部將高昻,彭樂皆雄勇冠時。《北齊書•高乾傳》爾朱,羽生為殷州刺史,神武密遣李元忠,於封龍山舉兵逼其城,高乾偽往救之,乾遂輕騎入,見偽為之計,羽生出勞軍,彭樂側從馬上擒斬 之,遂平殷州。附同傳: 范陽盧曹以勇稱,自薊入海島,得巨人骨,以髑髏為馬皂,脛長六尺,以為二槊。送其一於神武,諸將莫能用之,惟彭樂強可舉之。附:《資治通鑒》高歡渡河據邙山,為陳數日,宇文泰留輜重夜襲之。高歡聞之,正陳以待黎明,泰至東魏,彭樂以數千騎沖魏軍,所向奔潰,遂馳入魏營擄泰督將僚佐 48人。諸軍乘勝擊魏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諡忠勇,敕封神勇將軍,立廟祀之,塟安定;唐睿 宗景雲二年辛亥〈711年〉追諡文宣侯。見:《北齊書》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02世 十八世祖 |
彭龍韜 | 德中 | 敏一 | 年 | 年 | 陳武帝永定〈557一559〉時官賀州守,勅授將士郎。卒後夫婦合塟安定〈今陝西平涼州〉。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03世 十七世祖 |
彭君材 | 見龍 | 在田 | 俊一 | 年 | 年 | 陳宣帝太建〈563一582〉時官柳州守。 | ||||
彭君用 | 安富 | 尊榮 | 俊二 | 年 | 年 | 陳文帝天康丙戍〈566〉官吏部尚書。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04世 十六世祖 |
彭履真 | 複臨 | 南薰 | 揆一 | 年 | 年 | 隋焬帝大業〈605一518〉時官龍州尹,擢瀛州尹,陞刺史。遂居瀛州河間,夫婦卒塟河間鳳頭嶺巽山乾向。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05世 十五世祖 |
彭仲德 | 坤元 | 方直 | 子義 | 福二 | 年 | 年 | 唐永徽時官光祿大夫。公品學高博,以孝友聞。卒塟河間。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06世 十四世祖 |
彭明遠 | 敬高 | 毅儂 | 英一 | 年 | 年 | 唐中宗三年己酉〈709年〉以子貴,例授吏部侍郎,誥封金紫光祿大天。公幼通文學,樂善好施。夫婦合塟河間。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07世 十三世祖 |
彭景直 | 美正 | 品方 | 端一 | 年 | 年 | 登唐中宗景龍二戊申〈708年〉進士第一。〈為彭氏第一個狀元,方年21歲見:《彭氏名人大觀》185頁載。官太常 博士,進禮部侍郎,誥封金紫光祿大夫。按: 《文獻通考》中宗景龍四年為太常博士,公窮研經史,博學能文章。有蓄文藻之恩科,抱儒素之業科。系蓄文藻之鼎元,時南;昭;乾三陵皆日祭,公嘗言其非禮, 在禮陵不可日祭。又有司儀和思皇后以招魂塟定陵。公言: 招魂古無傳不可,請如橋山藏衣冠故亊,上從之。 | ||||
先祖江西盧陵派下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08世 十二世祖 |
彭構雲 | 徵君 | 美正 | 品方 | 亁一 | 715年 | 767年 | 先世居瀛州河間,學者稱曰: 『介亭夫子』 登唐玄宗開元廿三年乙亥〈735年〉進士,仼禮部倖郎;廿五年官江西袁州刺史;廿八年庚辰〈740年〉致圱。愛袁州風俗諄美,物產豐富,遂遷居宜春縣地名 合浦。公自幼力學,著通元經朮,陰陽圖緯,不求聞達。清風髙潔,隱釣於袁州震山,一名馬鞍山,其下岩壑幽深,公當釣於此。郡守嘉其行誼美其名曰: 征君釣台。天寶二年癸末〈743年〉袁州刺史李璟;宜春縣令劉墫奏聞於朝,上遣中使齊延丘,以蒲輪禮征三次始行,命官大學博士辭不就。上遣中使房嘉送歸。 御賜金帛副衣,誥封佱紫光祿大夫,加廬陵郡賜號『征君』, 賜所居鄉曰:『征君鄉』。 事載:明一統志。塟袁州郡東原三十裏上村嶺,刺史鄭審誌墓碑銘。河南裔孫清江西布政使家屏公重新修墓碑。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9世 十一世祖 |
彭茲 | 中理 | 滋 | 世臣 | 文在、元吉 | 坤五 | 755年 | 841年 | 登唐憲宗元和元年丙戍〈806〉進士;三年戊子官訌西南昌府進賢縣縣令。卒塟伴母瑩,另一山向。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10世 十世祖 |
彭倜 | 維賢 | 越卿 | 興二 | 772年 | 851年 | 與兄同榜進士第,官江西袁州府宜春縣縣令。唐文宗太和五年辛亥〈831年〉因宦官竊柄棄官隱居,由宜春合蒲徙居廬陵縣北延福鄉嘉義裏五十九都隱源山口。勅授儒林,以子輔貴,誥封金紫光祿大夫。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11世 九世祖 |
彭輔 | 國相 | 宜成 | 寶二 | 812年 | 887年 | 登唐武宗會昌四年甲子西元八四四年進士唐懿宗咸通元年庚辰八六○年官信州長使,敇授金紫光祿大夫。卒塟廬陵58都七裏相公坪座北朝南。有楊救貧鈐記雲:(七裏相公坪,田裏觀排形,前有覆船案。後有雙槳迎,五子十九孫,個個坐牆城。)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12世 八世祖 |
彭玕 | 叔寶 | 國勳、國材 | 章四 | 836年 | 933年 | 安定王 後唐長興三年封 |
唐懿宗鹹通六年乙酉〈865〉進士。公自幼苦於學業,唐僖宗乾符〈874一879〉時值江南起兵黎民塗炭,乃率宗族孑 弟數百人,謁江西節度使南平人鐘傳,傳見公大奇之曰: 斯人形貌魁偉,氣度淵宏,有公輔之量,即命鎮南軍左廂兵馬使。領兵千餘人鎮廬陵之東境。旋授東南指揮使有功,特奏授工部尚書,吉州刺史轉刑部尚書,加兵部 尚書,中和二年壬寅〈882〉撫州寇亂,命公等平之,升鎮南節度使。昭宗天佑三年丙寅〈906〉淮南數萬兵陷洪州,命公等平之,升洪州刺史。五代梁太祖開 平元年丁卯〈907〉所統兵三千人,西歸楚穆王馬殷,王嘉公不仕仇敵,授檢校司徒判邵州兵馬使。後樑主朱瑱亁化〈911一915〉間升金紫光祿大夫,檢校 太保持節邵州諸州軍事,守邵州刺史。進爵開國侯食邑千戶,加左龍韜上將軍,節度使行軍司馬,特進檢校太尉。後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927〉複封金紫光祿大 夫,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天成四年己醜〈929〉以督軍功授檢校司空;長興三年壬辰〈932〉封安定王食邑萬戶,實封四千五百戶,以老疾辭職歸。敇塟潭州長沙縣善化鄉集賢裏蓮花崗之南。後歸塟故鄉吉水縣折桂鄉29都楓口傑源,風吹羅帶形酉山卯向,有碑記。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13世 七世祖 |
彭彥昭 | 仲穆 | 851年 | 972年 | 仕至金紫光祿大夫,刑步尚書,馬步軍都指揮使,迂鎮南軍節度使,武安軍衙前兵馬使,靜江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兵部尚書,辰州剌史。後唐閔帝應順二年乙未〈935〉與次兄彥暉統兵十萬入江西撫州逐檢糧道。公少有智略,勇力過人,乾符初〈874一879〉年方廿從安定王轉戰饒,撫,袁,信州之間,所向克捷,安定王治軍行政諸大端,其籌畫之功為多。後漢乾祐二年己酉〈929〉逾古稀謝政居永豐縣明德鄉沙溪〈今為鎮〉在永豐城南160裏。塟於吉水縣折桂鄉明善裏地名:蛇原蟠龍形辛戌山乙辰向。有碑記。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14世 六世祖 |
彭師爽 | 元召 | 九 | 年 | 年 | 公生長京師,留心經史,善屬文,以子尚主追暾金紫光祿大夫。年23英年早卒。夫婦仨卒塟山口北五龍戲珠形,即今之威德靈侯正殿大石下是也。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15世 高祖 |
彭德顒 | 子昂 | 年 | 年 | 生母諸葛氏早卒;賴繼母吳氏撫養教訓為五代〈906一959〉時太尉。公同玕祖與楊行密戰敗,從楚王馬殷入游南。諸子或隨之,或分仕 它國,惟祖彥昭公居永豐沙溪,而隱源山口無彭矣。至是公複還隱源山口,大興宅第,用永和窯燒造琉璃瓦,內有孔雀屏,牡丹花。舊時有臨清驛,禦書閣,大郎橋。迎父母柩塟本都北山,五龍戲珠形。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16世 曾祖 |
