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潁川郡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潁川 穎川

維基既然不是用來正名的地方,就不應該隨便判斷常見寫法的正誤。從權威資料方面,有多部史書作「穎川」。從現代實際使用程度,Google 穎川 20萬結果,潁川 28萬結果,憑什麼說一個是錯的一個是對的?

地名用常見字代替不常見字是中國歷史上反覆出現的情況。維基編者不應該隨意作正誤判定。—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日 (二) 06:32 (UTC)[回覆]

本來此地就是因為潁水之故而命名為潁川,穎川一定是錯的。你用搜尋引擎來能證明什麼?你不知道搜尋引擎上的資料以訛傳訛何其多,難道三人就要成虎嗎?那我搬出權威資料庫,你又如何說?--百楽兎 2008年7月1日 (二) 07:29 (UTC)[回覆]
那隋書也是錯的?過去各地還有多內容的歷史物件上有穎川出現,也有不少人提出是錯的,但是也就是主觀判斷而已。
潁河現在也常作「穎河」,當然由於這個可能不是地理圖冊的寫法,所以你可以說誤。但是此事並不能直接用於已經不存在的潁川郡問題。
已經說了地名變更(哪怕就是圖方便,或者使用了錯字,或者因為活字印刷字模問題)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現在兩種說法幾乎已經規模相當,不應該由我們維基編者來判斷正誤。主條目名作「正確」的寫法就可以了,然後給出「異體」,不必強調哪個是訛誤,否則如何滿足中立原則?—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日 (二) 07:39 (UTC)[回覆]
你自己的權威資料庫。—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日 (二) 07:42 (UTC)[回覆]
太扯了,擺明的錯字,你竟要我不能說它錯。我倒是要說,「現在兩種說法幾乎已經規模相當」才是你自己的主觀判斷。--百楽兎 2008年7月1日 (二) 07:55 (UTC)[回覆]
我不是要你不能說它錯,我是強調維基編者不能在條目中無佐證的情況下就將一個被廣泛使用的字體形式寫成錯。「現在兩種說法幾乎已經規模相當」就是我的主觀判斷,但是就如「這是訛誤」是你的主觀判斷一樣。兩者的不同,卻是我在討論頁主觀判斷,你在條目首段主觀判斷。—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日 (二) 07:59 (UTC)[回覆]
無疑地就是錯字,為什麼會是主觀判斷,為什麼還需要佐證?--百楽兎 2008年7月1日 (二) 08:11 (UTC)[回覆]
張三李四無疑就是壞蛋,為什麼會是主觀判斷,為什麼還需要作證?為什麼還要WP:V WP:NPOV?為什麼還要維基百科?—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日 (二) 08:23 (UTC)[回覆]
錯字與否是唯真問題,如同數學;壞蛋與否是唯善問題,和唯真問題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我乾脆反問你,你認為「穎川」是不是錯字?--百楽兎 2008年7月1日 (二) 08:32 (UTC)[回覆]
我個人認為,很可能是,或者說原先是,後來逐漸變得模糊不清。但是,這是我——一個維基編者——的看法。憑你、我或者這裡任何人的觀點,就將全中文中已知的幾十萬處使用「穎川」的情況稱為錯誤,很難說不違背維基中立、可查證的原則。不稱誤,而稱別作、常作的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再次重複,維基不是用來正名的,更何況這個例子由於使用之廣泛,我想任何個別語言學家、歷史學家恐怕都已經難以挽回。「潁」字實際已經成為單用字,除了潁川、潁河之外已經沒有任何其它用途,如果最終被取代,也是漢字發展中常見的情況。—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日 (二) 09:23 (UTC)[回覆]
那我和你沒什麼好說了,付諸公評。--百楽兎 2008年7月1日 (二) 10:53 (UTC)[回覆]
小弟自問對語文、歷史認識不深,亦無意加入戰團,不過就我向兩個比較有名的線上字典查詢-粵語審音配詞字庫:潁香港中文大學編修)和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潁川(台灣教育部編修),似乎「潁」為正寫。其實語言文字經過歷史演變,難免產生其他所謂的「異字」。不過既然我們編修的是百科全書,理應優先使用正字。我個人建議採用潁川為「正名」,同時也標注穎川為另一個常見的寫法。不過,如果大家有其他意見,不仿提出相關資料,共同討論。-小薯餅討論頁2008年7月1日 (二) 13:42 (UTC)[回覆]
(:)回應:爭執的焦點在於Msuker認為文首寫「潁川郡,常作穎川郡」就可以了,拒絕我改為「潁川郡,常訛誤為穎川郡」。--百楽兎 2008年7月2日 (三) 05:00 (UTC)[回覆]
