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號弦樂四重奏 (史麥塔納)
e小調第一弦樂四重奏「我的一生」(捷克語:Z mého života;英語:From My Life)是捷克作曲家貝多伊齊·史麥塔納於1876年12月29日所作的由四個樂章組成的弦樂四重奏作品;也被認爲是一部帶有豐富民族主義色彩的半自傳作品,由捷克音樂出版商人烏爾巴內克於1880年在布拉格首次出版。1878年在布拉格舉行私人首演,其中由另一位著名的捷克作曲家安東寧·德弗札克擔任該次演出的中提琴手;1879年3月29日舉行第一次公開首演,由小提琴手費迪南德·拉克納和揚·佩利坎(Jan Pelikán)、中提琴手約瑟夫·克雷漢(Josef Krehan)和大提琴手阿洛伊斯·聶魯達演奏。
概要
創作歷程
史麥塔納晚年感染梅毒,在1874年夏天,他的健康狀況開始迅速惡化。該年10月底,他已因病情惡化所致使的耳疾而完全喪失聽力。人們普遍認為,他失聰的根本原因就是由梅毒引起[1][2]。在史麥塔納經歷雙耳失聰後,他被迫辭去布拉格臨時劇院(布拉格國家劇院的前身)首席指揮之職,並於1876年從布拉格搬到位於波西米亞的一個名爲「賈布肯尼斯」同村莊同他已婚的女兒及其女婿居住,並在此靠著微薄且常拖延的養老金生活、養病。他當時仍對失聰狀況不是永久的可能保持著希望。儘管他當時已窮困潦倒,但他依舊堅持著創作[3];同年秋天,史麥塔納開始計劃創作新一部音樂作品以期表達他的內心懺悔和描繪他的人生歷程。史麥塔納曾於1878年在寄去給捷克作曲家兼友人約瑟夫·斯布-德布雷諾夫的信中提及這部作品的整體構思:
...關於該弦樂四重奏風格的問題,我很樂意將這個問題留給他人評斷,如果大眾因為該曲與四重奏的傳統作曲風格背道而馳而不喜歡我的這部弦樂四重奏作品,我並不會責難他們。我無意按照一個公式化的構思來創作這部弦樂四重奏,於我來講,不同的作曲形式都是由不同的主題所決定的。因此,這部四重奏應當擁有它自己的形式,我想用它描繪我的人生歷程。[4]
該作品最後一章中出現多次的高音E♮,其創作靈感被認爲源自於他失聰時常聼到的耳鳴聲。史麥塔納一生中遭受諸多苦難與悲痛,故他許多作品總是以化生活中各種不幸為靈感源泉;如其女兒的離世就被認爲深刻影響了他的《g小調鋼琴三重奏》的創作,而他第一任妻子凱薩琳夫人的離世則是他創作該弦樂四重奏第三樂章的靈感。[5]該作品是史麥塔納第一部對於像弦樂四重奏這樣的室內音樂嘗試,也被認為影響到了之後萊奧什·楊納傑克創作的《第1號弦樂四重奏「克羅采奏鳴曲」》和《第2號弦樂四重奏「情書」》[6]
作品中的民族主義情節
雖然史麥塔納最初是以創作管弦樂和歌劇作品而聞名捷克樂壇[7];然而在他晚年,其並不常創作的這部室內樂作品《e小調第一弦樂四重奏「我的一生」》卻比他曾創作過的任何作品更常地被演奏;也許是他以往的許多作品都被認爲具有強烈的捷克民族主義色彩[8][9][10][11][12],而該曲較爲平和的室內曲風格相較於其他作品顯得不是那麽具有威脅性。儘管這部作品政治色彩稍弱,但這部作品也不是完全沒有作者本人的憂囯之情,比如其在第二樂章中就通過波爾卡舞曲的元素以銘記自己捷克祖國的根源。[13]
結構
該作品由四個樂章組成,依序分別是;
- 活潑而又熱情的快板(Allegro vivo appassionato)
- 波爾卡風的中庸的快板 (Allegro moderato à la Polka)
- 延宕的廣板(Largo sostenuto)
- 活潑的(Vivace)
史麥塔納後來在著作《理解室內樂》中對該作品的四個樂章分別有描寫;第一樂章是他「曾作為青年藝術家時對浪漫主義思想的憧憬描繪」。他寫道,這一樂章在追憶過去的同時也是對未來的預示,以及對無法確定事物的一種渴望;第二樂章是具有民族主義色彩的波爾卡舞快板,而該樂章暗喻了他年輕時作爲舞蹈愛好者的那段時期(他從6嵗起便啓蒙於舞蹈藝術);第三樂章則是為他已離世的第一任妻子致以哀悼之情,史麥塔納將已過世的凱瑟琳夫人稱作他的「初戀」[14];最後的第四樂章則是隱喻史麥塔納晚年失聰和健康逐漸的惡化,其中樂章後半部分配合著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出逐步級進的震音,小提琴孤獨而又持續地奏出與該樂章上半部分整體氣氛極其違和的高音E♮,以表現刺耳的幻聽對史麥塔納的折磨。[15]在他另一封私人信件中,史麥塔納曾論述《我的一生》中採用了一種非常規的音樂形式。[16]
影響與改編
在現代影視中的運用
該樂曲的第一樂章曾被運用於1992年電影《神鬼尖兵》的開場,在主角參加的一場音樂會中被演奏。開場中提琴獨奏者是美國洛杉磯室內樂團的副席中提琴手維多利亞·米斯科爾齊。[來源請求]
弦樂版
匈牙利裔美籍音樂指揮塞爾·喬治在20世紀中期為這該曲編排了管弦樂版本,試圖將其推廣給新聽衆。雖然該管弦樂版不常被演奏,但仍存有當時的錄音,也在2012年度BBC音樂節曾被演奏。[17]
參考資料
- ^ St. Pierre, Kelly. Smetana's "Vyšehrad" and Mythologies of Czechness in Scholarship. 19th-Century Music. 2013-11-01, 37 (2): 91–112. ISSN 0148-2076. doi:10.1525/ncm.2013.37.2.91 (英語).
- ^ O'Neill, Desmond. String Quartets by Bedrich Smetana. BMJ. 2012-05-18, 344 (may18 1): e3499. ISSN 1756-1833. S2CID 220115680. doi:10.1136/bmj.e3497.
- ^ (Poznáváme komorní hudbu, str. 65)
- ^ John Henken. String Quartet No. 1 in E minor (“From My Life”). LA Phil. [2021-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5).