彭壽 | 潛 | 得夫 | 用藏 | 906年 | 970年 | 南唐時曆官檢校太子賓客,舒州剌史,行營四面招討使,廣陵節度使,特進銀青光祿大夫。公沉毅有謀,治軍恩威並重。夫婦卒後合塟於山口礱楊坑亁巽兼亥己。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17世 祖父 |
彭嗣元 | 康國 | 年 | 年 | 宋儒士。與四兄同時遷居自山口石礱遷分宜縣漳源。卒後塟分宜下元金坡山,李氏塟分宜下元塘背。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18世 父 |
彭躍 | 訟 | 仕載 | 匡山 | 年 | 年 | 初授大理寺評事,加授奉議大夫。 | ||||
先祖粵東派下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19世 廣東一世祖 |
彭延年 | 舜章 | 震峰 | 1009年 | 1095年 | 為江西廬陵吉水山口生長人氏。宋仁宗慶曆三年癸未〈1043〉領鄉薦,四年甲申登進士第,出任福州推官;次擢陞大理寺評事;三 任秘書郎;四任寺丞;五任乃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辛酉知潮州府事;授六道誥命欽賜-一品服色,出使契丹正使,不辱使命凱旋而歸。第六任調離潮州,州 府民遮道涕泣,攀轅邀留凡七日不得行,公上表辭官,退居揭陽縣浦口村。公退隱之後親自繪圖設計修建了一座粵東私家園林——彭園。宋代名聲遠播的「彭園」 不幸被元軍焚毀,只存遺址。幸喜當年修園的彭大匠,將公所繪圖紙帶回廬陵,在廿世紀八十年代,經泰國彭江河老宗賢發現了朽壞圖紙,將圖紙修復後,依原貌, 原地,原境修復。1995年揭陽市政府批准彭園,彭氏宗祠,延年公墓,墓碑等列為歷史遺蹟加以保護之。公著有「浦口村居好」五首世代傳頌於三陽〈即潮陽,揭陽,海陽〉一帶,家訓一篇,裔孫永遠流傳謹記。塟於揭陽縣浦口村浮坵山山道古墓。另有生墳兩座,一在梅江都官石徑;一在海陽面湖山石屋右,三處俱立有石碑。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20世 子 |
彭鑑 | 益慎 | 1040年 | 1115年 | 大學生。由揭陽縣浦口村徙居興甯縣黃桐鄉,建祠在縣城大東門。夫婦卒後合塟於興寧縣永和錦洞肚磨刀坑丙山兼己壬向分金。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21世 孫 |
彭諒 | 永利 | 1066年 | 年 | 卒塟興寧縣楓樹嶺蟹形,又名飛天蜈蚣形甲山兼卯,長生在亥,水走丁向〔即今興寧縣永和鎮毛公寨黃坭坡水庫岸上。〕《商賢之光•彭氏源流 族譜》237頁載: 民國〈1912一1949〉時彭家與沙家爭執祀拜, 打官司至興寧縣衙無法處理, 後由該縣保安團長谷秀禮說:和平了事都可以拜, 並豎有「嫡我者昌, 冒我者亡」的石碑一塊, 後彭, 沙兩氏後裔都有祀拜。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22世 曾孫 |
彭棋 | 秀風 | 文錦 | 1113年 | 年 | 公由興寧縣遷居長樂縣琴江都洋蛟村大屋場,今名紫金縣水墩鄉洋蛟犁坑村。夫婦卒後合塟興甯縣黃桐鄉刀板坑〈即今新圩鎮大水坑村〉丙山壬向,水走丁繡針落葉形。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23世 玄孫 |
彭德隆 | 大興 | 1146年 | 年 | 隨父徙居長樂縣琴江都洋蛟村大屋場。卒塟紫金縣水墩鄉犁坑大屋場,寅山兼甲申向水出乙辰蟹形。何氏塟於茥茱洋丙山壬向海螺形。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24世 六代孫 |
彭傑夫 | 1190年 | 年 | 夫婦卒後合塟紫金縣水墩鎮犁坑山背,艮山兼艮分金座東北問西南。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25世 七代孫 |
彭曰華 | 1239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26世 八代孫 |
彭益盛 | 1294年 | 年 | 公與甘氏卒後合塟在長樂縣梅林都李子坪辰山戍向,烏雅落陽形。近處裔孫祭祀,訂於每年春分日,風雨不改。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27世 九代孫 |
彭受章 | 1311年 | 年 | 公卒後塟於長樂縣秋溪洞口,今屬紫金縣水墩鄉,遊魚上水形,俗稱鯉麻地。明萬曆十年辛卯〈1591年〉初建受章公祠,在今揭西縣五雲鎮。至今四百多年間經幾度修繕,至今猶存。 | |||||||
先祖五雲洞派下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28世 十代孫 |
彭漢用 | 義 | 顯豐 | 1335年 | 1395年 | 官歸善下嵐寨巡檢。由長樂琴江都避居至今廣東揭西縣五雲鎮黃坭嶺。公卒後塟揭西五雲窩口揚婆坑震山酉向豬肝獻膽形。子成達、賢達、貴達、仕達。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29世 十一代孫 |
彭賢達 | 鎮康 | 1359年 | 1414年 | 隨父漢用以及兄成達由長樂遷居陸豐五雲洞。不久,父兄相繼去世。他挑起大家庭的職責,總理家政。與弟侄和睦協力,種田得法,在五雲東坑購置田產,全部報官開墾,成為當地富翁。他又效仿古人,九世同居。子本仁、本禮、本信。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30世 十二代孫 |
彭本禮 | 喬木 | 年 | 年 | 居黃坭嶺、上楓林。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31世 十三代孫 |
彭伯益 | 年 | 年 | 為陸豐五雲洞螺塘祠祖。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32世 十四代孫 |
彭秉熙 | 1444年 | 1516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33世 十五代孫 |
彭智 | 東川 | 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34世 十六代孫 |
彭曰良 | 前岡 | 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35世 十七代孫 |
彭豸 | 宜端 | 明所 | 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36世 十八代孫 |
彭萬選 | 玉柱 | 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37世 十九代孫 |
彭毅可 | 建弘 | 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38世 二十代孫 |
彭子文 | 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39世 二十一代孫 |
彭兆千 | 年 | 年 | ||||||||
先祖後壟底派下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40世 二十二代孫 |
彭祥周 | 1704年 | 年 | 為台灣後壟底始祖。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41世 二十三代孫 |
彭雲猷 | 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42世 二十四代孫 |
彭朝玉 | 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43世 二十五代孫 |
彭清芳 | 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44世 二十六代孫 |
彭榮華 | 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45世 二十七代孫 |
彭華德 | 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46世 二十八代孫 |
彭炳南 | 1927年 | 1966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47世 二十九代孫 |
