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華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民國之精華》中的張華瀾照片

張華瀾(1879年—1956年),原名儒瀾,字芷江雲南石屏縣人,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及軍事人物,中國民主革命家,曾參加中國同盟會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

生平

張華瀾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其曾祖父、祖父和父親都為清朝舉人。少年時,他是石屏州學諸生,後來隨父親到雲南昆明經正書院,獲山長許印芳賞識。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他中舉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他到北京參加會試,但因戊戌變法詔停科舉,他遂返回雲南[1]

回到雲南後不久,他被選派到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其間他加入中國同盟會。卒業歸國後,他回到雲南,任設在昆明雲南省會中等農業學堂雲南省兩級師範學堂教員。其間,他還從事反清革命活動。[1]

中華民國成立後,張華瀾歷任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國會議員。袁世凱解散國會後,又於1915年12月稱帝。張華瀾遂回到雲南參加討袁護國起義。護國戰爭期間,他任護國軍總司令部高級參謀,隨蔡鍔入四川,征討四川將軍陳宧。1916年袁世凱去世後,他回到北京繼續任國會議員。1917年段祺瑞執政後,停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解散國會,張華瀾遂到廣州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組織非常國會,曾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參議。段祺瑞失勢後,國會第二次復會,張華瀾再度到北京繼續任國會議員。[1]

1923年,曹錕賄選時,張華瀾拒絕受賄,於國會召集的第二天到上海,直到曹錕失勢才回到北京。[1]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他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名譽採訪、監察院監察委員等職務。[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擔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雲南省委員會委員,並任雲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1]

1956年,張華瀾逝世。[1]

著作

  • 張華瀾,芷江詩文鈔,1947年,鉛印本

參考文獻