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懲教署越南船民羈留中心

這是特色列表,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白石羈留中心內一座營舍

懲教署越南船民羈留中心,指的是香港懲教署因應香港越南船民問題,在1970年代至90年代期間在全港各地建立的部分供越南船民入住的營舍。自1978年懲教署前身——監獄署在九龍啟德機場附近建立其首間羈留中心以來,該署一直與其他機構擔當接收船民的工作,而且一度成立難民組及增聘臨時職員以參與管理事宜。[1]:44隨著港府收緊難民政策,並實施甄別政策和有秩序遣返行動,那些羈留中心的重要性日漸減低,到1998年位於西貢萬宜水庫附近的最後一間羈留中心關閉,為懲教署的越南船民事務畫上句號。[1]:46

歷史

香港懲教博物館六號展覽室展出越南船民相關事蹟,圖右的地圖乃懲教署羈留中心的分佈圖

越戰在1975年西貢淪陷後結束,到1979年越南國內再出現排華浪潮,造成大批越南船民逃難到亞洲其他地區,單是這20餘年間,就有大約20.3萬人乘船偷渡至珠江三角洲[1]:41港府有見當時湧入香港的船民,便持開放態度及安排地方和人手以收容他們。1978年,港府決定在前皇家空軍基地改建為啟德難民營,並讓監獄署接管,自此該署開始參與管理越南船民的工作。[2]同年監獄署亦清走在大嶼山塘福蔴埔坪戒毒所內的犯人並開闢多一間營舍,原本負責監管犯人的職員,亦開始需要同時照料那些長途跋涉的異域來客,而且這些人並不是犯罪分子,而是需要尊嚴的婦孺。[1]:44

翌年,一艘載著約2,700名船民的「天運號」來到香港並擱淺,船民乘機登岸求助,讓船民問題更趨嚴重,而在該年進入香港的船民數量,亦以近七萬名創下高峰。[3]面對突如其來的船民,港府最初委託監獄署將既有監獄設施騰空,或者接管前英軍軍營,並改為羈留中心,但船民數目日漸加增,讓這些羈留中心都不能全部容納他們。[1]:431982年,港府改變主意,規定該年7月1日以後進入香港的船民,必須進入禁閉式營舍,入住者既不能外出亦不可離營工作,因此,剛從監獄署改組而成的懲教署便立即改裝部分監獄成為禁閉式營舍。[4]:100-101同時懲教署成立難民組,也開始向外招聘合約式臨時職員,協助既有懲教職員分擔管理工作。這些職員需要接受為期兩週的速成培訓,以便學習入境規例、營規、步操及管理人群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學懂簡單越南語作為溝通。自那時開始招聘到1998年結束,懲教署一共招收1,813名臨時職員。[1]:45

由於香港是「第一收容港」,在港船民在1980年代有增無減,懲教署轄下的羈留中心亦告爆滿,當時的新來港船民每年仍有約兩、三萬名。[5]所以署方只好繼續專設羈留中心,甚至需要在屯門區工業大廈劃為船民臨時住處以解燃眉之急。[1]:451988年,亦即是港府廢除禁閉營政策,改為實施甄別政策的那一年,懲教署特意專設「助理署長(越南船民事務)」一職,以處理這個棘手複雜的問題。[6]另一方面,港府改為在馬鞍山白石西貢萬宜水庫專設大型的羈留中心,以集中收容大量船民。[1]:45

港府在1990年代開始進行有秩序遣返行動,保證船民能夠平安返到越南,令到在港船民開始回落,不過仍有部分船民仍抱有期望而拒絕回國,以致船民收到遣返通知時引起不滿情緒和反抗,甚至發起遊行抗議和騷亂。[7]其中著名的是白石羈留中心,曾經在1994年和1996年兩度發生大型騷亂,[8][9]規模僅次於由香港警務處管理下的「石崗羈留中心」1991年嚴重騷亂,共造成24人死亡的事件。[1]:47雖然如此,但遣返行動仍然順利進行,大部分羈留中心都陸續關閉並恢復原有的懲教用途,而「助理署長(越南船民事務)」職務到1997年撤銷。[10]1998年,西貢萬宜羈留中心正式關閉,標誌懲教署的越南船民事務到此結束。[11]