彭松晏 | 立松 | 1955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48世 三十代孫 |
彭仁德 | 1985年 | 年 | 後為帝系。 | |||||||
彭金德 | 1989年 | 年 | 第一代南賀親王。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49世 三十一代孫 |
彭? | 年 | 年 | ||||||||
太始彭祖派下第150世 三十二代孫 |
彭? | 年 | 年 |
中華
漢
漢
世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漢 | |||||
1 | 漢太祖 | 高皇帝 | 劉邦 | 前202年─前195年 | |
2 | 孝惠皇帝 | 劉盈 | 前195年─前188年 | ||
3 | 劉恭 | 前188年─前184年 | |||
4 | 劉弘 | 前184年─前180年 | |||
5 | 漢太宗 | 孝文皇帝 | 劉恆 | 前180年─前157年 | |
6 | 孝景皇帝 | 劉啟 | 前157年─前141年 | ||
7 | 漢世宗 | 孝武皇帝 | 劉徹 | 建元 元光 元朔 元狩 元鼎 元封 太初 天漢 太始 征和 後元 | 前140年─前87年 |
8 | 孝昭皇帝 | 劉弗陵 | 始元 元鳳 元平 | 前87年─前74年 | |
9 | 劉賀 | 元平 | 前74年 | ||
10 | 漢中宗 | 孝宣皇帝 | 劉詢 | 本始 地節 元康 神爵 五鳳 甘露 黃龍 | 前74年─前49年 |
11 | 漢高宗(後除廟號) | 孝元皇帝 | 劉奭 | 初元 永光 建昭 竟寧 | 前49年─前33年 |
12 | 漢統宗(後除廟號) | 孝成皇帝 | 劉驁 | 建始 河平 陽朔 鴻嘉 永始 元延 綏和 | 前33年─前7年 |
13 | 孝哀皇帝 | 劉欣 | 建平 太初元將 元壽 | 前7年─前1年 | |
14 | 漢元宗(後除廟號) | 孝平皇帝 | 劉衎 | 元始 | 前1年─5年 |
15 | 孺子 | 劉嬰 | 居攝 初始 | 5年─8年 | |
16 | 更始帝 | 劉玄 | 更始 | 23年─25年 | |
17 | 漢世祖 | 光武皇帝 | 劉秀 | 建武 建武中元 | 25年─57年 |
18 | 漢顯宗 | 孝明皇帝 | 劉莊 | 永平 | 57年─75年 |
19 | 漢肅宗 | 孝章皇帝 | 劉炟 | 建初 元和 章和 | 75年─88年 |
20 | 漢穆宗(後除廟號) | 孝和皇帝 | 劉肇 | 永元 元興 | 88年─105年 |
21 | 孝殤皇帝 | 劉隆 | 延平 | 105年─106年 | |
追封 | 孝德皇 | 劉慶 | |||
22 | 漢恭宗(後除廟號) | 孝安皇帝 | 劉祜 | 永初 元初 永寧 建光 延光 | 106年─125年 |
23 | 劉懿 | 延光 | 125年 | ||
24 | 漢敬宗(後除廟號) | 孝順皇帝 | 劉保 | 永建 陽嘉 永和 漢安 建康 | 125年─144年 |
25 | 孝沖皇帝 | 劉炳 | 永嘉 | 144年─145年 | |
26 | 孝質皇帝 | 劉纘 | 本初 | 145年─146年 | |
追封 | 孝穆皇 | 劉開 | |||
追封 | 孝崇皇 | 劉翼 | |||
27 | 漢威宗(後除廟號) | 孝桓皇帝 | 劉志 | 建和 和平 元嘉 永興 永壽 延熹 永康 | 146年─167年 |
追封 | 孝元皇 | 劉淑 | |||
追封 | 孝仁皇 | 劉萇 | |||
28 | 孝靈皇帝 | 劉宏 | 建寧 熹平 光和 中平 | 168年─189年 | |
29 | 弘農懷王 | 劉辯 | 光熹 昭寧 永漢 | 189年 | |
30 | 孝獻皇帝 | 劉協 | 中平 初平 興平 建安 延康 | 189年─220年 |
三國
三國
世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三國 | |||||
魏 | |||||
追封 | 高皇帝 | 曹騰 | |||
追封 | 太皇帝 | 曹嵩 | |||
追封 | 魏太祖 | 武皇帝 | 曹操 | ||
1 | 魏世祖 | 文皇帝 | 曹丕 | 黃初 | 220年─226年 |
2 | 魏烈祖 | 明皇帝 | 曹叡 | 太和 青龍 景初 | 227年─239年 |
3 | 曹芳 | 正始 嘉平 | 240年─254年 | ||
4 | 曹髦 | 正元 甘露 | 254年─260年 | ||
5 | 元皇帝 | 曹奐 | 景元 咸熙 | 260年─266年 | |
蜀漢 | |||||
1 | 漢烈祖 | 昭烈皇帝 | 劉備 | 章武 | 221年─223年 |
2 | 孝懷皇帝 | 劉禪 | 建興 延熙 景耀 炎興 | 223年─263年 | |
吳 | |||||
追封 | 吳始祖 | 武烈皇帝 | 孫堅 | ||
追封 | 長沙桓王 | 孫策 | |||
1 | 吳太祖 | 大皇帝 | 孫權 | 黃武 黃龍 嘉禾 赤烏 太元 神鳳 | 222年─252年 |
2 | 會稽王 | 孫亮 | 建興 五鳳 太平 | 252年─258年 | |
3 | 景皇帝 | 孫休 | 永安 | 258年─264年 | |
追封 | 文皇帝 | 孫和 | |||
4 | 孫皓 | 元興 甘露 寶鼎 建衡 鳳凰 天冊 天璽 天紀 | 264年─280年 |
晉
晉
世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晉 | |||||
追封 | 晉高祖 | 宣皇帝 | 司馬懿 | ||
追封 | 晉世宗 | 景皇帝 | 司馬師 | ||
追封 | 晉太祖 | 文皇帝 | 司馬昭 | ||
1 | 晉世祖 | 武皇帝 | 司馬炎 | 泰始 咸寧 太康 太熙 | 266年─290年 |
2 | 孝惠皇帝 | 司馬衷 | 永平 元康 永康 永寧 太安 永安 建武 永興 光熙 | 290年─307年 | |
3 | 孝懷皇帝 | 司馬熾 | 永嘉 | 307年─313年 | |
4 | 孝愍皇帝 | 司馬業 | 建興 | 313年─316年 | |
5 | 晉中宗 | 元皇帝 | 司馬睿 | 建武 太興 永昌 | 317年─323年 |
6 | 晉肅祖 | 明皇帝 | 司馬紹 | 太寧 | 323年─325年 |
7 | 晉顯宗 | 成皇帝 | 司馬衍 | 咸和 咸康 | 325年─342年 |
8 | 康皇帝 | 司馬岳 | 建元 | 342年─344年 | |
9 | 晉孝宗 | 穆皇帝 | 司馬聃 | 永和 昇平 | 344年─361年 |
10 | 哀皇帝 | 司馬丕 | 隆和 興寧 | 361年─365年 | |
11 | 司馬奕 | 太和 | 365年─371年 | ||
12 | 晉太宗 | 簡文皇帝 | 司馬昱 | 咸安 | 371年─372年 |
13 | 晉烈宗 | 孝武皇帝 | 司馬曜 | 寧康 太元 | 372年─396年 |
14 | 安皇帝 | 司馬德宗 | 隆安 元興 義熙 | 396年─418年 | |
15 | 恭皇帝 | 司馬德文 | 元熙 | 419年─420年 |
南北朝
南朝
世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南朝 | |||||
南宋 | |||||
追封 | 孝皇帝 | 劉翹 | |||
1 | 南宋高祖 | 武皇帝 | 劉裕 | 永初 | 420年─422年 |
2 | 劉義符 | 景平 | 423年 | ||
3 | 南宋太祖(初諡中宗) | 文皇帝(初諡景皇帝) | 劉義隆 | 元嘉 | 424年─453年 |
4 | 劉劭 | 太初 | 453年 | ||
5 | 南宋世祖 | 孝武皇帝 | 劉駿 | 孝建 大明 | 453年─464年 |
6 | 劉子業 | 永光 景和 | 465年 | ||
7 | 南宋太宗 | 明皇帝 | 劉彧 | 泰始 泰豫 | 465年─472年 |
8 | 劉昱 | 元徽 | 436年─476年 | ||
9 | 順皇帝 | 劉準 | 昇明 | 476年─479年 | |
南齊 | |||||
追封 | 宣皇帝 | 蕭承之 | |||
1 | 南齊太祖 | 高皇帝 | 蕭道成 | 建元 | 479年─482年 |
2 | 南齊世祖 | 武皇帝 | 蕭賾 | 永明 | 482年─493年 |
追封 | 南齊世宗 | 文皇帝 | 蕭長懋 | ||
3 | 鬱林王 | 蕭昭業 | 隆昌 | 493年─494年 | |
4 | 海陵恭王 | 蕭昭文 | 延興 | 494年 | |
追封 | 景皇帝 | 蕭道生 | |||
5 | 南齊高宗 | 明皇帝 | 蕭鸞 | 建武 永泰 | 494年─498年 |
