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王國
新加坡王國 Kerajaan Singapura | |||||||||
---|---|---|---|---|---|---|---|---|---|
1299年—1398年 | |||||||||
首都 | 新加坡 (Singapura) | ||||||||
常用語言 | 古馬來語 | ||||||||
宗教 | |||||||||
政府 | 君主制 | ||||||||
歷任拉惹 | |||||||||
• 1299-1347 | 桑·尼拉·烏他瑪 | ||||||||
• 1347-1362 | 西里比加摩比羅 | ||||||||
• 1362-1375 | 西里拉摩比加摩 | ||||||||
• 1375-1389 | 西里馬哈拉加 | ||||||||
• 1389-1398 | 伊士干達沙 | ||||||||
歷史 | |||||||||
• 建立 | 1299年 | ||||||||
• 滿者伯夷王國侵襲 | 1398年 | ||||||||
貨幣 | 本土金、銀幣 | ||||||||
| |||||||||
今屬於 | 新加坡 馬來西亞 印度尼西亞 |
歷史系列條目 |
---|
新加坡歷史 |
新加坡主題 |
馬來西亞歷史 |
---|
歷史系列條目 |
馬來西亞主題 |
新加坡王國(馬來語:Kerajaan Singapura),也譯作僧伽補羅王國,是一個馬來小王國,其疆界主要坐落在當今的島國新加坡共和國。傳統的歷史觀顯示,逃亡的三佛齊巨港王子桑·尼拉·烏他瑪(Sang Nila Utama)於約公元1299年建立新加坡王國。[1][2][3]14世紀,新加坡經濟在蒙古治世時期蓬勃發展,從一個小商埠轉化為和元帝國有密切關係國際貿易中心。然而,新加坡的繁榮和功績驚動了鄰近的兩大勢力——北方的大城王國和南方的滿者伯夷王國。壁壘森嚴的新加坡因此歷經至少兩大外敵侵襲,最後終於在1398年被滿者伯夷王國消滅。[3][1][4]新加坡王國的最後一位拉惹(國王)伊士干達沙逃至馬來半島的西海岸,於1400年建立馬六甲蘇丹國。
國名
山尼拉烏他瑪到來之前,新加坡稱作淡馬錫(Temasek)。傳說蘇門答臘的王子山尼拉烏他瑪因為娶了廖內女王的女兒,於是就在廖內住下。有一天,山尼拉烏他瑪與他的妻子和隨從出外獵食,當他們正在追趕一隻小鹿時,無意間看到遠方有一片銀白色的沙灘,他的隨從告訴他,那個地方叫做淡馬錫。他於是和隨從乘船前往淡馬錫,然後往鄰近的樹林裡打獵。突然間,他們看到一隻頭黑胸白、身體紅色、比公羊稍大、行動敏捷、極為壯健的怪獸,不過這隻怪獸隨即立馬逃入森林不見了。山尼拉烏他瑪問隨從怪獸是什麼動物,有一位較為年長的隨從告訴他說,那隻怪獸是只獅子。[5]然而,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獅子甚至是亞洲獅從未分布在新加坡,山尼拉烏他瑪眼見的大概是老虎,而且極有可能就是馬來亞虎。[6]也有意見認為既然古時候的東南亞地區頻頻出現老虎,那麼山尼拉烏他瑪和他的隨從一看到老虎一定是一眼就能分辨得出。也有人推測他們看到的動物的確不是獅子,而是傳說中長得像獅子的野獸,那隻野獸據說是淡馬錫的守護者。
山尼拉烏他瑪感到很高興,他認為淡馬錫是一個吉祥的地方,於是決定留在淡馬錫,不回廖內了。他決定在淡馬錫建立一個新的王國,王國就叫做「Singapura」(音譯「新加坡拉」,亦是當今新加坡的馬來語名稱),意思是「獅子城」。[7]馬來語中的「Singa」意指獅子,[8]是由梵語「सिंह」(Singha)演化而來。「Pura」(पुर)在梵語的意思則是城市。[9][10]
歷史
朱羅王國於11世紀發動的一系列突襲已經使得一度輝煌的馬來王國三佛齊的勢力受到削弱了,到了13世紀末,勢力衰弱的三佛齊王國引起信訶沙里爪哇國王克塔納伽拉(Kertanegara)的注意。克塔納伽拉在1275年下令發起巴末羅瑜遠征(Pamalayu expedition),侵略蘇門答臘,到了1288年,信訶沙里王國的遠征海軍已成功攻下了占碑和巨港,使三佛齊王國國力衰竭,一蹶不振,三佛齊的王室和貴族紛紛逃散,對信訶沙里王國統治的謀反接踵而至,逃亡的馬來王子幾番試圖復興三佛齊,南蘇門答臘地區也因此陷入一片戰亂與瘡痍。
興起
三佛齊王國有與中國尋求建立外交關係的傳統,山尼拉烏他瑪在建國初期延續這個傳統,開始向元帝國朝廷進行一系列的表態,[11]希望元帝國與新加坡王國建立邦交,並給予新加坡王國外交承認。元帝的使者正式承認山尼拉烏他瑪為君主,封他為「西里·馬哈拉加·山·烏他瑪·拜里米蘇拉·峇塔拉·西里·特里·布瓦納」(Sri Maharaja Sang Utama Parameswara Batara Sri Tri Buana,意思是「三疆域之主」),代表著他擁有對巨港、民丹和新加坡的象徵性統治權。[12]在數十年裡,新加坡這個小聚居地轉化為一個欣欣向榮的國際大都市,成為載滿貨的船舶的停靠港,這些船舶航行於馬六甲海峽海盜出沒的水域。據《馬來紀年》的記載,拉惹山尼拉烏他瑪的義母拜里米蘇里(Paramisuri)從民丹派送工人、馬匹和大象,而中國的記載也證實了中國商人從島上購買大象的事實。[13]中國航海家汪大淵曾經在14世紀30年代到訪新加坡,他在後來於1349年著的《島夷志略》一書中,形容新加坡是由兩個聚居地組成的——「班卒」和「龍牙門」。「班卒」是指由國王統治下的和平貿易海港城市,「龍牙門」是指今吉寶灣向南延伸至聖淘沙西北部,再向西延至今拉柏多公園的地區,該地區被殘暴的海盜占據,這些海盜經常對經過該區的商船展開攻擊。汪大淵也提到中國商人在那裡「肩並肩與當地土著」共同生活,還提及當時新加坡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貿易的貨物,這其中包括赤金、靑緞、花布、處瓷器和鐵鼎。[14][11]
沒落
歷任拉惹
以下列出新加坡王國的歷任拉惹(國王)以及統治年份,一共有5位:
- 第一位:桑尼拉烏他瑪(Sang Nila Utama),1299年-1347年
- 第二位:西里比加摩比羅(Sri Wikrama Wira),1347年-1362年
- 第三位:西里拉摩比加摩(Sri Rana Wikrama),1362年-1375年
- 第四位:西里馬哈拉加(Sri Maharaja),1375年-1389年
- 第五位:伊士干達沙,1389年-1398年
參見
註腳
- ^ 1.0 1.1 Sabrizain
- ^ Abshire 2011,第19頁
- ^ 3.0 3.1 Tsang & Perera 2011,第120頁
- ^ Abshire 2011,第19和24頁
- ^ 羅佩恆 & 羅佩菁 1984,第1和2頁
- ^ Aljunied & Heng 2009,第11頁
- ^ 羅佩恆 & 羅佩菁 1984,第3頁
- ^ 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2010
- ^ O'Mara 1999,第830頁
- ^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4,第348頁
