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羊衜 (孫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羊衜(211年—?),孫吳大臣。荊州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人[1]

生平

羊衜為人才博果辯,又善於品評人物。黃武四年(225年),羊衜同諸葛恪一齊向來朝的蜀漢使臣費禕論難,一時間辭鋒不絕。

羊衜初與謝景范慎等人俱為太子孫登賓客,230年又升為太子中庶子,時年二十歲。當時廷尉監隱蕃交結豪傑,衛將軍全琮以下等都傾心敬待,只有羊衜、潘濬和宣詔郎豫章楊迪拒絕不與他交結,時人都很奇怪。隱蕃是間諜的事後來敗露,大家才服氣[2]。孫登派侍中胡綜作賓友的名目,推重其中四人:「英才卓越,超逾倫匹,則諸葛恪。精識時機,達幽究微,則顧譚。凝辨宏達,言能釋結,則謝景。究學甄微,游夏同科,則范慎。」羊衜私下反駁胡綜:「元遜(諸葛恪)才而疏,子ㄇㄛˋ[a](顧譚)精而狠,叔發(謝景)辨而浮,孝敬(范慎)深而狹。」他說的都有指趣。而羊衜最後因這些話被責怪,不為諸葛恪等人所親近。後四人都在官場上失敗,孫吳的人們於是說羊衜言之有徵[3]

羊衜曾讚賞武昌人李衡,稱其有尚書之才。[4]後來呂壹專權,羊衜認為非李衡不能破,於是將其推薦給大帝孫權。後來呂壹的惡行果然敗露,而李衡也因功大受提拔。

赤烏元年(238年),曹魏遣司馬懿討遼東公孫淵。公孫淵因此稱臣於吳,遣使求吳兵北伐救援。因公孫淵曾有過背離東吳的行為。眾人皆主張殺死來使,唯獨羊衜說:「不可以,這是傾瀉匹夫之怒而浪費霸王之計。不如善待使節,要是魏討伐公孫淵敗了而我軍前往救助,那是我國恩結遐夷,義蓋萬里。若是公孫淵被攻克,那我們盡可以掠奪物資而歸,這樣是報當年的仇恨了。」[5]大帝也同意,於是以羊衜為督軍使者、遣他和鄭胄孫怡遠征遼東。此時公孫淵已被魏消滅,吳軍遂與魏軍大戰,虜其男女而還。

赤烏五年(242年),羊衜在始興太守任上時,寫信給滕胤稱讚南海太守鍾離牧。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不睦,孫權因此禁絕二人與賓客來往。羊衜聽說後,曾上疏為二皇子及賓客們辯護[6]。羊衜官至桂陽太守,並在任上去世。

註釋

  1. ^ 嘿,《玉篇》:「與『默』同」

參考文獻

  1. ^ 三國志·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裴松之注引《吳錄》
  2. ^ 《三國志·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裴松之注引《吳書
  3. ^ 《三國志·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4. ^ 《襄陽記》曰:「(李衡)漢末入吳為武昌庶民。聞羊衜有人物之鑑,往干之,衜曰:『多事之世,尚書劇曹郎才也。』
  5. ^ 《三國志·公孫度傳》載:「(景初)二年春,遣太尉司馬宣王征淵。六月,軍至遼東。」[3](P254)裴注引《漢晉春秋》曰:「公孫淵自立,稱紹漢元年。聞魏人將討,復稱臣於吳,乞兵北伐以自救。吳人慾戮其使,羊衜曰:『不可,是肆匹夫之怒而捐霸王之計也。不如因而厚之,遣奇兵潛往以要其成。若魏伐淵不克,而我軍遠赴,是恩結遐夷,義蓋萬里;若兵連不解,首尾離隔,則我虜其傍郡,驅略而歸,亦足以致天之罰,報雪曩事矣。』」
  6. ^ 《三國志·吳主五子傳》:頃之,和、霸不穆之聲聞於權耳,權禁斷往來,假以精學。督軍使者羊衜上疏曰「竊從下風,聽采眾論,咸謂二宮智達英茂,自正名建號,於今三年,德行內著,美稱外昭,西北二隅,久所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