6 | 東昏煬侯 | 蕭寶卷 | 永元 | 499年─500年 | |
7 | 和皇帝 | 蕭寶融 | 中興 | 501年─502年 | |
南梁 | |||||
追封 | 南梁太祖 | 文皇帝 | 蕭順之 | ||
1 | 南梁高祖 | 武皇帝 | 蕭衍 | 天監 普通 大通 中大通 大同 中大同 太清 | 502年─549年 |
2 | 臨賀王 | 蕭正德 | 正平 | 549年 | |
3 | 南梁太宗(初諡高宗) | 簡文皇帝(初諡明帝) | 蕭綱 | 大寶 | 549年─551年 |
追封 | 南梁高宗 | 昭明皇帝 | 蕭統 | ||
追封 | 安皇帝 | 蕭歡 | |||
4 | 豫章王 | 蕭棟 | 天正 | 551年 | |
5 | 武陵王 | 蕭紀 | 天正 | 552年─553年 | |
6 | 南梁世祖 | 元皇帝 | 蕭繹 | 天正 承聖 | 552年─554年 |
7 | 南梁肅宗 | 閔皇帝 | 蕭淵明 | 天成 | 555年 |
8 | 南梁穆宗 | 孝成帝 | 蕭方智 | 紹泰 太平 | 555年─557年 |
9 | 蕭莊 | 557年─560年 | |||
南陳 | |||||
追封 | 陳太祖 | 景皇帝 | 陳文贊 | ||
追封 | 始興昭烈王 | 陳道譚 | |||
1 | 陳高祖 | 武皇帝 | 陳霸先 | 永定 | 557年─559年 |
2 | 陳世祖 | 文皇帝 | 陳蒨 | 天嘉 天康 | 559年─566年 |
3 | 臨海王 | 陳伯宗 | 光大 | 566年─568年 | |
4 | 陳高宗 | 宣皇帝 | 陳頊 | 太建 | 568年─582年 |
5 | 長城煬公 | 陳叔寶 | 至德 禎明 | 582年─589年 |
北朝
世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北朝 | |||||
北魏 | |||||
追封 | 獻明皇帝 | 拓跋寔 | |||
1 | 北魏太祖 | 道武皇帝 | 拓跋珪 | 登國 皇始 天興 天賜 | 386年─409年 |
2 | 北魏太宗 | 明元皇帝 | 拓跋嗣 | 永興 神瑞 泰常 | 409年─423年 |
3 | 北魏世祖 | 太武皇帝 | 拓跋燾 | 始光 神麚 延和 太延 太平真君 正平 | 424年─452年 |
4 | 南安隱王 | 拓跋余 | 承平 | 452年 | |
追封 | 北魏恭宗 | 景穆皇帝 | 拓跋晃 | ||
5 | 北魏高宗 | 文成皇帝 | 拓跋濬 | 興安 興光 太安 和平 | 452年─465年 |
6 | 北魏顯祖 | 獻文皇帝 | 拓跋弘 | 天安 皇興 | 466年─471年 |
7 | 北魏高祖 | 孝文皇帝 | 元宏 | 延興 承明 太和 | 471年─499年 |
8 | 北魏世宗 | 宣武皇帝 | 元恪 | 景明 正始 永平 延昌 | 500年─515年 |
9 | 北魏肅宗 | 孝明皇帝 | 元詡 | 熙平 神龜 正光 孝昌 武泰 | 516年─528年 |
10 | 元釗 | 建義 | 528年 | ||
追封 | 北魏肅祖 | 文穆皇帝 | 元勰 | ||
追封 | 孝宣皇帝 | 元劭 | |||
11 | 北魏敬宗 | 孝莊皇帝(初諡武懷皇帝) | 元子攸 | 建義 永安 | 528年─530年 |
12 | 長廣王 | 元曄 | 建明 | 530年─531年 | |
追封 | 先帝 | 元羽 | |||
13 | 節閔皇帝 | 元恭 | 普泰 | 531年─532年 | |
14 | 安定王 | 元朗 | 中興 | 531年─532年 | |
追封 | 武穆皇帝 | 元懷 | |||
15 | 孝武皇帝(出皇帝) | 元修 | 太昌 永興 永熙 | 532年─534年 | |
東魏 | |||||
16 | 孝靜皇帝 | 元善見 | 天平 元象 興和 武定 | 534年─550年 | |
北齊 | |||||
追封 | 文穆皇帝 | 高樹 | |||
追封 | 北齊高祖(初諡太祖) | 神武皇帝(初諡獻武帝) | 高歡 | ||
追封 | 北齊世宗 | 文襄皇帝 | 高澄 | ||
1 | 北齊顯祖(初諡高祖) | 文宣皇帝 | 高洋 | 天保 | 550年─559年 |
2 | 濟南閔悼王 | 高殷 | 乾明 | 559年─560年 | |
3 | 孝昭皇帝 | 高演 | 皇健 | 560年─561年 | |
4 | 北齊世祖 | 武成皇帝 | 高湛 | 大寧 河清 | 561年─565年 |
5 | 高緯 | 天統 武平 隆化 | 565年─577年 | ||
6 | 高延宗 | 德昌 | 576年 | ||
7 | 高恆 | 承光 | 577年 | ||
西魏 | |||||
追封 | 文景帝 | 元愉 | 建平 | 508年 | |
16 | 文皇帝 | 元寶炬 | 大統 | 535年─551年 | |
17 | 元欽 | 551年─554年 | |||
18 | 拓跋廓 | 554年─556年 | |||
北周 | |||||
追封 | 德皇帝 | 宇文肱 | |||
追封 | 北周太祖 | 文皇帝 | 宇文泰 | ||
1 | 孝閔皇帝 | 宇文覺 | 557年 | ||
2 | 北周世宗 | 明皇帝 | 宇文毓 | 武成 | 557年─560年 |
3 | 北周高祖 | 武皇帝 | 宇文邕 | 保定 天和 建德 宣政 | 561年─578年 |
4 | 宣皇帝 | 宇文贇 | 大成 | 579年 | |
5 | 靜皇帝 | 宇文衍 | 大象 大定 | 579年─581年 |
隋
隋
唐
唐
代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唐 | |||||
追封 | 德明皇帝 | 皋陶 | |||
追封 | 先天太上皇 | 李敬 | |||
追封 | 唐聖祖 | 玄元皇帝 | 李耳 | ||
追封 | 興聖皇帝 | 李暠 | |||
追封 | 唐獻祖 | 宣皇帝 | 李熙 | ||
追封 | 唐懿祖 | 光皇帝 | 李天錫 | ||
追封 | 唐太祖 | 景皇帝 | 李虎 | ||
追封 | 唐世祖 | 元皇帝 | 李昞 | ||
1 | 唐高祖 | 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 李淵 | 武德 | 618年─626年 |
2 | 唐太宗 |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 李世民 | 貞觀 | 627年─649年 |
3 | 唐高宗 | 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 李治 | 永徽 顯慶 龍朔 麟德 乾封 總章 咸亨 上元 儀鳳 調露 永隆 開耀 永淳 弘道 | 650年─683年 |
4 | 唐中宗 |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 李顯 | 嗣聖 | 684年 |
5 | 唐睿宗 |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 李旦 | 文明 光宅 永昌 載初 | 684年─690年 |
6 | 唐中宗 |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 李顯 | 神龍 景龍 | 705年─710年 |
7 | 唐恭宗 | 殤皇帝 | 李重茂 | 唐隆 | 710年 |
8 | 唐睿宗 |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 李旦 | 景雲 太極 延和 | 710年-712年 |
追封 | 讓皇帝 | 李憲 | |||
9 | 唐玄宗 | 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 李隆基 | 先天 年開元 天寶 | 712年─756年 |
追封 | 奉天皇帝 | 李琮 | |||
10 | 唐肅宗 | 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 李亨 | 至德 乾元 上元 | 756年─762年 |
追封 | 承天皇帝 | 李倓 | |||
11 | 唐代宗 | 睿文孝武皇帝 | 李豫 | 寶應 廣德 永泰 大曆 | 762年─779年 |
12 | 唐德宗 | 神武孝文皇帝 | 李适 | 建中 興元 貞元 | 780年─805年年 |
13 | 唐順宗 | 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 | 李誦 | 永貞 | 805年 |
14 | 唐憲宗 | 聖神章武孝皇帝 | 李純 | 元和 | 806年─820年 |