- ^ 11.0 11.1 Ooi 2004,第1311頁
- ^ Buyers
- ^ Ooi 2009,第310頁
- ^ Taylor 2000,第199頁
參考資料
- A. Samad, Ahmad, Sulalatus Salatin (Sejarah Melayu), 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1979, ISBN 983-625-6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2)
- Abdul Rahman, Haji Ismail; Abdullah Zakaria, Ghazali; Zulkanain, Abdul Rahman, A New Date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Melaka Malay Sultanate Discovered (PDF), Institut Kajian Sejarah dan Patriotisme (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Patriotism ), 2011 [2012-11-0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10-01)
- Abshire, Jean E., The History of Singapore, Greenwood, 2011, ISBN 978-0-313-37742-6
- Aljunied, Syed Muhd Khairudin; Heng, Derek, Reframing Singapore: Memory - Identity - Trans-Regionalism,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9-089-64094-9
- Buyers, Christopher, The Ruling House of Malacca – Johor, [2012-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3)
-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Commonwealth Yearbook 2006,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4, ISBN 978-0-954-96294-4
- 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Search: Singa, 2010 [2010-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7)
- Heng, Derek, Continuities and Changes : Singapore as a Port-City over 700 Years, Biblioasia (National Library Board), 2005, 1, ISSN 0219-8126
- Heidhues, Mary Somers, Southeast Asia: A Concise History, Hudson and Thames, 2001, ISBN 978-0-500-28303-5
- Leyden, John, Malay Annals (translated from the Malay language), Longman, Hurst, Rees, Orme and Brown, 1821 [2015-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1)
- Liow, Joseph Chinyong, The Politics of Indonesia-Malaysia Relations: One Kin, Two Nations, Routledge, 2004, ISBN 978-0-415-34132-5
- 羅佩恆; 羅佩菁, 新加坡简史:创业的背景·独立的道路, 新育出版社, 1984, ISBN 9971-963-12-4
- O'Mara, Michael, Facts About the World's Nation, H. W. Wilson, 1999, ISBN 978-0-824-20955-1
- Ooi, Keat Gin, Southeast Asia: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from Angkor Wat to East Timor, ABC-CLIO, 2004 [2015-06-19], ISBN 1-57607-7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30)
- Ooi, Keat Gin,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Malaysia, Scarecrow Press, 2009, ISBN 978-081-0-85955-5
- Sabrizain, Palembang Prince or Singapore Renegade?, [2012-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6)
- Sinha, Prakash Chandra, Encyclopedia of South East and East Asia, Anmol Publications Pvt Ltd, 2006, ISBN 978-8-126-12646-0
- Taylor, Nora A., Studies on Southeast Asia (Studies on Southeast Asian Art: Essays in Honor of Stanley J. O'Connor) 29, Southeast Asia Program Publications, 2000, ISBN 978-0-877-27728-6
- Tsang, Susan; Perera, Audrey, Singapore at Random, Didier Millet, 2011, ISBN 978-9-814-26037-4
- Windstedt, Richard Olaf, The Malay Annals or Sejarah Melayu, Journal of the Malay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The Branch), 1938, X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