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州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北周改鄭州,設立許州,治所在長社縣(潁川縣、今河南省許昌市)。唐朝時,曾更名為潁川郡。土貢:絹、席、柿。戶七萬三千三百四十七,口四十八萬七千八百六十四。下轄九縣:長社縣、長葛縣、陽翟縣、許昌縣、鄢陵縣、扶溝縣、臨潁縣、舞陽縣、郾城縣。
宋朝元豐(1078年—1085年)年間,許州升格為潁昌府。金朝改回許州,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許州升為許州直隸州。1913年,中華民國廢除許州,改為許昌縣。
行政區劃
縣名 | 現在地名 | 簡介 | 備註 |
---|---|---|---|
長社縣 | 望。本潁川,隸汴州。武德四年更名,來屬。州又領黃台、㶏強二縣,貞觀元年省入焉。繞州郭有堤塘百八十里,節度使高瑀立以溉田。 | ||
長葛縣 | 緊。有小陘山。 | ||
陽翟縣 | 本畿。初隸嵩州,貞觀元年來屬,龍朔二年隸洛州,會昌三年復來屬。有具茨山。 | ||
許昌縣 | 上。 | ||
鄢陵縣 | 上。 | ||
扶溝縣 | 望。武德四年以縣置北陳州,是年州廢,隸洧州。 | ||
臨潁縣 | 上。貞觀元年省繁昌縣入焉。有講武台,本尚書台,馬融講書之地,顯慶二年,高宗大閱於此,更名。 | ||
舞陽縣 | 上。本北舞縣,隸道州。貞觀元年來屬,尋廢。開元四年復置,更名。有鐵。 | ||
郾城縣 | 望。武德四年以郾城縣、邵陵縣、北舞縣、西平縣置道州。貞觀元年州廢,省邵陵縣、西平縣入郾城縣,隸蔡州。建中二年以郾城縣、臨潁縣,陳州之溵水縣置溵州。貞元二年州廢,縣還故屬。元和十二年復以郾城縣、上蔡縣、西平縣、遂平縣置溵州。長慶元年州廢,縣還隸蔡州,是年,以郾城來屬。 |
隋代行政區劃變遷 | |||||||||
---|---|---|---|---|---|---|---|---|---|
區劃 | 開皇元年 | 區劃 | 大業3年 | ||||||
州 | 許州 | 豫州 | 廣州 | 郡 | 潁川郡 | ||||
郡 | 潁川郡 | 許昌郡 | 臨潁郡 | 襄城郡 | 南襄城郡 | 漢廣郡 | 定陵郡 | 縣 | 潁川縣 臨潁縣 許昌縣 扶溝縣 襄城縣 繁昌縣 葉縣 汝墳縣 北舞縣 郾城縣 長葛縣 尉氏縣 鄢陵縣 㶏強縣 |
縣 | 長社縣 臨潁縣 |
許昌縣 扶溝縣 |
邵陵縣 | 襄城縣 繁昌縣 |
葉縣 定南縣 |
汝墳縣 | 北舞縣 |
唐朝許州轄縣 | |
---|---|
618年 | 潁川縣、長葛縣、㶏強縣、許昌縣、尉氏縣、鄢陵縣、扶溝縣、郾城縣、臨潁縣、繁昌縣、襄城縣、汝墳縣、葉縣、北舞縣 |
619年 | 潁川縣、長葛縣、㶏強縣、許昌縣、郾城縣、臨潁縣、繁昌縣、北舞縣(襄城縣、汝墳縣改屬汝州,尉氏縣改屬尉州,鄢陵縣、扶溝縣改屬隨州,葉縣改屬葉州) |
621年 | 潁川縣(改名長社縣)、長葛縣、㶏強縣、許昌縣、臨潁縣、繁昌縣(郾城縣、北舞縣改屬道州,新增黃台縣[1]) |
627年 | 長社縣、長葛縣、許昌縣、臨潁縣(鄢陵縣、扶溝縣、北舞縣、襄城縣、陽翟縣來屬,廢除繁昌縣、黃台縣、㶏強縣、北舞縣) |
635年 | 長社縣、長葛縣、許昌縣、臨潁縣、鄢陵縣、扶溝縣、襄城縣、陽翟縣(葉縣來屬) |
662年 | 長社縣、長葛縣、許昌縣、臨潁縣、鄢陵縣、扶溝縣、襄城縣、葉縣(陽翟縣改屬洛州) |