15 | 唐穆宗 | 睿聖文惠孝皇帝 | 李恆 | 長慶 | 821年─824年 |
16 | 唐敬宗 | 睿武昭愍孝皇帝 | 李湛 | 寶曆 | 824年─826年 |
17 | 唐文宗 | 元聖昭獻孝皇帝 | 李昂 | 寶曆 大和 開成 | 826年─840年 |
18 | 唐武宗 | 至道昭肅孝皇帝 | 李瀍 | 會昌 | 841年─846年 |
19 | 唐宣宗 | 聖武獻文孝皇帝 | 李忱 | 大中 | 847年─859年 |
20 | 唐懿宗 | 昭聖恭惠孝皇帝 | 李漼 | 大中 咸通 | 859年─873年 |
21 | 唐僖宗 | 惠聖恭定孝皇帝 | 李儇 | 咸通 乾符 廣明 中和 光啟 文德 | 873年─888年 |
22 | 唐昭宗 | 聖穆景文孝皇帝 | 李曄 | 龍紀 大順 景福 乾寧 光化 天復 天祐 | 889年─904年 |
23 | 昭宣光烈孝皇帝 | 李柷 | 天祐 | 904年─907年 |
五代(第二戰國)
五代
世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五代 | |||||
後梁 | |||||
追封 | 後梁肅祖 | 宣元皇帝 | 朱黯 | ||
追封 | 後梁敬祖 | 光獻皇帝 | 朱茂琳 | ||
追封 | 後梁憲祖 | 昭武皇帝 | 朱信 | ||
追封 | 後梁烈祖 | 文穆皇帝 | 朱誠 | ||
1 | 後梁太祖 | 神武元聖孝皇帝 | 朱全忠 | 開平 乾化 | 907年─912年 |
2 | 朱友珪 | 鳳曆 | 912年─913年 | ||
3 | 朱友貞 | 乾化 貞明 龍德 | 913年─923年 | ||
後唐 | |||||
追封 | 後唐懿祖 | 昭烈皇帝 | 朱邪執宜 | ||
追封 | 後唐獻祖 | 文景皇帝 | 李國昌 | ||
追封 | 後唐太祖 | 武皇帝 | 李克用 | ||
1 | 後唐莊宗 | 光聖神閔孝皇帝 | 李存勗 | 同光 | 923年─926年 |
追封 | 後唐惠祖 | 孝恭皇帝 | 李聿 | ||
追封 | 後唐毅祖 | 孝質皇帝 | 李教 | ||
追封 | 後唐烈祖 | 孝靖皇帝 | 李琰 | ||
追封 | 後唐德祖 | 孝成皇帝 | 李霓 | ||
2 | 後唐明宗 | 聖德和武欽孝皇帝 | 李嗣源 | 天成 長興 | 926年─933年 |
3 | 閔皇帝 | 李從厚 | 應順 | 933年─934年 | |
4 | 李從珂 | 清泰 | 934年─936年 | ||
後晉 | |||||
追封 | 後晉靖祖 | 孝安皇帝 | 石璟 | ||
追封 | 後晉肅祖 | 孝簡皇帝 | 石彬 | ||
追封 | 後晉睿祖 | 孝平皇帝 | 石昱 | ||
追封 | 後晉憲祖 | 孝元皇帝 | 石紹雍 | ||
1 | 後晉高祖 | 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 石敬瑭 | 天福 | 936年─942年 |
2 | 出皇帝 | 石重貴 | 天福 開運 | 942年─946年 | |
後漢 | |||||
追封 | 後漢文祖 | 明元皇帝 | 劉湍 | ||
追封 | 後漢德祖 | 恭僖皇帝 | 劉昂 | ||
追封 | 後漢翼祖 | 昭憲皇帝 | 劉僎 | ||
追封 | 後漢顯祖 | 章聖皇帝 | 劉琠 | ||
1 | 後漢高祖 | 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 劉知遠 | 天福 乾祐 | 947年─948年 |
2 | 隱 | 劉承祐 | 乾祐 | 948年─950年 | |
3 | 劉贇 | ||||
4 | 後漢世祖 | 神武皇帝 | 劉旻 | 乾祐 | 951年─954年 |
5 | 後漢睿宗 | 孝和皇帝 | 劉鈞 | 乾祐 天會 | 954年─968年 |
6 | 少平皇帝 | 劉繼恩 | 天會 | 968年 | |
7 | 英武皇帝 | 劉繼元 | 天會 廣運 | 968年─979年 | |
後周 | |||||
追封 | 後周信祖 | 睿和皇帝 | 郭璟 | ||
追封 | 後周僖祖 | 明憲皇帝 | 郭諶 | ||
追封 | 後周義祖 | 翼順皇帝 | 郭蘊 | ||
追封 | 後周慶祖 | 章肅皇帝 | 郭簡 | ||
1 | 後周太祖 | 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 郭威 | 廣順 顯德 | 951年─954年 |
2 | 後周世宗 | 睿武孝文皇帝 | 柴榮(郭榮) | 顯德 | 954年─959年 |
3 | 恭皇帝 | 柴宗訓(郭宗訓) | 顯德 | 959年─960年 | |
江南 | |||||
南吳 | |||||
1 | 南吳太祖 | 武皇帝 | 楊行密 | 天佑 | 904年─905年 |
2 | 南吳烈宗 | 景皇帝 | 楊渥 | 天佑 | 905年─908年 |
3 | 南吳高祖 | 宣皇帝 | 楊隆演 | 天佑 武義 | 908年─921年 |
4 | 睿皇帝 | 楊溥 | 順義 乾貞 大和 天祚 | 921年─937年 | |
南唐 | |||||
追封 | 南唐定宗 | 孝靜皇帝 | 李恪 | ||
追封 | 南唐成宗 | 孝平皇帝 | 李超 | ||
追封 | 南唐惠宗 | 孝安皇帝 | 李志 | ||
追封 | 南唐慶宗 | 孝德皇帝 | 李榮 | ||
追封 | 南唐義祖 | 武皇帝 | 徐溫 | ||
1 | 南唐烈祖 | 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 李昪(徐知誥) | 升元 | 937年─943年 |
2 | 南唐元宗 | 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 李璟 | 保大 中興 交泰 | 943年─961年 |
3 | 李煜 | 961年─975年 | |||
川蜀 | |||||
前蜀 | |||||
1 | 前蜀高祖 | 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 | 王建 | 武成 永平 通正 天漢 光大 | 907年─918年 |
2 | 王衍 | 乾德 咸康 | 918年─925年 | ||
後蜀 | |||||
追封 | 後蜀太祖 | 孝元皇帝 | 孟佚 | ||
追封 | 後蜀世祖 | 孝景皇帝 | 孟察 | ||
追封 | 後蜀顯宗 | 孝武皇帝 | 孟道 | ||
1 | 後蜀高祖 | 文武聖德英烈明孝皇帝 | 孟知祥 | 明德 | 934年 |
2 | 孟昶 | 明德 廣政 | 934年─965年 |
宋
宋
代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宋 | |||||
追封 | 宋聖祖 | 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 | 趙玄朗 | ||
追封 | 宋僖祖 | 立道肇基積德起功懿文憲武睿和至孝皇帝 | 趙朓 | ||
追封 | 宋順祖 | 惠元睿明皇帝 | 趙珽 | ||
追封 | 宋翼祖 | 簡恭睿德皇帝 | 趙敬 | ||
追封 | 宋宣祖 | 昭武睿聖皇帝 | 趙弘殷 | ||
1 | 宋太祖 | 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 趙匡胤 | 建隆 乾德 開寶 | 960年─976年 |
2 | 宋太宗 | 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 | 趙炅 | 太平興國 雍熙 端拱 淳化 至道 | 976年─997年 |
3 | 宋真宗 | 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 趙恆 | 咸平 景德 大中祥符 天禧 乾興 | 997年─1022年 |
4 | 宋仁宗 | 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 趙禎 | 天聖 明道 景祐 寶元 康定 慶曆 皇祐 至和 嘉祐 | 1022年─1063年 |
5 | 宋英宗 | 體乾應曆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 趙曙 | 治平 | 1063年─1067年 |
6 | 宋神宗 | 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 趙頊 | 熙寧 元豐 | 1048年─1085年 |
7 | 宋哲宗 | 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 趙煦 | 元祐 紹聖 元符 | 1076年─1100年 |
