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錢倫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錢倫體(1892年—1978年),中國浙江嵊縣人,錢鏐後代。中華民國軍事人物。 1936年2月4日授陸軍少將銜,1946年7月31日授陸軍中將銜。1931年任警衛第2師4旅旅長,1932年1月相繼任第5軍88師264旅旅長、262旅旅長,1935年任87師副師長,1940年夏,任軍委會軍訓部第9補訓處司令(正師級),1946年任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1932年1月28日,淞滬抗戰爆發。2月初,錢倫體與俞濟時李延年楊步飛宋希濂等將領聯名通電全國,電文大意如下:

濟時等忝列戎行,救國具有決心,……值此國家存亡關頭,爰本中央團結禦侮之旨,請命殺敵。現已全部開抵上海,聽命於蔣總指揮。誓與我十九路軍親愛將士,喋血沙場,共同生死,……寧為戰死之鬼,羞作亡國之民。……

2月20日,錢倫體又與蔣光鼐蔡廷鍇戴戟等將領發表全國通電,公開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強盜行徑,再次向全國表示抗戰到底的決心。通電指出:

暴日蔑視我國家政府,以挑撥造謠之卑劣伎倆,違反通例,單獨致本軍以蠻橫之最後通牒,本軍惟有以鐵血答覆之。軍人報國,粉身碎骨,是分內事。大戰開始之日,即本軍受命時,使一卒一彈猶存,則暴日決不得逞!惟願全國朝野上下,人人懷必死之志,引偷生苟免為無上恥辱,團結一致,前仆後繼,則本軍之犧牲為不虛,伏屍流血之戰士,必含笑於九泉矣。

2月22日凌晨1時,日軍約2萬人向國軍八十八師陣地發起進攻,日軍集中炮火連續發炮三四千發,國軍所有陣地大多被破壞。拂曉之際,敵乘大霧瀰漫,以縱深、重疊配備,向國軍陣地節節進逼,戰鬥異常激烈。國軍拼死抗擊,日軍反覆衝鋒,雙方展開拉鋸戰。拂曉後,敵飛機大炮轟炸更猛,國軍傷亡很大。雙方血戰到上午7時,守衛麥家宅的官兵死傷過半,增援部隊受敵炮火阻擊,很難進入前方陣地,情況越來越危急,二四六旅旅長錢倫體率全部預備隊投入反擊,敵我雙方眾寡懸殊,敵軍炮火之猛烈,也是淞滬戰爭以來少有的,但國軍將士勇猛抵抗,很多戰場都完全是肉搏戰,終於使戰場轉危為安,廟行之戰亦獲得空前大捷。在這次戰鬥中,雖然錢倫體不幸胸部受重傷,但其率部浴血奮戰為廟行大捷做出了卓越貢獻。各方面人士都一致稱讚廟行戰鬥「是滬戰中我軍戰績的最高峰」。23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電勉抗日將士

頃接戰報,知我軍於昨晚奮勇鏖戰,三路皆捷,殲敵殆盡等情,查我軍以必死之決心,於暴日犀利武器之下,節節抗戰,所向無前,維持國家主權,彰明國際正義,捷電頻傳,慶慰彌深,尚望繼續努力,以竟全功。

1933年1月9日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錢倫體出院後,於民國22年(1933)春調任為南京江寧要塞司令,24年調87師副師長,25年夏調徐海師管區司令,26年晉升陝西第九補充兵訓練處中將處長,兼城固、西鄉、石泉、安康區警備司令。31年又奉令調川駐防水川,繼又調軍政部中將部附,最後為國防部中將高參職。這些調動都照顧了他這隻手不能復原的緣故,讓他不要再上前線了。

抗戰勝利,錢倫體回到南京,預感今後趨勢必將開始國共內戰,他不願意中國人打中國人,和馮玉祥等幾十位將領發表申明:反對內戰。並毅然向軍政部提出辭呈,要求退役回鄉,終於在1946年秋得到批准,退役回到自己的故鄉——長樂鎮。他回鄉後,第一件事是向長樂鎮中心國民學校,捐資10億元(當時物價學生書簿代管費高年級200元、中年級150元、低年級100元);第二件事是獨資在村西首的長潭水堆建造紙廠,利用山區毛竹造紙,還請來一位日本人做技師。經兩年,紙廠將建成時,結果半途而廢。

其間,錢倫體還擔任長樂鎮鎮長一職。就在此時,吳萬玉當上了縣長,到處抓捕共產黨人,白色恐怖遍布全縣各地。也就在這時,四保(今四村)成立了一支18結拜的隊伍。錢倫體預感這樣會惹人懷疑,建議他們改成「修路隊」。修路隊成立後,特地去長樂至新路廊(今馬面)那邊修了一段大路,以遮掩別人耳目。後來,他們又承擔起護坂的任務,以保護莊稼為名進行活動。此後,錢倫體的家——五村的東邊台門,成了這些人常來常往的場所。這樣一來,既是錢倫體保護了他們,也是他們維護了錢倫體的安全,互相得到支持。突然在這支隊伍中四保的錢松初(地下黨員,與東邊台門只隔一條路)被吳萬玉抓捕,錢倫體也曾向吳萬玉的秘書提出抗議:「為什麼到我地盤來抓人,不向我打招呼!」 

民國38年五月,倫體寄寓杭州。第二年,人民政府開始「反動黨團登記」工作。這時,錢倫體想:自己沒有打過共產黨,留在大陸總不成問題。但時局越來越緊,倫體漸漸覺察形勢對自己不利。一天,他草草收拾一些錢物,突然出走,經上海、過湖南、江西、廣州,輾轉到了香港。他在港期間,因隨身攜帶的僅有錢物用光了,在香港又無親無眷,年逾六十,生活極端困難,至1951年隻身申請去台,在台20年,全賴政府撫恤,以退役中將半薪待遇頤養天年。

倫體在台灣,住在松柏新村,幸有長樂同村人遠房宗侄錢志高照顧,但因年邁力衰,至1976年開始感覺體內常有一股氣自胸至胃迴旋,以致經常感到胸悶、氣喘、心跳過速等狀,回想當年槍傷住進醫院愈後回家時,亦有此情,經吃了很多帖中藥才愈。這次一定是舊病復發,已找不到當年藥方,何況年事已高,延至1979年5月21日終老於榮民總醫院。[1]

參考文獻

  1. ^ 錢大莘. 〈抗日将领钱伦体〉. 嵊州新聞網. [2017-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