但是Msuker指出不少歷史文獻也有使用「穎川郡」,這表示「穎」有機會是正字或者異體字(異體字≠錯字),在這種情況下用「訛誤」就似乎未能夠正確反映出這個情況。Msuker 可以提供確切的證據和文獻記錄嗎?-小薯餅討論頁2008年7月2日 (三) 05:19 (UTC)[回覆]
上面Πrate自己提供的二十五史搜索,你搜索一下不就知道了,連結上面也有了。Google搜尋出20萬結果,只略少於潁川28萬。開口就把20萬稱為「錯誤」,作為維基編者口氣未免過大了一點。—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06:27 (UTC)[回覆]
我本不想明言,但你所謂的「從權威資料方面,有多部史書作作『穎川』」不過就是你在網路上找到的電子古籍吧。如果你連它們是否經過校對都不得而知,卻能信誓旦旦如此主張,是誰口氣才大呢?
我再和你說個事實,連上述中央研究院的二十五史電子資料庫都不敢說校正完畢,你在裡面找到的10個「穎川」都是待校的。儘管如此,你卻能無視在裡面能找到1039個「潁川」,然後拿著你從未細看過的「搜尋引擎結果」來宣稱「20萬對28萬,現在兩種說法幾乎已經規模相當」,你不必回答我,請你自問這是否合乎你的所學就好了。
另外回小薯餅,「異體字」有其特點,「潁」和「穎」絕對不是正體字和異體字的關係。--百楽兎 2008年7月2日 (三) 07:58 (UTC)[回覆]
請問該「權威」認可、承認這是錯誤了嗎?說來說去,這還是你的主觀意見。我從未無視潁川,而你卻要證明穎川一定是錯誤的。我認為,不能用權威可查證來源證明某件廣泛存在的事情一定是錯的話,維基編者應該使用較緩和的用詞,而不應該下絕對的正誤判斷。—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08:05 (UTC)[回覆]
是錯字就是錯字,哪裡牽扯到什麼主觀判斷。--百楽兎 2008年7月2日 (三) 08:33 (UTC)[回覆]
是你說它是錯字。你還說自己提出的「權威」沒有校對完成。可查證原則何在?—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08:53 (UTC)[回覆]
連「穎川是不是錯字」都要求來源、可查證,我只能說你不是在鑽尖就是在強辯,實在荒唐。--百楽兎 2008年7月2日 (三) 12:59 (UTC)[回覆]
你從這個討論開始就是「無疑」、「擺明」,就是不願提供任何根據,就要把廣泛存在的事物稱為「錯誤」,這是維基編者應該有的態度?請不要忘了,WP:V#舉證的責任。你提出某一個常見用法是錯的,我要求來源怎麼了,很過分嗎?—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13:57 (UTC)[回覆]
在繼續討論之前,我想補充一些意見:我用 Google 香港搜索(含引號)的結果:潁川郡:4210穎川郡:2060潁川:35700穎川:60400,但是我必須指出,不是所有的結果都是「有效」。例如搜索「穎川」所返回的「三灣穎川觀光果園」已經是「無效」,究竟 Google 的結果是否能夠判斷兩個寫法皆可,值得商確。-小薯餅討論頁2008年7月2日 (三) 14:12 (UTC)[回覆]
當然值得商榷,問題是Πrate不商榷就判斷一件事情正誤了,而且是「擺明」「無疑」,質疑的都是「強辯」、「荒唐」。—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14:18 (UTC)[回覆]
網路上寫成「袞州」的也很普遍啊,我要你舉證「袞州」是錯字過不過份?分明無理取鬧嘛。本來討論「穎川是不是錯字」就是一件沒文化的荒唐事,還弄到要求我舉證的地步,我才是請你先多唸點書,提昇水平哩。--百楽兎 2008年7月2日 (三) 14:29 (UTC)[回覆]
好樣的,開始人身攻擊了。你就是不準備履行舉證的責任咯?—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14:31 (UTC)[回覆]
Google 兗州 290萬結果,袞州3萬。知道差距了嗎?—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14:35 (UTC)[回覆]
我認為我批評的是事實,而非人身攻擊。如果A和B討論數學,而A卻連加法都不會,A是不是水平不夠呢?另外,別再抱著Google不放了,你的立論從頭到尾唯一的根據就是錯誤百出的搜尋引擎,你還說隋書也寫「穎州」,證據在哪裡?
你要基於什麼原因而拒絕承認事實是你的選擇,我不再和你荒唐下去。--百楽兎 2008年7月2日 (三) 15:05 (UTC)[回覆]
你污衊我水平不夠,要多讀點書原來都是「事實」?你到底有沒有看過Wikipedia:不要人身攻擊?「對其他人的不尊重、辱罵 對他人的否定,比如「我比你強」類型的評論:「你這人一文不值。」」
隋書有不少版本作穎川,網上的有諸如漢川草廬。—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15:39 (UTC)[回覆]
看政府類網站:招標,項目的正式名稱就是「穎河大橋」了,估計建好了以後還要人題字的。—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16:02 (UTC)[回覆]