8 | 宋徽宗 | 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慈憲顯孝皇帝 | 趙佶 | 建中靖國 崇寧 大觀 政和 重和 宣和 | 1100年─1125年 |
9 | 宋欽宗 | 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 靖康 | 趙桓 | 1125年─1127年 |
10 | 宋高宗 | 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 趙構 | 建炎 紹興 | 1127年─1162年 |
11 | 宋孝宗 | 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 趙眘 | 隆興 乾道 淳熙 | 1162年─1189年 |
12 | 宋光宗 | 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 趙惇 | 紹熙 | 1189年─1194年 |
13 | 宋寧宗 | 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 趙擴 | 慶元 嘉泰 開禧 嘉定 | 1194年─1224年 |
14 | 宋理宗 | 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 趙昀 | 寶慶 紹定 端平 嘉熙 淳祐 寶祐 開慶 景定 | 1224年─1264年 |
15 | 宋度宗 |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 趙禥 | 咸淳 | 1264年─1274年 |
16 | 宋恭宗 | 孝恭懿聖皇帝 | 趙㬎 | 德祐 | 1274年─1276年 |
17 | 宋端宗 | 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 趙昰 | 景炎 | 1276年─1278年 |
18 | 宋懷宗 | 恭文寧武哀孝皇帝 | 趙昺 | 祥興 | 1278年─1279年 |
亡國 |
遼
世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遼 | |||||
追封 | 遼肅祖 | 昭烈皇帝 | 耶律耨里思 | ||
追封 | 遼懿祖 | 莊敬皇帝 | 耶律薩剌德 | ||
追封 | 遼玄祖 | 簡獻皇帝 | 耶律勻德寔 | ||
追封 | 遼德祖 | 宣簡皇帝 | 耶律撒剌的 | ||
1 | 遼太祖 | 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 | 耶律阿保機 | 神冊 天贊 天顯 | 907年─926年 |
2 | 遼太宗 | 孝武惠文皇帝 | 耶律德光 | 天顯 會同 大同 | 927年─947年 |
追封 | 遼義宗 | 文獻欽義皇帝 | 耶律倍 | ||
追封 | 章肅皇帝 | 耶律李胡 | |||
3 | 遼世宗 | 孝和莊憲皇帝 | 耶律阮 | 天祿 | 947年─951年 |
4 | 翼武皇帝 | 耶律察割 | 951年 | ||
5 | 遼穆宗 | 孝安敬正皇帝 | 耶律璟 | 應曆 | 951年─969年 |
6 | 遼景宗 | 孝成康靖皇帝 | 耶律賢 | 保寧 乾亨 | 969年─982年 |
7 | 遼聖宗 | 文武大孝宣皇帝 | 耶律隆緒 | 乾亨 統和 開泰 太平 | 982年─1031年 |
8 | 遼興宗 | 神聖孝章皇帝 | 耶律宗真 | 景福 重熙 | 1031年─1055年 |
9 | 遼道宗 | 仁聖大孝孝文皇帝 | 耶律洪基 | 清寧 咸雍 大康 大安 壽昌 壽隆 | 1055年─1101年 |
追封 | 遼順宗 | 大孝順聖皇帝 | 耶律濬 | ||
10 | 天祚皇帝 | 耶律延禧 | 乾統 天慶 保大 | 1101年─1125年 | |
北遼 | |||||
遼宣宗 | 孝章皇帝 | 耶律淳 | 建福 | 1122年 | |
稱制 | 蕭普賢女 | 德興 | 1122年─1123年 | ||
耶律雅里 | 神歷 | 1123年 | |||
耶律朮烈 | 1123年 | ||||
西遼 | |||||
追封 | 嗣元皇帝 | 耶律氏 | |||
遼德宗 | 天祐皇帝 | 耶律大石 | 延慶 康國 | 1124年─1143年 | |
稱制 | 感天皇后 | 蕭塔不煙 | 咸清 | 1144年─1150年 | |
遼仁宗 | 耶律夷列 | 紹興 | 1151年─1163年 | ||
稱制 | 承天皇后 | 耶律普速完 | 崇福 | 1164年─1177年 | |
耶律直魯古 | 天禧 | 1178年─1211年 |
西夏
世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西夏 | |||||
追封 | 夏太祖 | 神武皇帝 | 李繼遷 | ||
追封 | 夏太宗 | 光聖皇帝 | 李德明 | ||
1 | 夏景宗 | 武烈皇帝 | 李元昊 | 顯道 開運 廣運 大慶 天授禮法延祚 | 1038年─1048年 |
2 | 夏毅宗 | 昭英皇帝 | 李諒祚 | 延嗣寧國 天祐垂聖 福聖承道 奲都 拱化 | 1048年─1067年 |
3 | 夏惠宗 | 康靖皇帝 | 李秉常 | 乾道 天賜禮盛國慶 大安 天安禮定 | 1067年─1086年 |
4 | 夏崇宗 | 聖文皇帝 | 李乾順 | 天儀治平 天祐民安 永安 貞觀 雍寧 元德 正德 大德 | 1086年─1139年 |
5 | 夏仁宗 | 聖德皇帝 | 李仁孝 | 大慶 人慶 天盛 乾祐 | 1139年─1193年 |
6 | 夏桓宗 | 昭簡皇帝 | 李純祐 | 天慶 | 1193年─1206年 |
7 | 夏襄宗 | 敬穆皇帝 | 李安全 | 應天 皇建 | 1206年─1211年 |
8 | 夏神宗 | 英文皇帝 | 李遵頊 | 光定 | 1211年─1223年 |
9 | 夏獻宗 | 李德旺 | 乾定 | 1223年─1226年 | |
10 | 李睍 | 寶義 | 1226年─1227年 |
金
世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金 | |||||
追封 | 金始祖 | 懿憲景元皇帝 | 完顏函普 | ||
追封 | 淵穆玄德皇帝 | 完顏烏魯 | |||
追封 | 和靖慶安皇帝 | 完顏跋海 | |||
追封 | 金獻祖 | 純烈定昭皇帝 | 完顏綏可 | ||
追封 | 金昭祖 | 武惠成襄皇帝 | 完顏石魯 | ||
追封 | 金景祖 | 英烈惠桓皇帝 | 完顏烏古迺 | ||
追封 | 金世祖 | 神武聖肅皇帝 | 完顏劾里鉢 | ||
追封 | 金肅宗 | 明睿穆憲皇帝 | 完顏頗刺淑 | ||
追封 | 金穆宗 | 順章孝平皇帝 | 完顏盈歌 | ||
追封 | 金康宗 | 獻敏恭簡皇帝 | 完顏烏雅束 | ||
1 | 金太祖 | 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莊孝大聖武元皇帝 | 完顏阿骨打 | 收國 天輔 | 1113年─1123年 |
2 | 金太宗 | 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 | 完顏晟 | 天會 | 1123年─1135年 |
追封 | 金徽宗 | 允恭克讓孝德玄功佑聖景宣皇帝 | 完顏宗峻 | ||
3 | 金熙宗 | 弘基纘武莊靖孝成皇帝 | 完顏亶 | 天會 天眷 皇統 | 1135年─1149年 |
追封 | 金德宗 | 憲古弘道文昭武烈章孝睿明皇帝 | 完顏宗幹 | ||
4 | 聖文神武皇帝 | 完顏亮 | 天德 貞元 正隆 | 1149年─1161年 | |
追封 | 金睿宗 | 立德顯仁啟聖廣運文武簡肅皇帝 | 完顏宗堯 | ||
5 | 金世宗 | 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 | 完顏雍 | 大定 | 1161年─1189年 |
追封 | 金顯宗 | 體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 | 完顏允恭 | ||
6 | 金章宗 | 憲天光運仁文義武神聖英孝皇帝 | 完顏璟 | 明昌 承安 泰和 | 1190年─1208年 |
7 | 武平皇帝(衛紹王) | 完顏永濟 | 大安 崇慶 至寧 | 1208年─1213年 | |
8 | 金宣宗 | 繼天興統述道勤仁英武聖孝皇帝 | 完顏珣 | 貞祐 興定 元光 | 1213年─1223年 |
9 | 金哀宗(金義宗) | 順靖皇帝 | 完顏守緒 | 正大 開興 天興 | 1223年─1234年 |