715年 | 長社縣、長葛縣、許昌縣、臨潁縣、鄢陵縣、扶溝縣(襄城縣、葉縣改屬仙州) |
738年 | 長社縣、長葛縣、許昌縣、臨潁縣、鄢陵縣、扶溝縣(舞陽縣[2]來屬) |
740年 | 長社縣、長葛縣、許昌縣、臨潁縣、鄢陵縣、扶溝縣、舞陽縣(襄城縣來屬) |
748年 | 長社縣、長葛縣、許昌縣、臨潁縣、鄢陵縣、扶溝縣、舞陽縣(襄城縣改屬汝州) |
769年 | 長社縣、長葛縣、許昌縣、臨潁縣、鄢陵縣、扶溝縣(舞陽縣改屬仙州) |
770年 | 長社縣、長葛縣、許昌縣、臨潁縣、鄢陵縣、扶溝縣(舞陽縣來屬) |
781年 | 長社縣、長葛縣、許昌縣、鄢陵縣、扶溝縣、舞陽縣(臨潁縣改屬溵州) |
785年 | 長社縣、長葛縣、許昌縣、鄢陵縣、扶溝縣、舞陽縣(臨潁縣來屬) |
821年 | 長社縣、長葛縣、許昌縣、鄢陵縣、扶溝縣、舞陽縣[3]、臨潁縣 |
821年 | 長社縣、長葛縣、許昌縣、鄢陵縣、扶溝縣、舞陽縣、臨潁縣(郾城縣來屬) |
843年 | 長社縣、長葛縣、許昌縣、鄢陵縣、扶溝縣、舞陽縣、臨潁縣、郾城縣(陽翟縣來屬) |
刺史
- 唐朝許州刺史
- 杜之松(貞觀前期)
- 長孫無忌(639年)
- 李元名(643年)
- 李惲(646年)
- 王諶(唐高宗初年)
- 高敬言(唐高宗初年)
- 陶大舉(咸亨年間)
- 盧朗閏(唐高宗時)
- 陳某(唐高宗時)
- 鄭欽言(唐高宗時)
- 韋玄儼(683年)
- 沈伯儀(武周時)
- 畢憬(武周時)
- 武懿宗(武周時)
- 李千里(武周時)
- 鄭固忠(武周時)
- 楊元琰(704年)
- 尹正義(神龍年間)
- 姚崇(景龍年間)
- 蕭至忠(710年)
- 韋嗣立(710年)
- 狄光嗣(景雲年間)
- 王珣(景雲年間—先天年間)
- 李范(717年)
- 楊執一(開元前期,未任)
- 王喬(723年)
- 皇甫忠(723年)
- 呂仁誨(開元中期,未任)
- 裴巽(開元初年)
- 王琚(開元中期)
- 劉溫玉(開元中期)
- 韓朝宗(732年)
- 姚異(734年)
- 趙冬曦(739年—740年)
- 李崇儉(開元年間)
- 潁川郡太守(742年—757年)
- 季廣琛(758年)
- 李春(760年—761年)
- 鄭賁(大曆年間)
- 趙某(大曆年間)
- 王玢(建中年間)
- 李光暉(786年)
- 曲環(787年—799年)
- 上官涚(799年—803年)
- 劉昌裔(803年—813年)
- 韓皋(813年—814年)
- 李光顏(814年—818年)
- 馬摠(818年)
- 李光顏(818年—819年)
- 郗士美(819年)
- 李遜(819年—821年)
- 李光顏(821年—825年)
- 王沛(825年—827年)
- 高瑀(827年—832年)
- 王智興(832年—833年)
- 高瑀(833年—834年)
- 杜悰(834年—835年)
- 李聽(835年,未任)
- 杜悰(835年—837年)
- 殷侑(837年—838年)
- 王彥威(838年—840年)
- 王茂元(840年—843年)
- 王宰(843年—844年)
- 劉沔(844年—845年)
- 李執方(845年—846年)
- 盧簡辭(846年—847年)
- 高銖(847年—852年)
- 王逢(853年—855年)
- 馬植(855年—857年)
- 裴識(857年—859年)
- 孔溫裕(咸通初年)
- 李福(861年—862年)
- 劉異(864年—867年)
- 李琢(867年—869年)