羈留中心一覽

香港島

名稱 所屬分區 地址 說明 參考
歌連臣角懲教所(難民組) 東區 柴灣歌連臣角道123號
(今歌連臣角懲教所)
1979年曾開闢部分用地作為羈留越南人之用,當時名為「歌連臣角難民營」,並在1983年進一步改裝為禁閉營。其間難民營曾兩度關閉,但不久後重新成為難民營設備並設置難民組。 [4]
青洲羈押中心 中西區 青洲 1987年有一批來自中國大陸越南船民湧到香港,民眾安全服務隊隨即在青洲安排營舍安置他們(另有新益羈留中心同時接收),其後轉由懲教署管理。在1998年後轉為接待及轉介非法入境者之用,至2011年關閉並空置至今。 [12]:7

九龍

名稱 所屬分區 地址 說明 參考
廣東道難民營 油麻地區 尖沙咀廣東道政府船塢貨倉
(今柯士甸站一帶)
越南船民危機爆發初期港府安置船民的選址,其後這些人被送到深水埗羈留中心和民安隊管理的漆咸道難民營。 [1]:41[12]:4
啟德難民營 觀塘區 九龍灣觀塘道50至51號
(今明愛向晴軒宏業邨地盤及擬建滙基書院新校舍)
駐港英國皇家空軍在1978年遷往石崗機場後,一部分土地用作難民營以收容越南船民,1989年轉由民安隊管理。 [13]
深水埗難民營 深水埗區 深水埗荔枝角道420號
(今麗安邨西九龍中心
1979年港府將前深水埗軍營的一部分劃作難民營,直到1989年關閉重建。 [14]
豐力樓 深水埗大窩坪龍欣道3號 首批於1989年被強制遣返的船民集中在此處收容,直至遣返為止。 [15]

新界

名稱 所屬分區 地址 說明 參考
芝麻灣羈留中心
(上營及下營)
離島區 大嶼山芝麻灣道303、333號
(今懲教署職員訓練場地)
1979年天運號事件後,港府選中芝麻灣監獄作為收容地方,監獄署於是騰出空間改建成羈留中心,當時通稱上營。1982年,在原芝麻灣監獄西北面足球場的用地加建的營舍正式運作,當時通稱下營。1994年,羈留中心停止運作,上營改回芝麻灣懲教所,而下營成為芝麻灣戒毒所。 [3][16]
喜靈洲羈留中心 離島區 喜靈洲喜靈洲路
(今喜靈洲懲教所)
1982年在喜靈洲東部加設而成,1994年關閉並改為喜靈洲懲教所。 [17]
萬宜羈留中心 西貢區 西貢萬宜水庫西壩
(今創興水上活動中心)
1989年港府其中一間專設的大型收容中心,由香港警務處協助設計和興建,其後由懲教署接手,屬高度設防建築,1998年在最後一批營友被遣返回國後正式關閉。 [18][11]
羅湖羈留中心 北區 上水河上鄉路163號
(今羅湖懲教所)
原為羅湖軍營,在1989年改為羈留中心,到1997年關閉並改為第一代羅湖懲教所。 [19][20]
勵顧羈留中心 離島區 喜靈洲喜靈洲路
(今勵顧懲教所)
除了喜靈洲羈留中心之外,懲教署也將勵顧洲勞役中心改建為勵顧羈留中心,在1997年關閉後曾計劃改為戒毒所,但延至2002年才落實。 [20]
新益工業大廈 屯門區 屯門工業區新益里1號
(今屯門政府貯物中心)
1987年有一批來自中國大陸越南船民湧到香港,民安隊隨即在屯門空置的新益工業大廈安置他們(另有青洲羈押中心同時接收),其後轉由懲教署管理,由於是緊急開設的臨時設施,運作時間只有兩年多。1990年5月21日,該營交予房屋署管理,同年8月31日起併入屯門虎地羈留中心。目前,該大廈由政府物流服務署使用,作為全港兩座政府倉庫之一。 [12]:4 [21][22]
塘福羈留中心 離島區 大嶼山塘福蔴埔坪道31號
(今塘福懲教所)
1978年啟用,是首批船民安置地點之一。 [1]:44
屯門羈留中心 屯門區 屯門青山公路嶺南段8號
(今嶺南大學校舍)
位於屯門虎地軍營原址的羈留中心於1985年啟用,原為禁閉營,1990年移交予房屋署並變更為開放營,1994年關閉。作家西西的短篇小說〈虎地〉,講述越南兒童逃亡的生活故事,靈感即來自於此營,小說後來被收錄於小說集《手卷》內。目前在嶺南大學的李運強教學大樓外,仍殘存若干件羈留中心的鐵絲網基座。 [23]
白石羈留中心 沙田區 馬鞍山1950號
(今白石高爾夫球練習場及私人屋苑雲海、泓碧)
1989年港府其中一間專設的大型收容中心,曾多次爆發騷亂,在1997年正式關閉並遷移餘下船民往萬宜羈留中心。 [24][25]