10 | 金昭宗 | 完顏承麟 | 1234年 |
明
明
代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明 | |||||
追封 | 明德祖 | 玄皇帝 | 朱百六 | ||
追封 | 明懿祖 | 恆皇帝 | 朱四九 | ||
追封 | 明熙祖 | 裕皇帝 | 朱初一 | ||
追封 | 明仁祖 | 淳皇帝 | 朱世珍 | ||
1 | 明太祖 | 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 朱元璋 | 洪武 | 1368年─1398年 |
追封 | 明興宗 | 和天敬道憲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 | 朱標 | ||
2 | 明惠宗 | 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 | 朱允炆 | 建文 | 1398年─1402年 |
3 | 明太宗 | 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 朱棣 | 永樂 | 1402年─1424年 |
4 | 明仁宗 | 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 朱高熾 | 洪熙 | 1424年─1425年 |
5 | 明宣宗 | 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天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 朱瞻基 | 宣德 | 1425年─1435年 |
6 | 明英宗 | 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 朱祁鎮 | 正統 | 1435年─1449年 |
7 | 明代宗 |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 | 朱祁鈺 | 景泰 | 1449年─1457年 |
8 | 明英宗 | 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 朱祁鎮 | 天順 | 1457年-1464年 |
9 | 明憲宗 | 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 朱見深 | 成化 | 1464年─1487年 |
10 | 明孝宗 | 達天明道純識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 朱祐樘 | 弘治 | 1487年─1505年 |
11 | 明武宗 | 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 朱厚照 | 正德 | 1505年─1521年 |
追封 | 明睿宗 | 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 | 朱祐杬 | ||
12 | 明世宗 | 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 朱厚熜 | 嘉靖 | 1521年─1566年 |
13 | 明穆宗 | 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 | 朱載垕 | 隆慶 | 1566年─1572年 |
14 | 明神宗 | 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 朱翊鈞 | 萬曆 | 1572年─1620年 |
15 | 明光宗 | 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 | 朱常洛 | 泰昌 | 1620年 |
16 | 明熹宗 | 達天聞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 | 朱由校 | 天啟 | 1620年─1627年 |
17 | 明思宗 | 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 朱由檢 | 崇禎 | 1627年─1644年 |
追封 | 明恭宗 | 慕天敷道貞純肅哲修文顯武聖敬仁毅孝皇帝 | 朱常洵 | ||
18 | 明安宗 | 處天承道誠敬英哲纘文備武宣仁度孝簡皇帝 | 朱由崧 | 弘光 | 1644年─1645年 |
追封 | 明哲宗 | 協天安道敬正恭聖熙文淵武戴仁恪孝惠皇帝 | 朱宇溫 | ||
追封 | 明純宗 | 篤天成道欽昭獻穆理文定武居仁體孝順皇帝 | 朱宙栐 | ||
追封 | 明定宗 | 象天統道莊敏睿質長文信武齊仁顯孝端皇帝 | 朱碩熿 | ||
追封 | 明裕宗 | 禮天格道慎德崇靜順文平武濟仁懷孝宣皇帝 | 朱器墭 | ||
19 | 明紹宗 | 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 | 朱聿鍵 | 隆武 | 1645年─1646年 |
20 | 明文宗 | 貞天應道昭崇寧文宏武達仁成宣閔孝節皇帝 | 朱聿𨮁 | 紹武 | 1646年─1647年 |
追封 | 明禮宗 | 體天昌道莊毅溫弘興文宣武仁智誠孝端皇帝 | 朱常瀛 | ||
21 | 明昭宗 | 應天推道敏毅恭儉經文緯武禮仁克孝匡皇帝 | 朱由榔 | 永曆 | 1646年─1662年 |
亡國 |
清
清
世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清 | |||||
追封 | 清肇祖 | 原皇帝 | 孟特穆 | ||
追封 | 清興祖 | 直皇帝 | 福滿 | ||
追封 | 清景祖 | 翼皇帝 | 覺昌安 | ||
追封 | 清顯祖 | 宣皇帝 | 塔克世 | ||
追封 | 清太祖 | 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 努爾哈赤 | 天命 | 1616年—1626年 |
1 | 清太宗 |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 皇太極 | 天聰 崇德 | 1626年—1643年 |
追封 | 清成宗 | 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 多爾袞 | ||
2 | 清世祖 | 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 福臨 | 順治 | 1643年—1661年 |
3 | 清聖祖 | 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 玄燁 | 康熙 | 1661年—1722年 |
4 | 清世宗 |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 胤禛 | 雍正 | 1722年—1735年 |
5 | 清高宗 |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 弘曆 | 乾隆 | 1735年—1795年 |
6 | 清仁宗 | 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 顒琰 | 嘉慶 | 1795年—1820年 |
7 | 清宣宗 | 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 | 旻寧 | 道光 | 1820年—1850年 |
8 | 清文宗 |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 奕詝 | 咸豐 | 1850年—1861年 |
9 | 清穆宗 | 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 | 載淳 | 同治 | 1861年—1875年 |
10 | 清德宗 | 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 載湉 | 光緒 | 1875年—1908年 |
11 | 溥儀 | 宣統 | 1908年—1912年 |
蒙古
匈奴
匈奴
鮮卑
柔然
柔然
世 | 廟號 | 諡號 | 汗(單于)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柔然 | ||||||
柔然部 | ||||||
1 | 木骨閭 | |||||