- 曹汾(869年—873年)
- 杜審權(874年—875年)
- 崔安潛(876年—878年)
- 薛能(878年—880年)
- 周岌(880年—884年)
- 田從異(883年)
- 鹿晏弘(884年—886年)
- 崔安潛(887年,未任)
- 楊守宗(887年)
- 王蘊(888年)
- 趙克裕(892年)
- 朱友裕(893年—896年)
- 朱友恭(896年)
- 朱友裕(898年—899年)
- 朱友恭(899年—900年)
- 趙霖(900年)
- 朱溫(904年)
- 馮行襲(906年—907年)
- 王得
- 五代許州刺史
- 馮行襲(907年—910年)
- 李珽(910年)
- 韓建(910年—912年)
- 韓勍(912年)
- 朱友璋(912年—914年)
- 王檀(914年—916年)
- 羅周敬(916年—918年)
- 謝彥章(918年)
- 朱珪(918年—919年)
- 王彥章(919年—921年)
- 溫韜(921年—923年)
- 李紹沖(923年—924年)
- 李令錫(924年—926年)
- 張全義(926年)
- 陶玘(926年)
- 夏魯奇(926年—927年)
- 孔循(928年—930年)
- 張延朗(930年)
- 李從溫(930年—931年)
- 馮贇(931年—932年)
- 孟鵠(932年—933年)
- 李從昶(933年—935年)
- 趙延壽(935年—936年)
- 萇從簡(936年—937年)
- 劉知遠(937年—938年)
- 杜重威(938年—940年)
- 安審信(940年—941年)
- 趙在禮(941年—943年)
- 李從溫(943年—944年)
- 符彥卿(944年—945年)
- 李從溫(945年)
- 安審琦(945年—946年)
- 馮暉(946年)
- 石重睿(946年)
- 劉晏僧(947年)
- 史弘肇(947年)
- 劉信(947年—950年)
- 何福進(951年)
- 武行德(951年)
- 郭從義(953年—954年)
- 李重進(954年)
- 王彥超(954年—956年)
- 韓通(956年—958年)
- 趙匡胤(958年—959年)
- 張永德(959年—960年)
- 北宋知許州
- 張永德(960年)
- 高懷德(960年—961年)
- 張勳
- 薛居正
- 武行德(961年—965年)
- 王全斌(965年—967年)
- 宋偓(967年—970年)
- 王審琦(970年—974年)
- 曹彬(976年—977年)
- 党進(977年)
- 臧丙
- 楊徽之(988年—992年)
- 雷有終(993年—995年)
- 張去華(996年—997年)
- 馬襄(998年—999年)
- 索湘(1000年—1001年)
- 毋賓古(1002年—1003年)
- 李繼隆(1004年)
- 孫全照(1006年—1008年)
- 石普(1013年—1016年)
- 王嗣宗(1016年—1017年)
- 李維(1018年—1020年)
- 林特(1022年—1024年)
- 錢惟演(1025年—1029年)
- 張士遜(1030年—1031年)
- 孔道輔(1032年)
- 張耆(1033年)
- 楊崇勛(1033年)
- 張士遜
- 李遵勖(1035年—1036年)
- 呂夷簡(1037年)
- 任布(1038年)
- 梅詢(1039年—1040年)
- 李淑(1041年—1043年)
- 夏竦(1043年)
- 王舉正(1043年—1044年)
