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沙其馬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沙其馬

沙其馬滿語ᠰᠠᠴᡳᠮᠠ穆麟德轉寫sacima,也作「薩其馬」、「沙琪瑪」等,在香港也稱馬仔瑪仔),是一種以麵粉加雞蛋為主要原料的方形甜味糕點,色澤金黃,口感綿甜鬆軟,味道香濃。

命名

坊間流傳著很多有關「沙其馬」由來的傳說,一說「沙其馬」是滿語音譯,滿語裡「薩其」是「sacimbi」(ᠰᠠᠴᡳᠮᠪᡳ)、「馬」是「maribumbi」(ᠮᠠᡵᡳᠪᡠᠮᠪᡳ)的縮音,前者有「切」的意思,因為「沙其馬」屬於一種「切糕」,再加上後者「碼」的工序,即「切成方塊,然後碼起來」。

此詞最早見於清朝乾隆年間傅恆等編的《御製增訂清文鑒》,漢譯為「糖纏」(卷二十七,第46頁)。在滿文字典中,沙其馬是由胡麻砂糖製成的一種砂糖果子(漢語稱為金絲糕)。由於當時找不到漢語代稱,便直接將滿語音譯,所以亦會出現「沙其馬」、「賽其馬」等等不同的稱呼。

起源

沙其馬源於滿族,在清軍入關後,沙其馬在北京開始流行,隨後傳遍全中國。在清代,沙其馬在北京是重要的小吃,除用於僧道祭祀外[1][2],還是關外三陵祭祀祭品之一。當年北新橋的泰華齋餑餑鋪的沙其馬奶油味最重,它北鄰皇家寺廟雍和宮,那裡的喇嘛僧眾是泰華齋的第一主顧,作為佛前之供,用量很大。

製程

圖中下方為傳統方法製作的沙其馬,即「狗奶子糖蘸」

最初用野生枸杞作沙其馬的果料。清軍入關以後,逐漸被葡萄乾芝麻山楂糕、青梅瓜子仁等其他乾果所取代,而枸杞也鮮為人知了。[3]王世襄先生說,「據元白尊兄(啟功教授)見教:《清文鑒》有此名物,釋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即枸杞)。

舊時沙其馬由冰糖、奶油、白麵粉等製作成[4]。而後改以雞蛋油脂麵粉,細切後油炸,再用飴蜂蜜攪拌沁透,故曰「糖蘸」。現代的沙其馬由雞蛋加入麵粉製成麵條狀後油炸,再由白糖蜂蜜奶油等製成糖漿後與炸好的麵條混合,待乾而成切小塊,以便售賣和食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08年出台了沙其馬的國家標準,對沙其馬的工藝進行了規定,於2009年實施。[5]

為降低成本,部分商人曾用硼砂作為沙其馬的添加劑。[6]

參見

參考資料

  1. ^ 《光緒順天府志》:賽利馬為喇嘛點心,今市肆為之,用面雜以果品,和糖及豬油蒸成,味極美。
  2. ^ 《馬神廟糖餅行行規碑》(道光二十八年):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張,凡冠婚喪祭而不可無。
  3. ^ 《餑餑鋪與沙其馬》
  4. ^ 燕京歲時記》:沙其馬乃滿洲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麵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進,遂成方塊,甜膩可食
  5. ^ GB/T 22475-2008 沙琪玛. 2008-11-04 [202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1) (中文(中國大陸)). 
  6. ^ 焦川. 硼砂“沙琪玛”. 錢江晚報. 2012-01-13 [202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1)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