2 | 車鹿會 | |||||
3 | 吐奴傀 | |||||
4 | 跋提 | |||||
5 | 地粟袁 | |||||
6 | 匹候跋 | ?-394年 | ||||
7 | 縕紇提 | ?-391年 | ||||
8 | 曷多汗 | |||||
柔然汗國 | ||||||
9 | 丘豆伐可汗 | 社侖 | 394年-410年 | |||
10 | 藹苦蓋可汗 | 斛律 | 410年-414年 | |||
11 | 步鹿真 | 414年 | ||||
12 | 牟汗紇升蓋可汗 | 大檀 | 414年-429年 | |||
13 | 敕連可汗 | 吳提 | 429年-444年 | |||
14 | 處可汗 | 吐賀真 | 444年-464年 | |||
15 | 受羅部真可汗 | 予成 | 永康 | 464年-485年 | ||
16 | 伏名敦可汗 | 豆侖 | 太平 | 485年-492年 | ||
17 | 候其伏代庫者可汗 | 那蓋 | 太安 | 492年-506年 | ||
18 | 佗汗可汗 | 伏圖 | 始平 | 506年-508年 | ||
19 | 豆羅伏跋豆伐可汗 | 丑奴 | 建昌 | 508年-520年 | ||
20 | 敕連頭兵豆伐可汗 | 阿那瓌 | 520年-552年 | |||
21 | 彌偶可杜句可汗 | 婆羅門 | 521年-524年 | |||
22 | 鐵伐 | 552年-553年 | ||||
23 | 登注俟利 | 552年-553年 | ||||
24 | 庫提 | 553年 | ||||
25 | 庵羅辰 | 553年-554年 | ||||
26 | 鄧叔子 | 553年-555年 |
突厥
回紇
契丹
蒙古
蒙古
世 | 廟號 | 諡號 | 汗(單于)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蒙古 | ||||||
蒙古部落 | ||||||
1 | 元熙組 | 毅玄皇帝 | 孛端察兒 | |||
2 | 八林昔黑剌禿合必畜 | |||||
3 | 海都汗 | 海都 | ||||
4 | 拜姓忽兒 | |||||
5 | 敦必乃 | |||||
6 | 元宣祖 | 功哲皇帝 | 葛不律汗 | 合不勒 | ||
7 | 俺巴孩 | ?-1146年 | ||||
8 | 忽圖剌 | |||||
9 | 八哩丹 | |||||
10 | 元烈祖 | 神元皇帝 | 也速該 | ?-1170年 | ||
蒙古帝國 | ||||||
11 | 元太祖 |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 成吉思汗 | 鐵木真 | 1182年-1227年 | |
追封 | 元穆宗 | 道寧皇帝 | 兀魯失亦都汗 | 朮赤 | ||
追封 | 元聖宗 | 忠武皇帝 | 察合台 | |||
12 | 元睿宗 | 仁聖景襄皇帝 | 也可那顏汗 | 拖雷 | 1227年-1229年 | |
13 | 元太宗 | 英文皇帝 | 窩闊台汗(木亦堅汗) | 窩闊台 | 1229年-1241年 | |
稱制 | 昭慈皇后 | 脫列哥那 | 1242年-1246年 | |||
14 | 元定宗 | 簡平皇帝 | 貴由汗 | 貴由 | 1246年-1248年 | |
稱制 | 欽淑皇后 | 海迷失 | 1248年-1251年 | |||
15 | 元憲宗 | 桓肅皇帝 | 蒙哥汗 | 蒙哥 | 1251年-1259年 | |
元 | ||||||
16 | 元世祖 |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 薛禪汗 | 忽必烈 | 中統 至元 | 1260年-1294年 |
追封 | 元裕宗 | 文惠明孝皇帝 | 真金 | |||
17 | 元成宗 | 欽明廣孝皇帝 | 完澤篤汗 | 鐵穆耳 | 至元 元貞 大德 | 1294年-1307年 |
追封 | 元順宗 | 昭聖衍孝皇帝 | 答剌麻八剌 | |||
18 | 元武宗 | 仁惠宣孝皇帝 | 曲律汗 | 海山 | 大德至大 | 1307年-1311年 |
19 | 元仁宗 | 聖文欽孝皇帝 | 普顏篤汗 | 愛育黎拔力八達 | 至大 皇慶 延祐 | 1311年-1320年 |
20 | 元英宗 | 睿聖文孝皇帝 | 格堅汗 | 碩德八剌 | 延祐 至治 | 1320年-1323年 |
追封 | 元顯宗 | 光聖仁孝皇帝 | 甘麻剌 | |||
21 | 元晉宗 | 致孝皇帝 | 葉順鐵木耳汗 | 也孫鐵木兒 | 至治 泰定 致和 | 1323年-1328年 |
22 | 元興宗 | 德孝皇帝 | 阿里加巴汗 | 阿速吉八 | 天順 | 1328年 |
23 | 元文宗 | 聖明元孝皇帝 | 札牙篤汗 | 圖帖睦爾 | 致和 天曆 至順 | 1328年-1329年 1329年-1332年 |
24 | 元明宗 | 翼獻景孝皇帝 | 和西拉古圖土汗(忽都篤汗) | 和世㻋 | 天曆 | 1329年-年 |
25 | 元寧宗 | 沖聖嗣孝皇帝 | 宜林奇葆汗 | 懿璘質班 | 至順 | 1332年 |
26 | 元惠宗 | 宣仁普孝皇帝 | 烏哈噶圖汗(兀哈篤汗) | 妥懽帖睦爾 | 至順 元統 至元 至正 | 1333年-1370年 |
27 | 元昭宗 | 武承和孝皇帝 | 必里克圖汗 | 愛猷識里達臘 | 至正 宣光 | 1370年-1378年 |
28 | [[]] | 寧孝皇帝 | 兀思哈勒汗 | 脫古思帖木兒 | 宣光 天元 | 1378年-1388年 |
29 | 元恭宗 | 興原皇帝 | 卓里克圖汗 | 思克卓里圖 | 1389年-1392年 | |
30 | 元康宗 | 大古皇帝 | 尼古埒蘇克齊汗 | 額勒伯克 | 1393年-1399年 | |
31 | 元愍宗 | 順天皇帝 | 禿罕汗 | 坤帖木兒 | 1400年-1402年 | |
韃靼 | ||||||
32 | 兀雷帖木兒汗 | 鬼力赤 | 1402年-1408年 | |||
33 | 完者帖木兒汗 | 本雅失里 | 1408年-1412年 | |||
34 | 答里巴 | 1412年-1415年 | ||||
35 | 斡亦剌歹 | 1415年-1425年 | ||||
36 | 阿台 | 1424年-1438年 | ||||
37 | 岱總汗 | 脫脫不花 | 1438年-1452年 | |||
38 | 滿都古勒汗(烏格克圖汗) | 阿噶多爾濟 | 1452年-1453年 | |||
39 | 大元天聖可汗 | 也先 | 1453年-1454年 | |||
40 | 烏珂克圖汗 | 馬兒古兒吉思 | 1455年-1465年 | |||
41 | 摩倫汗 | 脫古思猛可 | 1465年-1466年 | |||
42 | 巴延蒙克 | 1467年-1479年 | ||||
43 | 烏格克圖汗 | 滿都魯 | 1475年-1479年 | |||
44 | 達延汗 | 巴圖蒙克 | 1479年-1533年 | |||
45 | 巴兒速孛羅 | 1533年-1543年 | ||||
察哈爾部 | ||||||
46 | 阿拉克汗 | 博迪 | 1544年-1547年 | |||
47 | 庫登汗 | 達齎遜 | 1548年-1557年 | |||
48 | 扎薩克圖汗 | 圖們 | 1558年-1592年 | |||
49 | 撒辰汗 | 布延 | 1593年-1603年 | |||
50 | 諾門汗 | 林丹呼圖克圖 | 1604年-1634年 | |||
51 | 額爾克孔果爾額哲 | 1634年-1635年 | ||||
亡國 |
雲南
滿洲
圖博
維吾爾
- ^ 『七巻冊子』は同年4月、『南朝編年記略』・『南朝公卿補任』は7月24日(8月11日)、『続史愚抄』などは7月4日(7月22日)とするが、全て誤りである。
- ^ 『南朝編年記略』・『南朝公卿補任』によるが、鴨腳本『皇代記』は同年4月22日(5月17日)とし、『伊勢之巻』は1月21日(2月17日)とする。また、村田正志は、『大徳寺文書』にある建徳元年2月5日(1370年3月3日)付の畠田売券を根拠として、當日以前に改元が行われたと指摘するが、この類の文書では恣意的に日付を遡及して記す場合もしばしばあったことを勘案しておく必要があろう(服部英雄 「未來年號考」 『古文書研究』第20號 吉川弘文館、1983年2月)。
- ^ 『南朝編年記略』・『続史愚抄』ともに同年10月4日(10月30日)とするのは誤り。『七巻冊子』のみは3月22日(4月26日)とするものの、確証を得ない。
- ^ 『南朝編年記略』・『南朝公卿補任』によるが、『七巻冊子』は同年2月上旬とする。
- ^ 『南朝公卿補任』によるが、『南朝編年記略』は同年2月14日(3月10日)とす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