參考資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冼樂嘉; 呂麗娟. 香港懲教 任重道遠 (PDF). 香港: 香港懲教署. 1999-03 [2010-02-29]. ISBN 962851304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1-14). 
  2. ^ 懲教署歷史: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 香港懲教署. [2020-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30). 
  3. ^ 3.0 3.1 黃雋慧. 不漏洞拉——越南船民的故事. 新北市: 衛城出版. 2017-06-28: 第三章 [2020-02-23]. ISBN 978986948023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0). 
  4. ^ 4.0 4.1 王惠玲; 高君慧. 香港人的大食堂:再創嚐樂新世紀. 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8-12-21. ISBN 9789620443947. 
  5. ^ 羅淑敏. 從報章標題看越南船民在香港的歷史 (1975-2000). 嶺南大學電子文庫. 2010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1). 
  6. ^ 鄭承隆. 興建禁閉營不切實際 難解假難民問題. 香港01. 2016-03-25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9). 
  7. ^ 陳芷琪; 姚宛廷. 投奔香港尋新生 越南難民憶當年. 大學線月刊 (130)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 2017-04-28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9). 
  8. ^ 鄭祉愉. 【星期日人物】 海上出世的越南難民「金鷹」 出獄後的「第二次」終身監禁. 明報周刊. 2018-07-28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9). 
  9. ^ 黃雋慧. 《不漏洞拉:越南船民的故事》-回歸前 北京施壓港英政府關閉難民設施. 上報. 2017-07-01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9). 
  10. ^ 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 財務委員會. 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1). 
  11. ^ 11.0 11.1 關閉萬宜羈留中心.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 1998-05-26 [2020-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1-14). 
  12. ^ 12.0 12.1 12.2 民安隊四十週年紀念特刊 (PDF). 香港: 民眾安全服務處. 1991-12 [2020-02-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2-29). 
  13. ^ 陳倩兒. 70後素人作家寫書打撈越南難民故事,將冰冷數字還原人性掙扎. 端傳媒. 2017-08-05 [2020-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3). 
  14. ^ 陳天權. 深水埗公園的前生事跡. 灼見名家. 2017-02-28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4). 
  15. ^ 無綫電視午間新聞,1989年12月12日. [2020年10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0月19日). 
  16. ^ Antiquities and Monuments Office. Archae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Redevelopment of Chi Ma Wan Prison Area, Lantau Island (PDF). Hong Kong: 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 2009-05: 2 [2020-02-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0-24). 
  17. ^ 喜靈洲囚犯種族大戰. 星島日報. 2013-01-03 [2020-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30). 
  18. ^ 警務處退役同僚協會集體回憶系列(六):警察管理越南船民中心. 警聲. 香港警務處. [2020-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5). 
  19. ^ 羅湖軍營改建越民中心擾原居民北區區會反對. 明報. 1989-04-29. 
  20. ^ 20.0 20.1 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1997年11月12日).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 [2020-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1月1日). 
  21. ^ 虎地新益難民營昨起由房署接管 入境處同時將兩營改為開放營. 大公報. 1990-05-22. 
  22. ^ 新益營月底關閉近千難民遷出 虎地新益兩營合併 房署增護衛員保安. 華僑日報. 1990-08-25. 
  23. ^ 嶺南大學學生會編委會. 尋找我們腳下的土地:虎地的前世今生. 香港獨立媒體. 2014-12-15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9). 
  24. ^ 白石興建船民中心沙田居民表示憂慮. 文匯報. 1989-02-19. 
  25. ^ 懲教事務. 香港年報(香港 - 邁進新紀元). 香港特別行政區公務員事務局法定語文事務部.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6).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