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季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季思(1906年—1996年),王起季思以字行浙江永嘉梧埏上田村(今溫州市甌海區)人,中國戲曲學者,中山大學中文系文學教授。[1][2][3]

生平

早年生涯

王季思為永嘉望族王澈之後。自幼飽讀經書,熱愛觀賞戲曲、小說,小學未畢業即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學。1925年,他考入國立東南大學文學系,受業於曲學大師吳梅門下,從事戲曲學習和研究並深受賞識;吳梅在王季思的一次作業後批道:「自萬里雨亭、維釗去後,復得斯才,我心喜極!」

教職生涯

大學畢業後,他先後執教於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江蘇省立松江女子中學。八·一三戰爭爆發後,他回鄉投入抗日工作。[4]後來,他先後在貴州和杭州浙江大學任教。其後,他長期執教於廣州中山大學直至去世。[2][5][6][7]

批林批孔運動

王季思在批林批孔運動中被視為「反動學術權威」,並因此遭到迫害。[2][5]

家庭

其子王則柯同樣任教於中山大學。[8]

著作

《西廂五劇注》、《集評校注西廂記》、《桃花扇注》、《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元雜劇選》、《元散曲選》、《中國戲曲選》、《全元曲選》、《王輪軒戲曲新論》、《王季思學術論著自選集》等。

參考文獻

  1. ^ 王季思. 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 [2017-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1). 
  2. ^ 2.0 2.1 2.2 蘋果樹下:戲曲史家王季思自書詩.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2017-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1). 
  3. ^ 王季思:不爱六经爱五剧 桃李文章焕九州. 廣州文史. [2017-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1). 
  4. ^ 柳亞子、陳寅恪、王季思抗日戰爭勝利日詩三首. 多維新聞網. [2017-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1). 
  5. ^ 5.0 5.1 王季思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中山大學歷史文化展示平台. [2017-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1). 
  6. ^ 王季思和陈寅恪走的是不同的路. 南方日報數字報. [2017-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1). 
  7. ^ 温州名人话《乡思》 情至浓时是故乡. [2017-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1). 
  8. ^ 师生之交淡如水:王则柯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92级国贸学生. 搜狐教育. [2017-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