提醒:網上資料以訛傳訛,引用google不能證明常用度。YunHuBuXi 2008年7月2日 (三) 15:44 (UTC)[回覆]

這裡是維基百科,你沒有任何佐證更不能說一個常見事物是錯的。(現在「常見」性質並沒有被爭議,爭議的是這是不是「訛誤」)—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15:50 (UTC)[回覆]

本來很簡單的一個問題,我只不過強調在不準備提供來源的情況下,維基不必介入一個常見事物的正誤判斷。我也說了我個人認為穎很可能是錯的,但是編寫條目時我沒有發現有明確的證據,所以避免下定論。結果Πrate就「無疑」「明擺」「荒唐」「沒文化」「提升水平」「多念點書」?這是一個維基用戶討論中應該有的態度?舉證的責任、不要人身攻擊,都是白寫在方針與指引的??—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16:15 (UTC)[回覆]

請停止編輯戰

在得到共識之前,請保持冷靜,避免進行編輯戰,謝謝!-小薯餅討論頁2008年7月1日 (二) 14:51 (UTC)[回覆]

「穎」川是不是錯字

我和User:Msuker對「穎川」的「穎」是不是錯字有著根本的歧見,請有興趣的人加入Talk:潁川郡‎的討論。--百楽兎 2008年7月1日 (二) 11:03 (UTC)[回覆]

我覺得百樂兔在理,潁川才是正確寫法。而且我用谷歌拼音一打就打出潁川這個詞了。  Mu©dener  留 言  2008年7月1日 (二) 20:43 (UTC)[回覆]