- 李昭直(1045年)
- 吳育
- 韓琮(1048年)
- 宋祁(1048年—1049年)
- 張觀(1049年—1050年)
- 晏殊(1050年)
- 郭承祐(1050年)
- 文彥博(1051年—1052年)
- 賈昌朝(1052年—1053年)
- 宋庠(1053年—1056年)
- 何中立(1056年)
- 賈黯(1056年)
- 曹佾(1056年—1057年)
- 賈昌朝(1058年—1062年)
- 王素(1062年—1064年)
- 張昪(1065年—1067年)
- 錢象先(1067年)
- 王陶(1067年)
- 馬仲甫(1068年—1070年)
- 錢象先(1070年)
- 李璋(1071年—1072年)
- 韓絳(1072年—1073年)
- 韓維(1074年)
- 張燾(1074年—1075年)
- 韓絳(1075年—1076年)
- 王陶(1076年—1077年)
- 韓維(1079年—1080年)1080年許州改為潁昌府
- 金朝許州刺史(知許州)
- 李成(1137年—1138年)
- 韓常(1140年)
- 赤盞暉(1149年—1150年)
- 陁滿訛里也(1150年—1153年)
- 烏延蒲轄奴(1153年—1160年)
- 仆散渾灘(1160年—1161年)
- 烏古論思魯虎(1161年—1162年)
- 完顏撒改(1162年)
- 高侯(1162年)
- 完顏蒲查(1162年—1164年)
- 蕭阿毋剌(1165年—1166年)
- 王祥(1166年—1168年)
- 徒單阿排(1168年—1170年)
- 蒲察阿故迭(1170年—1173年)
- 烏延查剌(1173年—1176年)
- 溫迪罕建河(1176年—1177年)
- 粘割斡特剌(1177年—1180年)
- 石抹吉祥奴(1180年—1183年)
- 高景蠻(1183年—1184年)
- 完顏宗真(1184年—1186年)
- 完顏蒲魯虎(1186年—1188年)
- 奧里守中(1188年)
- 移剌訓(1188年—1190年)
- 蒲察守純(1190年—1195年)
- 白璋(1195年—1198年)
- 蒙括英(1198年—1201年)
- 女奚烈幾(1201年—1204年)
- 仆散回烈(1204年—1205年)
- 完顏鬧懶(1205年—1208年)
- 蒲察真(1208年)
- 徒單鐸(1208年—1209年)
- 烏古孫兀屯(1209年—1211年)
- 奧屯襄(1211年—1212年)
- 紇石烈中(1212年—1213年)
- 紇石烈換僧(1213年—1214年)
- 完顏定奴(1214年—1216年)
- 紇石烈掃舍(1216年)
- 完顏從正(1216年—1217年)
- 把古咬住(1217年)
- 徒單鎬(1217年)
- 徒單塔懶(1217年)
- 納坦謀嘉(1217年—1218年)
- 溫迪罕達(1218年—1219年)
- 石盞女魯歡(1219年—1220年)
- 斡勤阿里罕(1220年)
- 移剌貞(1220年—1223年)
- 河盞女魯(1223年—1224年)
- 完顏陳兒(1224年)
- 完顏承之(1224年—1225年)
- 尼龐屈安仁(1225年—1228年)
- 完顏文鬱(1228年—1230年)
- 元林答胡魯(1230年—1231年)
- 粘葛仝周(1231年)
- 古里甲石倫(1231年—1232年)
- 韓琇(金末,遙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