- ^ Helfert, Vladimir. Bedřich Smetana (1824--2 March--1924). The Slavonic Review. 1924, 3 (7): 141–155 [2021-06-18]. ISSN 1471-7816. JSTOR 4201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1).
- ^ John Palmer. String Quartet No. 1 in E minor ("Z mého, zivota," "From My Life"), JB 1:105. Allmusic. [2021-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8).
- ^ Helfert, Vladimir. Bedřich Smetana (1824--2 March--1924). The Slavonic Review. 1924, 3 (7): 141–155 [2021-06-18]. ISSN 1471-7816. JSTOR 4201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1).
- ^ Clapham, John. Smetana (PDF). Masarykovy Univerzity. 1984: 69–83 [2021-06-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27) –透過https://is.muni.cz/.
- ^ Katz, Derek. Smetana's Second String Quartet: Voice of Madness or Triumph of Spirit?. The Musical Quarterly. 1997, 81 (4): 516–536 [2021-06-19]. ISSN 0027-4631. JSTOR 742284. doi:10.1093/mq/81.4.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2).
- ^ Holländer, Hans; Baker, Theodore. Modern Czechoslovakian Music. The Musical Quarterly. 1934, 20 (3): 302–311 [2021-06-19]. ISSN 0027-4631. JSTOR 738651. doi:10.1093/mq/XX.3.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2).
- ^ The Language of Smetana's Letters and Diaries in the Context of His Time. ResearchGate. [2021-02-19] (英語).
- ^ BURNS, MARY T. An Analysis of Selected Folk-Style Themes In the Music of Bedrich Smetana and Aaron Copland. American Music Teacher. 1975, 25 (2): 8–10 [2021-06-19]. ISSN 0003-0112. JSTOR 4353793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1).
- ^ Helfert, Vladimir. Bedřich Smetana (1824--2 March--1924). The Slavonic Review. 1924, 3 (7): 141–155 [2021-06-18]. ISSN 1471-7816. JSTOR 4201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1).
- ^ Helfert, Vladimir. Bedřich Smetana (1824--2 March--1924). The Slavonic Review. 1924, 3 (7): 141–155 [2021-06-18]. ISSN 1471-7816. JSTOR 4201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1).
- ^ Clapham, John. The Smetana-Pivoda Controversy. Music & Letters. 1971, 52 (4): 353–364 [2021-06-19]. ISSN 0027-4224. JSTOR 734710. doi:10.1093/ml/LII.4.3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2).
- ^ Clapham, John. The Smetana-Pivoda Controversy. Music & Letters. 1971, 52 (4): 353–364 [2021-06-19]. ISSN 0027-4224. JSTOR 734710. doi:10.1093/ml/LII.4.3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2).
- ^ BBC Radio 3 - BBC Proms, 2012, Prom 15, Smetana, Prokofiev. [202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