但我用速成卻打出了穎川這個詞。這些──甚至包括網際網路上的搜尋──都作不得準,不能就這樣來決定哪個字是正確的。──S M Lee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06:38 (UTC)[回覆]
現在雙方仍然堅持己見,然而小弟亦不是這方面的專家,請各位維基人參與討論,給予意見。-小薯餅討論頁2008年7月2日 (三) 14:15 (UTC)[回覆]
我對Msuker這種以搜尋引擎結果至上,將維基百科可查證原則推至極端的行為予以最嚴厲的批評。就好比「涉谷」的搜尋結果比「澀谷」多,難道我說「涉谷是錯字」還非得要舉證不可?
回到「潁川」的議題,如果以清朝知名學者XXX(此人名我暫時不透漏,免得他的意見又被推至極端)的說法來批評我的寫法不夠全面,那我會接受,但以搜尋引擎結果來要求可查證的這種思想和理由我絕對不妥協。--百楽兎 2008年7月3日 (四) 03:06 (UTC)[回覆]
此類事根本就是地名演化的過程之一,用常見字替換不常見字,甚至之後直接正式改名為常見字的例子都有很多,諸如於都。我要求你舉證又怎麼樣?你就可以人身攻擊?—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3日 (四) 07:32 (UTC)[回覆]
「此類事根本就是地名演化的過程之一」不但完完全全是你的私人研究,而且還是徹徹底底的胡說八道。--百楽兎 2008年7月3日 (四) 15:06 (UTC)[回覆]
  • 轉錄作為參考:
《咬文嚼字》雜誌社指出,這是一個較為常見的語言文字錯誤。漢語中含有「潁」字的地名,都源於一條古老的河流――潁河。潁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河南嵩山,在安徽境內注入淮河。中國古代歷史上,與潁河有關的詞彙很多。「潁州」是古代的州名。「潁上」是縣名,位於潁河下游。潁川是古代郡名,始於戰國。而「潁川侯」「潁國公」等,就是封地在潁河一帶的公侯。語言文字專家指出,「」和「穎」讀音相同,字義迥別。「潁」從水,專指「潁水」這條河流。而「穎」從禾,本義指稻、麥等禾穀,後來又引申出「聰明」的意思。兩者不可混淆使用[1][2]
  • 個人看法:
Msuker以Google網路引擎搜尋結果28萬比20萬為理由認為「穎川郡」為最常見:似乎符合Wikipedia:命名常規#一般性的慣例#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稱儘量使用人或物最常見的名稱之,惟原則內文並無明載以網搜結果為最常見依據;且該條目命名亦無『必須沿用網搜結果為命名依據』的討論後共識。另,百樂兔主張之非錯別字的潁川郡應更符合Wikipedia:命名常規前語之『最不易混淆』原則及Wikipedia:命名常規#特殊命名#地名直接使用原名內文。
搞清前因後果。條目名從來是潁川,也沒有人提議要更改,內容中有「常作穎川」的說法。Πrate一定要加上「訛誤」兩字,我說我沒有發現足夠資料,要求其提供佐證,他就近乎瘋狂的「沒文化」、「荒唐」、「提高水平」、「多讀點書」一句句罵出來。—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3日 (四) 13:35 (UTC)[回覆]
我對事不對人;我的發言針對的是你的移動條目行為[3]及穎字是否被「混淆使用」,若閣下移動行為不是為了要有所更名,我對此誤解對閣下誠心道歉,不過據我所知,非繁簡體轉換所需應不宜使用這種雙重移動方式。除此,就相關資料來看,穎字似乎真的是潁字的錯別字。至於百樂兔罵人的風格,向來有名,也因為其偉大貢獻常被管理員或社群大部分人容忍,他罵人沒文化荒唐胡說八道諸如此類語言不是新聞,以善意推定來說,他或許認為沒文化,胡說八道不是人身攻擊的話。--winertai (留言) 2008年7月4日 (五) 01:13 (UTC)[回覆]
請閣下不要抓住機會對與自己有過矛盾的維基人進行含沙射影的攻擊,雖然這可能是閣下一貫的風格。--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8年7月4日 (五) 03:24 (UTC)[回覆]
閣下怎麼來湊合了呢?難道你也傳染了你封給我的『被諷刺妄想症?』,閣下要不要回頭看看你的發言,我的風格可說是向閣下學習的呀。--winertai (留言) 2008年7月4日 (五) 06:32 (UTC)[回覆]
你怎麼不看看我6月21日9點37分移動到穎川郡,9點38分移動回潁川郡?條目歷史。移動創建重定向頁很常見吧?—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4日 (五) 06:41 (UTC)[回覆]
只能說習慣不同,除非簡繁字體轉換,我都是直接建立重定向頁,我亦認為這樣比較不會產生誤解。不過,我也已經在上面對此事情向你致歉。除此,依照我引用資料,我勸閣下還是接受『穎』是『潁』錯別字或勉為接受穎為潁字訛誤的條目內文。至於是否接受我的建議,就隨閣下歡喜。在此所有意見,僅供參酌,對此我不再表達任何觀點看法,謝,祝一切好。--winertai (留言) 2008年7月4日 (五) 07:05 (UTC)[回覆]
查過了中華書局的《康熙字典》及《辭海》合訂本,都是「潁川」而非「穎川」,「穎川」實是錯別字。大家做學問的不能積非成是,要知網上文章也應對公眾負責,否則維基便真的誤人子弟了。──S M Lee (留言) 2008年7月4日 (五) 10:12 (UTC)[回覆]
我覺得不是「穎川」而應該「潁川」。那裡是我的祖籍,我們一直都是那麼寫的。--lastman(Talk) 2008年7月4日 (五) 18:32 (UTC)[回覆]

Msuker這裡犯了一個錯誤,潁川是歷史地名,和於都的地名演化完全不同。  Mu©dener  留 言  2008年7月4日 (五) 19:25 (UTC)[回覆]

我原來就說了我個人也認為穎川很可能是錯字,但是發現其使用非常廣泛,所以沒有在無佐證的情況下下定語,而是要求加上錯誤說的Πrate提供資料,結果變成荒唐沒文化沒讀書水平低。—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5日 (六) 07:07 (UTC)[回覆]
既然「潁川」已是共識,其他意氣之爭的也就「退一步海闊天空」吧!──S M Lee (留言) 2008年7月6日 (日) 02:44 (UTC)[回覆]
查了《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沒有一個地名是以「穎」字開頭的,「潁」字開頭的倒有二十四個。--Stomatapoll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08:26 (UTC)[回覆]

警告winertai

winertai,警告你少在這裡造謠抹黑。我在維基批評「沒文化」、「荒唐」是第一次,何以「諸如此類語言不是新聞」?「胡說八道」、「胡扯」這種徹底否定的批評我只用在「完全不是事實卻振振有辭」的情況,就像你上文中那樣的「捏造」事實。
你每每自稱「對事不對人」,作一副理性貌,卻又公然無諱地說:
「反正我時間多,將一日寫兩條目變成一日一條目,將多餘時間來槓你,對我來說只是輕而易舉。」、
「反正我時間多,把創建條目的時間,用來對付百樂兔,對我來說,也是種樂趣。」
奉勸你言行一致點。--百楽兎 2008年7月4日 (五) 04:25 (UTC)[回覆]

歐,真對不起勒,我不知道『他罵人沒文化,荒唐,胡說八道諸如此類語言不是新聞』被百樂兔誤解成我指責百樂兔曾使用沒文化,荒唐字眼。抱歉抱歉。不過,我就說嗎,百樂兔毫無致歉及強辯的回應,就知道百樂兔從不把沒文化,荒唐,胡說八道,胡扯諸如批評字眼當成人身攻擊。放心好了,我不會叫百樂兔引證「荒唐」、「沒文化」、「胡說八道」、「胡扯」算批評不算人身攻擊的來源去處。也不會因為這樣罵百樂兔沒文化荒唐胡扯。只不過我重申,我對某些管理員向來對百樂兔尖酸刻薄批評的視若無睹感到遺憾。因應這種遺憾,讓我從來不會後悔說出對付字眼的發言。怎麼看,我的語氣也比百樂兔動不動脫口而出沒文化,胡說八道,胡扯來得溫和文明多了。至於警告,少來了,建議百樂兔就像上回那樣,快央請管理員將我封禁,呵呵,封禁理由是這程度的造謠抹黑,也頗為令人感到樂趣。--winertai (留言) 2008年7月4日 (五) 06:27 (UTC)[回覆]
Πrate違反舉證的責任,而且對於我指出這一點違規,反而連續進行人身攻擊,這是我的理解。至於什麼管理員,愛管不管吧。—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4日 (五) 06:41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